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5)07-106-02
一、引言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迅猛,為高等教育帶來了歷史性機遇,也為高等教育發展帶來了挑戰。審計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強的應用型學科,在其教學改革中,實踐教學急需創新與改革,但傳統實踐教學受制于物力、財力、時空環境,難以確保學生的多元化能力的培養。因此,AI技術與情景模擬結合的“人工智能+情景模擬”下的審計學實踐教學改革,有助于提升高校審計學教學水平、培養審計學專業創新型人才。為此,本文進一步嘗試將“AI+情景模擬\"的方式應用于高校審計學實踐教學,通過智能教學平臺設置及多元化情景模擬案例設計,創新審計教學模式,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職業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二、高校審計學實踐教學現狀
(一)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
當前審計學的教學內容中,理論教學課程較多,實踐教學課程較少,且實踐課程內容單一,缺乏前沿性和全面性,難以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審計人才;傳統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仍占有主體,缺乏案例教學法、模擬實驗教學法等實踐教學手段的運用,學生缺少把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審計的機會;傳統考核方式主要是筆試,注重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掌握,忽視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考核,難以真實地反映學習狀態。
(二)審計工作的實踐環境受限
審計對象涉及各行各業,業務類型復雜多樣,高校難以模擬真實的審計環境,學生難以接觸到真實的審計案例。傳統的審計教學難以完全模擬真實的審計流程,學生難以體驗真實的審計工作。真實的審計工作面臨著較高的審計風險,高校在傳統的審計學教學中難以模擬真實的審計風險,學生也無法進一步鍛煉風險應對能力。
(三)教師資源有限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
由于高校審計學教師資源有限,難以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個人情況而開展針對性指導,限制了教學效果。部分高校審計學教師實踐經驗較少,難以將審計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無法滿足實踐教學的需求。同時審計學實踐教學缺乏理論知識功底深厚、實踐知識豐富,能夠滿足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數量嚴重不足。
三、“AI+情景模擬”模式的理論基礎與優勢
“AI+情景模擬\"教學模式是以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情境教學理論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認為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主動構建知識,而情境教學理論認為學習的知識是通過在學習的情境中習得的,學習是通過實際操作和社會實踐完成的。“情境”是對“現實”不同視角的描述,而“模擬”是對“情境”虛擬的描寫,“AI+情景模擬”模式為教學模式提供了雙重保障。
該模式具有四方面優勢:一是,通過AI模擬復雜的審計情景為學生提供更接近真實的情境體驗,解決傳統教學中實踐情景體驗的不足;二是,情景模擬過程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其學習參與度和自覺性,引導其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思維的發展,提升思維品質;三是,AI個性化學習功能可以根據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情況和特點推送定制的學習內容和指導,因材施教;四是,通過該模式培養學生的數字素養以及AI等新技術能力,使其更好地適應未來審計工作的需要。
四、“AI+情景模擬”的審計學實踐教學模式構建
(一)構建智能化的審計實踐教學平臺
建設與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及人工智能(AI)融合的立體式審計模擬互動平臺,該平臺可具備智能測評、實時反饋、個性化推薦等模塊,為自主性學習的學生提供自學服務、為教師的個性化精準性輔導提供幫助。
(二)設計多元化的情景模擬案例庫
案例類型可以覆蓋財務報表審計、內部控制評價、舞弊調查等不同類型,也可體現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在審計中的應用。案例的設計可以增強案例的真實性、挑戰性,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建立案例的動態更新機制,使案例反映的審計行業發展、變化能夠與時俱進。
(三)多種先進教學方法相融合
就教學方式而言,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AI平臺對學生的狀態分析能力,通過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和數據分析為學生實時反饋,并給予學生針對性輔導。提倡學生合作學習,設立三人小組使審計業務在仿真系統中合作完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倡應用“翻轉課堂”理念,讓學生在課前對仿真系統中審計工作的基本知識通過平臺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上進行“做中學”,即進行案例的分析與問題的解決。
五、實施“AI+情景模擬”教學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建立系統化的教師培訓體系
高校要轉變教育理念,清晰地認識到實踐教學在學生培養中發揮的作用,并將實踐教學體現在培養計劃中,擴充其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重,改進實踐教學的內容。以“理論+實踐”的培訓模式,一方面在理論中開設人工智能教育應用、情景教學法等專業相關課程,了解技術原理和教學方式;另一方面組織教師參加教學設計與課堂實踐工作坊,在“做中學”的過程中增強實踐能力。還應建立完善長效的教學研討交流機制,定期開展教學經驗交流、優秀教學案例分享會等,方便教師互相分享教學經驗。
(二)制定長期的硬件設施投資規劃
高校應當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改善實踐教學條件,建設高水平實踐教學平臺。高校可規劃分步開展智慧化教學平臺建設,在初期主要考慮搭建虛擬仿真實驗室、智慧互動教室等基礎教學設備;在后期考慮配置ARVR設備、智能教學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同時加強教學資源信息化建設,開發建設專業課程所需的虛擬仿真實驗項目、數字教學案例庫等資源,為情景模擬教學提供有力內容支撐。
(三)進一步深入校企合作
高校應探索合作辦學新模式,可與企業共建實習基地,以“雙導師制”的教學模式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為實踐導師,與校內教師共同開發教學案例、設計實踐項目。也可通過建立高校教師和企業專家組成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定期檢查和評價課程設置、教學內容,修正人才培養方案與行業需求的一致性。可通過共建實習基地、聯合技術研發等進行產教融合,提供更多學生體驗真實工作環境的機會。
六、結論
高校審計實踐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高校、企業、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通力協作。將“AI+情景模擬”引入高校審計學實踐教學模式,技術上需要解決AI系統穩定性和數據的安全處置等問題;教學上需要對新情境教學的運用效果、實際教學效果與質量如何考量和評價等問題作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數字化賦能應用型本科高校《內部審計》課程創新與實踐研究”(SJGYB2024599)階段性研究成果;哈爾濱金融學院課程思政項目“基于思政引領+科技賦能的《審計學》課程教學探索與實踐\"(2024E010)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楊道廣,陳波,陳漢文.智慧審計研究:理論前沿、實務進展與基本結論[J].財會月刊,2022(11):15-31.
[2]徐飛.新文科建設:“新”從何來,通往何方[N].光明日報,2021-03-20(10)
[3]丁凌,周書靈.新文科視域下審計學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探索[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01):139-142.
[4]周廣秀,企業運營效率、商譽泡沫與審計師決策[J].財會通訊,2023(03):54-58.
[5]羅珊梅,蔣夢娜,金淑丹.人工智能背景下審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4,42(06):101-107.
(作者單位:哈爾濱金融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責編: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