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入局“蘇超”,不僅為自身帶來了業務增長與品牌升級,更以“輸血+賦能”的雙重角色,推動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形成了“金融激活體育、體育反哺金融”的良性循環。
誰能想到“蘇超”能夠攪動金融市場。在這場流量盛宴中,金融機構密集入局成為矚目的一個焦點:從總冠名商江蘇銀行的全場景滲透,到官方保險供應商紫金保險的定制化保障,再到中國平安高調宣布的“國家隊級別”保障方案,金融機構正以多元姿態角逐這片體育產業新藍海,演繹著一場資本與體育的深度融合實驗。
江蘇銀行在手機銀行開設“蘇超專區”,以免費門票、賽事直播吸引年輕客群;中國平安為南通隊全體球員提供“黃金腿”保險保障;支付寶借冠名徐州隊的契機,聯合政府發放6萬余個數字人民幣紅包,以滿減優惠與支付場景完成金融消費閉環。金融市場上的諸多創新也印證著金融力量已跳出傳統框架,以“共建者”姿態重構體育經濟生態。
江蘇銀行“贏麻了”
7月6日晚,上海月星環球港5樓環球廣場化身熱情的足球海洋——江蘇銀行上海分行在此精心策劃了“我們一起看‘蘇超’”主題活動,通過高清大屏同步轉播,帶領數百名滬上球迷沉浸式體驗“蘇超”第六輪淮安與常州的對決。這場跨越地理界限的足球之約,不僅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綠茵場上的熱血碰撞,更以“金融+體育”的創新形式,為滬蘇文化交流與城市活力提升注入新動能。
依托“蘇超”的流量,江蘇銀行舉辦了多場類似的活動。“蘇超”帶給江蘇銀行的現象級曝光率,已經讓業界高呼“贏麻了”。截至7月7日,抖音上關于“蘇超”的話題播放量為101.5億次,“蘇超聯賽”為98億次。7月5日南京隊主場對陣蘇州隊的比賽,球場上座人數達到60396人,這一數字甚至逼近65769人的中超聯賽觀賽紀錄。
“蘇超”總冠名商江蘇銀行喜上眉梢,不僅占據了球場的背景“C位”,公司股價也迎來連漲。最關鍵的是,該行花800萬元就拿下總冠名,與中超高達上億元冠名費有著天壤之別。有網友調侃,江蘇銀行“用800萬元花出了8億元的效果”。
江蘇銀行參與“蘇超”,堪稱金融服務與體育場景融合的典范。其品牌標識不僅覆蓋球員球衣袖標、賽場LED屏、直播畫面等傳統曝光渠道,更通過“線上+線下”的立體布局,將金融服務嵌入賽事全流程。
線上,手機銀行APP開設“蘇超專區”,整合門票購買、賽事直播、球隊資訊等功能,同時嫁接信用卡購票折扣、消費滿贈周邊等權益,實現“觀賽—消費—金融服務”的無縫銜接;線下,賽事現場設立“財富加油站”,為觀眾提供理財咨詢服務;同步打造“金融反詐宣傳區”,將金融知識普及融入觀賽體驗,既強化了品牌親和力,又履行了社會責任。這種“硬曝光+軟服務”的組合,讓江蘇銀行不僅收獲了億級流量的品牌曝光,更通過場景閉環沉淀了用戶行為數據,為后續精準營銷奠定基礎。數據顯示,“蘇超”聯名卡發卡量占新增總量的15%,帶動餐飲、文旅類消費交易額同比大幅增長,印證了場景化營銷的實效。
事實上,江蘇銀行對體育賽事的贊助與投入并非始于“蘇超”。多年來,其深度參與各類體育賽事之中。在馬拉松賽事領域,江蘇銀行冠名贊助了南京半程馬拉松、揚州馬拉松等知名賽事。今年3月16日,由江蘇銀行冠名的南京半程馬拉松吸引了2.5萬名跑者參與。此次賽事江蘇銀行不僅提供了專業金融保障,還推出借記卡開卡抽獎、博覽會打卡贈禮等專屬福利,極大提升了參賽者的體驗。
2024年,江蘇銀行就曾冠名首屆江蘇足球發展重點城市對抗賽,通過主客場制賽事推動全省足球改革,吸引更多人群參與到足球運動中來。不過當時,足球比賽的參賽方主要是蘇州和南京兩座城市,而到了今年,賽事規模和參賽隊伍都進一步擴容,也憑借著新穎的賽制和話題度拉滿的城市PK,水到渠成地吸引了海量的關注度,“蘇超”也徹底引爆了球迷和吃瓜群眾的熱情。
通過長期對體育賽事的贊助與投入,江蘇銀行塑造了積極、健康、活力的品牌形象。
金融機構密集入局“蘇超”
“蘇超”分為常規賽和淘汰賽兩個階段,共85場比賽,賽程跨度達7個月,從5月一直持續到11月,高強度的比賽與訓練無疑對球員健康提出了考驗。因此,繼江蘇銀行之后,其他金融機構也開始密集入局“蘇超”。
6月16日,中國平安方面透露,愿意為“蘇超”運動員及球迷提供國家隊級保障。6月19日,中國平安宣布正式成為“蘇超”南通賽區官方合作商。中國平安為南通隊全體球員提供“黃金腿”保險保障。
“黃金腿”保險是中國平安此前專為中國國家足球隊創新推出的“人體局部保險”,本次將為南通隊球員在比賽與訓練中提供全方位的保險保障及醫療服務,總保額價值超4460萬元。同時,中國平安還為“蘇超”球迷推出了“平安公眾責任保險”,該保險由賽事承辦單位統一購買,為所有在現場觀賽的球迷提供觀賽期間的人身意外風險保障。從場內急救到場外風險防范,從比賽現場的理賠服務支持,到指定醫院綠色服務通道,再到受傷運動員的陪護治療及轉院服務,形成完整的保障閉環。無獨有偶,新華保險也宣布成為“蘇超”南通賽區的官方合作商。新華保險表示,將全方位為賽事賦能,從資源支持到服務保障,助力江蘇體育事業蓬勃發展。
作為賽事官方保險供應商,紫金保險的入局則凸顯了金融工具對體育賽事風險的兜底價值。針對“蘇超”的特點,紫金保險為其量身定制了“三位一體”保障方案:賽事綜合責任險覆蓋球員碰撞、設備故障等賽事組織風險;工作人員意外險保障裁判、志愿者等現場人員的人身安全;公眾責任險則為觀眾群體提供意外防護。更重要的是,紫金保險組建了專業服務團隊全程跟進賽事,提供“賽前風險評估—賽中應急響應—賽后快速理賠”的一站式服務。還有江蘇人保財險聚焦保險保障、應急救援與風險減量、志愿者服務等重點領域,累計為球迷觀眾、參賽者及工作人員提供逾6億元風險保障,為賽事安全筑牢“防護網”。
這種“后發制人”的策略,既顯示了金融巨頭對體育IP價值的認可,也折射出這片市場的競爭已從“參與”轉向“品質比拼”。
政策、市場與戰略的三重驅動
金融機構密集入局“蘇超”并非偶然,而是政策導向、市場需求與企業戰略共同作用的結果。這場“體育+金融”的融合熱潮,背后暗藏著清晰的邏輯鏈條,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金融機構主動求變的戰略選擇。
政策紅利為金融機構入局體育產業提供了指引方向。2025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體育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多層次體育金融服務體系,豐富體育領域金融資源供給。這一政策為金融機構布局體育產業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和制度保障。政策的加持不僅降低了金融機構的決策門檻,更讓其在品牌宣傳中增添了“響應國家戰略”的公益屬性,實現了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體育IP的客群價值與場景紅利是吸引金融機構的核心動因。專家認為,體育賽事的受眾以25~55歲的中青年為主,這一群體既是最具消費力的群體,也是銀行、保險機構的核心客群。此次,通過贊助“蘇超”,金融機構可實現“低成本觸達高價值客群”的目標。更重要的是,體育賽事創造了天然的場景化服務機會。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借勢營銷的核心是將金融服務融入用戶喜聞樂見的場景中。‘蘇超’的觀賽、消費、出行等場景,恰恰是支付、信貸、保險等金融服務的天然入口。”例如,江蘇銀行通過“蘇超專區”實現門票銷售與理財推薦的聯動,紫金保險依托賽事開發運動意外險產品線,都是對場景紅利的精準挖掘。
金融機構的入局,不僅為自身帶來了業務增長與品牌升級,更以“輸血+賦能”的雙重角色,推動著體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形成了“金融激活體育、體育反哺金融”的良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