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進階之旅
5月以來,白舉綱在《歌手2025》的舞臺上,憑借極具感染力的演唱和強大的舞臺表現力成為觀眾和樂評人熱議的焦點。首期節目中,他演唱的歌曲《河流》從低吟淺唱到爆發式高音,層層遞進,真誠又堅定,現場不少觀眾為之動容落淚。
第二期節目,白舉綱選擇翻唱后海大鯊魚樂隊的歌曲《心要野》。他身著西部牛仔服飾,在光影交織的舞臺背景下,以極具穿透力的搖滾嗓和爆發力十足的高音,配合踩著鼓點的隨性蹦跳,將自由浪漫的生活態度通過搖滾唱腔盡情釋放。
樂迷經常評論:“當今華語樂壇的貧瘠土地上,白舉綱以近乎魯莽的真誠開辟著自己的音樂荒野。”他的音樂生涯始于2013年娛樂節目《快樂男聲》,榮獲季軍后,很快發行專輯《少年白》。那個時期的他像一把未調音的電吉他,帶著未經雕琢的真誠與莽撞。他用大白話寫歌,將校園愛情、親情牽掛和自我困惑譜成簡練的旋律。他初步顯露對搖滾的偏愛,歌曲《Mr.White amp; Mr.Black》中人格分裂式的編曲對峙,預示了他日后在音樂中持續探索的二元命題。
真正標志其音樂美學蝶變的,是2016年發行的專輯《野草》。這張專輯如同一場歐陸風情與東方禪意交織的戲劇:金屬搖滾曲風的《燎原》以密集鼓點鍛造壓迫感,《失聯》的后搖滾風以空靈構建虛無之境,《White Max》更成為顛覆性的宣言,英文嘶吼中突然嵌入《文殊菩薩心咒》的誦經吟唱,讓“搖滾黑”與“人文白”在歌里激烈碰撞……制作上,專輯突破傳統搖滾三大件編制,融入電影配樂、嘻哈等元素,使音樂如野草般肆意蔓生。新浪網評價專輯:“沉淀出戲劇化的歐陸風情,白舉綱由此成長為駕馭音樂的導演。”
然而,進階之路布滿荊棘。一直以來,流行歌手的編曲缺乏精神內核,一度被搖滾界詬病。2020年娛樂節目《樂隊的夏天》中,白舉綱的歌曲雖然能點燃現場氣氛,但依舊遭到多位專業搖滾樂迷的批評。面對爭議,他以《寫給一首歌的歌》作出回應:這首超6分鐘的結構實驗之作,模擬出一首歌的生命周期,在2分18秒的壓抑鋪墊后爆發成吉他轟鳴。這首歌也成為白舉綱的藝術獨白:“我出生沒標日期和價格,也不知保鮮期多長多久,音樂于我,是超越商業時限的信仰。”
爭議催化了更鋒利的表達。2018年《耳盲》專輯中,白舉綱將先鋒藝術制成“防彈衣”:赤、藍、青章節對應不同情緒維度,《別》里古箏與金屬樂“兵戎相見”,《一拳》用電子脈沖刻畫都市焦慮……專輯封面采用高飽和度詭異插畫,將心理恐懼具象為視覺符號,被媒體稱為“聲音行為藝術”。
這種探索在2025年的專輯《荒野愛人》中達到新高度。專輯被分割為《虛妄之國》與《浪漫之地》兩個篇章,各7首歌曲,既是白舉綱出道至今最深刻的自我剖白,也是獻給所有在精神荒野中跋涉者的“救贖之書”。
尋找自我的荒野史詩
《荒野愛人》上篇與下篇構成撕裂與治愈的鏡像關系:上篇是向外迸發的能量,下篇是向內探索的深潛;上篇解構秩序,下篇重構意義。這種雙向的音樂旅程,使專輯成為2025年華語樂壇最具哲學深度的聲音樣本。
上篇開場曲《INTRO:喚》以荒野風聲與心跳頻率交織的音效,瞬間將聽眾拋入命運的囚籠;下篇開場曲《半》以合成器漣漪構建出懸浮感十足的音景,白舉綱的嗓音不再充滿棱角,而是裹著一層夢囈般的蒙眬質感。兩首歌曲引出專輯的終極命題:在荒野中嘶吼的孤膽騎士,正用溫柔重建世界。
專輯的多首曲目被樂迷稱為“荒野旅途中的‘靈魂驛站’”。在追求精明的時代,《別丟掉做傻子的力氣》反其道而行,歌頌“傻子精神”。質樸的鋼琴伴奏上,白舉綱近乎呢喃的演唱,傳遞出最堅定的信念守護。“短暫的一生,做了好些個不切實際的夢”,那又如何?只要你永遠都清楚,“你正在不作聲響地長大”,這是獻給所有理想主義者的安魂曲。
下篇的《Lucky Boy(旺崽)》輕快的爵士樂節奏與泡泡糖般的合成音色碰撞,間奏中突然穿插的八位機游戲音效,構成一場穿越時光的聽覺游戲。白舉綱罕見地展現出俏皮的演唱方式,那些跳躍的即興哼唱仿佛少年在臥室鏡子前的自得其樂。這首歌也被樂迷昵稱為“旺崽之歌”。
“越破碎越純粹,越執迷越不悔。”《垃圾國國王》中的這句歌詞,幾乎可視為整張專輯的美學宣言。白舉綱以近乎顛覆的姿態,為被遺棄者譜寫贊歌:古典吉他貫穿全曲,象征主人公的堅定內核;腳步聲、鈴鐺聲、鐵鏈聲等多層次聲效的加入,營造出荒蕪與抗爭并存的聲景。當唱到“廢棄的種子,奮力刺破土壤”時,白舉綱撕裂感的嗓音仿佛一把利刃,刺穿當代人麻木的精神表皮。
專輯也完成了一次驚人的風格融合。《回下勾上》作為上篇的先行曲,由白舉綱全程參與詞曲編創作。鋼琴與合成器構建出奇特音效,搖滾的力度如角斗士重拳出擊。“抓住風的心臟,撕開擁擠的光”等歌詞成為向命運宣戰的號角,編曲更賦予其國際化的鋒芒。
歌曲《撒野》則回歸搖滾本源,以永不妥協的“西西弗斯精神”宣言:“哪怕來日洪水滔天,我也撒野!”鼓點如推石上山的沉重腳步,吉他失真音墻則是滾落的巨石,聲音設計與哲學命題在此完美統一。
下篇終曲《OUTRO:晚安》回歸純音樂形式,與上篇開篇的《INTRO:喚》形成完美閉環。錄音中的篝火“噼啪”聲與遠方蟲鳴交織,鋼琴音符如露珠滴落。此刻的荒野不再是令人恐懼的虛妄之境,而是靈魂得以安睡的浪漫之地。
聽完整張專輯,很多樂迷愛上了專輯封面——那個戴帽子、披披風的背影無疑展現了白舉綱的精神圖騰:向荒野出發即是向內心朝圣的隱喻。這種從外在荒野轉向內心荒野的敘事邏輯,讓整張專輯超越普通流行專輯的范疇,成為一部完整的心靈史詩。正如樂評人所說:“能在荒野中嘶吼的人,更懂得如何用溫柔重建世界。”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