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人被曬得打蔫,小狗沒精打采趴在樹蔭下吐著舌頭,池塘卻在這燥熱里滿溢著無限生機。蜻蜓立在菱葉上,尾部點出一圈圈漣漪,像是要催醒沉睡的菱角。葦叢中忽有白鷺振翅高飛,原是采菱女來了,“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的畫面陡然浮現。菱角可不老實,用尖刺鉤住姑娘的衣袖,進行好一番“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的拉扯。我們今日的主人公,便是這調皮的菱角。
相和歌辭·采菱行(節選)
[唐]劉禹錫 白馬湖平秋日光, 紫菱如錦彩鸞翔。 蕩舟游女滿中央, 采菱不顧馬上郎
在采萎的好時節,任憑岸上再熱鬧,也吸引不走采菱女的目光。“荷葉團團團似鏡,萎角尖尖尖似錐”,小船推開了碧玉似的菱盤,便露出紫玉雕成的菱角。初生的菱角還有些柔嫩,但要不了三五日光景,它就會在邊緣探出尖尖的刺,這可不是為了耍威風,菱角用尖刺織成防護網,讓池塘

里貪嘴的魚兒再不敢輕易啃咬它雪白的嫩肉。要是不熟練的采菱人,難免會被鉤破衣角。
湖西山淺似相笑,菱刺惹衣攢黛蛾 唐·溫庭筠《晚歸曲》菱角鉤衣為出尖’蓮心苦口卻回甜 元末明初·李昱《西湖竹枝歌五首 其二》
居人來采菱,菱角漸有刺 明·石寶《題吳匏庵東莊諸景二十首其二菱濠》
葉搖傾下露珠子°菱刺°又牽衣 清·毛奇齡《荷葉杯 其一》

水鄉女兒采菱本就是幅流動的畫卷,尖尖的小船載著吳儂軟語,采菱曲里飄著菱花的清香。小舟慢慢悠悠,菱角消散了暑氣與煩愁。
雖然有尖刺,但不妨礙菱角成為夏日池塘里的一抹美麗景色。

到了夜晚,池塘邊又是一場別樣的夏日想象。東坡先生醉臥舟中,一葉小舟勉強載得下余生,也恰好把菱角與月明時的千頃湖光同時保留;郭奎斜倚在臨湖的竹亭欄桿上,遠處山巒在夜色里層層暈染,近處新辟的菱塘里,三五簇菱葉托著初生的嫩角,浸在漣漪中晃晃悠悠,像是把天邊的新月偷偷藏在碧波里養著;納蘭性德散坐在池邊青石板上納涼,衣襟沾著青草香,忽見水面波光浮動,原是“菱角雞頭散綠漪”。
初生的嫩菱裹著淡青衣,成熟的老菱則如紫檀雕就的小元寶,四角或兩角俏皮地翹著。剝開堅硬的殼,雪白的菱肉便淌出清露,生食時如嚼脆梨,煮熟后粉糯綿軟。夏日里,誰不想嘗一口這般清甜滋味,消消體內的火氣?

嫩剝青菱角,濃煎白茗芽 唐·白居易《春末夏初閑游江郭二首 其一》·
若見菱角外殼由青轉深紫,尖刺堅硬挺括之時,便是最佳賞味期一一此時生吃脆甜多汁,煮熟后綿密回甘。正所謂“七月菱角八月藕”,趁著菱葉還未被秋霜染黃,去市集挑幾斤帶泥的新鮮菱角吧。畢竟過了時令,想吃到帶著荷塘清氣的嫩菱可要等一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