一 看到乘客如癡如醉地捧著書、舉著報,有人甚至因為看得太人迷而坐過了站。如今,這樣的畫面已經很難見到,取而代之的是幾乎每個人都在低頭刷手機。隨著AI技術深度融人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即時高效地獲取知識和信息更是變得易如反掌,于是很多人不由得產生疑問:相較于方便快捷、資源豐富、互動性強的數字閱讀,紙質書真的不會逐漸消失嗎?事實上,從我們的眼睛看到文字,到神經傳輸信號,再到大腦分析處理相關信息,整個過程十分復雜。在進行碎片化閱讀、輕閱讀或者淺閱讀時,數字閱讀擁有強大的優勢,然而就深度閱讀而言,尤其是閱讀重要著作、較長或有難度的文本時,紙質閱讀不管是在理解準確度上還是閱讀體驗上都仍然占據著難以取代的地位。
無論閱讀形態和場景如何變化,讀好書、讀經典始終是閱讀的核心。為此,出版社也在不斷推出更多富有時代氣息、有品位、有溫度、有深度、新形式的精品佳作,以滿足通勤、排隊等碎片化場景催生的讀者對于便攜閱讀載體的需求,而內容精、顏值高、更便攜的“口袋本”產品就是市場活躍度不斷攀升的一個品類。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魔法象童書館推出的“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就是該團隊在人文社科啟蒙讀物領域的一次勇敢嘗試,這套面向青少年的口袋本西方人文經典讀物遴選自企鵝蘭登出版集團的“經典小黑書”,從128種中精挑細選出8種,涵蓋了哲學、歷史、藝術、地理、政治、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個領域,篇幅適中,輕盈小巧,兼具經典性、可讀性、審美性,青少年讀者可由此獲得進入更深層次人文閱讀的門徑。在采訪中,魔法象童書館質量總監孫才真分享了策劃“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的契機,當下童書版權貿易狀況的新變化,魔法象童書館在“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的內容和裝幀上融入的獨特設計,以及編輯團隊在“小而美”的圖書產品的策劃和營銷宣發方面獲得的啟發。
《全國新書目》:請問魔法象童書館是在什么樣的契機下決定策劃“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的?
孫才真:作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旗下的童書品牌,魔法象童書館秉承“傳承文明,開啟民智”的宗旨,人文經典與這一宗旨非常契合。在積累了眾多兒童文學類產品之后,我們在開拓產品線時自然想到了人文歷史類圖書,從企鵝蘭登出版集團的“經典小黑書”中遴選適合青少年的讀本可以說是順勢而為的事。
《全國新書目》:當下童書版權貿易狀況有哪些新變化?在您看來,企鵝蘭登出版集團的“經典小黑書”具有哪些獨特優勢?
孫才真:國內原創童書呈現出蓬勃的出版態勢,引進童書大大減少,版權貿易也由過去的引進為主轉為引進與輸出并重。因此,我們既關注世界范圍內的優秀童書,也積極將本土的優質兒童文學推向世界。“經典小黑書”以口袋本、經典節選、中英對照的方式,增加了經典作品與普通讀者之間的親合度,隨身可以攜帶,隨手可以翻開,利用碎片時間即可閱讀經典,適配現代化生活場景,而且其中不乏首次譯介的作品,相比之下增加了收藏價值。
《全國新書目》:在策劃“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時,為什么選擇面向12—18歲的少年兒童?
孫才真: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如何引導他們從人類浩瀚歷史中擷取精華,借前人的眼晴著見過去,著見更廣闊的世界,進而認識自我和他人、自我和社會的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而市面上給青少年的讀物本身就少,人文經典類的就更少,我們希望用這套“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在一定程度上填補空白。
《全國新書目》:在多達128種的“經典小黑書”中,這8種人文經典讀物是基于哪些原則被遴選出來的?
孫才真:首先是好讀。比如《岡比西斯的瘋狂》出自希羅多德《歷史》第三卷,故事性非常強,短短的篇幅里涉及多個人物、多個權力集團,一氣呵成地講述了波斯國王岡比西斯從“發瘋”到死去的來龍去脈。再如《蘇格拉底的申辯》是哲學入門讀物,內容是蘇格拉底面對審判的申辯,他說的話并不深奧,恰恰相反,他的話不僅清晰淺白而且富含邏輯和理性。
其次是增長見識。比如《一場蝴蝶雪》出自達爾文的南美洲考察筆記,估計真正讀過這些筆記的人并不多。我們都知道達爾文其人其名,卻不一定知道他是如何考察的,以及他在考察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
再次是啟發思考。比如《倫敦街上》呈現了19世紀的大都市倫敦在繁榮之下的社會百態,環境嚴重污染,邊緣群體艱難求生,財富與貧窮如同一對雙生子,同樣地驚人。
這個系列中的其他幾種書《大航海》《達·芬奇、利皮與波提切利》《社會契約》《西非之旅》也是本著同樣的原則遴選出來的。
《全國新書目》:“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涉及8個不同的學科領域,對于不同作品的創作時間和體現的經典思想,以及每種書之間的內在聯系,魔法象童書館進行了哪些精心設計?
孫才真:這個系列從古希臘文明到文藝復興、航海殖民、啟蒙運動、現代工業文明,約略呈現了人類文明主流發展的進程。而且這套書的策劃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這些作品都是西方人的“自述”和“自我記錄”,8本書中大多是以第一人稱敘述,或者至少夾雜了第一人稱的聲音,這對于我們理解當時的歷史和社會是非常直觀的。
《全國新書目》:為什么選擇約請8位知名學者為小讀者們撰寫導讀?
孫才真:想要深入閱讀和理解這8本書,還是有一定門檻的:一是隔著遙遠的時間,要去理解“古人”的思想、行動,就需要設身處地去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二是“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是經典節選,需要對完整著作的來龍去脈做一些必要補足。因此,我們特意邀請了8位在專業領域有相當建樹或專業性的老師來撰寫導讀,而且導讀的風格大多平易通俗,比如北京大學的錢乘旦教授把導讀寫成了給青少年讀者的一封信,如同親切的長輩娓娓道來。
《全國新書目》:對于小開本的書來說,裝幀設計需要方寸之間做騰挪。在“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的裝幀設計上,編輯團隊融入了哪些巧思?
孫才真:一方面是開本比“經典小黑書”系列更小,著重突出“口袋”的概念,巴掌大小的尺寸隨時可以放進口袋,如果是冬天的大衣口袋甚至可以放進一整套;另一方面,我們還把“口袋”的概念融入了設計,封面做了起凸工藝的仿口袋車線的效果,并邀請知名畫者黑瞇創作了一套8幅版畫。
《全國新書目》:目前圖書市場上“小而美”的潮流重新興起,通過策劃“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編輯團隊在產品策劃和營銷宣發方面獲得了哪些啟發?
孫才真:圖書的“小而美”首先是基于內容,形式是錦上添花,只有那些真正有價值的、能沉淀下來的經典才會出現不同開本、不同譯本,紀念版、珍藏版等等眾多版本。對于目標讀者明確是兒童的童書來說,往往承擔著一定的教育功能、實用功能,因此設計上的獨辟蹊徑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但童書也可以是面向大眾的,當受眾范圍變大,設計思路也要相應地做出變化。比如,“企鵝小口袋·人文經典”系列就是一套有一定深度的書,青少年可以讀,成年人也可以讀,所以這套書在視覺上要匹配更高的審美要求,在宣發上則可以開展更多跨界的、有深度的對談活動。我們在這次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就邀請了這套書的導讀作者韓震、彭倩,以及以這套書為基礎開發了青少年人文通識課的北京優秀教育工作者張智欽,就青少年讀人文經典進行深度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