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年普遍對電子技術較熟悉,但其健康素養水平卻參差不齊。提升中青年的電子健康素養能促使其積極參與自我健康管理過程。本文從電子健康素養的概念、測評工具及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的現狀、機遇與挑戰等方面作一綜述,以期為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 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 R193" """"[文獻標識碼] A """""[DOI] 10.3969/j.issn.1673-9701.2025.20.028
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已接近1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78%[1]。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人們獲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2]。相較于老年人,中青年從互聯網獲取信息的能力更強,瀏覽信息的途徑更多[3]。中青年普遍對電子技術較熟悉,但其健康素養水平卻參差不齊。一方面,信息泛濫和不實信息擴散影響健康信息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一些中青年在解讀醫學信息、理解風險及采取適宜行動方面存在困難,這可能影響其健康行為的正確性[4]。提升中青年的電子健康素養可促使其積極參與自我健康管理過程,尤其是在慢病管理、預防保健等方面。提升電子健康素養對推動健康管理信息化、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具有重要意義[5]。本研究對電子健康素養的概念發展、測評工具及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的現狀與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等展開闡述,以期為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的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參考。
1" 電子健康素養的概念演進
2001年Eysenbach[6]首次提出電子健康概念。借助互聯網技術增強醫療服務,促進健康信息傳播,進而提升公眾的健康水平。這一理念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2005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義電子健康為在健康領域中應用信息與通信技術。該定義奠定電子健康素養概念的基礎。2006年Norman等[7]進一步闡述電子健康素養的內涵,為個體通過電子媒介獲取、理解和評估健康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多維度解決個人健康問題的能力。2011年Norman[8]將電子健康素養解釋為健康信息與移動技術基本技能的聯合應用。2015年Griebel等[9]在研究中引入文化和情境因素,強調電子健康素養對區分和明確健康問題的重要性。2018年Pagie等[10]定義電子健康素養為個體能夠識別、理解、交流并評價網絡資源中的健康相關信息并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中利用這些信息改善自身健康狀況。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條件及信息技術發展階段,眾多學者提出多種電子健康素養模型及理論框架。
2" 電子健康素養的測評工具
2.1" 電子健康素養量表
Norman等[11]于2006年開發的電子健康素養量表(eHealth literacy scale,eHEALS)包含8個條目、3個維度,旨在衡量個體利用互聯網查找、評估和應用健康信息的能力。該量表覆蓋信息的應用、評價及決策技能,得分越高表明個體的電子健康素養水平越高。目前eHEALS已在多種語言環境中應用于不同群體的研究,包括大學生、糖尿病患者及患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群,其適用性和有效性得到驗證。2013年郭帥軍等[12]首次針對青少年eHEALS進行翻譯與修訂工作。漢化eHEALS的第1~5條目評估網絡健康信息與服務的應用能力,第6、7條目評估評判能力,第8條目評估決策能力。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發現,該量表呈現單一因子結構,內部一致性良好。
2.2 "電子健康素養問卷
2018年,Kayser等[13]提出的電子健康素養問卷(eHealth literacy questionnaire,eHLQ)評估工具由35個條目構成,覆蓋7個方面,包括技術應用能力、健康知識理解、數字醫療服務參與度、個人安全感、積極參與態度、獲取高效服務能力及個體化服務需求。該問卷采用Likert 4點計分法進行評價,組合信度范圍為0.75~0.87,不同維度間的相關系數介于0.31~0.96。此問卷適用于18歲及以上成年人,并已被翻譯形成英語和中文版本,在全球范圍內應用于不同年齡層和社會人口特征群體。值得注意的是,該工具在測量功能性電子健康素養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Kayser建議將其與數字健康素養工具(digital health literacy instrument,DHLI)等其他評估手段聯合使用,以達到更全面的評價效果。
2.3" DHLI
Van等[14]設計一套旨在評估數字健康素養的工具,即DHLI。該工具的研發基于風濕病患者運用數字健康技術時所面臨的具體需求,從中提煉7個核心技能領域:掌握技術操作、網絡導航技巧、信息搜索能力、判斷信息準確性的能力、識別信息適用性、生產個性化內容及保障個人信息安全。該評估體系涵蓋7個方面,每個方面由3個自我報告題目與1個實際任務檢驗題組成。該工具表現出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和重測信度。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護隱私這一維度上,Cronbach’s α系數僅0.57,且與其他自評部分之間無顯著相關性。Park等[15]在美國青少年群體中應用該工具英文版進行認知訪談,根據反饋調整部分內容,最終形成更加貼合青少年特點的修訂版,推動個體化健康教育項目的發展。
3" 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現狀
中青年往往表現出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潛在風險行為,如不均衡飲食、缺乏足夠體育鍛煉等,進而對自身健康產生負面影響[16]。井玉榮等[17]采用eHEALS對山東泰安18~59歲居民進行調查,發現該地區中青年人口的電子健康素養平均得分為(22.55±12.69)分。Li等[18]對中青年網民的電子健康素養狀況進行探討,結果顯示該群體的電子健康素養平均得分為3.795,處于中等水平;性別、年齡段、月收入及個人健康狀態均為電子健康素養的影響因素。陳會玲等[19]關注2型糖尿病中青年患者群體,調查發現這類人群的電子健康素養整體得分為(90.82±18.74)分,同樣位于中等范圍,指出應采取措施提升患者的電子健康意識與能力。張琦等[20]與彭文亮等[21]分別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進行研究,探討電子健康素養與患者藥物依從性之間的關聯,結果表明上述兩項研究的電子健康素養評分分別為(16.90±4.86)分和(16.30±4.82)分,整體水平偏低,且與藥物依從性存在正相關性。余靜麗等[22]對659例中青年腦卒中幸存者開展電子健康素養現狀研究,結果顯示是此類患者的電子健康素養評分為(22.50±5.58)分,提示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教育和支持。Lee等[23]考察320名中年成年人的電子健康素養情況及決定因素,結果表明年齡增長、女性及較高的受教育程度均是促進電子健康素養水平提高的重要變量。
中青年群體的電子健康素養水平達到適中,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中青年個體展現出比同年齡段非患病者更高的電子健康素養。這歸因于慢性病患者對長期健康管理與治療的需求。面對需求,慢性病患者更傾向于采用電子健康技術監測自身健康狀況、跟蹤疾病進展及獲取醫學知識,從而有效管理疾病并維護健康狀態。
4 "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4.1 "機遇
4.1.1" 主動健康模式轉變" 在經濟持續發展和“健康中國”戰略推進背景下,“主動健康”理念逐漸興起。社會倡導從傳統模式向“以健康為核心、以人為主體”的主動健康治理模式轉變[24]。公眾開始有意識地主動參與自我健康管理,逐漸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變[25]。人們借助網絡健康信息平臺獲取健康知識,主動維護并促進身體、心理和社會健康狀態,以網絡健康信息指導自我健康管理行為。未來應進一步提高公眾的電子健康素養,對個體全生命周期進行健康管理,確保覆蓋疾病預防、健康促進到疾病管理全過程,為個人提供連續服務和支持。
4.1.2" 健康相關媒介豐富" 在信息化背景推動下,各類健康相關智能產品流向市場,電子媒介種類也越來越豐富。相較于老年人,中青年的互聯網使用和應用能力更高,包括網站和應用程序[26]、人工智能[27-28]、語音優先[29]、可穿戴設備[30]。健康相關電子媒介的發展可極大提升公眾獲取健康知識的便利性和效率,促進電子健康素養的提升。未來可針對疾病的相關信息設計個體化APP,患者搜尋疾病相關知識信息時可及時高效獲得專業性指導,避免引起錯誤性引導,加重患者焦慮、恐懼心理。在專業網站獲取知識解決自身問題,避免不必要就醫,降低醫療成本。
4.1.3" 政策支持"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強化對家庭及高危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與干預,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31]。《關于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2024—2027年)的通知》指出“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32]。近年來,中國陸續頒布一系列健康管理相關政策,大力提升全民健康素養,為實現“健康中國”戰略目標助力。未來國家應進一步健全健康科普信息發布與傳播機制,加大對互聯網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監測與處罰力度,營造健康科普網絡環境。同時,強化健康教育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健康科普專家庫,并對入庫專家進行培訓并實施動態管理,全方位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邁向新高度。
4.2" 挑戰
4.2.1" 隱私和安全問題" 在中青年群體電子健康素養提升過程中,隱私與安全問題成為關鍵。當前大眾對電子健康檔案的認知較有限,高達84.69%的受訪者擔心個人健康檔案發生隱私泄露;63.5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親身遭遇或聽聞他人健康檔案泄露[33]。網絡平臺應確保用戶隱私安全,加大醫療領域健康信息平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力度。強化電子健康檔案隱私保護管理,利用行業監管機制等手段對電子健康檔案隱私進行保護,加強電子健康檔案隱私技術保障。
4.2.2" 健康信息辨別能力" 在提升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的過程中,中青年群體對健康信息的關注度不高,獲取健康信息的主動性和多樣性缺乏,對信息質量的評估能力不足。研究表明專門搜尋、平時留意健康信息中青年人群占比較低,且獲取健康信息的類型較單一[34]。此外中青年群體在使用互聯網搜索健康信息時,社會人口特征、數字訪問和數字素養差異可能導致信息搜索過程和結果差異,影響中青年群體對健康信息的辨別[35]。下一步研究應對中青年進行電子健康素養培訓,提升其評估和辨別健康信息質量高低和準確性的能力。
4.2.3" 社會經濟因素" 中青年群體多處于職業攀升關鍵階段。作為家庭經濟和精神核心支柱,中青年群體承擔社會與家庭雙重重擔。工作壓力、生活節奏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可能導致中青年群體疏于健康管理。技術或互聯網訪問受限、隱私和安全問題、使用者缺乏駕馭數字健康服務和有效利用技術的知識或能力等問題導致大眾對數字健康的興趣低下,從而影響其電子健康素養的提升。未來應進一步通過線上教育平臺、社交媒體、互動APP、社區培訓、游戲化教育、信息甄別指南、在線社群和網絡干預項目等多種途徑進行綜合干預,引導中青年群體提高公共衛生電子健康素養,儲備與生命健康相關應急知識,提升中青年群體的電子健康素養。
5" 小結
在當今信息化浪潮推動下,電子健康素養逐漸成為衡量個人能力的關鍵指標之一。電子健康素養直接關系到居民能否高效利用網絡獲取健康信息、準確理解和運用這些信息,并據此做出合理的健康決策。中青年群體可能存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危險行為,如飲食不平衡、缺乏體育活動等,這使得提升該群體的電子健康素養顯得尤為重要。目前,電子健康素養研究多聚焦于老年人和學生群體,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現有評估工具較為局限,未充分覆蓋信息甄別和數據隱私意識等現代電子健康環境關鍵維度。未來需結合臨床實際,選取合適的測量方式,更加科學地開發本土化測量工具。此外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研究存在對不同年齡、教育背景等細分群體差異關注度不足的問題,缺少對干預效果的長期評估,快速發展的技術環境與實證研究滯后使得研究結果難以適應實際需求。未來研究可多維度剖析影響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的要素,并結合中國文化特點設計針對性中青年電子健康素養提升方案,增強其電子健康素養。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第5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 (2024-08-29) [2025-07-02]. https://www.cnnic.cn/2024/0829/c88-11065.html.
[2]"" BECKER D, GRAPENDORF J, GREVING H, et al. Perceived threat and internet use predict intentions to get bowel cancer screening (colonoscopy): Longitudinal questionnaire study[J]. J Med Internet Res, 2018, 20(2): e46.
[3]"" PARK S Y, CHUNG S. E-health literacy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Korean adults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ge-group differences[J]. Health Promot Int, 2023, 38(5): daad099.
[4]"" LEE K, HOTI K, HUGHES J D, et al. Consumer use of “Dr Google”: A survey on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s and navigational needs[J]. J Med Internet Res, 2015, 17(12): e288.
[5]"" REFAHI H, KLEIN M, FEIGERLOVA E. E-health literacy skills in people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what do the measurements tell us: A scoping review[J]. Telemed J E Health, 2023, 29(2): 198–208.
[6]"" EYSENBACH G. What is e-health?[J]. J Med Internet Res, 2001, 3(2): E20.
[7]"" NORMAN C D, SKINNER H A. EHealth literacy: Essential skills for consumer health in a networked world[J]. J Med Internet Res, 2006, 8(2): e9.
[8]"" NORMAN C. EHealth literacy 2.0: Problems and oppor- tunities with an evolving concept[J]. J Med Internet Res, 2011, 13(4): e125.
[9]"" GRIEBEL L, ENWALD H, GILSTAD H, et al. EHealth literacy research-Quo vadis?[J]. Inform Health Soc Care, 2018, 43(4): 427–442.
[10] PAIGE S R, STELLEFSON M, KRIEGER J L, et al. Proposing a transactional model of eHealth literacy: Concept analysis[J]. J Med Internet Res, 2018, 20(10): e10175.
[11] NORMAN C D, SKINNER H A. EHEALS: The eHealth literacy scale[J]. J Med Internet Res, 2006, 8(4): e27.
[12] 郭帥軍, 余小鳴, 孫玉穎, 等. EHEALS健康素養量表的漢化及適用性探索[J]. 中國健康教育, 2013, 29(2): 106–108, 123.
[13] KAYSER L, KARNOE A, FURSTRAND D, et al. A multidimensional tool based on the eHealth literacy framework: Development and initial validity testing of the eHealth literacy questionnaire (eHLQ)[J]. J Med Internet Res, 2018, 20(2): e36.
[14] VAN DER VAART R, DROSSAERT C. Development of the digital health literacy instrument: Measuring a broad spectrum of health 1.0 and health 2.0 skills[J]. J Med Internet Res, 2017, 19(1): e27.
[15] PARK E, KWON M. Testing the digital health literacy instrument for adolescents: Cognitive interviews[J]."" "J Med Internet Res, 2021, 23(3): e17856.
[16] 盧麗, 王詩雨, 李紅云, 等. 電子健康素養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的可視化分析[J]. 醫學與哲學, 2024, 45(17): 22–27.
[17] 井玉榮, 秦文哲, 張嬌, 等. 泰安市18~59歲居民電子健康素養與生活方式關系[J]. 中國公共衛生, 2021, 37(9): 1323–1327.
[18] LI X, LIU Q. Social media use, eHealth literacy, disease knowledge, and preventive behaviors in the COVID-19 pandemic: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Chinese netizens[J]. J Med Internet Res, 2020, 22(10): e19684.
[19] 陳會玲, 張葦.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電子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J]. 河南醫學研究, 2024, 33(8): 1377–1381.
[20] 張琦, 于小貝, 暴銀素. 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電子健康素養與服藥依從性相關性研究[J]. 華南預防醫學, 2021, 47(6): 744–747, 752.
[21] 彭文亮, 潘莉, 陳婉芝. 中青年高血壓患者電子健康素養與服藥依從性的相關性研究[J]. 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20, 28(8): 600–603.
[22] 余靜麗, 張曉敏, 康勉利, 等. 中青年腦卒中患者電子健康素養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 護理與康復, 2023, 22(12): 1–5.
[23] LEE J, TAK S H.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Health literacy focusing on digital literacy component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middle-aged adults in South Korea[J]. Digit Health, 2022, 8: 20552076221102765.
[24] 劉玨, 李蔚東, 么鴻雁, 等. 主動健康研究進展與展望[J].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 2023, 24(7): 750–752.
[25] LIU J, LI W, YAO H, et al. Proactive health: An imperative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ealthy China[J]. China CDC Wkly, 2022, 4(36): 799–801.
[26] SERAFICA R, INOUYE J, LUKKAHATAI N, et al. The use of mobile health to assist self-management and access to services in a rural community[J]. Comput Inform Nurs, 2019, 37(2): 62–72.
[27] MAGID D J, OLSON K L, BILLUPS S J, et al. A pharmacist-led,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eart360 web-enabled hom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program[J]. Circ Cardiovasc Qual Outcomes, 2013, 6(2): 157–163.
[28] THOMAS J G, BOND D S. Behavioral response to a just-in-time adaptive intervention (JITAI) to reduce sedentary behavior in obese adults: Implications for JITAI optimization[J]. Health Psychol, 2015, 34S(0): 1261–1267.
[29] DUNN P, HAZZARD E. Technology approaches to digital health literacy[J]. Int J Cardiol, 2019, 293: 294–296.
[30] HUGHES A, SHANDHI M M H, MASTER H, et al. Wearable device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J]. Circ Res, 2023, 132(5): 652–670.
[31] 中共中央國務院.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EB/OL]. (2016-10-25) [2025-06-28]. https://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 htm.
[32] 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局綜合司, 國家疾控局綜合司. 關于開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2024-2027年)的通知[EB/OL]. (2024-05-29)[2025-06-28].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6/content_6955867. htm.
[33] 鐘其炎. 我國個人電子健康檔案隱私保護現狀調查與分析——基于普通公眾的視角[J]. 檔案學研究, 2019(6): 66–71.
[34] 范抒磊, 張薇琪, 沈艷麗, 等. 中青年人群健康信息獲取現狀研究[J]. 醫學信息學雜志, 2022, 43(2): 30–36.
[35] KIM H, XIE B. Health literacy in the eHealth er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Patient Educ Couns, 2017, 100(6): 1073–1082.
(收稿日期:2025–02–02)
(修回日期:2025–03–26)
通信作者:張俊娟,電子信箱:1973zjj@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