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引路
一
當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毯子。黃的是土,未開墾的荒地,幾百萬年前由偉大的自然力堆積成功的黃土高原的外殼;綠的呢,是人類勞力戰勝自然的成果,是麥田,和風吹送,翻起了一輪一輪的綠波,——這時你會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兩個字“麥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確是經過錘煉的語言的精華。黃與綠主宰著,無邊無垠,坦蕩如砥,這時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遠山的連峰提醒了你(這些山峰憑你的肉眼來判斷,就知道是在你腳底下的),你會忘記了汽車是在高原上行駛。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
然而剎那間,要是你猛抬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懨懨欲睡的情緒又將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
(節選自茅盾《白楊禮贊》)
●閱讀心得
選段運用了濃墨重彩的渲染手法,先以“黃綠錯綜的大毯子”潑灑出黃土高原的遼闊畫卷,通過“黃的是土”“綠的是麥浪”的工筆分染,讓自然與人文的博弈在色彩中奔涌。當“雄壯”“偉大”引發的視覺疲憊催生出“單調”的情緒時,作者筆鋒陡轉,以“傲然地聳立”的樹木打破沉悶,猶如畫布上突然躍動的重彩,使情緒由倦怠驟變為驚奇。作者巧妙運用色彩對比、空間縮放和情緒跌宕,將高原的蒼茫與生命的倔強渲染得淋漓盡致。
二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節選自《木蘭詩》)
●閱讀心得
《木蘭詩》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這幾句運用了典型的渲染鋪陳手法,通過反復鋪排的句式,將木蘭為從軍所做的準備工作一一展開。這種看似重復實則遞進的鋪陳,既渲染了戰前準備工作的繁瑣細致,又強化了詩歌的敘事節奏,在平實的敘述中暗含對木蘭決心之堅定的贊嘆?!安宦劇劇眱删涞膶ΨQ鋪排,層層渲染了木蘭從軍途中的戰地氛圍與離愁,在回環往復中加深了木蘭背井離鄉的惆悵與投身戰場的決絕,將兒女情長與英雄氣概交織在一起。
寫作借鑒
渲染手法在文學創作中具有強化氛圍、深化情感、突出意象的作用。恰當的渲染能使文字更具感染力,令讀者身臨其境。如何巧妙運用渲染手法?可從以下角度入手:
一、依題材用渲染
不同題材需匹配不同的渲染方式。抒情類作品可濃墨重彩地鋪陳情感,如用反復疊加意象烘托愁緒;敘事類作品則需在關鍵情節處點染,如以環境描寫暗示沖突爆發;說理類文章宜用簡練的類比或象征強化觀點,避免冗筆。
二、扣主旨控濃度
渲染需始終服務于主題。核心意象可多次刻畫,次要內容則一筆帶過;情感高潮處可結合排比、通感等修辭縱情渲染,而過渡段落需以白描保持節奏。
三、借技巧增層次
虛實相生(實寫景物時穿插隱喻,虛寫情感時化用具象);多覺聯動(將視覺、聽覺、觸覺等交織渲染);反差襯托(以樂景寫哀情,或動靜相襯)。
四、以節制求余韻
高級的渲染往往會適當留白。可學習用象征性收束、懸置式描寫等手法,使文章達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效果。
學生習作
淚光中的背影
◎王梓琪
從小,我便在奶奶的照料下長大。
如今我升入初中,學業漸忙,奶奶為了不打擾我學習,在家看電視時總是輕輕關上房門,仿佛把其中嘈雜的聲音也一同鎖在門內,生怕有一絲聲響傳進我的耳朵。就連下樓遛彎,我們也從以往的祖孫二人變成了她自己獨自出行。我經常忙得顧不上仔細觀察奶奶,但她的背影始終在我的記憶深處清晰定格。
兒時飯后,她總喚我下樓,不讓我一直待在家里。她步伐輕快,我得小跑才能跟上。我常沖著她的背影大喊:“奶奶,慢點兒!”她便轉身,伸出瘦削的手準備拉我。待我牽住她的手,我們才繼續前行。那時她的背影挺拔,步伐穩健,短發在夕陽下鍍著橘紅的光暈。
我從未想過,有一天,時光會拖慢她的腳步。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不知何時,她的步伐不再輕快,血栓讓她的腿腳不再靈便。
前些天取快遞時,我順便陪她遛彎。她仍緊緊牽著我的手,只是這次,換我放慢腳步。她問我:“快遞在哪兒?。俊蔽抑钢格R路對面。她松開我,拍拍我的手對我說:“你等著,我去拿。”我想跟去,她卻執意獨自前行,仿佛要努力證明什么。
太陽依舊如往昔般緩緩落下,可奶奶的背影卻與從前大不相同了?,F如今,我已經比她高出大半個頭??粗谋秤埃彝蝗灰庾R到,她真的變老、變矮了。她佝僂著后背,邁著小碎步,不斷地左顧右盼,直到確認路面安全后,才緩慢而艱難地邁出腳步。她仰著頭向快遞員詢問,銀色的頭發在夕陽的照耀下閃爍著光芒,刺痛了我的眼睛。我的眼眶不禁濕潤了,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涌。但我不能讓她看見,于是趕忙抬手擦干眼淚,等我再抬頭時,她已經捧著快遞盒子回來了。
她把盒子塞給我,眼底閃著期待:“我還行吧?”我頓時喉嚨發緊,只能仰頭假裝打哈欠,悄悄咽下哽咽:“當然,您的風采不減當年!”她笑得更開心了。我牽起她的手,慢悠悠地往家走。
夕陽將她的影子拉得很長,長到能包裹住我所有童年。她蹣跚的背影,像一棵漸漸彎曲的老樹,而我是枝頭最飽滿的果實。
我們慢慢走著,她的手仍很暖,仿佛能捂熱所有溜走的時光。
【陜西富平縣莊里鎮初級中學】
點評
本文最動人的藝術特色在于層層遞進的場景渲染,將“背影”這一核心意象浸透在時光的濃度里。小作者善于運用樸實的語言,把奶奶的背影寫得活靈活現,特別是寫奶奶非要自己去取快遞的情節,倔強的樣子就像我們身邊的老人一樣,明明腿腳不利索了,還總想證明自己“還行”。夕陽下佝僂的背影、閃爍的銀發極度渲染了“歲月催人老”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