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5)10-0248-12
農耕活動構成了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根基,而鄉村地區的現代化進程則是全球現代化趨勢的關鍵因素[1]。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業現代化的內涵持續適應和演變,農村現代化近年來的研究更加聚焦于農業系統的生態轉型以及在鄉村衰落的環境下如何恢復鄉村活力。許多鄉村水體景觀面臨嚴重退化、缺乏整體環境考量以及后期維護管理不當等問題。這番挑戰顯然對生態景致的作用和效應產生了消極影響,進一步干擾了美麗鄉村的發展歷程。因此,探求如何將生態自然與藝術人文融合于鄉野水域風光的方案,變成待解的重要議題[2]。使用后評價研究范圍(包含錢家渡2個村莊渡口處整體景觀規劃與生態水體景觀),分析目前美麗鄉村建設的優劣勢,結合AHP層次分析法與模糊評價得出使用后評價報告,可為今后江蘇省南京市和美鄉村的營建提供參考價值。
1江蘇省南京市錢家渡鄉村概況
錢家渡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湖熟街道和平社區,其覆蓋范圍達到 16.5hm2 ,涵蓋了錢家渡與孫家橋2個村莊,塘田交錯,景色宜人。2017年,錢家渡被列為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示范點之一,具備了傳統江南水鄉的特色風貌。本研究以湖熟文明和古船埠的歷史文化為背景,增添了濃郁的文化氣息。近年來,借由南京江寧旅游康養產業集團的全面提升和規劃,錢家渡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得到了顯著改善,村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使得該村落在華東區域成為知名的鄉村旅游勝地,并享有“金陵水鄉”之美譽,展現了其在鄉村旅游開發方面的指導性和模范作用[3(圖1)。
2AHP層次分析法及相關理論基礎
層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簡稱AHP法)是由美國著名運籌學家薩蒂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提出的[4]。此方法將一個錯綜復雜的決策問題拆解為多個等級清晰、相互聯系的層次結構,有助于系統性地組織和明晰問題框架,以利于對該問題進行深入有效的剖析與決策處理。通過量度不同層次內部元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并對它們進行相互比較、評價以及計算,該方法能最終分析導出參與評判要素的權重[5] C
本研究選取金陵水鄉錢家渡為調查地點,在村內外人員訪談與專家打分的基礎上收集數據利用SPSS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在此基礎上結合使用Excel工具制作的圖表,深入了解錢家渡實施效果的回饋評價,并以此為依據對其他具有相同特色的美麗鄉村示范村落的發展提出積極的規劃改進建議。
3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與步驟
在分析某些問題時,通常會遇到一個由多個相互制約和相互關聯的因素構成的復雜系統,且這些系統往往缺乏定量數據。層次分析法可以根據這些現象或問題之間的關系,將其分類并分解為一個多層次的結構模型4(圖2)。
層次分析法實施時,根本步驟可概括為四大環節:首先,形成分層架構模型;其次,編制評價矩陣;再次,完成單層次排序且驗算其一致性;最后,實現總層次排序并對一致性進行審查。
3.1遞階層次結構的建立與特點
在采用層次分析法對決策課題進行探討時,先將課題逐步梳理并分層,建立具有分級結構的框架模型。依據此模型,將復雜的課題拆解為基本構件。
這些構件依據自身特性和相互關聯被編排成不同級別。而上層構件將作為評判標,對其下層的相關構件施加影響[7]
3.2 構造判斷矩陣
判斷矩陣的目的是為了比較各元素之間的相互重要性,從而確定各指標相對上級指標的權重。指標間需要兩兩相互比較,通常遵循Santy的1\~9標度方法。評定矩陣構造需遵循以下標準:(i)各元素 aij 必須大于0;(ii)對應元素 aji 須為 aij 的倒數,即 aji=1/aij ,此處( i,j 取值范圍為 1~n );矩陣中的成員 aij 表示第 i 項標準對第 j 項標準的相對比重(表1)。
3.3 求解權重
在得到判斷矩陣后就可以根據求和法計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具體步驟如下:
(1)將判斷矩陣的每一列向量歸一化
(2)將歸一化的各行相加
(3)將行向量歸一化即可求出指標權重大小
3.4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評定矩陣所對應的主要特征值的向量,在正規化處理之后,變成同級別中各要素相對于上一級別特定要素的重要性級別的排序比重,該步驟被稱作層次分析的單一排序法。
所述方法通過制定評定矩陣,盡可能客觀地揭示因素對比影響力的差異性,同時削弱其他變量的影響。但在匯總所有對比數據時,其結果不可避免地潛藏著若干不協調性。因此,為了確定指標體系的鄉村各個指標權重,檢驗評定矩陣的一致性是必要的[8]。
對判斷矩陣一致性檢驗的步驟如下:
(1)計算一致性指標 CI
式中: n 表示判斷矩陣的維數; λmax 表示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
若 CI=0 ,則表示矩陣具有完全一致性,若 CI≠ 0,則需要根據 CR 比例來判斷。
(2)尋求相對應的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數 RI,n
等于 1~14 時, RI 數值見表2。
(3)計算一致性比例 CR
若一致性比率 CR 低于0.10,則可視為判斷矩陣的一致性符合標準;若超出此值,就需要對該判斷矩陣進行必要的調整。
3.5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
經過上述分析獲得一系列元素相較于其上級元素的權重分配,但本研究的最終目標是確定每個元素,尤其是底層元素在達成目標時的相對重要性排序。這就需要從上至下綜合考慮每個單一標準層次中的權重以形成一個總體的權重排序。
對層次總排序也要做一致性檢驗,雖然各層次均以通過單層次一致性檢驗,但綜合考察時,各層次的非一致性仍有可能積累起來,引起最終分析結果較嚴重的非一致性[9]
4具體分析步驟
4.1構建美麗鄉村評價指標體系
本研究以金陵水鄉錢家渡美麗示范村為背景,在查閱相關文獻并征求高等院校、研究機構以及多位技術專家意見的基礎上,設計并分發用于評估相關指標的調查問卷。專家通過電子郵件等方式對各項指標進行評分。隨后對調查結果進行匯總,并根據專家評分計算出各指標的平均分,最終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從物質空間效果、社會效果、經濟效果、環境效果等4個方面進行分析,討與目標之間的差異,并從中吸取教訓(表3、表4)。
論各自應實現的目標。再利用該指標體系對景觀更新改造后的錢家渡鄉村景觀環境進行后評價,歸納總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發現項目實施成效
4.2根據層次分析法建模原則
本研究依據梳理的相關文獻資料,采取專家打分系統對標準層次與計劃層次的評判矩陣進行數值分配及其一致性驗證,詳細步驟如下。
4.2.1準則層判斷矩陣和權重計算 根據專家打分得出判斷矩陣,結果見表5。
(1)求特征值和指標權重步驟。
第三,將向量歸一化即得到權重
通過分析得到標準層各指標的權重分布向量為[0.27710.1611 0.09600.4658]。
(2)計算特征值。
(3)計算一致性指標 CI
(4)計算一致性比例 CR 。
因為 n 為4,根據上述公式可知 RI=0.9 。
可見,判別矩陣在標準層展現出令人滿意的一致性,這是因為其CR值僅為0.0115,遠低于0.1的標準門檻。
4.2.2指標判斷矩陣和權重計算表6、表7綜合展示了各個層級的指標(如物質空間效果、社會效果、經濟效果等)及其下屬子指標的權重計算結果,所有權重是通過專家評分得到的,且一致性檢驗結果表明,所有判斷矩陣的一致性良好(CR值均小于0.1)。例如,物質空間效果B1下的村莊規劃(C1)權重為0.8333,遠高于村莊建設(C2)的0.1667,意味著在物質空間效果評估中,村莊規劃被認為是更重要的因素。同理,在其他指標體系中,不同子指標的權重和一致性也表明了各個因素的重要性及其評判的一致性。
4.3層次總排序及結果分析說明
本研究最終要得到最底層中每個指標對于總目標的排序權重,從而進行方案選擇。總排序權重需要自上而下地將單準則下的權重進行合成[1](表8)。層次總排序檢驗一致性檢驗如下:
0.096 0×0.00+0.465 8×0.00=0.00 。因為 CI= 0.00,所以總層次滿足一致性檢驗要求。
5模糊綜合評價的構建
5.1 模糊綜合評價法概述
多因素決策在模糊集合理論中又稱模糊綜合評判方法,是構建模糊工程系統分析主要技術的一部分。美國控制理論專家扎德在1965年首度提出此評判方法,其運用模糊集合的從屬函數這一原則,將質性評價轉換為量化分析。換言之,它根據模糊集合理論,對各種因素所影響的對象或實體進行全面評價[12]
5.2美麗鄉村景觀后評價模糊綜合評價模型
5.2.1權重系數的確定通過以上層次分析法對評價體系的分析,得到各個指標的權重系數。評價因素的確定:將用作評價標準的變量群定義成1個全集 U ,表述成 ,此全集包羅了所有需被評估的指標[13];然后根據各指標的具體屬性,劃分出若干小組群體 Ui={Ui1,Ui2,Ui3,… Uik} , i=1,2,3,…) ,在每個分組 Ui 中分別歸屬著k 個子級指標。
在美麗鄉村景觀后評價指標體系中,一級評價指標層集合為 U={B1,B2,B3,B4} ;準則層評價指標中各指標分別表示物質空間效果 B1 、社會效果B2、經濟效果B3、環境效果 B4 。
其中物質空間效果 的評價指標集 B1= {C1,C2} ,社會效果B2的評價指標集
,
,經濟效果 B3 的評價指標集 B3={C5,C6} ,環境效果 B4 的評價指標集 B4={C7} 。子準則層中各指標所屬分別為:村莊規劃 c1 指標集 C1={D} ,
D2,D3,D4,D5,D6} ,村莊建設 c2 指標集 c2= {D7,D8,D9,D10} ,治理有效 c3 指標集 C3={D11 ,D12,D13} ,鄉風文明 c4 指標集 C4={D14,D15 ,產業興旺 c5 指標集 C5={D17,D18} ,生活富裕 c6 指標集 C6={D19,D20,D21} ,生活富裕 c7 指標集 C7={D22,D23,D24,D25,D26,D27,D28 D29} 。
5.2.2確定評語等級論域 ν 評語等級 V(V= {v1,v2,…,vm} )是評價主體對評價目標的作出總體評估結果的集合,本研究將各指標的評價分為5個等級: 非常重要、較重要、重要、較不重要、不重要};在評語集的基礎上分別將“非常重要”賦分為5;“較重要”賦分為4;“一般”賦分為3;“較不重要”賦分為2,“不重要”賦分為1。對應的得分區間分別為:非常重要為4~5;較重要為3~4;一般為2~3;較不重要為1~2;不重要0~1(表9)。
5.2.3單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對評價因素集合中每項評價指標進行單指標評價,確立各指標層的評價指標對語集 V 的各種評價隸屬度 rij ,得到模糊關系矩陣 R ,并據此構建模糊關聯矩陣 R 。這便形成包含 m 個關鍵因素的綜合評價矩陣 R ,即針對每一個評估對象,確定了其從 U 到 V 的模糊映射關系 R 。
式中: rij 項表示集合 U 內部分 ui 與 ν 集合中級別 vj 之間的從屬關系;即 rij 體現出第 i 號因素 ui 關于第 j 號評價語 vj 的出現概率,通常對其進行標準化,以保證所有 rij 之和等于1。因此, R 矩陣自身是無單位的,不必進行額外的處理。
5.2.4采用模糊聚合評判方法利用層次分析法獲得多項評估指標的權重值 W 來進行采用合成方法對目標的模糊關聯矩陣 R 加以處理,從而獲得各項指標的綜合評價向量[14]
5.2.5去模糊值將模糊綜合評估集 z 與評分尺度 F 相結合計算出評價目標的最終得分。 E= Z×F 。
5.3美麗鄉村景觀后評價模糊綜合評價
本研究針對美麗鄉村景觀后評價制定了指標評價體系考核表,并將問卷發放給相關專家,一線人員以及社會大眾,對其進行打分評價。在發出的問卷中,共收集到100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達到81% ,并形成完整的考核指標體系(表10)。
5.3.1 子準則層指標評價
5.3.1.1對村莊規劃C1評價通過表1得到村莊規劃對應的模糊關系
村莊規劃對應的權重是 0.049 0.33420.0750.18220.1142];村莊規劃的綜合評分為 Z11=W11×R11=[ 0.26 (204號 0.460.19 0.07 0.01] ; C1=Z11×F=[0.26 0.46
。
綜合評判得分為3.88,則村莊規劃評判為較重要。5.3.1.2對村莊建設C2評價通過表1得到村莊建設對應的模糊關系
村莊建設的權重是 W12=[0.444 5 0.107 20.16510.2832];村莊建設的綜合評分為 Z12= W12×R12=[0.320.420.130.080.06]; 6]×[54321]=3.86 。
綜合評判得分為3.86,則村莊建設評判為中的較重要。
5.3.1.3 對治理有效C3評價 通過表1得到治理有效對應的模糊關系
治理有效的權重是 W13=[0.16380.2973 0.5389];治理有效的綜合評分為 Z13=W13×R13= [0.03 0.18 0.42 0.29 0.08] ; C3=Z13×F= [0.03 0.18 0.42 0.29 0.08]×[5 4 321]=2.81 。
綜合評判得分為2.81,則治理有效評判為一般。
5.3.1.4對鄉風文明C4評價通過表1得到鄉風文明對應的模糊關系
鄉風文明的權重是 W14=[0.16380.5389 (2040.2973];鄉風文明的綜合評分為 Z14=W14×R14= [0.01 0.15 0.47 0.25 0.12]; C4=Z14×F= [0.01 0.15 0.47 0.25 0.12]×[5 4321]=2.66 。
綜合評判得分為2.66,則鄉風文明評判為一般。
5.3.1.5對產業興旺C5評價通過表1得到村莊建設對應的模糊關系
產業興旺的權重是 W15=[0.2500.7500] :產業興旺的綜合評分為 Z15=W15×R15=[0.01 0.06 0.15 0.48 0.31]; C5=Z15×F=[0.01 (20 0.06 0.15 0.48 0.31]×[54321]= 1.97。
綜合評判得分為1.97,則產業興旺評判為較不重要。
5.3.1.6對生活富裕C6評價由表1可得到生活富裕對應的模糊關系
生活富裕的權重是 W16=[0.260 50.106 2 (204號0.6333];生活富裕的綜合評分為 Z16=W16×R16= [0.00 0.04 0.13 0.53 0.30] ; C6=Z16×F= [0.00 0.04 0.13 0.53 0.30]×[5 4321]=1.91 。
綜合評判得分為1.91,則生活富裕評判為較不重要。
5.3.1.7 對生態宜居C7評價由表1可得到生態宜居對應的模糊關系
生態宜居的權重是 W17=[0.203 6 0.288 10.12460.15340.04630.0336 0.061 30.0891];生態宜居的綜合評分為 Z17=W17×R17= [0.760.18 0.06 0.00 0.00] ; C7=Z17×F= [0.76 0.18 0.06 0.00 0.00]×[5 4 321]=4.70 。
綜合評判得分為4.70,則生態宜居評判為非常重要。
5.3.2 準則層指標評價
5.3.2.1對物質空間效果B1評價由表1和二級指標的得分得到物質空間效果指標對應的模糊關系矩陣
物質空間效果的權重是 0.1667];物質空間效果的綜合評分為 Z1=W1×R1= [0.31 0.43 0.18 0.07 0.01]; B1=Z1×F= [0.31 0.43 0.18 0.07 0.01]×[5 4321]=3.97 。
綜合評判得分為3.97,則物質空間效果評判為較重要。
5.3.2.2對社會效果B2評價由表1和二級指標的得分得到社會效果對應的模糊關系矩陣
社會效果的權重是 W2=[0.33330.6667] 社會效果的綜合評分為 Z2=W2×R2=[0.02 0.16 0.45 0.26 0.11] ; B2=Z2×F=[0.02 0.16 0.45 0.26 2.71。
綜合評判得分為2.71,則社會效果評判為一般。
5.3.2.3對經濟效果B3評價由表1可得到經濟效果對應的模糊關系矩陣
經濟效果對應的權重是 W3=[0,2500 0.7500];經濟效果指標的綜合評分為 Z3=W3×R3= [0.00 0.04 0.13 0.52 0.30]; B3=Z3×F= [0.00 0.04 0.13 0.52 0.30]×[5 4321]=1.92 。
綜合評判得分為1.92,則經濟效果指標評判為較不重要。
5.3.2.4對環境效果B4評價由表1和二級指標的得分得到環境效果對應的模糊關系矩陣
R4=[0.760.180.060.000.00]
環境效果對應的權重是 W4=[1] ;環境效果指標的綜合評分為 Z4=W4×R4=[0.76 0.180.06 0.000.00]; B4=Z4×F=[0.76 (204 0.180.06 0.00 0.00×[54321]=4.70 。
綜合評判得分為4.70,則環境效果指標評判為非常重要。
5.3.3總目標評價在一級指標評價的基礎上由B1、B2、B3、B4的評價得分構成美麗鄉村景觀后評價的模糊關系矩陣。
一級指標的權重為 W=[0,27710.1611 0.09600.4658];美麗鄉村景觀后評價的綜合評價為 0.16 0.110.05]
0.110.05Z×[54321]=3.91 。綜合評判得分為3.91,則綜合評判結果為較重要,即美麗鄉村景觀后評價的評判結果是較重要。
5.3.4各指標得分匯總將總目標、準則層、子準則層和指標層的指標得分進行匯總(表11)。
6基于使用后評價對錢家渡美麗鄉村的建設問題反思
6.1部分鄉村規劃缺乏科學合理性
目前,錢家渡的部分鄉村規劃在科學合理性方面存在不足。如一些閑置資源未得到有效利用,導致資源浪費和整體效益降低(圖3)。
6.2生態環境保護意識薄弱
雖然錢家渡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基礎設施仍不完善,一些地帶的街道、泊車設施、排水系統、公共衛生設施等方面還遠遠不夠,這些不足影響著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鄉(鎮)的總體外觀。還有部分村民在生態環保認識上較欠缺,這也使得隨意丟棄垃圾、隨處排污的問題依舊存在。這不僅破壞了鄉村的自然景觀,也對當地的生態系統造成了不良影響(圖4)。
6.3美麗鄉村文旅資源整合不足
錢家渡擁有豐富的文化和旅游資源,但在實際開發和利用過程中缺乏系統性和整合性。許多具有潛力的文化景點和自然景觀未能得到充分開發,旅游服務設施也亟待改善和提升。鄉村的經濟發展模式較單一,主要依賴農業和初級旅游業。缺乏多元化的產業支撐和創新驅動,導致經濟發展后勁不足,無法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圖5)。
7優化建議與提升策略
7.1 優化植物景觀配置
鄉村內的植物景觀整體表現較好,但某些區域的樹種較單調,缺乏季節性變化。可以通過適當引入常綠樹種、彩葉樹種和觀花植物,來增強景觀的色彩多樣性[15]。在引人新植物種類的同時,注重生態修復,保護原有生態系統,增強植物景觀的生態功能。通過生態修復與景觀提升的結合,營造更加自然和諧的鄉村環境。鼓勵社區居民參與綠化美化活動,提升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通過宣傳教育活動,讓居民了解植物景觀的意義和價值,形成共同維護美麗鄉村的良好氛圍。在現行基礎上,優先對水域空間的植被布局進行修補與精進。需著重管理水體景觀園區內的植被結構,依據沉水植物、草地、矮灌和喬木的排布原則恰當植樹種草,旨在打造更貼近自然生態的水域環境植物景致[16-17] 。
7.2 完善園區功能
當前,鄉村內的無障礙設施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統,盲道、出入口、停車場和坡道的設計細節有待優化,部分區域存在缺失,這影響了無障礙設施的連續使用。園區應當改進其便利設備,以增強其便捷接人與防護功能。必須排除遮阻導盲道的障礙物,以提高導盲道的保護措施;入口處和停車區等核心場所的規劃需充分體現其高效通行、無障礙進入以及整體和諧性。建立無障礙設施的定期評估機制,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不斷改進和提升設施的使用效果。定期征求居民和游客的意見反饋,確保設施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同時,根據區域功能劃分,采用不同色調、樣式的燈具對水體空間加以裝飾,豐富水體景觀的夜間使用功能;堅持安全原則,在臨水區域通過燈光提醒游客游覽區域的界線,防止發生游客落水等安全事故[18]
8結語
本研究以美麗鄉村建設、后評價研究等理論為基礎,通過指標體系建立、計量分析、實證分析,運用AHP層次法求出美麗鄉村的指標權重,做出模糊綜合評價,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后評價分析。在總體分析后,在4個準則層,7個子準則層與30個指標層中,結合錢家渡鄉村實地調研情況進行反思,并提出合理優化策略建議。其中,村莊景觀規劃、灰空間防護設施完善、水生植物空間生態環境、植物景觀養護管理、非遺文旅空間宣傳打造、空間秩序管理與維護等多個方面對錢家渡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影響最大,需要進行重點優化。本研究為錢家渡鄉村改造分析提供長遠意義,也為同類型美麗鄉村示范村的設計營造提供了借鑒。
參考文獻:
[1]何蕾,辛嶺,胡志全.農業現代化研究的知識基礎、趨勢與前沿:基于CiteSpaceV的文獻計量分析[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3) :373-384.
[2]董寶瑩,曹旭,馬淑敏,等.基于使用后評價的城市公園水體空間優化策略:以玄武湖公園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22,50(22):153-158.
[3]張駿.審美意境視角下鄉村旅游景觀設計探析:以南京錢家渡村為例[J].美術大觀,2020(11):144-146.
[4]王曉峰,王紀紅,趙璐.基于AHP法的區域經濟影響定量評價:以南水北調中線陜西水源區為例[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1):136-140.
[5]李昆侖.層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觀評價中的運用[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38(1):143-147,152.
[6]楊玨純,楊毅.基于使用后評價(POE)的城市公共空間研究:以昆明市西寺塔廣場為例[J].建筑與文化,2021(8):147-148.
[7]王紀紅,王曉峰,趙璐.基于AHP法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陜西水源區的經濟影響評價[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6(1) :104-108.
[8]黎亮.基于AHP的區域IT賣場競爭力評價體系研究[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1,10(1):32-35.
[9]楊泉寧,劉建東,張發明,等.模糊層次分析法在岸線地質環境工程適宜性評價中的應用[C]//地球科學與社會可持續發展:2005年華東六省一市地學科技論壇論文集.南京,2005:180-184.
[10]董顯兵.Y縣美麗鄉村試點的后評價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23:17.
[11]王子桐.社會保障基金績效審計評價體系構建研究:以A市為例[D].哈爾濱:哈爾濱商業大學,2019:34.
[12]高學平,趙世新,張晨,等.河流系統健康狀況評價體系及評價方法[J].水利學報,2009,40(8):962-968.
[13]Tavana M,SoltanifarM,Santos-Arteaga FJ.Analytical hierarchyprocess:revolution and evolution[J].Annals ofOperationsResearch,2023,326(2):879-907.
[14]SajjapomT.泰國旅游業中國市場發展戰略研究:基于中國消費者行為調查[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9.
[15]申益春,任明迅,黎偉,等.羊山濕地景觀植物群落與景觀應用模式[J].江蘇農業科學,2021,49(11):92-97.
[16]黃姝姝,汪輝.基于網絡評論的城市綜合公園使用后評價研究:以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為例[J].園林,2021,38(1):81-87.
[17]孫妮娜.鄉村振興戰略下鄉村旅游景區規劃中視覺藝術設計的原則與實踐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23,51(1):238-247.
[18]劉敏.濰坊市鄉村旅游優化發展策略研究:基于鄉村旅游選擇因素的IPA分析[J].濰坊學院學報,2020,20(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