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智慧教學平臺引入初中語文教學,對于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探究智慧教學平臺在語文教學中的融合策略,對于推動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及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一、智慧教學平臺的應用價值
1.培養感性思維,體驗語文魅力
智慧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如微課視頻、動畫演示、虛擬實驗等,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形象化、直觀化,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互動探究中親身感受語文的魅力,在體驗式學習中培養感性思維能力。
2.浸潤審美薰陶,提升人文素養
語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涵與審美價值,需要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去感悟與內化。智慧教學平臺為學生營造了沉浸式的美育環境,通過賞析中外名篇佳作、體驗不同文化風情、感悟人生哲理等方式,幫助學生在博大精深的語文世界中汲取營養,提升審美品位與人文素養。平臺還可以利用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時空背景下的語文之美,在沉浸式體驗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
3.拓展學習視野,融通古今中外
智慧教學平臺為學生開啟了通往更廣闊語文世界的窗口,讓學生跨越時空界限,與古今中外的語文大家對話。平臺精心遴選涵蓋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體裁的代表性作品,幫助學生領略不同語言的獨特魅力,體味不同文化的深厚底蘊。學生還可以參與在線討論、跨校互動等網絡學習活動,與來自不同地區的學生交流切磋,在思維的交鋒與碰撞中擴大知識面,形成更加開闊的語文視野。
二、應用智慧教學平臺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
1.利用智慧平臺,拓展學習內容
智慧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拓展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學生可以通過平臺探索課外知識,接觸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體裁的優秀作品,在比較閱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平臺還可以為學生推送個性化的學習內容,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深入思考,實現個性化、差異化的語文學習。這種自主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持續提升。
例如,在學習《孫權勸學》時,教師可以利用智慧教學平臺,為學生推送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拓展閱讀材料,如“曹操論才”“諸葛亮舌戰群儒”等相關故事,引導學生比較不同名人的治學觀點,感悟學習的重要意義。這些材料雖與《孫權勸學》的時代背景不同,但都體現了古代名人重視學習的思想,與課文“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觀點一脈相承。通過橫向比較,學生能夠深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會學習對于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此外,學生可以通過平臺搜集其他勸學文章,分析言說方式的異同,探究說服方法的演變。
2.依托智慧平臺,優化課堂教學
智慧教學平臺為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力支撐,教師可以利用平臺資源創設情境、化繁為簡,幫助學生直觀感悟課文內涵。微課視頻可以將課文內容形象化,動畫演示可以將抽象概念具體化,虛擬仿真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情境。平臺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學情,精準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為教師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以《黃河頌》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智慧平臺展示黃河壯闊的自然景觀,讓學生直觀感受“驚濤澎湃,掀起萬丈狂瀾”的磅礴氣勢。在學習“從昆侖山下奔向黃海之邊,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面”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動畫模擬黃河的流路變遷,幫助學生理解黃河“一瀉萬丈,浩浩蕩蕩”的特征。學生在沉浸式情境中,對黃河“出現在亞洲的原野”的空間位置有了更加直觀、具象的認識,課文內容不再晦澀難懂,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主動探究的欲望被激發,在與課文深度互動中實現了對課文內容的深層理解。
3.借助智慧平臺,實現讀寫結合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兩翼,讀寫結合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重要途徑。智慧教學平臺為學生搭建起了線上閱讀與寫作的互動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瀏覽優秀作品,評論他人文章,分享寫作心得,在互動交流中實現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教師可以利用平臺開展在線寫作指導,針對學生的寫作困難進行個性化點撥,幫助學生遷移閱讀經驗,提升寫作水平。學生可以通過平臺展示寫作成果,在互評共享中提升語文運用能力,在創意碰撞中點燃語文學習熱情。
例如,學習《孫權勸學》《愛蓮說》等文章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智慧平臺上創作勵志文或品評文,將閱讀所得運用到寫作實踐中。學生還可以在平臺上閱讀評論他人的作品,相互借鑒學習經驗。學習《孫權勸學》時,學生領會到孫權重視學習、勤于讀書的精神品質。學習《愛蓮說》時,學生感悟到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學生在寫作中若將這些品質加以彰顯、發揚,必將收獲更多讀寫融通的智慧碰撞學生創作的勵志文、品評文還可以上傳到平臺交流區,供更多學生學習參考,在群體互動中實現讀寫互補、學習共享。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在創意激蕩中得以提升,語文綜合素養在交流碰撞中得以熔煉。
4.依靠智慧平臺,培養創新意識
智慧教學平臺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探究、交流分享的創新平臺,學生可以突破思維定式,進行跨學科學習,開展項目式探究,在體驗式學習中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平臺可以利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為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創新體驗,在虛實結合中激發學生的創造靈感。
《活板》一文介紹了北宋時期的一種活字印刷術。學習本文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智慧平臺,開展有關“活字印刷術”的項目式學習。學生通過平臺檢索資料,了解活字印刷術的歷史淵源、工藝流程、文化影響等。還可以利用虛擬仿真技術,體驗活字印刷的操作過程。在探究活字印刷術時,學生跨越了語文、歷史、科技等不同學科,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還可以探討現代印刷技術的發展,暢想未來印刷技術的趨勢,創意思維在跨學科探究中得以激活。項目研究成果可以在平臺上展示交流,供更多學生學習借鑒,在群體智慧的交融中凝聚創新的力量。
綜上所述,智慧教學平臺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為學生搭建起了溝通古今、融通中外的語文橋梁。學生在沉浸式體驗、互動探究、創新實踐中,領略語文之美,感悟人文之深。智慧平臺助力教師優化教學設計,精準把握學情,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隨著智慧教學平臺與語文教學的進一步融合,必將催生出更多創新型、復合型的語文人才,為民族語文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本文系泰州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4年度一般課題“單元主題統攝下初中語文綜合性實踐性作業案例研究”(課題編號:TZSJYKXGH/yb/202402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