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陳衍寧的藝術發展經歷
陳衍寧于1945年出生于,這個擁有悠久歷史與豐富人文資源的城市,為他日后的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59年,他順利考入附中,從此踏上了自己的藝術道路。在此期間,他接受了較全面、系統的藝術教育,為日后的藝術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陳衍寧在藝術學習方面受他二哥的影響十分大,二哥模仿董希文在《新觀察》上面所發表的一張舞蹈素描,使他對繪畫產生了強烈的興趣。陳衍寧還常在父親給病人的處方箋上畫畫,他將《水滸傳》里的好漢都學習了一通,尤其是武松的景陽岡打虎及醉打蔣門神,成了他標志性的經典作品。不管是紙質人偶還是連環漫畫,均為陳衍寧進行藝術創作的重要路徑,也是他往后藝術創作的關鍵支撐。
二、陳衍寧的油畫風格
(一)《少女夢尋》(圖1)
在藝術創作中,陳衍寧凸顯出對構圖形式唯美主義的深度探尋,他悉心謀劃,試圖實現人物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美學愿望。他鮮少直接把未經提煉的生活場景或自然主義構圖元素弄到畫布之上,而是堅持高度的主觀篩選原則,毅然剔除那些跟主題沒有直接關聯或在構圖上顯得多余的元素,保證畫面上的每一元素都為整體的藝術表達助力,由此構建了層次有序、簡約卻有內涵的藝術特性。就畫面構圖而言,陳衍寧的這幅作品中精妙地摻人了對稱元素,三個人物加上一只狗的安排造就了一個穩定的三角形布局,以此保證了整體畫面的對稱與協調,同時各個人物的姿態表現出多樣化的特質,為畫面增添了生動和好玩的感覺。左側的女性用書把臉遮住,中間的女性擺出仰臥的樣子,右側的女性則正低著頭沉浸在書里,這種動態安排人物的布局方式賦予畫面豐富的敘事性,讓畫面彌漫著引人入勝的故事意趣。
陳衍寧在畫面處理上的主觀性,還鮮明地體現在其對黑白關系的創造性運用方面,這些黑白關系不是隨意設定的,而是基于他對畫面氛圍塑造的透徹理解與用心規劃,與他的藝術意圖高度一致。在構圖實踐階段,他全面發揮了語言組合的自主性,依靠對黑、白兩色純粹又精妙的運用,不僅讓畫面呈現出西方古典寫實主義的嚴謹與細膩,而且巧妙地把中國傳統國畫獨有的意境與韻味融入進去,令作品在展現西方寫實主義精神的同時,體現出東方藝術的內斂與幽遠。黑與白兩種顏色的質樸運用更增添了一份雅趣與純粹。
就畫面色彩而言,色彩組合十分柔和,主要以綠色與暖色為主導色彩,營造出一種靜謐且溫馨的感覺。草地那濃郁的綠色與人物服飾的色彩構成了明顯的對比效果,令畫面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不同女性身上的旗袍各具特色,不僅極大地豐富了畫面的層次感,還清楚地反映出每個人物的獨特性格與差別。

(二)《伊麗莎白女王》
1999年5月,陳衍寧被邀請進入白金漢宮,為英國女王畫肖像寫生。依照資料記載,陳衍寧與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共進行了五次會面,其中三次是專門以人像寫生為目的的。兩人的第一次會唔于白金漢宮二樓的黃色會客廳開展,他進行了約一小時的油畫速寫;第二次碰面,他用整整一小時完成了一幅素描;考慮到女王的工作極為繁忙,在第三次碰面的當口,他只是拍攝了必要的照片以作資料。在開展《伊麗莎白女王》草圖創作的階段,陳衍寧在皇宮里面連續三天、每天花約兩小時投入創作,完成的草圖一共四張。第一張與第二張草圖分別借助炭筆描繪了女王的正面和側面形象,側面描繪的目的是從三維立體角度精準把握女王的面部輪廓,第三張草圖以速寫形式記錄了構圖的思路,第四張為一幅油畫草圖,聚焦于色彩記錄內容,這些草圖意在借助寫生深入把握女王的特質,為正式創作積攢素材。
英國的肖像畫發展歷史悠久,因此英國人對肖像畫格外看重,為女王繪制肖像畫挑戰極大。陳衍寧總共創作了三幅英國女王油畫肖像。三幅畫中,陳衍寧最終呈交給英國的是第三稿,該稿于構圖上展現出均衡且飽滿的屬性。第一稿背景有樓梯,第二稿去掉了背景并加入了女王的微笑,第三稿則進行了細節處理,畫家有意去掉了前兩稿中白金漢宮輝煌的背景和女王服飾上繁復的花紋,達成了簡約與繁復的精妙契合,既呈現出女王的威嚴,又使其依舊帶有親切感,構圖上著重強調均衡、飽滿與和諧,營造出一種既雍容華貴又不失平和的氛圍。從陳衍寧繪就的《伊麗莎白女王》中,我們很容易察覺到該作品蘊藏著深刻的思想內涵與社會意義。
這件作品中的色彩運用得極為巧妙,畫家將灰色當作主色調,與黑色、白色、金色的服裝構成了明顯的反差,這樣的用色組合既能展現人物的高雅風采,又能提升作品層次結構的豐富程度。人物處在暗沉的背景環境里,服裝上金色與白色的裝飾元素閃閃發光,讓整幅畫看上去更具活力感。
(三)“月亮門”系列
“月亮門”系列采用了正面人物肖像這種構圖形式,把主體人物放到畫面的中心位置,使其目光直直地看向觀眾,營造出莊重又威嚴的氣場。此種構圖形式,與人物體現的尊貴身份氣質相契合,明顯增強了畫面的視覺沖擊及震懾作用。從中國傳統現實主義人物畫研究的角度看,畫家一般把人物形象當成創作的核心內容,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在陳衍寧的油畫創作中,如《月亮門》(圖2)與《月亮門之二一大家閨秀》,他并未套用傳統的構思方法,而是對這一題材的空間布局進行了全新的探索與改進。
圖2月亮門陳衍寧

在構思與創意層面,他對寫實造型語言進行了革新,如在《月亮門》中,案幾把空間一分為二,月亮門與女子手上半圓形的檀香扇相互映襯,灰白色的花崗巖大門,映襯著女人橢圓形的臉蛋,其中檀香扇同樣起到了關鍵的點綴作用。在《月亮門之二一大家閨秀》中,陳衍寧采用的構圖更大膽,體現了他在構圖方面的突出造詣。在中國傳統寫實繪畫這一類別中,畫家往往不采用對稱構圖,因為對稱可能會讓畫面效果不太理想。在《月亮門之二一大家閨秀》中,陳衍寧對月亮門位置進行了處理,像是直接在中間分割出幾何形式,中景處東方女子服飾中的圓形圖案與前景大圓門洞相互映照,而背景遠景中的小圓窗和窗戶欄桿上的斜方格,再次同前景里月亮門的大圓和其下方的大方格達成呼應。
陳衍寧的用筆風格別具一格,其筆觸靈動,且概括性特點十分突出,飽含韻律之美感,可以精準捕捉并傳遞出全面又清晰的視覺印象。在他的畫作中,我們極少看到那種全面而細致的刻畫呈現,他更傾向于不對局部進行過度雕琢,進而讓畫面展現出一種超脫、釋然的大氣之美,整體具有簡約又高雅的格調。這種簡約并非簡簡單單地省略,而是一種機智的取舍,摒棄了與作者創作意圖無關的瑣碎細節,令畫中形象愈發突出,和背景和諧相伴,彰顯出一種活潑自在的大師氣派。陳衍寧在畫面當中恰當地運用提煉與概括的手法,彰顯了他對畫面整體的自在駕馭與精準把握,使作品體現出渾然一體的藝術成果。基于其扎實的筆墨功底及嫻熟的筆法,作品里的人物形象均十分鮮活,每一個皆流露出東方獨有的風采,目光清澄恰似水流,舉止端莊嫻雅,給人留下一種深沉悠遠的印象。
陳衍寧的畫作體現出獨一無二的意境之美,他巧妙地把個人對意境的追求納入每一幅作品的形象塑造與空間氛圍營造之內,這一過程有力凸顯了他的藝術修養與創新才干。其畫面意境之所以有空靈感,要歸功于他精湛的畫面處理技巧,尤其體現在對虛實手法的巧妙施展上。在其油畫創作中,畫作只需約三成的實筆描繪,其余的七成用虛筆加以呈現,避免畫面過于實在而削弱意境與空間感。過于實在的畫面不光會限制容納更多元素的機會,還可能導致畫面看上去僵硬,沒有生動性,喪失應有的韻味與活力。在畫面構圖過程中,只有虛的元素和諧融入畫面,實的元素有力地進行呈現,才可實現畫面的優質表達。陳衍寧處理畫面的時候,對“融入”技巧的掌握精準度極高,他能把所有細節元素以含蓄的方式融入背景,同時巧妙地勾勒出實體的關鍵部分,使畫面既含蓄蘊藉又鮮明耀眼。這種意境的美源自作者內心真摯的情感,因此具備打動人心的力量,這種力量的根基,恰是畫家深沉的民族情感。
三、陳衍寧對中國寫實油畫的影響
在中國寫實油畫的發展進程中,陳衍寧憑借自身卓越的藝術貢獻,成了不可忽視的核心人物,其藝術生活的豐富性以及創作上的非凡成就,不僅深化了中國寫實油畫的內涵,還為這個藝術領域帶來了新鮮的活力與別樣的視角。陳衍寧藝術探索的開端是對傳統中國畫的精細琢磨,他借助細膩的筆觸與深沉的情緒,創作了一系列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作品,同時他沒有就此停下前行的步伐,而是懷揣著對更寬廣藝術世界的期盼,一直謀求創新與突破。在美國留學期間,他下功夫鉆研西方繪畫藝術,巧妙地把西方技法和理念融入自己的創作,從而探索出風格獨特的藝術樣式,這種風格真切彰顯了東方藝術的獨特情韻,又巧妙混融了西方繪畫的要義,獲得了國內外廣泛的贊許與認同。
陳衍寧作為中國現實主義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繪畫對這個流派的影響巨大,提升了現實主義藝術價值的高度,其油畫作品色彩奪目且統一和諧,輪廓線及結構的美讓人嘖嘖稱奇,尤其是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的細膩勾勒,更是達到了令人拍案叫絕的地步。陳衍寧的創作理念對中國寫實油畫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他強調藝術應扎根于現實世界,切實感悟人生的真諦,采用藝術語言來寄托個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他的作品中滿是對生活的熱愛與對人性的真切關懷,這種人文精神令他的作品更易走進觀眾的內心,更易激起觀眾的共鳴。他慣于提煉與概括生活里的美好片段,用藝術手法把它升華為民族精神內涵,給作品增添了深刻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值。
四、結語
對中國油畫大師陳衍寧開展深入研究后,我們能夠看出他的創作包含著獨特的美學眼光與細膩豐富的感情呈現。陳衍寧的作品用心地營造著氣氛,充分體現了東方女子獨有的氣質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其創作手法和藝術風格讓人們獲得了一種別樣的視覺享受。這些藝術成果不僅表現了陳衍寧對東方女性之美的深切敬重,還體現了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崇高禮贊,更凸顯出他在藝術探索道路上的創新勁頭與超凡技藝。
參考文獻:
[1]卞晶珠.陳衍寧油畫藝術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22.
[2]劉崇旺.陳衍寧油畫藝術的探析和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2):135-136.
[3]白雅婷.中國傳統元素在當代油畫創作中的運用[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3.
[4]孔祥瑞.中國寫實畫派的誕生和發展[D].昆明:云南大學,2020.
[5]貢布里希.規范與形式[M].楊思梁,范景中,譯.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楊茗寒,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畫藝術。張修亮(通訊作者),佳木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油畫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