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1日上午,由甘肅省文物局、主辦的“數字藏經洞發布暨絲路大都會:敦煌及絲路沿線的藝術、文獻與文化國際學術會議”在舉辦。出席會議。來自國內外相關高校、科研機構、文博單位的160余名代表共襄盛舉、探討交流。
夏曉勤在數字藏經洞發布會講話中強調,“敦煌文化屬于中國,但敦煌學是屬于世界的。我們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國際合作,推動敦煌文化瑰寶借助數字技術實現完整歸集和全球共享,讓敦煌學研究結出更多碩果。懇請大家一如既往關心支持敦煌文化的保護研究弘揚,并帶動更多朋友參與到這項有意義的事業中,并肩攜手推進中外文化交流互鑒,充分彰顯敦煌文化蘊含的世界意義和時代價值,為描繪美美與共的人類文明新畫卷,注入更加深厚的思想和文化力量”。
蘇伯民在致辭中表示,“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今日正式發布,平臺目前已錄入藏經洞出土文物目錄74651條,發布敦煌文書經卷9900余卷、圖像60700余幅,完成經卷內容識別840余萬字,實現了藏經洞文物的呈現、解讀和共享,初步建成了集藏經洞文獻、敦煌學研究資料于一體的資源管理和全球共享平臺。期待“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能促進敦煌學持續煥發生機,真正惠及各方。誠摯期望與大家攜手并進、深化合作,促進敦煌文化藝術資源全球共享,推動敦煌學研究在新時期繁榮發展。
在全場的見證下,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發布“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htps://cavel7.e-dunhuang.com)。蘇伯民、程亮代表與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甘肅省博物館等17所國內敦煌文物收藏機構簽訂合作協議,共享所藏敦煌文物數字資源,為“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建設提供重要支持。副院長俞天秀主持數字藏經洞發布會。
發布會后,黨委副書記郭青林主持學術會議主旨報告環節。副院長俞天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英國國家圖書館亞非部主任孟露夏(Luisa Elena Mengoni)、中國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魏崇、中國工程院院士李焯芬等6位專家,先后以《數字藏經洞數據庫平臺”介紹及演示》《數字藏經洞的意義和對“數字敦煌”發展的啟示》《絲綢之路上寫本書籍的流動——談談敦煌藏經洞文獻的來歷》《數字資源共享與國際合作》《科技賦能 智慧共享——國家圖書館敦煌文獻數字化與智慧圖書館服務》《他生愿作寫經生——饒宗頤先生的敦煌緣》為題作了主旨報告。
會議為期一天半,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日本、匈牙利、意大利、中國等9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圍繞“敦煌及絲路沿線的圖像研究”“絲綢之路沿線文化遺產”“敦煌及絲路沿線的文獻研究”“敦煌文獻的數字化與國際人文交流”等議題展開討論,集中分享敦煌學與絲綢之路跨學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共同為文化遺產事業蓬勃發展凝聚共識、貢獻力量。
(文/殷 曦 圖/王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