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足球的激情與城市的靈魂相遇,當經濟的實力與文化的魅力融合,“蘇超”所展現的正是一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2025年的中國足壇,一項地區性賽事的橫空出世打破了傳統體育賽事的傳播格局。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這場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蘇超”的賽事,從5月10日開幕時的鮮為人知,到一個月后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創造了中國體育賽事史上的傳播奇跡。
當單場22613人(鹽城隊VS淮安隊)的觀眾數據逼近中超聯賽場均水平,當社交平臺上的相關話題閱讀量達到數十億,當各地球迷專程奔赴江蘇只為見證一場城市德比,人們不禁要問:這場地方賽事何以迸發出如此驚人的能量?答案或許就藏在“蘇大強”這片土地特有的文化積淀、經濟厚度與區域協作之中。
展示地域文化的全景舞臺
“蘇超”火爆絕非偶然,而是一系列精心運作與社會共鳴共同作用的結果。前三輪18場比賽累計吸引19.57萬名觀眾入場,這個數字對于一項初創賽事而言堪稱奇跡。在南京奧體中心的比賽中,6萬余名觀眾創造的聲浪通過直播信號傳遍全國,看臺上揮舞的城市旗幟與吶喊口號,構成了一幅鮮活的江蘇地域文化圖譜。
賽事的傳播效應更體現在線上數據的爆發式增長。央視對此也進行了報道,6月21日下午4點,宿遷隊主場迎戰鹽城隊。中午12點,央視二套《天下財經》欄目直播連線關注宿遷比賽準備情況。此外,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特地開設“蘇超”專屬討論板塊。根據統計,兩個月來和“蘇超”有關的話題達到171個,話題總閱讀量達到29.34億。
這種現象級傳播的背后,是賽事與地域文化的深度綁定。7月6日晚,宿遷隊主場迎戰連云港隊在宿遷奧體中心激情開賽。比賽開場前,宿遷市歌舞團聯合皂河龍運城景區精心編排的《酒都曲香濃》精彩亮相。演員們以靈動的舞姿、悠揚的旋律,將宿遷作為“酒都”的醇厚底蘊與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中場休息階段,全體球迷打開閃光燈齊唱《我愛你中國》,現場氣氛被推向又一個高潮。這種“集體儀式感”既呼應了體育賽事的熱血氛圍,也巧妙傳遞了宿遷作為“項王故里”的豪邁氣質與現代城市的凝聚力。
還有“早茶德比”(揚州VS鎮江)在飲食文化上的歡樂對壘:以雅見長的揚州早茶,是江淮飲食審美所展現的味道;以香取勝的鎮江肴肉,是長江飲食智慧的另一種表述。在“蘇超”賽場上,兩種浸潤著日常煙火味兒的特色飲食被拼接后,便成為兩地文化既比拼又融通的具象化表達。在球迷的戲謔與歡呼聲中,早茶的清淡與肴肉的豐美彼此呼應,在比拼中展示著兩地飲食文化的多元圖景。
“美食大戰”(南京VS無錫)物產符號的創意碰撞:香香咸咸的南京鹽水鴨和水水甜甜的無錫水蜜桃,是兩種本沒有交集的地方特產,但它們卻在“蘇超”的“美食大戰”文化梗中碰撞出奇妙的火花。
“海鮮兄弟連”(南通VS連云港)呈現海洋文化的兄弟敘事:南通的海鮮與連云港的海鮮在品類與風味上既有共性又各有特色。“兄弟連”的設定,淡化了地域文化對抗的鋒芒,以和而不同的柔和視角刻畫了文化共性的溫情,在共性與差異中完成友好互動,拓寬了地域文化對話的維度。
這種“足球+文化”的運營模式,讓賽事超越了體育競技的范疇,成為展示江蘇地域文化的全景舞臺。
經濟實力成為堅實基礎
“蘇超”賽事的成功舉辦,得益于江蘇雄厚的經濟實力。2024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13.7萬億元,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16萬元,連續16年位居全國各省區第一。這種經濟規模與發展質量,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截至2024年底,全省體育場地總數達36.37萬個,面積3.8億平方米,人均4.46平方米的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數據顯示,城市社區“10分鐘健身圈”和農村“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已雙雙突破97%。全省今年計劃新改建1000片球類運動場地,目前省內公園綠地新增球類場地357片,其中足球場36片。將持續推進設施建設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讓全民健身真正成為百姓生活的幸福底色。
財政投入的持續增長為體育事業發展提供了保障。江蘇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2012年的5860.7億元增加至2024年的10038.2億元。不斷增加的投入讓政府有更多資金用于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
市場經濟的活躍為賽事注入了民間活力。江蘇的13支球隊各自組建了“資本后援團”。徐州隊的冠名商維維股份喚起觀眾對于“豆奶大王”的品牌記憶;無錫隊則獲得中信特鋼與舒華體育兩家上市公司加持;鎮江隊由本土地板龍頭大亞圣象冠名;揚州隊的贊助商名單中,出現了本土上市公司揚杰科技的名字。這種“體育+產業”的結合模式,既解決了賽事運營的資金問題,又為本地企業提供了展示平臺,形成互利共贏的良性循環。
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蘇超”賽事的舉辦,為江蘇區域協同發展提供了全新載體。
“蘇超”在策劃之初便定位于“群眾體育+城市形象”。賽事由江蘇省體育局與13個設區市政府聯合主辦,各市體育局、省足協和省體育產業集團共同承辦,構建了“政府主導+13市協同+省屬國企運營”的立體架構,政府搭臺,13市與國企“兜底”,吸引了社會各界——從足球俱樂部、自媒體平臺到民企、外企、央企登臺“唱戲”。
低票價、免費直播和“玩梗式傳播”,便是這一開放模式的直接體現。“蘇超”的本質是足球搭臺,文旅唱戲。而吸引人關注的第一步,正是高質量、有特色地“玩起來”。精明的“蘇大強”,將那些充滿火藥味的“各自為戰”,演繹成一個個創意十足的熱梗,在全網瘋狂輸出,進而將“流量”變成“留量”。在海量傳播的“洗禮”下,江蘇13個設區市乃至昆山、江陰、海門、東臺等中小城市集體出圈,迅速成為“網紅城市群”。
賽事帶來的交通網絡優化惠及民生。在“蘇超”前幾輪的焦點比賽前,江蘇鐵路部門就專門開通南京往返淮安、蘇州往返連云港的“蘇超”球迷高鐵專列,當天往返。鐵龍飛馳間,刷刷短視頻就到站!淮安至連云港、徐州東開至泰州……越來越多的“蘇超”場次增開了球迷往返專列,還提供了特別優惠。泰州往返徐州球迷專列線上線下同步對外發售,在公布票價的基礎上爭取到最低折扣,去程9折,回程更有5.9折——上車—看球—吃飯—上車—回家,無論是時間成本還是經濟成本,都降到了最低。
此外,在賽事的帶動之下,江蘇體育用品市場呈現出新活力。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5月,江蘇體育用品及設備出口68億元,同比增長7.8%。
其實,“蘇超”看似“火藥味”十足,實則團結協作才是底色。如,有蘇州的文創企業形成“蘇州研發設計、蘇北生產制造”的發展布局。這一布局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還帶動了蘇北地區產業發展,為江蘇南北產業聯動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
消費市場、旅游產業同樣在賽事的帶動下展現了強勁動力。截至6月底,江蘇省體育局、江蘇智慧文旅平臺相關數據顯示,“蘇超”已吸引18萬名觀眾現場觀賽,帶動6個主場城市的銀聯異地渠道文旅消費總額增長14.63%,形成“體育賽事引流、文旅消費變現”新模式。
城市形象的提升成為無形資產。在“蘇超”的鏡頭下,南京的古城墻與現代化樓宇交相輝映,無錫的太湖風光與科創園區相得益彰,南通的長江岸線與港口風貌展現發展活力。這些城市影像通過賽事直播傳遍全國,成為最好的城市宣傳片。
當足球的激情與城市的靈魂相遇,當經濟的實力與文化的魅力融合,“蘇超”所展現的正是一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在這個意義上,“蘇超”的價值早已超越一場賽事本身,它預示著中國地方體育賽事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