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
以“二十年后的家鄉”為題寫一篇作文,要展開想象,表達真情實感。
導寫
寫此題,要展開想象,描寫二十年后家鄉的樣子,不僅要大膽想象家鄉的未來,還要表達對家鄉的感情。同學們要發揮想象力,設計一幅有未來感的家鄉圖景。要合理想象,結合家鄉的現狀與未來發展趨勢,從環境變化、建筑設計、交通工具、科技發展和文化傳承等方面進行寫作。
一、認真觀察
寫作之前,要認真觀察,了解家鄉的現狀,這是選擇材料并展開想象的基礎。從環境角度入手,應該注意家鄉的街道是否干凈、綠化好不好、河水是否清澈、有沒有空氣污染等。環境問題關系到家鄉居民的生活質量,也是未來家鄉發生變化的重點。觀察后,可以想象在未來二十年里,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和科技的發展,環境會變成什么樣子。比如街道更干凈、風景宜人…
觀察的時候,不要忽略家鄉的建筑、交通和生活等。比如住宅、學校、醫院和商場等建筑,能反映家鄉的發展水平,想象以后會有哪些變化。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設計理念的變化,建筑會變得更加現代化、智能化、人性化。交通方面,要關注家鄉的道路情況、車輛種類,以及公共交通體系。交通是否便利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和出行效率,隨著交通技術的發展和城市規劃的完善,未來家鄉的交通網絡會更加完善,出行也會更便利、高效、安全。生活方面,可以觀察人們的衣食住行和娛樂活動,這些既可以體現家鄉的生活水平,也能展示當地的文化氛圍。可以設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發展,家鄉人們的生活方式會更多樣化,生活品質也會提高。
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從環境、建筑,或者交通、生活中挑選一個或者幾個方面來寫。也可以試著用小細節反映大主題,比如家鄉某個地方的變化能反映整個家鄉的發展情況。另外,通過回憶小時候的事抒發情感,能讓文章更加真實感人。
二、想象合理
在開頭部分,簡單介紹家鄉現在的情況,比如環境、建筑、交通、生活、娛樂等。比如,可以寫老的市場和新的購物中心都很漂亮。然后把視角切換到二十年后的家鄉,可以通過做夢或者突然遇到個機會,來到了二十年后的家鄉,會很有意思,中間部分是寫作的重點,要詳細描寫二十年后的家鄉有哪些變化。
在寫作技巧方面,可以運用長短句結合、陳述句和問句交替、排比和對比相結合等寫作技巧,讓語言更加清晰、節奏更加明快。用長句子可以把復雜的場景寫得更詳細,讓讀者感覺像真的看到一樣;短句子簡潔且有沖擊力,有利于讀者抓住重點。排比句有感染力,引人閱讀;對比句能放大事物之間的不同點,突出事物特點。
環境方面,可以想象家鄉的綠化面積變大了,河水和湖水經過處理后變得更加清澈,人們住在綠樹環繞、空氣清新的地方,心情變得更好了。建筑方面,可以寫家鄉既保留了老式建筑的美,又增添了諸多新元素,如智能家居、環保建材等。交通方面,可以寫公交車、地鐵這些公共交通方便出行,新能源汽車被普遍使用,解決了污染問題。生活方面,可以寫科技讓生活更舒適,如在線教育、遠程看病、智能家居等。
想象要合理,可以結合現在家鄉的情況,如環境、資源等,猜測以后會怎樣。比如家鄉是風景優美的山區,那么可以想象在政府的幫助和市場的推動下,旅游變成了家鄉的主要產業,帶動了住宿、餐飲、娛樂、文化等產業。細節描寫能讓文章更生動,比如詳細描寫公園改造后的樣子,比如新修的生態小路、小孩的游樂場所等。可以寫買東西的高科技體驗,比如用VR技術試穿衣服、看家具擺放位置等,這些具體的描寫具有畫面感,能讓讀者身臨其境
結尾不僅要總結全文,還要抒發感情。首先,可以總結家鄉二十年后發生的各種變化,比如高科技產業發展帶來了更多就業,生態產業恢復了藍天和綠水;便利的公共交通縮短了城鄉之間的距離,教育的普及讓人們的素質更高了,這些都代表了家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家鄉人的生活更好了。其次,要表達對家鄉的愛。可以寫家鄉特別的風土人情、歷史古跡,還有自己熟悉的街道和吃過的美食。家鄉不只是地圖上的某個地方,更是我們的避風港。不管走到哪兒,家鄉都是我們的牽掛。最后,給家鄉送上自己最誠摯的祝福,祝愿家鄉不僅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發展得越來越好,還能在社會和諧、保護環境這些方面作出榜樣,成為既有現代感又具有傳統魅力的地方。
三、打破固定模式
一方面,要拓展視野,關注文學作品、時事熱點等,了解更多的寫作風格,掌握更多的寫作角度。另一方面,在課堂互動與交流中,應大膽表達觀點,與同學們進行思想碰撞。同學們應從獨特新穎的視角去觀察世間萬物,無論是對日常瑣事的細微洞察,還是對宏大社會議題的審視,都能挖掘出與眾不同的切入點。還要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去描繪生活萬象,不必拘泥于固定的語言模式與表達套路,而是依據自身的語言習慣與情感需要,生動鮮活地展現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
四、表達準確
寫完作文不是萬事大吉,而應檢查有沒有語言不準確的問題。如果有的話要及時替換掉,讓每個詞語都能精準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要注意句子的不同變化和節奏感,調整句子長度,避免總是用同樣的句式而沒有新鮮感。
佳作展示
二十年后的家鄉
二十年轉瞬即逝,我乘坐先進的磁懸浮列車,跨越山水,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
一出車站,眼前的景象就令我大為震撼。曾經的小城市已蛻變成為一座現代化且充滿活力的都市。高樓大廈錯落有致,玻璃幕墻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宛如為城市披上了華麗的外衣。路上多是新能源汽車,安靜行駛,全無往日的喧囂與尾氣污染。人行道旁綠樹成蔭、繁花似錦,智能機器人高效清掃街道,城市環境整潔又宜人。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來到兒時居住過的小區。這里已變成智能生態社區,綠樹環繞、鳥鳴聲聲,仿若置身自然花園。垃圾分類已經普及,居民只需將垃圾投入指定垃圾桶,便能自動分類處理。很多人在智能健身器材上鍛煉身體,器材還能依據人們的身體狀況提供科學的鍛煉建議。老人們在樹蔭下悠閑地聊天,盡享愜意時光。
走進智能超市,購物體驗特別新奇。這里沒有售貨員,取而代之的是機器人售貨員,它們能識別商品、提供購物建議并協助支付,快速完成購買流程,方便快捷。超市的商品琳瑯滿目,且均為健康環保產品,讓人買得放心。
夜幕降臨,市中心廣場正舉行大型的燈光表演。五彩燈光交織成動態的畫卷,展現著家鄉二十年來的巨變與美好未來。站在廣場上,看著熱鬧場景,我內心充滿驕傲與喜悅。
二十年后的家鄉,環境更美、生活更便捷、科技更發達。這些變化令我驚嘆,也讓我對家鄉的未來滿懷期待。我相信,未來家鄉會持續進步,變得更加美好!
點評
作者按照“歸鄉—家鄉變化一感受與展望”的結構展開,層次清晰,邏輯連貫。從交通、建筑、小區環境到商場購物等方面,對家鄉未來的變化展開了合理且豐富的想象,緊密結合了科技發展趨勢。通過對街道、小區、超市等場景的細致描寫,讓讀者真切感受到家鄉的變化,點出了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帶給家鄉帶來的巨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