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紙是中華文化千余年的見證,是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手工紙,具有纖維結構均勻、質地堅韌等特點。根據原料和制作工藝的不同,皮紙可分為多種類別,如桑皮紙、楮皮紙等。每種皮紙由于其獨特的纖維構成和制造工藝,在厚薄、紋理、吸墨性等方面存在差異,適用于不同的藝術創作需求。
皮紙歷史淵源悠久,起源于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由于其耐用性和吸墨性能良好,皮紙逐漸成為書寫和繪畫的重要載體。在唐代,皮紙被廣泛運用于文人書畫及官方文書。隨著絲綢之路的發展,皮紙傳入阿拉伯地區和歐洲,對當地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宋代以后的圖書典籍中,皮紙是使用最多的紙類之一。明清時期,皮紙制作工藝達到巔峰,出現了很多名噪一時的皮紙品種。
皮紙相比于普通紙張及其他藝術用紙,在纖維結構、吸附性、耐久性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皮紙的纖維較長且均勻分布,使其具備良好的抗拉伸強度和柔韌性。在吸附性方面,皮紙能夠快速吸收顏料并保持顏料的濃郁度,不易滲透和擴散。這些特性使皮紙在木刻版畫創作中表現出色,成為眾多藝術家的首選材料。
木刻版畫是一種通過雕版并印刷而形成的藝術作品,早期傳統木刻版畫主要利用黑色和白色來表現形象。這種版畫形式起源于中國古代的雕版印刷術,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木刻版畫以其獨特的節奏性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現在所了解的版畫并不是某個時期的產物,而是在人類發展歷史過程中長期實踐總結的寄托與傳承人類文明的載體。木刻版畫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原始巖刻和甲骨文,其與造紙術、印刷術和墨的發展密切相關。宋代是其發展的高峰期,廣泛應用于佛經插圖、書籍插圖。明清時期,木刻版畫進一步發展并逐漸融入日常生活,出現了大量版畫作品及版畫作品制作集散地,如徽州版畫和朱仙鎮木版年畫等。20世紀以來,木刻版畫逐漸向藝術性過渡,慢慢褪去自古以來的實用性,尤其是在魯迅先生倡導的新型木刻版畫運動后,黑白木刻版畫的藝術性迅速席卷全國,一躍成為一門獨立且重要的藝術門類。
皮紙的纖維結構長且均勻分布,這使得皮紙在木刻版畫中具有出色的穩定性。纖維間的緊密結合增強了紙張的抗拉伸和抗撕裂能力,使得在印刷過程中不易變形或損壞,對于作品的長期保存和維護具有重要意義。皮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能夠牢固地吸附雕刻版上的油墨,并在紙張表面形成清晰的印跡。使畫面細節更加精細,線條更加清晰。這一特性使得皮紙在表現復雜的線條和層次時具有獨特優勢。皮紙薄且綿韌的特點,使其在木刻版畫作品上可以使用拼貼技法豐富畫面表現效果和層次。且在裝裱時,可以剪裁畫心后托裱在另一張紙上,拓寬了木刻版畫作品裝裱形式的可能性。皮紙正反兩面的質地不同,在進行拼貼時畫家也可以根據畫面需要選擇正反面的使用。
木刻版畫作為一種具有悠久歷史且文化價值極高的藝術形式,一直以來在東西方的文化歷史中占據重要地位,因其獨特的視覺效果和簡潔明快的藝術表達方式,在版畫藝術中具有特殊意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繪畫用紙材料的進步,皮紙的不同特性在木刻版畫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皮紙的纖維結構明顯且具有穩定性,其表面紋理和纖維結構對線條的表現有著顯著影響,在印刷時會呈現出微妙的變化和質感,使作品更具藝術表現力。此外,皮紙能夠很好地表現塊面的深淺變化,增強畫面的層次感。在印刷過程中,通過調節版面上油墨的厚薄和印刷的力度,藝術家可以在皮紙上實現細微的色調過渡,從而豐富作品的視覺效果。
皮紙的吸墨性好且印痕清晰,故而在制版過程中有兩種運用方式:一是皮紙常被用作底圖的承載物,由于其良好的吸墨性和適宜的透明度,藝術家可以清晰地將設計稿描繪在皮紙上,再反貼到木板上進行雕刻。這樣可以確保線條的準確性和細節的完整性。二是作為版畫印刷的承載物,皮紙在印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穩定的纖維結構和優良的吸墨性,使得油墨能夠均勻地轉印到紙張上,形成清晰的圖像。此外,皮紙的韌性和抗拉伸性確保了在大尺寸作品的印刷過程中不易產生變形或破損,提高了作品的整體質量。
本文選擇了三幅具有代表性的木刻版畫作品進行分析:周越的作品《靜水流深》(圖1)、馬雪英的作品《青峰如云》(圖2)以及孫紅莉的作品《靜靜的海》系列(圖3)。這些作品在技法、題材和藝術風格上各具特色,能夠全面展示皮紙在木刻版畫創作中的載體作用。《靜水流深》描繪的是一張透過遮擋物一一窗戶向外遠眺的風景畫,作品是在印制完成黑白木刻作品后,再疊加一版黃灰色,兩版顏色融合后呈現出一種朦朧、內斂的重色效果。這一效果主要是依賴于皮紙強大的吸附性和特有的畫面表現力,可以在印制一層墨的基礎上疊加印刷,并且兩層墨可以很好的融合,而不會出現分層的僵硬感。《青峰如云》畫了一組風景,畫面中的人物和船都是作者在原版畫作品印制完成后再粘貼上去,但最終效果卻完全沒有拼貼的痕跡,這主要取決于皮紙薄且綿韌的性能。《靜靜的海》描差異。未來的研究可以增加更多案例,涵蓋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的藝術作品,進一步探討皮紙在全球藝術創作中的應用及其多樣化表現。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可以探索新型材料與傳統技法的結合,推動木刻版畫藝術的創新與發展。
圖1 《靜水流深》120cmx120cm 黑白木刻 2024年

圖2 《青峰如云》45cmx115cm黑白木刻2024年

繪了海洋中有一艘軍艦的場景,這副作品是三版套色的作品。皮紙因其質地薄的特點決定了不能多次套版,所以使用皮紙作為承載物時應限制在2-3版套色。
文章系統研究了皮紙在黑白木刻版畫創作中的載體作用,從皮紙的基本特性、歷史淵源、制作工藝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其在木刻技法中的實際應用與藝術表現,其穩定性和吸墨性使作品具有較高且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長期保存的價值。通過典型案例的分析,進一步驗證了皮紙在提升作品質量方面的顯著效果。盡管本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樣本數量相對有限,難以全面反映皮紙在不同創作環境下的表現。由于時間和資源的限制,未能深入探討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皮紙使用的
圖3 《靜靜的海一》 60cm×90c m套色木刻2018年

作者簡介
孫紅莉,女,1990 年生,河南商丘人,博士,河南大學美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版畫、油畫創作及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