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C40 文獻標志碼:A
引用:.職業教育服務鄉村健康養老的路徑優化[J].農村·農業·農民,2025(7):85-89.
職業教育通過專業技術的運用促進農業增產、提高農民收入、改善居住環境,實現技術的工具理性目的。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中,職業教育發揮著獨特的技術支持和智力支撐。技術是勞動工具的延伸與擴展,是一種特殊的勞動工具,能夠成為職業教育和鄉村振興的耦合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社會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1]職業教育還應為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提升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價值理性的回歸。
一、技術的特性決定了職業教育服務鄉村健康養老的可行性
在資本主義初期,科學和技術尚未嚴格區分時,馬克思和恩格斯看到了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作用。恩格斯說:“勞動力隨著人口的增長而增長,科學又日益使自然力受人類支配。這種無法估量的生產能力,一旦被自覺地運用并為大眾造福,人類肩負的勞動就會很快地減少到最低限度。”[2」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其實質是職業教育通過技術促進鄉村發展。
技術有技術知識和技術文化雙重含義。“技術自身固有的知識屬性是技術可感知、可認知、可積累和可傳授的基本前提條件”「3]。技術知識可認知、可傳授的特點決定了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可行性。“那么技術文化就是人類通過技術實現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生存格局”[4],技術文化的“格局性”決定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成為資本家謀取利潤的工具,導致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社會主義國家的技術能促進社會發展,實現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全面發展。目前,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更多著重于物質層面,對于農村人的全面發展,特別是龐大老年人群體的健康養老關注不夠,技術格局性還沒完全打開。
二、鄉村健康養老是職業教育亟須開拓的價值領域
(一)職業教育大有可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5]30-31國家養老任務最重的地區也在農村。當前,農村青壯年人口嚴重不足,農村人口空心化、老齡化現象較為普遍。老年人的養老矛盾尤為突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菊華「總結為4點:一是農村老年人經濟來源缺乏穩定性,面臨“老而無援”;二是農村老年人日常生活單調乏味,心理情感缺乏慰藉,面臨“老而無趣”;三是農村老年人失能失智后照料資源不足,面臨“老而無養”;四是流動到城市的老年人很難適應城市生活,面臨“老而不安”。農村老年人渴望得到尊重、理解和關注。
在中國人口老齡化大趨勢下,職業教育被賦予重任,職業教育大有可為。2014年,教育部、民政部等九部門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的意見》,更多是從職業教育的視角入手,旨在培養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水平較高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以適應和滿足養老服務業發展需求。2022年,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優化養老服務專業設置,結合行業發展新業態,動態調整增設相關專業并完善教學標準體系,引導職業院校、普通高校等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力度。
(二)職業教育亟須作為
根據《鄉村振興中國職教在行動——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典型案例》[7]的數據,在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舉辦的“鄉村振興 職教踐行”職業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征集活動中,共有171所高職院校提交了233個鄉村振興的案例分析,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主要體現在經濟發展、文化和生態環境3個方面,其中服務人才振興的111篇、服務產業振興的67篇、服務文化振興的27篇、服務組織振興的15篇、服務生態振興的13篇。對于農村“人”的發展、特別是對農村老年人的健康養老較少涉及。
目前,全國共有高職院校1580所,中等職業學校6862所,而職業院校服務農村老年人的案例屈指可數。根據教育部大數據分析,主要有4所職業院校進行了探索。一是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將智能時代的“溫度”送到鄉村老年人身邊,助力鄉村老年人消除“數字鴻溝”,更好融入智慧生活「8]。二是麗水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針對老竹畬族鎮沙溪村的100多位老年人展開了田野調查,為老年人檢測血壓、心率、血氧等,并進行防摔、養生知識、老年疾病等知識的普及宣傳[9]。三是重慶護理職業學院在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石坪村開展了“適老化改造”志愿服務活動,幫助農村老年人安裝感應燈、洗澡椅、防滑扶手等,解決困擾農村老年人的一些日常生活問題[10]。四是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送教下鄉,到遂川縣開展基層養老機構護理技能提升培訓[i」。由此可見,職業教育對農村老年人健康養老的助力力度還需加大,即使有個別職業院校較為關注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也缺乏系統性和組織性。
三、職業教育服務鄉村健康養老需要實現從單一到多元的邏輯轉向
(一)賦能鄉村產業興旺,建設富裕鄉村
產業興旺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鄉村的產業興旺是指鄉村生產內容的豐富性和多樣性。職業教育以自身專業的多樣性優勢聚焦現代農業發展卡脖子項目,組建職業院校助農科技服務團隊,能為鄉村的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手工業等地方特色專業提供相關技術支持。職業院校聯合相關企業,搭建涉農類專業產學研平臺,整合農業優勢資源,探索橫向協同、縱向聯動的一體化創新布局,能夠推進當地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借助國家數字鄉村建設的東風,職業院校可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推廣農業生產、銷售、物流等信息化應用,建立農村電商支撐服務體系;推動創新創業和鄉村振興有效結合,推進休閑農業、創意農業、認養農業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發展,全方位、全流程助力鄉村產業興旺,為農村健康養老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培育專業人才,建設活力鄉村
專業人才是鄉村人才隊伍中的骨干力量,是鄉村振興的“活化劑”。職業教育能為鄉村培育大量對口專業人才,完善人才隊伍建設,可以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適度規模化發展,對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要作用。單就養老服務人才而言,目前農村地區亟須多元化、專業化的護理人員。現有的養老服務人員年齡普遍在50周歲以上,學歷不高,缺少專業的護理知識,很難提供真正高質量的養老服務。有學者指出,農村養老服務的發展關鍵在于服務質量與水平,不具有專業服務水準的人員很難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也不利于服務質量與水平的提升[12]。
職業院校的社會管理專業可為農村培養專業的護理人才和養老服務管理人才。一是為農村勞動力轉移人員培訓提供專業化培訓平臺,讓更多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加入養老服務管理的隊伍。二是針對農村子女進行養老護理培訓,擴大家庭養老的覆蓋面和專業性。三是為農村培養自己的養老機構管理人員。由于農村缺乏管理人才,導致有限的養老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職業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性,為農村培養養老機構管理人才,充分發揮農村養老資源的效用,建設活力鄉村。
(三)厚植文化基礎,建設文明鄉村
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根和魂,鄉村振興文化先行。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13]48。職業院校可以圍繞如何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這一課題,大力研究如何更好地弘揚優秀鄉土文化、傳承發展孝老文化,開發普及適宜當地的文體活動等。一是建設鄉村的孝老文化。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在村里建設孝道文化長廊,廣泛宣傳弘揚“新二十四孝”“中華十德”,把孝老文化融入風景建設,讓群眾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受教育。二是以民間節慶活動為契機,深人挖掘敬老元素。利用農民比較重視的“回娘家”“銷正月”“敬老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圍繞愛老敬老開展相關活動,引導廣大村民做“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踐行者,建設文明鄉村。
(四)涵養精神氣質,建設活力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13]43-44社會主義語境下的共同富裕,既包含物質富裕,也包含精神富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質和精神的共同富裕。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追求的是人民全面發展,不但物質上要富裕,精神上也要富有,兩者相輔相成。歷史唯物主義強調,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人民物質上充足為精神富足奠定了基礎;同時,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生產力發展中起決定和主導作用,精神上的富有會促進生產力更快發展。隨著鄉村振興的全面推進,農村老年人對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這些期待是多元的,包括豐富的物質生活、良好的生態環境、多彩的文化生活、廣泛的社會交往、足夠的心理慰藉等。職業院校為農村老年人開設老年教育課程,可以滿足老年人在倫理、養生、益智等多方面的需求,有助于老年人精神富有,建設充滿活力的鄉村。
四、職業教育服務鄉村健康養老的路徑優化建議
有學者認為職業教育職業性和教育性的雙重屬性決定了職業教育的多維價值關照(平衡價值性,處理好功利性與公益性),表現出對生命整全(尊重人的生命價值)的精神追求,即“職業教育的技術理性可表征為技術的職業理性、實踐理性和人文理性”[3]。職業教育與技術共同的價值指向表現為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和適應鄉村社會的發展需求,這也是職業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的價值追求。職業教育從服務鄉村經濟發展,轉向服務農村養老問題,體現了職業教育的人文理性,是價值理性的回歸。
(一)賦能鄉村經濟發展,提升鄉村老年人健康養老的“厚度”
職業教育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還需持續賦能鄉村振興,為農村提供技術支持,繼續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只有經濟大發展,才能為農村老年人的健康養老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可以借鑒部分農村經驗,建立“黨支部 + 合作社 + 農戶”的養老模式。具體而言,就是職業院校為農村提供農作物種植技術,在黨支部的帶領下發展合作社,種植特色農作物或者瓜果蔬菜,幫助提高村集體收入。有了資金支持,就能夠更好地建設村養老日間照料中心,有利于解決“銀發一族”在熟悉的鄉土上安度晚年的需求。
(二)為鄉村培育老年護理人才,提升服務的“溫度”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農民人均收入有了顯著增加,但一些農村失能老年人依舊面臨難以支付照護費用的難題。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數據:在泉州本地,養老機構失能專區的價格為每人每月 4000~5000 元;社區養老機構失能專區的價格為每人每月 2000~3000 元,無論哪類機構,以農村老年人 200~500 元的月均養老金水平都難以負擔[14]。面對高昂的失能照料費用,為農村培養一支專業的服務隊伍可以彰顯職業教育服務農村的溫度。職業教育機構可以圍繞家庭照料基礎知識,免費開展生活照護、疾病照護、護理技能等科目的培訓,切實為家庭照料者賦能。一是培訓本社區、本鄉鎮的中年勞動力和低齡老年人參與社區養老服務,在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還可以照顧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二是對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成員開展培訓,提高家庭成員對失能老人的照料能力,緩解照料者的身心壓力。
(三)面向鄉村老年人開展專項培訓,拓展服務的“寬度”
隨著國家智慧鄉村、數字化鄉村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智能化設備走進鄉村家庭,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設備時存在一些實際困難:一是視力、聽力衰退和觸覺失調引發的生理性困難,二是學習力、注意力、記憶力下降導致的認知性困難,三是自卑、焦慮、自我封閉帶來的情感性困難。職業院校師生在幫助農村老年人進行健康管理,推廣普及相關養生知識、防摔等方面的知識的同時,可以因地制宜地幫助農村老年人掌握智能手機基本操作技能,讓智能手機真正成為鄉村老年人解悶兒的“好伙伴”;還可以開展智慧助老志愿服務,與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相結合,增強老年人的反詐意識。總之,職業教育可以面向鄉村老年人開展專項培訓,拓展服務的“寬度”,助力農村老年人消除“數字鴻溝”,更好融入“智慧生活”。
(四)為鄉村老年人開設心理講座,提升服務的“深度”
黨的二十大提出:“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5]49農村老年人除了“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物質需求外,還有“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心理需求。當前,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空巢老人較多,不少老年人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社交活動,容易感到孤獨和寂寞,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有學者調研發現,農村老年人需求比較多的養老服務分別是健康教育服務、心理咨詢聊天解悶和就醫陪同陪護[15]。職業院校在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可以建立老年人心理關愛試點項目,實施老年人心理健康預防和干預計劃,為貧困、失能、失智等特殊家庭和空巢獨居老人提供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服務,完善精神疾病的早期預防和干預機制;針對抑郁、焦慮等常見的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開展心理評估和定期隨訪管理,為老年人特別是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紓解、悲傷撫慰等心理關懷服務。
參考文獻:
[1]新華社.習近平春節前夕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祝愿偉大祖國繁榮昌盛[N].人民日報,2023-01-19(001).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
[3]朱德全,石獻記.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技術邏輯與價值旨歸[J].中國電化教育,2021(1):41-49.
[4]賓恩林,徐國慶.高職教育發展的文化技術基礎:基于新文化運動以來的發展[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5):50.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6]楊菊華.多元參與合力破解農村養老難題[N].中國社會報,2019-01-24(001).
[7]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鄉村振興與城市可持續發展工作委員會.鄉村振興中國職教在行動:職業教育服務鄉村振興典型案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23:1.
[8」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重慶工商職業學院:青春筑夢鄉村振興,開啟鄉村老人智慧新生活[EB/OL].(2023-08-01)[2025-04-07]. https: //news. cqnews. net/1/detail/1133886648300163072/web/content_1133886648300163072.html.
[9]鐘揚.數字化平臺助力家門口幸福養老[N].麗水日報,2023-07-19(005).
[10]視界網.重慶護理職業學院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助力鄉村振興[EB/OL].(2023-07-22)[2025-04-07]. https: //www. cbg. cn/web/show/4933-3059731. html.
[11]熊佳.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送教下鄉,提升基層養老服務質量[EB/OL].(2023-08-04)[2025-04-07].http://jx. people. com. cn/n2/2022/0804/c186330-40067826.html.
[12]周文娟.農村養老服務供給的內生動力及政策優化[J].農業經濟,2021(2):77-78.
[13]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4]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課題組.關于破解農村養老“雙低雙高”問題的建議[N].中國社會報,2023-10-07(004) .
[15]韓沛錕,程瑤瑤.農村養老服務:需求、政策實踐與發展展望[J].學習論壇,2021(2):96-103.
Optimization of the path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serve rural health care and elderly care
LOU Yinmei(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Vocational Institute,Tianjin 3OO41O,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use technology as a tool to help solve the “agriculture,rural areas and farmers”problems and achieve the coupling between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and rural demands.Currently,most of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s empowerme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focuses on the material level,with insufficient attention paid to the“people”in rural areas,especially the elderly health and care.Itonly realizes the instrumental rationality purpose of technology,lacking value rationality. With thecomprehensive advancemen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it isurgent to change the singular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empowerment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promoting a logical shift from material to spiritual, from singularityto diversity,and frommaterial objects to cultur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 empowerment for rural elderlycare.More care should be given to the elderly in terms of health,psychology,health preservation,and care for the disabled. In this regard,specific action strategie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to empower rural elderly care are proposed: empower the prosperity of rural industries to build a prosperous countryside,cultivate professional talents to build a dynamic countryside,deepen cultural foundations to build a civilized countryside,offer psychological lectures for rural elderly peopl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rural revitalization;health care forthe elderly;instrument rationality;value rationality
[責任編輯: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