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濃墨重彩一筆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任務中,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精心選送的13粒朱頂紅種子隨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成功與天和核心艙對接,在太空環境中完成了為期3個月的駐留實驗。這場跨越天地的“太空育種”壯舉背后,凝聚著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創始人周世明數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探索,正是這份對花卉育種事業的執著追求,才讓朱頂紅得以開啟這段非凡的宇宙之旅。
做個“賣花姑娘”
6月的東莞,綠意盎然,繁花似錦。在這座被綠蔭與花香浸潤的城市里,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的大雁塘新村花棚內,圣茵朱頂紅正迎來一年中最絢爛的綻放時節。該公司創始人周世明小心翼翼地穿行在苗床間狹窄的過道中,修長的手指輕輕撫過層層疊疊綻放的花瓣,專注的目光掃過每一株植株——在這片由數萬株朱頂紅組成的紅色海洋里,她正在尋找著那個可能帶來驚喜的獨特變異株。
1962年,周世明生在東莞一個樸實的工人家庭。她的父親周圍標是個癡迷園藝的人,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硬是用月季、茉莉、三角梅等花卉將家中狹小的院落裝點得生機盎然。日復一日,年幼的周世明看著父親彎腰松土、細心澆水的背影,那些在陽光下舒展的花草,悄然在她心中播下了熱愛植物的種子,這份情感隨著歲月流轉而越發深厚。
小學五年級時,周世明被同學身上那件綴滿蕾絲的粉色公主裙深深吸引,纏著母親張世蓮也要買一件。母親經不住她的軟磨硬泡,終于答應帶她去集市選購。然而就在前往服裝店的路上,一家花店櫥窗里那盆盛放的芍藥花,像磁石般牢牢抓住了周世明的目光。粉白相間的花瓣在陽光下舒展,仿佛在向她招手。面對女兒突然改變的心意,張世蓮無奈地給出選擇:“要么買裙子,要么買這盆花,只能選一樣。”令母親意外的是,周世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那盆芍藥。從此,這盆花成了她最珍視的寶貝,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為它松土、澆水,看著它在自己的照料下一天天茁壯成長。
后來,對花卉有著近乎癡迷熱愛的周世明常常從街頭巷尾帶回各式盆栽。然而她漸漸發現,市場上售賣的花卉價格節節攀升,品質卻參差不齊。這讓她萌生了自己經營花店的念頭。大學四年級那年,在父母的傾囊相助下,她將自家臨街的小屋改造成了一間花店。退休在家的父母也欣然加入,幫著女兒一起照料這些嬌艷的生命。就這樣,周世明開啟了她與花卉相伴的人生新篇章。
大學畢業后,周世明進入東莞一家醫院擔任藥劑師,這份體面穩定的工作讓親朋好友都為她感到欣慰,紛紛稱贊這是捧上了“鐵飯碗”。然而在她心中,對花卉的熱愛從未減退。每天下班后,無論多晚多累,她都會回到自己的小花店,埋首研究鮮切花的保鮮技術,精心設計各種組合盆栽的造型。漸漸地,她憑借對市場需求的精準把握和獨特的審美眼光,將這家不起眼的小店經營得風生水起,顧客絡繹不絕。
1992年,懷揣著對花卉事業的滿腔熱忱,周世明辭去了穩定的工作,全身心投入花店經營中。兩年后,在一位摯友的引薦下,她來到云南昆明呈貢王家營,接手了百畝肥沃的土地。在這片高原上,她開始了玫瑰種植的新征程。這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強烈的紫外線和澄澈的空氣,讓每一朵玫瑰都綻放出令人驚嘆的濃艷色澤,花瓣上仿佛鍍了一層天然的釉彩。
短短數年,周世明培育出的絲絨質感紅玫瑰,憑借70厘米的超長花莖,不僅暢銷國內高端市場,更獲得荷蘭花卉進出口商的青睞,遠銷歐洲。
2006年,全國迎來城市綠化建設熱潮,周世明返回東莞創立廣東圣茵花卉園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茵公司),同步推進花卉育種與園林工程項目。基地初期試種了玫瑰、芍藥、郁金香等數十個品種,卻因東莞濕熱氣候限制,許多花卉難以規模化生產。
2012年的一次考察,成為周世明創業路上的重要轉折點。當她踏入葉耀華的種植基地時,15畝朱頂紅正綻放著最絢麗的姿態。放眼望去,數萬朵鮮花宛如一群優雅的白鶴,昂首挺立在翠綠的葉片之上。那些深紅似火、橙黃如陽、雪白勝玉的花朵個個花冠飽滿碩大,植株挺拔如出鞘的利劍。
周世明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由衷贊嘆道:“這花型如此飽滿,色彩這般艷麗,實在是難得一見!”葉耀華不無感慨地解釋道:“朱頂紅生命力頑強,既不需要復壯處理就能年年開花,又具有極強的抗病蟲害能力。要不是因為要收縮經營規模,我是真舍不得放棄這片前景無限的朱頂紅園啊。”
周世明這才恍然大悟,原來葉耀華正打算將這15畝朱頂紅全部低價清售。在那個年代,朱頂紅在中國花卉市場上還只是一個鮮為人知的小眾品種,大多數花商對它都持觀望態度。然而,周世明那雙慧眼卻透過表象,精準地捕捉到了這種花卉蘊藏的巨大商業潛力。她仿佛已經看到,這些姿態挺拔、色彩絢麗的朱頂紅,未來必將在中國花卉市場綻放異彩。
朱頂紅作為石蒜科植物中的瑰寶,其野生種源最早可追溯至南美洲的巴西、秘魯等熱帶地區。這種生命力頑強的花卉,憑借其卓越的適應性,在我國從南到北的廣袤土地上都能茁壯生長。在公共綠化領域,朱頂紅可謂大顯身手,無論是裝點城市街頭的花境,還是打造鄉村特色的花壇景觀,抑或營造令人震撼的花海盛景,它都能完美勝任。而在私人園藝方面,朱頂紅同樣表現優異,既可栽種于庭院中增添生機,也能盆栽置于室內觀賞。作為鮮切花使用時,其挺拔的花莖、飽滿的花形更是成為花藝師們創作瓶插藝術和手捧花束時的理想主材。
更關鍵的是,全球對朱頂紅的品種選育與栽培技術研究尚不深入,這就意味著產業存在廣闊的研發空間和商業潛力。想到這里,周世明果斷向葉耀華提出合作意向:“不如我們聯手吧,你提供朱頂紅的品種資源基礎,我來負責日常管理和新品種選育工作。”就這樣,二人一拍即合,開啟了朱頂紅規模化種植與育種之路。
為摸清行業現狀,周世明耗費一年多時間,走訪云南、廣東、福建等數十個花卉主產區。調研中她發現,雖然朱頂紅在市場上反響熱烈,深受消費者青睞,但國內朱頂紅種植規模普遍較小,旺盛需求卻長期依賴高價進口種球支撐。然而,進口種球經長途運輸易損耗退化,加之全球供應鏈波動,價格每年以5%~10%的幅度持續上漲,嚴重制約了該產業的發展。
周世明決心從研發端破局,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朱頂紅品種,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但如何系統性解決花農面臨的“高品質、高產出、高效益”種植難題,成為橫亙在她面前的現實挑戰。
初期,周世明嘗試通過雜交育種改良傳統品種,并與多家花卉種苗實驗室及專家合作,探索利用組培技術實現朱頂紅種苗國產化。可惜,由于缺乏優質親本種球資源,且組培繁育存在較高技術壁壘,她的計劃推進緩慢,屢屢受挫。
獨愛“圣茵朱頂紅”
2015年11月,周世明赴以色列參加“現代農業技術集成及創新體系建設”培訓時,結識了當地朱頂紅種植大戶阿薩夫(全球十大朱頂紅種球定價商之一)的合作伙伴。她得知以色列雖有一半國土覆蓋沙漠,卻是世界頂級鮮花出口國,尤以朱頂紅產業技術領先。
在友人的引薦下,周世明踏入阿薩夫的朱頂紅種植基地。眼前景象令她感嘆不已:溫室中,盛放的朱頂紅美艷絕倫、儀態萬千。周世明仿佛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她向基地負責人透露引種優質種球的意愿,對方立即聯系遠在泰國的阿薩夫。
幾經輾轉協調,周世明飛赴曼谷與阿薩夫會面。兩人一見如故,從朱頂紅品種特性、栽培難點聊到市場趨勢與合作構想。阿薩夫欣賞她對產業的深刻理解,她則折服于對方數十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兩個人猶如許久未見的老朋友,談話從午后持續至凌晨三點。
4個月后,應阿薩夫正式邀約,周世明飛往以色列,參觀其核心育種基地。步出機艙踏上這片“農業奇跡之地”,她更直觀地感受到了科技賦能的震撼:基地規劃嚴整如精密儀器,自動控溫濕系統、滴灌網絡、無菌組培室一應俱全。
數公頃溫室中,不同生長階段的朱頂紅種球按標準化流程分區管理,從萌芽、抽葶到盛花,每一環節皆可追溯。周世明凝望著這片現代化花田,心中豁然明朗,這正是她苦苦追尋的優質種源,與體系化種植技術的完美范本。
當日,雙方便敲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約定由阿薩夫提供核心種子資源與技術支持,周世明主導中國本土化育種與市場推廣,攜手開拓朱頂紅產業。
2016年,阿薩夫應周世明的邀約,赴東莞考察當地土壤、氣候與環境指標。經過系統分析,他發現東莞的光照周期、溫濕度范圍以及土壤特性,與朱頂紅的起源地南美安第斯山脈具有高度相似性,是理想的種植區。這一科學結論促成了雙方合作協議的簽署,周世明由此成功從以色列引進了首批優質朱頂紅種球。
然而,農業育種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持久戰,朱頂紅的品種馴化尤為漫長。從播種、雜交到性狀穩定,需經歷5~8年的嚴格選育周期,才能篩選出適應本土環境的優勢品種。在阿薩夫團隊的指導下,周世明的基地雖然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她清醒地認識到,若要將朱頂紅的生產標準化、種植規模化與育種技術創新三大環節,提升至國際水平,進而推動全產業鏈發展,仍需跨越諸多技術鴻溝。
單純依賴以色列技術已顯不足,唯有溯源基因“根脈”,才能掌握育種主動權。朱頂紅的野生始祖種群生長于秘魯安第斯山脈的懸崖峭壁,被植物學家譽為“球根花卉界的活化石”。
獲取這些珍貴的原生種質資源成了周世明夢寐以求的目標。然而,盡管她多方奔走聯絡,卻始終未能如愿。轉機出現在2017年的上海國際花展上,周世明有幸結識了秘魯著名朱頂紅供應商馬瑟里·卡蘭薩。當這位熱情的秘魯商人了解到周世明對原生種源的執著追求時,當即表示愿意全力協助她尋找這些珍稀的野生種源。
數月后,一批安第斯山脈野生遺傳的朱頂紅,漂洋過海運抵東莞。周世明如獲至寶,立即組建科研團隊開展基因測序、性狀解析與雜交適配性研究,開啟了本土化育種的關鍵實驗。
2018年花期,馬瑟里受邀來到東莞,圣茵公司種植基地的管理模式令他驚嘆不已。不同于傳統單一化種植,周世明創新性地將朱頂紅繁育與自然教育課程、生態科普展館及觀光農業深度融合,打造出“科研—生產—科普”三位一體的共生體系。周世明這種前瞻性布局,極大地增強了馬瑟里的合作信心。
隨后,周世明便以病弱之軀遠渡重洋,隨馬瑟里踏上了秘魯這片孕育朱頂紅的神奇土地。盡管術后身體尚未完全康復,長途飛行又導致她四肢浮腫、食欲減退,她仍堅持深入馬瑟里的野生朱頂紅生態移植基地。在海拔3000米的安第斯山脈腹地,周世明以科學家的嚴謹態度,詳細記錄了當地獨特的土壤成分、晝夜溫差變化和季風活動規律,并與馬瑟里正式簽署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秘朱頂紅種質資源聯合研發協議》。
令周世明嘆為觀止的是,馬瑟里的種植基地完全采用現代化智能管理體系:數百畝的種植規模僅需10名工作人員管理,年產值卻高達數億元。這個集科技與高效于一體的示范基地,為周世明勾勒出了朱頂紅產業升級的宏偉藍圖。
為了更全面地掌握朱頂紅的野生基因資源,周世明還專程拜訪了秘魯最具影響力的華人社團“中華通惠總局”。僑胞們被她的執著精神所感動,當即表示將調動整個南美僑界的人脈網絡,協助尋找散落在安第斯山脈深處的珍稀朱頂紅原生種群。技術革新、資源整合與人文關懷的三重助力,讓周世明第一次如此清晰地看到了事業成功的曙光。
不久,圣茵公司在東莞水濂山設立了一個200畝的研發基地和500平方米的朱頂紅實驗室,系統收集到來自秘魯、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的原生種及園藝品種300余個,并對其進行雜交育種,只為培育出高質量的“圣茵朱頂紅”。
除了全力培育“圣茵朱頂紅”,2019年,周世明還投資1000萬元,創建500畝的省級生態圣荔園,首創了“復合立體農作系統”。該園區采用三層空間布局:上層為荔枝與夏威夷果樹,中層預留發展空間,下層密植朱頂紅。這種模式實現土地集約利用,保障四季花期銜接,顯著提升單位面積產值。
開出“一朵小花”
歷時數年攻堅,“圣茵朱頂紅”迎來破繭時刻。周世明與公司科研團隊融合以色列育種技術、秘魯原生種質和中國本土馴化經驗,通過雜交后代定向選育,成功開發出花期更長、抗逆性更強、花色更符合東方審美的新品系。
此外,周世明團隊還將創意文化深度融入朱頂紅的品種研發里,創新推出了“如意球”系列產品。該產品運用蠟封技術對球莖進行包覆與冷藏處理,實現“無水、無土、無盆”的便捷栽培模式,在充足自然光照下即可自主生長開花。蠟層不僅鎖住養分,還賦予球體玉石般的光澤,使其成為兼具觀賞性與科技感的藝術載體。花朵凋謝后,剝除蠟層并將球莖移栽至花盆中,即可實現年年循環開花。
如意球以“吉祥如意”為文化寓意,適配辦公室、客廳、餐桌、書房等多場景裝飾,讓使用者近距離體驗生命綻放與植物生長的自然魅力。為進一步提升該產品的吸引力,周世明團隊又成功培育出了散發香味的“如意球”品種,其馥郁芬芳如仙客來般沁人心脾,拓展了感官體驗維度。
同時,在朱頂紅花期調控領域,周世明團隊也取得了技術突破。通過精準調控溫濕度、光照周期及營養供給,原本集中于每年3月至5月的自然花期被擴展至全年可控開花。這項技術不僅滿足市場對反季節花卉的需求,更實現了朱頂紅的周年化穩定供貨,確保消費者四季皆有花可賞。
2019年,深圳第九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圣茵朱頂紅”斬獲金獎、銀獎及優秀獎,并在花展新優花卉類評選中包攬一、二、三等獎。這些榮譽印證了其品種的觀賞價值與市場認可度,為國產花卉參與國際競爭奠定了基礎。
同年,在周世明的努力下,我國朱頂紅正式納入《國家農業植物品種保護名錄》,迎來研發黃金期。借此東風,圣茵公司聯合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省農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機構,組建跨學科專家團隊,自建資源庫收錄雜交品種超8000份。
2021年4月27日,周世明接到通知,“圣茵朱頂紅”航天育種搭載項目啟動在即。當日,周世明親自遴選17個品種種子,采用空調房恒溫抽濕預處理。3天后,種子經冷鏈快遞抵京,與廣東省農科院環境與園藝所種質資源,共同組成航天搭載樣本。
2021年6月17日,經專家組嚴苛評審的13個“圣茵朱頂紅”品種,隨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升空,在天和核心艙完成為期3個月的宇宙環境誘變,于9月17日返回艙成功著陸。同年12月17日,周世明將這批“航天種子”播種于圣茵工程中心,為中國花卉種業自主創新樹立了里程碑。看著這批朱頂紅在田間開放,周世明難掩激動,欣喜地呼喊:“奇跡發生了,所有品種同步盛開!”
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周世明也有了新的目標:以“小花球轉動大產業”,在東莞打造“中國版庫肯霍夫公園”,以朱頂紅為核心主題,每年3至5月舉辦國際級花卉博覽會。此外,周世明還希望以朱頂紅產業為支點,撬動中國鄉村的特色花卉經濟。
朱頂紅經濟附加值高、種植適應性強,每畝收益是傳統作物的3~5倍,且一次種植可連續采收5年以上,經濟效益顯著。廣東丘陵地帶廣布,地貌資源得天獨厚,應充分依托這一地理優勢,大力發展以朱頂紅為代表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周世明對此充滿信心:“規模化種植與品種創新是搶占市場的關鍵。只要種好朱頂紅、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品種,必然能打開廣闊市場空間,帶動農業走上新高度。”
為了這個夢想,周世明團隊在全國建立起系統性測試網絡:廣東省內設8個示范基地,另外在云南、福建等7個省份,也建立了氣候適應性種植試點。每個試點配備遠程監測設備,實時收集生長數據以優化栽培方案。
以廣東試點為例,農戶采購朱頂紅種苗后,圣茵公司提供全程技術指導并簽訂保底回收協議,農民僅需投入肥料、人工與土地。這種低風險、穩收益的模式有效激發了農戶參與熱情。目前,參與農戶年均增收4.2萬元,真正實現了“活花富民”的產業愿景。
作為花卉市場的新銳品類,朱頂紅在消費者認知度方面仍有待突破。為了提升這一特色花卉的市場影響力,周世明開創性地將花卉藝術與服飾文化相融合。她精心挑選每個新培育的朱頂紅品種,邀請蘇繡非遺傳承人運用精湛的刺繡技藝,將花朵的獨特形態、細膩紋理以及自然色彩漸變完美呈現在服飾上,實現了“一花一衣”的藝術轉化。這些融合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的藝術服飾,通過在各大花卉展覽、新品發布會等重要場合的展示,不僅生動展現了朱頂紅的獨特魅力,更成功吸引了業界專家和普通消費者的廣泛關注,為朱頂紅的市場推廣開辟了嶄新的路徑。
作為中國花卉產業的開拓者,周世明已在園藝領域深耕25年。從改革開放初期經營個體花店起步,她完整見證并參與了中國農業從傳統走向現代化的歷史性變革。如今,由她主導建設的國內首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朱頂紅單一物種基因庫,已累計收集創新種質資源突破10000份,其中自主培育品種占比超過60%,達到6000余份。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就,不僅為中國花卉種業構筑了堅實的安全屏障,更讓中國在全球球根花卉育種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贏得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和尊重。 """"""
編 輯/鄭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