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學員暈倒時,爸爸“差我去辦公室端一碗他早就準備好了的綠豆湯”,并親自“喂給那位學員喝”,“爸爸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溫柔了。在我的印象中,爸爸一直是嚴厲的啊”。這段細節描寫,生動地刻畫了一名軍人的細膩,揭示了鋼鐵般的爸爸其實也是有人情味的。于是,“我的淚水洶涌成河”就成了必然。同時,“早已準備好了的綠豆湯”這個細節非常精彩,說明綠豆湯原本是爸爸自己的。細節雖小,情感價值卻很大。
文章結尾很生活化,少了一點藝術的情調。如果我們將文章前面的關于媽媽的細節在結尾重現,比如寫媽媽佇立窗口等待,而“我”在媽媽身后悄悄地陪伴,那么,這個無言的細節比直抒胸臆的講述要有力得多。或者,結尾再重復一遍蘇軾的詞。
無論什么形式都行,這樣文章就實現了結構上的嚴謹和完整,因為前后呼應而生發一種韻律感。
我們寫文章,就是要不動聲色地呈現出一個或多個感人的細節,這樣才能夠撥動讀者心靈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