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里經常會見到醫生建議某些患者輸人血白蛋白,這是為什么呢?
一、人血白蛋白的功能
人血白蛋白是一種從人血漿中提取制成的蛋白質溶液,在人體健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由肝臟合成,對維持血管內外的膠體滲透壓平衡起著關鍵作用,就像一個“壓力調節器”,確保血管內外的液體維持動態平衡。同時,它還能與多種物質結合,并作為載體運輸這些物質,諸如膽紅素、脂肪酸、藥物等,而且有助于維持身體的營養狀態和酸堿平衡等功能。
二、白蛋白降低的原因
白蛋白降低可由多種因素導致。(1)合成減少:肝臟疾病是常見原因之一,例如肝炎、肝硬化等,這些疾病會使肝臟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受損,進而導致白蛋白降低。(2)消耗增多:嚴重的燒傷、創傷、身體處于應激狀態、惡性腫瘤以及慢性感染等情況,會大幅增加白蛋白的消耗,導致其水平下降。(3)丟失過多:腎臟疾病如腎病綜合征,會導致大量白蛋白通過尿液流失。另外,長期營養不良同樣可能造成白蛋白降低。
三、輸人血白蛋白的作用
當身體因為某些疾病出現白蛋白水平過低時,血管內的膠體滲透壓降低,水分就會從血管內滲出到組織間隙,引發水腫,嚴重時會出現胸腔積液、腹水等,從而影響心肺功能。而且,低白蛋白血癥還與患者的預后不良相關,會使身體抵抗力下降,延緩傷口愈合,增加感染風險等。輸人血白蛋白有助于提高血液的膠體滲透壓,就像在血管內施加了一股“拉力”,把組織間隙多余的水分“拉”回血管內,從而減少水腫對器官的壓迫和功能損害;還可以為機體提供一定營養支持,有利于組織的修復和再生。對于那些因為低蛋白血癥而身體虛弱、傷口愈合緩慢的患者來說,補充白蛋白能提供身體修復所需的物質基礎,幫助人體免疫系統恢復,讓患者能更好地對抗疾病。
四、是否為必需治療手段
人血白蛋白并非萬能藥,它不能作為普通的營養補充劑隨意使用,也不是所有白蛋白降低的情況下都必須使用。對于輕度白蛋白降低且無明顯癥狀的患者,通常優先考慮針對病因進行治療,如改善肝臟功能、控制腎臟疾病進展、補充營養等,同時鼓勵患者通過攝入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奶制品、豆類等,以促進肝臟合成白蛋白。當血清白蛋白濃度低于30克/升時,并且同時伴有嚴重水腫(如全身性水腫、胸腔積液、腹水等影響呼吸或循環功能)、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嚴重創傷或燒傷后的低血容量性休克且晶體液復蘇效果不佳、肝移植圍手術期、終末期肝病合并肝性腦病等情況,可以考慮輸人血白蛋白。但這也需要綜合患者的整體病情、年齡、身體狀況以及其他治療手段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來判斷。
五、輸人血白蛋白的風險
輸注人血白蛋白存在一定風險。盡管血液制品在采集和制備過程中有嚴格的檢測和篩查程序,如對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進行檢測,但仍不能完全排除感染這些病毒或其他未知病原體的可能性。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過敏反應,輕者表現為皮膚瘙癢、皮疹、發熱等,嚴重者可能發生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同時,不合理的輸注還可能加重心臟、腎臟等器官的負擔,引發心功能不全、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
而且在使用人白蛋白過程中應嚴格把握其適應證,避免作為營養藥物、以提高免疫力為目的等藥品濫用。
總之,輸人血白蛋白是一種有特定適應證的治療手段。醫生會依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綜合多方面因素后決定是否采用。患者及其家屬如有疑問,應與醫生充分溝通交流,了解其必要性及潛在風險,以便做出合適的選擇。
本文編輯任美琪審核專家朱月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