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6-0094-04
社會情感學習(SocialEmotionalLearning,簡稱SEL)旨在幫助學生發展自我意識、提升社會意識和人際關系技能及敢于擔當的能力,這些能力在學生學業發展、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等方面起著關鍵作用。當前,社會情感教育普遍存在三大困境。一是碎片化問題。學段間缺乏銜接,學生難以形成完整的社會情感認知體系。二是抽象化難題。責任感、同理心這些情感目標,說起來容易,落實起來卻很難。理論的講解使學生聽得云里霧里,難以真正理解和踐行這些情感目標。三是應用困境。教師無論是講解理論,還是開展實踐活動,很多時候只是停留在課堂講授或簡單體驗上,難以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還為社會情感學習提供獨特的實踐平臺。沙畫作為一種極具魅力的藝術形式,以其獨特的創作方式和即時呈現的效果,深受學生喜愛。將沙畫課程與社會情感學習相結合,構建中小學一體化課程體系,有助于促進學生社會情感能力的發展,滿足學生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學習需求。
一、課程核心理念和培養目標
(一)核心理念
“藝啟情智,彰顯個性”是本課程體系的核心理念。“藝啟情智”強調結合沙畫藝術學習,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與智慧發展。在沙畫創作過程中,學生將內心情感與沙子造型結合,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緒,并使思維能力得到鍛煉,智慧得以啟迪。“彰顯個性”強調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在沙畫創作中展現獨特的視角和風格。每個學生都有自已對世界的理解和感受,在沙畫課程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自由的創作空間,使他們的個性在藝術表達中得以彰顯。無論是創作主題的選擇、表現手法的運用,還是情感的抒發,教師都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沙畫藝術中找到屬于自己的閃光點,實現個性化發展[1]。
(二)培養目標
1.培養有審美能力的學生。借助系統的沙畫課程學習,引導學生欣賞沙畫藝術作品,感受沙畫獨特的藝術魅力,包括色彩的搭配、線條的流動、作品的構圖等。在欣賞過程中,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和鑒賞能力,提升審美水平。同時,在沙畫創作實踐中,學生將自己對美的理解融入作品,進一步深化審美體驗,逐漸形成高雅的審美情操。
2.培養有創意思維的學生。沙畫創作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沒有固定的模式和規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從簡單的圖形組合到復雜的故事場景創作,不斷嘗試新的創意和表現手法。對沙畫主題的拓展、畫面元素的創新運用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使學生能夠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形成富有創意的思維方式[2]。
3.培養善于表達溝通的學生。沙畫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語言,為學生提供獨特的表達途徑。學生可以運用沙畫作品表達自己的情感、想法和觀點,鍛煉他們的非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設置作品展示與分享環節,讓學生向同學和老師介紹自己的作品,闡述創作思路和情感內涵,從而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學生在小組合作創作沙畫的過程中,需與同伴進行溝通交流、分工協作,從而進一步增強他們的溝通合作能力,使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清晰、準確地表達自己,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3]。
4.培養有責任擔當的學生。在沙畫課程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身邊的生活現象等,并將這些內容融入沙畫創作主題,培養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責任感。例如,創作關于環境保護、關愛弱勢群體等主題的沙畫作品,使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深入思考這些問題,激發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同時,在課程評價和課堂互動中,強調學生對自已作品的負責態度,以及在團隊合作中的責任意識,從而逐步造就有責任擔當的學生[4]。
5.培養品格優良的學生。沙畫課程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滲透道德教育,讓學生欣賞具有正能量主題的沙畫作品,在創作中傳遞積極向上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克服創作困難,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通過與他人合作創作,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尊重他人和包容差異的品格[5]。
二、小初一體化沙畫課程設計
(一)初級課程(1-3年級)
1.課程目標。激發學生對沙畫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沙畫基本操作技能,引導學生初步認識自己的情感并通過沙畫進行簡單表達,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好奇心。
2.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有三類。一是情感表達類。如《逛逛心靈展館》:課程開篇,教師通過播放充滿奇幻色彩的沙畫視頻,引導學生走進沙畫的奇妙世界。接著,為學生介紹沙畫工具,如沙子的特性、不同形狀的刮板用途等,并進行基礎手法演示,像撒沙、抹沙等。隨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回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個場景,比如美麗的公園、溫馨的家等。學生嘗試用沙畫將這個場景呈現出來,在創作過程中,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作品完成后,學生相互分享自已作品背后的故事,促進彼此情感交流。二是生活場景模擬類。如《快樂的生日派對》:以生日派對為主題,教師先展示一些內容相關的沙畫作品,激發學生創作靈感。隨后詳細講解如何用沙子塑造人物形象、蛋糕、氣球等派對元素,如用漏沙法制作氣球的圓潤質感,用勾沙法勾勒人物輪廓。接著學生分組進行創作,模擬生日派對場景,融入自己對生日的期待與歡樂情感。創作結束,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述小組創作的派對故事,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與表達能力。三是想象情境構建類。如《偵探小隊的秘密任務》:創設偵探小隊執行秘密任務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教師傳授一些復雜的沙畫技巧,如用捏沙法制作神秘的城堡、用推沙法表現蜿蜒的小路。學生根據任務線索,在沙畫臺上構建出任務場景,如神秘的森林、古老的城堡等,通過沙畫講述偵探小隊的冒險歷程。最后,學生分享自己創作的冒險故事,培養想象力與邏輯思維能力。
3.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或采用示范教學法,在沙畫臺上進行詳細的操作示范,使學生直觀地學習沙畫技巧;或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法,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共同完成一些創作任務,培養學生的溝通合作能力。同時,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創作沙畫,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二)中級課程(4-6年級)
1.課程目標。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沙畫創作技能,引導學生積極展示自己的夢想,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和社會意識。
2.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有三類。一是夢想探索與表達類。如《夢想的星球守護者》:課程開始,教師播放有關宇宙探索、守護家園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夢想與守護的聯系。接著教師介紹更多復雜的沙畫技巧,如用沙堆法塑造星球的立體感,用掏沙法打造星球上的山谷溝壑。接著學生以“夢想星球守護者”為主題進行創作,描繪出自己心中守護夢想星球的角色形象,以及守護過程中的精彩場景。創作完成后,學生分享自己作品中守護者的使命與夢想,鍛煉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對夢想的追求。二是情感深度剖析與表達類。如《我的情感星球》:教師引導學生回顧自己經歷過的各種情感,如快樂、悲傷、憤怒等,并展示相關的沙畫作品,啟發學生如何通過沙畫色彩、線條和造型來表現情感,如用不同色彩的沙子混合來表現復雜情感,黃色與紅色混合表現興奮,藍色與灰色混合表現憂郁。然后學生創作自己的“情感星球”,將內心豐富的情感融入星球的構建中,通過沙畫展現情感在星球上的流動與變化。在分享環節,學生深入剖析自已作品所蘊含的情感,促進情感認知與自我探索。三是情境創意構建與協作類。如《星球建筑師的夢想》:設定星球建筑師在宇宙中建造理想星球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講解空間布局在沙畫中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沙畫展現建筑的結構與美感。學生扮演星球建筑師,運用所學沙畫技巧,構建充滿創意的星球建筑,如懸浮的城市、環形的宮殿等。小組間相互交流設計理念,共同探討如何優化建筑的功能性與美觀性,培養團隊協作與創新思維能力。
3.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項目式學習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個沙畫創作項目,從主題確定、資料收集、創作過程到作品展示,學生全程自主參與,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啟發式教學法,通過展示優秀的沙畫作品、提出啟發性問題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和思考能力。同時,組織學生進行作品互評,使學生在評價他人作品的過程中,學習他人的優點,提高自己的審美和評價能力。
(三)高級課程(7-9年級)
1.課程目標。本高級課程旨在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沙畫藝術水平,使其熟練掌握復雜沙畫技巧并能靈活運用。通過沙畫創作加深對古代文明、未來世界以及歷史人物的理解與感悟,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與文化鑒賞能力,引導學生創作出富有內涵的沙畫作品。
2.課程內容。課程內容有三類。一是歷史文化探索類。如《古文明的探險》:課堂伊始,教師借助多媒體展示古埃及、古希臘、古中國等古文明的輝煌成就,如金字塔、帕特農神廟、萬里長城等。詳細講解古文明相關的歷史知識,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特點。在沙畫技巧方面,教學用沙的堆砌與紋理塑造古建筑的厚重感,用線條勾勒古文明中獨特的符號與圖案。學生以“古文明探險”為主題,創作沙畫作品,展現古文明中的神秘場景,如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探險、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會現場等,深入挖掘古文明的魅力。二是未來創新構想類。如《未來城市的構想》: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科技發展對未來城市的影響,展示一些未來城市概念圖與科幻影片片段,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沙畫中運用光影效果體現未來城市的科技感,如用亮色沙子表現燈光,用透明材質模擬玻璃建筑。學生發揮創意,構建自己心中的未來城市,如擁有飛行汽車的立體交通網絡、空中花園式的建筑布局等,通過沙畫描繪未來城市的生活場景,探討未來城市的發展趨勢。三是英雄精神傳承類。如《歷史英雄的故事》:教師講述歷史上著名英雄人物的事跡,如岳飛精忠報國、華盛頓領導獨立戰爭等,分析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質與歷史貢獻。在沙畫創作上,通過人物動態展現英雄的氣概,用場景烘托渲染英雄所處的歷史環境。學生選取自己敬仰的歷史英雄,創作沙畫講述英雄故事,如岳飛在戰場上奮勇殺敵、華盛頓在制憲會議上的堅定神情等,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3.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學習法,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主題進行深入探究和創作。教師作為引導者,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資源支持,幫助學生解決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也可以運用社會實踐教學法,組織學生參與一些與沙畫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如社區沙畫展覽、環保主題沙畫宣傳活動等,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已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同時,邀請專業的沙畫藝術家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指導,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
三、開展沙畫課程評價
沙畫課程要有明確、科學的評價內容和標準,以通過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素養的提升。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開展沙畫課程評價。
(一)評價學生運用藝術技巧的能力
評價學生對沙畫基礎操作技能、進階技巧以及創作手法的掌握程度。在初級課程中,關注學生對撒沙、抹沙、勾沙等基本動作的熟練程度,以及能否運用簡單圖形創作出形象、生動的物體。中級課程側重于評價學生的多層沙運用能力和色彩搭配技巧,作品是否具有層次感和表現力。高級課程著重考查學生對不同沙畫風格的理解與運用,是否形成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在創意和技巧融合方面能否達到一定的水平。
(二)評價學生的情感表達與認知能力
考查學生在沙畫創作中對情感的感知、理解與表達能力。觀察學生能否準確捕捉并通過沙畫表現各種情感體驗,如初級課程中對快樂、悲傷等簡單情感的表達,中級課程中對夢想、友誼等情感的深入詮釋,高級課程中對人生感悟、社會問題思考等復雜情感的抒發。同時,評價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對自身情感的認知和管理能力,是否能夠將情感與作品主題有機結合。
(三)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
評價學生在沙畫創作中的創新思維與能力,主要考查學生在主題選擇、畫面構圖、元素運用等方面的獨特性和創新性。例如,在初級課程的故事場景創作中,考查學生對故事的獨特解讀與表現;在中級課程主題拓展創作時,考查學生對給定主題的新穎構思和創意呈現;在高級課程綜合創意表達中,考查學生對跨藝術形式融合的創新性嘗試等,評價學生是否能夠突破常規思維,展現出富有個性的創意思維。
(四)評價學生的溝通與合作能力
針對學生在小組合作創作和課堂交流分享中的表現進行評價,考查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與同伴的溝通方式、協作能力,是否能夠積極傾聽他人意見、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創作任務。在作品展示與分享環節,評價學生語言表達的流暢性、準確性,考查其能否清晰闡述作品的創作思路和情感內涵,以及在與同學互動交流中對他人作品的理解、評價和反饋能力。
(五)評價學生的價值觀與社會責任感
結合學生的沙畫作品和課堂討論,評價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社會責任感的養成。如:在創作社會情感主題、關注社會問題等作品時,考查學生是否能夠準確把握主題內涵,傳遞正能量,展現對社會現象的深入思考和正確態度;在課程學習過程中,評估學生在團隊合作、尊重他人、包容差異等方面的表現情況。
構建基于社會情感學習的中小學一體化沙畫課程體系,以“藝啟情智,彰顯個性”為核心理念,明確培養新時代陽光少年的培育目標,設計具有針對性和系統性的初、中、高級課程和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能夠實現學生藝術素養與社會情感能力的協同發展。該課程體系有望為中小學藝術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為學生的全面成長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實踐的持續推進,該課程體系將不斷優化和完善,以更好地適應學生發展的需求和教育改革的趨勢。
參考文獻
[1]賀春麗.沙畫表演促進中小學生美育的價值研究[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3(1):147-149.
[2]余藝.沙畫在小學美術課程中的運用與實踐:以武昌中華路小學為例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20.
[3]王藝霏.色彩課程對三峽庫區留守兒童心理干預的研究:以沙河中學為例D].重慶三峽學院,2023.
[4張志良.以沙畫課程探究美術教學的趣味性[J].中國中小學美術,2016,0(3):26-31.
[5]石瑜.《兒童版畫》校本課程教學實踐環節研究[J].新一代,2021,25(9):227.
(責編林亦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