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Q630.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935(2025)07-01193-03
超細鎳粉是一種具有表面活性高、比表面積大、導電性、導熱性好,抗氧化能力強的特殊金屬材料。廣泛用于電池材料、磁性材料等領域-4]。生產應用中鎳粉的粒度、形貌和結構對鎳粉物化性質有較高的影響,因此制備較高性能超細鎳粉體有重大意義。目前超細鎳粉的制取主要有:多元醇法、液相還原法、高壓氫還原法、聯氨還原法等[5-7]。
霧化干燥法因其干燥時間短,干燥速度快,溫度易控制,產品質量好,生產過程簡單等優點逐漸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關注[8-12]。本實驗采用霧化干燥法制取超細鎳粉,考察了各因素對超細鎳粉制備的影響,得到較優工藝參數。
1霧化料液的制備
1.1 實驗方法
實驗以工業級碳酸鎳( NiCO3 )為原料,其Ni含量為 48.4% 。選取 NH3 、 NH4HCO3 、總氨、溫度作為影響因素,以 NiCO3 浸出率為指標值,進行 L9(34) 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表如表1所示。
每次實驗取 NiCO3 20g , L/S=2.5 ,添加既定實驗方案氨水與碳酸氫銨,浸出 3h ,浸出結束后抽濾,分析浸出率。
1.2 實驗結果及分析
由表2可知,對浸出影響因素由大到小依次為總氨, NH3 ,溫度, NH4HCO3 。實驗5號效果最好,其組合條件為: A2 、 B2 、 C3 D1 。實驗7號效果次之,其組合條件為: A3 、 B1 7 C3 、 D2° 較優水平為: A2、B3、 C3 、D2。
根據正交實驗結果,選取最優條件做驗證實驗,考察實驗的重現性。
實驗結果表明較優工藝實驗10號浸出率 97.9% 大于最好效果實驗5號的 97.5% 。因此最佳工藝為總氨濃度 ,溫度60 C ,NH3/NH4HCO3=2/2.4 。
2 霧化干燥制取鎳前驅體
2.1 霧化方法
實驗采用高速離心噴霧干燥機進行霧化干燥實驗。原料為碳酸鎳浸出所得鎳氨絡合物溶液。本實驗考察轉速,進料速度及料液濃度對前驅體制備的影響,采用 L9(34) 正交實驗,其因素水平表如表3所示。霧化在 320~330°C 下進行。霧化后對所得前驅體粉末取樣送電鏡分析其形貌。
2.2 結果與分析
2.2.1 轉速與顆粒的關系
隨著霧化器轉速的逐漸提高,顆粒的粒度明顯減小。低轉速時,料液直接分裂成液滴,隨著轉速的提高,霧滴形成機理轉變為絲狀霧化或膜狀霧化,產生的顆粒較細。不同轉速下SEM圖如圖1所示。從圖1可知,隨著轉速的提高,顆粒明顯變多、粒徑變小,且破碎程度也在增大,粒度分布范圍更寬。
2.2.2 進料速度與顆粒的關系
總結許多研究結果,霧滴直徑與進料速率的0.2~0.33次方成正比變化,隨著進料速度的變化,霧滴形成機理發生改變。顆粒粒徑隨進料速度的增加而變大,不規則程度加大,且更易破裂。不同進料速度下SEM圖如圖2所示。
2.2.3料液濃度與顆粒的關系
干燥過程中,濃度高的霧滴中金屬含量高,干燥后顆粒粒徑較大且顆粒壁厚較厚。顆粒平均粒度隨著濃度的增加而增大。料液濃度對霧化顆粒生成速度影響很大,料液濃度高時快速生成多而小的顆粒。不同料液濃度下SEM圖如3所示。從圖3可知,隨著料液濃度的增加,顆粒粒徑變大,且壁厚也隨之增加。1#呈球形,而2#、3#的不規則程度也在加大。
由以上轉速、進料速度、料液濃度與顆粒形貌關系可知,轉速的提高,顆粒變多、粒徑變小;破碎程度增大,粒度分布范圍寬。顆粒粒徑隨進料速度的增加而變大,不規則程度加大,且更易破裂。隨著料液濃度的增加,顆粒粒徑變大,且壁厚也隨之增加。因此較優工藝為:轉速 300r?s-1 、進料速度40rmin-1 、料液濃度 2.6mol?L-1 。
3鎳前驅體熱處理
實驗1:采用 20V?30min-1 的升溫速度升至750 °C ,保溫 1h 。實驗2:采用 15V?30min-1 的升溫速度升至 750°C ,保溫 2h 。
實驗所得NiO粉末送樣SEM分析,如圖4和圖5所示。由圖4和圖5可知,1#NiO比2#NiO裂縫更多,裂縫分布不均勻,且破碎的也更多。說明升溫速度低對形成空心氧化鎳顆粒有利,球形顆粒完整性比較好。2#NiO比1#NiO明顯可以看到球形顆粒上的小晶粒,說明保溫時間長對晶粒的長大是有利的。但顆粒晶粒不是很突出,表明煅燒溫度或保溫時間還不充分。
調整方案:降低升溫速度、提高煅燒溫度、延長保溫時間。
實驗3:采用 10V?30min-1 的升溫速度升至800°C ,保溫 1h 。實驗4:采用 10V?30min-1 的升溫速度升至 700°C ,保溫 3h 。
實驗所得NiO粉末送樣XRD及SEM分析,XRD如圖6和圖7所示。
由圖6和圖7可知,不同溫度下所得樣品均呈現面心立方氧化亞鎳的特征衍射峰,2個樣品的XRD譜圖基本上一樣。譜圖中主要衍射峰尖銳、說明產物結晶度高、晶體結構完整。
由圖8和圖9可知,隨著升溫速度的降低,球形顆粒表面上的裂紋明顯減小、減少,且球形顆粒完整性加大。3#NiO晶粒達到 200~300nm 。4#NiO晶粒要比3#NiO細小,且球形空心顆粒具有一定厚度的壁厚,壁厚為 1~2μm ;若采用風力破碎,則形成超細鎳粉。
4結論
本研究圍繞制取超細球形空心鎳粉而進行,通過3步來實現:碳酸鎳氨性浸出獲得一定濃度的鎳氨絡合物溶液;溶液經霧化干燥得到球形鎳前軀體;最后經熱處理得到具有一定壁厚、粒度的球形空心鎳粉。
參考文獻:
[1]張濤,劉洋,趙凱,等.液相還原法制備納米鎳粉[J].材料科學與工藝,2018,26(6):51-56.
[2]鄒儉鵬,楊洪志,劉如鐵.亞微米球形鎳粉的兩步法可控制備與表征[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18,47(9):2847-7251.
[3張榮良,嵇立磊,居殿春,等.堿式碳酸鎳熱解法制備氧化亞鎳粉末的研究[J].無機鹽工業,2018,50(5):33-35.
[4]楊在志,傅小明,李培童,等.不同氣氛中熱分解碳酸鎳制備納米氧化鎳[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5,15(27):176-179.
[5]徐秀鳳,劉健,謝蒙蒙,等.球形微米鎳顆粒的液相體系制備及應用[J].化學通報,2023,86(11):1376-1382.
[6]葉凱,梁風,姚耀春,等.納米鎳粉的制備與應用的發展趨勢[J].化工進展,2019,38(5):2252-2261.
[7]司佳佳,蘇曉磊.超細球形鎳粉的制備[J]:粉末冶金技術,2021,39(2):177-183.
[8]張新濤,張科翠,張娟,等.噴霧熱解氧化亞鎳制備微細鎳粉工藝研究[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19,15(3):64-67.
[9]王瑞祥,張煥然,劉建華.霧化干燥法制備球形超細氧化鎳粉工藝研究[J].粉末冶金技術,2013,31(6):413-417.
[10]龔繼寶,韓俊文.噴霧熱解工藝生產氧化亞鎳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管理,2021,79(28):174-176.
[11]陳彥廣,于加蒙,張亞男,等,楊濤.堿式碳酸鎳前驅體合成過程調控及其焙燒制球形氧化鎳的研究[J].現代化工,2020,40(6):83-88.
[12]鐘景明,郭順,張學清,等.超細球形鎳粉的制備及其表征[J].中國材料進展,2016,35(10):791-794.
Preparation of Ultrafine Nickel Powder by Spray Drying
E Xinglong, YANG Hui, ZHONG Lingqiang, XIAO Peng, XIAO Lihua, DENG Qiong (Ganzhou Hanrui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Ganzhou Jiangxi 3411o8, China)
Abstract:Inthisexperiment,nickelamminesolutionasrawmaterial,atomizationdrying,caliingofutrafinenickelpowder Experiment in industrial grade nickelcarbonate asrawmaterials forammonia leaching,obtainedcertainconcentrationsof nickel amminesolutions.Andthenspraydryingforproducingnickel precursor,throughtheSEManalysisof tsmorphology,theotium atomization process for liquid concentration: 2.56mol?L-1 , , 300r?s-1 speed feeding speed. And final heat treatment into ultrafine nickelpowderstudiedthehatingrate,calcinationtemperatureandoldingtimeontheparticle morphology,detenethe calcining process for10 V?30min-1 heating rate rose to 700°C ,insulation 3h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ickel powder with high crystallinity,regular crystal shape, with a certain wallthickness of hollow spherical ultrafine particles.
Key Words: Ammonia leaching; Spray drying; Nickel precursor decomposition; Ultrafine nickel pow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