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7-037-03
一、引言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動數字經濟大力發展。從Z市來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或更年長的人口達到189萬,這一數字占總人口的 20.85% 。在這之中,年齡在65歲及以上的人數達到了128.29萬,這一數字占據了 14.15% 的比例。相較于第六次人口普查,60歲和65歲及以上的人口數量分別增長了 8.12% 和 6.07% 。老年人口比重的逐步提高、“銀發群體”的持續擴大,為Z市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市場空間。目前,Z市智慧養老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深入探討Z市智慧養老產業的未來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二、數字經濟背景下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意義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加劇,傳統養老模式在資源分配、服務效率以及滿足老年人個性化需求等方面出現諸多問題。數字經濟的興起,不僅帶來了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創新技術,而且為智慧養老產業的革新提供了強大動力。這些技術的應用,能夠使養老服務更加智能化、精準化和高效化,有效解決傳統養老模式的痛點。
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顯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推動養老服務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催生新的產業形態和經濟增長點。通過智能化的養老服務,可以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整個社會的運行效率。因此,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研究Z市智慧養老產業,不僅有助于解決當前養老領域面臨的現實問題,還能為養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參考。
三、Z市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現狀
1.支持政策密集出臺。為順應國家培育新經濟業態、構建現代養老服務體系的要求,Z市積極出臺系列政策,全力推動智慧養老產業發展。2021年11月,Z市民政局聯合相關部門制定《Z市家庭養老床位照護服務實施辦法(試行)》,借助信息技術為老年人配備智能設備、體征與安全檢測工具,極大提升了居家養老的安全性與舒適度。2022年1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為Z市智慧養老產業帶來新機遇,推動其智慧街區建設優化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的創新。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國辦發(2014)1號),明確完善智慧健康養老產品及服務推廣目錄。Z市迅速響應,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設備在養老場景的應用,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增強展示體驗,促進智慧養老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2.平臺助力服務創新升級。在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之下,新一代的信息技術和數字工具為智慧養老平臺提供了更為豐富和高效的支持,使得養老服務全方位和精確成為可能。隨著社會對養老服務需求的日益增長,Z市各城區在智慧養老領域中不斷探索與創新,以提升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滿足其健康養老需求為根本,依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致力于構建以居家養老為主體、機構養老為補充、醫養深度融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并大力推進醫養結合的智慧養老新模式。例如,S區政協在與騰訊地圖等的合作基礎上,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其他新一代的信息技術手段,共同構建了一個名為“互聯網”的智能養老服務平臺,研發了居家養老服務系統、智能穿戴設備、社區助老員APP、家庭醫生服務平臺等功能模塊,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智能化水平,滿足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3.智慧養老機構蓬勃發展。依托智慧養老應用示范試點,Z市在智慧養老產業建設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形成以企業為核心、政府為輔助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具體涵蓋養老院、醫養中心和養老養生產業園。例如,博遠·祥祉圓養老養生產業園作為Z市智慧養老的典范,是一個集養老、養生、醫療等養老服務于一體的非盈利性養老產業綜合園。該產業園采用了醫療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先進技術和理念,以頤養院實際管理和服務需求為出發點,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頤養院智能化管理系統。同時,部分企業依托Z市政府的財政資金支持與政策保障,構建一套完整的智慧養老平臺。依托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精準化管理養老機構運營情況、實現養老服務供需平衡。全面整合養老資源,促進養老生態鏈的融合發展,構建綜合養老模式。同時,智慧化手表能夠連接至智能健康管家服務平臺,可以實時監測健康數據,提供預警服務,實現全天候監控。
4.養老產業金融服務更有溫度。在智慧養老產業中,金融服務的創新與優化正為行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溫度。如,Z市仁大醫養中心為更好地滿足老年群體的需求,積極尋求融資擴大服務規模。在了解到企業融資需求后,人民銀行J省分行與交通銀行J省分行積極響應,通過實地走訪、迅速開展貸前調查、開辟綠色貸款通道等方式為仁大醫養中心提供了及時、高效的金融支持。同時,人民銀行J省分行指導交通銀行J省分行為Z市仁大醫養中心有限公司發放普惠養老貸款500萬元,貸款加權平均利率 3% 。此項行動不只是Z市首次實施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支持貸款的成功案例,更彰顯了金融機構在支持養老產業發展中的積極作用與溫度。
四、Z市智慧養老產業存在的問題
1.供給需求矛盾突出。Z市智慧養老產業發展迅速,養老機構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眾多,相關項目穩步推進。但隨著老年人口占比升高、需求愈發多元,智慧養老服務供需匹配問題亟待解決。從需求端看,老年人對健康檔案與實時數據監控需求強烈,高血壓、高血糖群體急需智能手表預警風險。基于智慧養老平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大,且精神需求也不容忽視,線上線下服務無縫對接迫在眉睫。然而,當下產業難以滿足這些多樣化需求,供需矛盾突出。從供給側而言,智慧養老平臺建設滯后,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低,既無法充分滿足老人需求,也難以高效整合資源。同時,政府、企業、社區等多元主體協作不足,缺乏有效合作機制,影響服務供給與質量。此外,專業服務水平欠佳,人才與技術支持匱乏,致使健康監測、醫療保健服務難以精準開展,智能設備操作與維護困難,制約產業有效供給。
2.數據信息共享難度大。在數字經濟時代,智慧養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突破單一行業或部門的局限,其核心在于跨領域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協同聯動。當前,Z市智慧養老體系雖涵蓋醫療、信息技術、文旅等多元產業,并涉及工信、民政、衛健等多部門協作,但實際運行中仍面臨協同障礙。具體表現為:行業間橫向協作不足,政企數據對接存在真空地帶,跨部門信息共享機制缺失,導致資源重復投入與功能碎片化問題并存。行業主體間因缺乏統一的數據標準和接口規范,使得健康檔案、服務需求等關鍵信息難以互通。這種系統性割裂不僅造成平臺功能模塊化割裂,更導致數據標準混亂,嚴重制約服務整合效率。究其根源,既存在制度層面的共享激勵機制缺位,也暴露出技術層面的數據治理體系薄弱。未來需通過建立跨部門數據共享協議、制定行業統一數據標準、搭建多層級協同平臺等舉措,破解資源分散化困境,推動智慧養老從“單一功能疊加”向“全域生態融合\"轉型。
3.金融服務覆蓋面有限。近些年,智慧養老產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展現出良好的市場潛力。但遺憾的是,許多資本在進入后并未獲得預期的回報,因此,急切地想要退出,這導致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緩慢。也有一些規模較小的企業由于自身信用狀況不佳、缺乏足夠的抵押物或擔保措施等因素導致融資困難。數據信息共享難度大,疊加金融服務覆蓋面有限,一些智慧養老企業難以獲得足夠的金融支持,限制了其擴張和發展。較高的融資成本限制了智慧養老企業的擴張和發展。這些問題亟待解決,以推動Z市智慧養老產業的健康發展。
五、Z市智慧養老產業發展的對策
1.供需兩端共同發力,解決結構性矛盾。從需求結構優化而言,需要重點強化健康管理與數據監控。引入前沿智能手表及健康監測設備,為老人逐一建立全面健康檔案,囊括基本信息、病史、用藥等。檔案系統與醫療機構互聯互通,便于醫護人員實時查閱、更新,精準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同時,在智慧養老平臺增設助餐、助浴、助醫等居家服務選項,配置個性化預約功能,老人可依自身需求與時間預約服務。此外,優化平臺界面,使其操作更直觀、簡單,提升服務便捷度。
從供給角度而言,加大對智慧養老平臺建設的資金注入,推進技術升級與智能化變革,增強平臺穩定性和數據處理能力,高效整合養老資源。針對服務主體協作難題,構建有效合作機制,促進政府、企業、社區等主體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凝聚合力提升服務質量。面對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的現狀,強化人才培養與技術引入,高校可推行訂單式培養,實施跨學院協同培養計劃,提升養老服務人員專業素養與技術能力。
2.整合政府職能部門數據資源,破除“信息孤島”。為破解老年群體在數字技術應用中的認知障礙與安全隱憂,需構建“能力培養一風險防控一體驗優化\"三位一體的綜合治理框架。
在認知賦能方面,應實施差異化技術普及策略。第一層級聚焦感知喚醒,在社區嵌入智慧養老互動體驗站,通過情境演示助力老年人理解智能設備價值鏈。第二層級強化技能習得,設計“基礎一進階一高階”梯度課程,涵蓋觸屏操作、電子支付、數字安全風險識別等,形成“社區學堂+家庭反哺+機構認證\"的立體教育網絡。第三層級關注特殊群體,由社工和技術志愿者組成的流動服務隊,為失能、獨居老人提供“上門數字掃盲”,借助便攜智能終端演示緊急呼叫等功能。
為加強智慧養老風險防控,需構建“制度約束一技術保障一權益救濟\"協同機制。在立法層面,應出臺《智慧養老數據安全管理條例》,嚴格限定生物特征、健康檔案等敏感信息的采集范圍,賦予老年人數據遺忘權與二次授權權限。技術層面,采用“區塊鏈+邊緣計算\"融合架構,在本地設備端完成數據脫敏處理后再加密上傳至分布式節點,結合聯邦學習技術實現跨機構數據協同而不泄露原始信息。服務體系層面,設立老年人數字維權綠色通道,建立“一鍵舉報一快速溯源一損失賠付”應急響應流程,定期發布養老領域典型詐騙案例預警指南;體驗優化方面,應貫徹“技術適老”理念,硬件開發有大字體、物理按鍵等功能的專屬終端,軟件運用自然語言處理打造方言兼容語音交互系統;服務端構建三維畫像模型,動態調整界面與推送策略,如對認知衰退老人隱藏非核心功能,對慢性病患者優先展示用藥管理界面,實現科技與人文關懷融合,營造智慧養老新圖景。
3.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面,解決智慧養老產業融資難題。
近年來,金融服務覆蓋面有限一直困擾著Z市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首先,政府和金融機構應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特別是針對規模較小和地理位置偏遠的智慧養老企業,提供更多的政策傾斜和金融支持。其次,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智慧養老產業投資,通過發行養老產業專項債券、設立養老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同時,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提高智慧養老企業的信用評級,為優質企業提供更為便利的融資條件,減少因信用狀況不佳而導致的融資難題。
參考文獻:
[1]侯巧銘,趙童.遼寧省智慧養老產業發展創新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24(14):149-152.
[2]劉曉艷,許躍文.數字經濟賦能養老產業的增長路徑研究[J].人口與經濟,2024(04):45-58.
[3]楊雪芹.數字經濟背景下智慧養老發展困境與紓解——以成都市為例[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4(0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