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中國北方地區最重要的口糧作物,小麥生產的持續發展對保障國內口糧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糧食生產安全重視程度和農業科技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小麥的單產和總產得到了快速的增長,生產自給率達到了 100% ,完全能夠滿足全國人民口糧的消費需求[2]。日益提升的人民生活水平對食品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食品加工業和人們的消費結構也隨之升級,這就對優質強筋小麥生產提出了新的且更高的要求。青島市地處北方優質強筋小麥優勢產區,對優質強筋小麥的推廣利用始于20世紀90年代末,種植面積經歷了從無到有、先升后降再緩慢增長并穩定的過程,整個過程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形態息息相關。這一品種推廣實踐歷程在全國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過程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通過對整個歷程的回溯與分析研究,總結推廣經驗,剖析遇到的問題與不足,為未來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引進、選育和推廣提供參考。
1青島市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利用情況回溯
1.1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選育與應用情況我國優質強筋小麥的提出和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隨著國家糧食總產的不斷提升,小麥生產開始從過去單純的高產向高產和品質并重的階段過渡[1]。山東省的優質強筋小麥育種工作開始較早,1992年山東農業大學認定通過的PH82-2-2成為我國第一個在生產上應用的優質面包小麥品種,后來又陸續審定通過了濟南17號、煙農19號、濟麥20號、濟麥44號等25個優質強筋小麥品種。青島市對于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推廣利用從20世紀末開始,根據2003-2024年青島市農業農村局對全市良種面積的統計顯示,年種植面積超過 67hm2 (1000畝)
的優質強筋小麥共有20個,其中年種植面積超過667hm2 (10000畝)的品種有9個,分別是濟南17號、煙農19號、濟麥20號、濟麥44號、中麥578、洲元9369、藁優9415、紅地95、泰科麥33。青島市種植利用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匯總情況見表1。
1.2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面積根據青島市的品種利用更替和種植面積變化情況(表1、圖1),青島市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利用可初步劃分為4個階段。第1個階段為20世紀末至2002年的起步期,由于缺少此時期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種植利用相關信息,無法進行相關統計,僅表明此時期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較小,可選擇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數量較少,代表種植品種有PH82-2-2和濟南17號。第2階段為2003-2008年的快速增長期,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迅速增加,從2003年的3.71萬 hm2 增長到2006年的11.93萬 hm2 ,達到峰值,后又逐漸回落到2008年的5.00萬 hm2 可選擇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數量逐步增加,代表性種植品種有濟南17號、濟麥20號、煙農19號。第3階段為2009-2020年的萎縮低迷期,此階段種植面積急劇萎縮,2009年降至2.29萬 hm2 之后多年維持在 7000hm2 左右,可選擇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數量持續增加,代表性種植品種為濟南17號。第4階段為2021年至今的恢復增長期,種植面積開始恢復增長,2021年種植面積達到2.73萬 hm2 ,后維持在2.00萬 hm2 左右,可選擇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數量繼續增加,代表性種植品種有濟南17號、濟麥44號、中麥578。
2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利用、種植面積變化影響因素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自2004年開始,青島市小麥種植總面積年度間差異不大,基本維持在24萬 hm2 左右,而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種植面積則出現較大差異,從2006年最高峰的11.93萬 hm2 到2018年谷底的 6700hm2 。經綜合調查分析可以看到,影響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生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文從品種特性、推廣利用路徑、政策支持、市場需求與價格機制等方面進行研究分析。
2.1品種特性的基礎性保障作用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優良的小麥品種對于小麥生產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青島市在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過程中,引進試驗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有數十個,從中篩選出20個品種進行示范種植,得到大面積推廣的品種只有9個,這些品種在產量、抗病性、品質等方面與同時代的其他品種相比各有優勢,為當地小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例如,1999年審定的濟南17號,具有高產、抗凍、抗病、適應性強等特點,其早熟和籽粒品質穩定的優點深受種植戶青睞,在青島市種植歷史長達20多年,特別是在優質小麥種植萎縮低迷期仍表現突出,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6萬 hm2 ,堪稱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常青樹”。濟麥20號是繼濟南17號之后選育的又一個優質強筋小麥品種,2003年通過山東省審定,2004年通過國家審定。該品種籽粒蛋白質含量高、品質穩定,為面包面條兼用型品種,且分蘗力強、成穗率高,產量甚至超過同期部分普通小麥品種,在青島市推廣初期就受到種植戶搶購,2004-2007年連續4年位居全市小麥品種種植面積首位,累計推廣面積超過25萬 hm2 。2018年審定的濟麥44號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選育,具有優質、抗病、早熟、高產等突出優勢,多次創造山東省優質強筋小麥高產紀錄,并于2019年因面粉品質突出被評為超強筋小麥,品質優于美國硬紅冬小麥品種。濟麥44號的推廣使2021年的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出現了恢復性增長,從2020年的1.11萬 hm2 增長到2021年的2.73萬 hm2 。另一個極具推廣前景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是中麥578,具有高產、抗病、抗倒伏、耐瘠薄、籽粒品質穩定等優點,2024年在萊西市夏格莊鎮創造了 803.35kg/667m2 的青島市優質強筋小麥高產新紀錄。
表1青島市種植利用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匯總

圖1青島市小麥種植面積變化示意圖

結合圖2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變化曲線可知,每次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的增加都與上述4個品種審定后的推廣利用時間點高度吻合。這表明,優良品種的推廣利用對青島市優質強筋小麥產業發展起到了關鍵的基礎性保障作用。
2.2國家、省、市產業政策的引導與支持作用隨著小麥單產水平和產量的不斷提高和人民飲食結構的變化,2002年原農業部出臺《優質專用小麥優勢區域發展規劃》,提出了“抓兩頭(強筋、弱筋),促中間(中強筋、中筋)”的小麥品種優質化發展戰略[3],為優質小麥生產指明了方向。山東省、青島市也出臺了一系列文件措施,對小麥生產進行種植結構調整,提出在提高單產保障總產的同時,大力提高小麥的商品品質和生產效率。特別是2005年開始實施的小麥良種補貼政策,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青島市優質小麥生產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但隨著優質麥產量的迅速增加,當時的市場價格機制尚未完善,優質優價落實滯后,再加上當時主推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自身存在缺陷,受氣候和病害影響導致單產下降,種植者對于優質強筋小麥的期望下降,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急劇萎縮,進入一段很長時間的萎縮低迷期。國家在2016年“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政策措施,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于2020年印發了“關于加快優質專用小麥產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青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在2022年出臺了《關于加快現代種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引導小麥需求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把優質小麥生產列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為優質小麥生產注入了新的活力。
國家、省、市、縣各級政府通過調整產業發展規劃,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將優質小麥產業發展列入重點發展領域,給予政策扶持和引導,通過建設生產基地,推動產業化經營,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優質強筋小麥產業發展鏈條,有效地支持了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研發、培育和推廣,為優質強筋小麥的種植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起到了很強的引導、提振作用。
圖24個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歷程示意圖

2.3推廣機制的助力推動作用青島市在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過程中,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種子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推廣,形成了“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引進推介 + 企業售種 + 農戶種植”“面粉加工企業(糧食收儲企業) + 訂單種植”“合作社帶動 + 訂單種植”等多種推廣模式[4-5]。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處于科研單位、種子企業和廣大種植戶中間,通過做好新品種引進、試驗評價、推廣,進行相關技術配套,將育種科研單位、種子企業和種植戶緊密地連結起來,使小麥品種的研發、生產和應用能夠更好地銜接起來,提高了推廣工作效率。青島市農業技術推廣部門自2003年起就在全市建立起由引進試驗、展示評價、示范推廣等多環節構成的新品種統一展示評價體系,每年引進展示評價小麥新品種近百個,驗證引進試驗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為選擇主推品種進行農業生產布局提供參考。每年組織舉辦全市小麥新品種展示評價開放周活動,吸引廣大種植戶到就近的試驗現場并在農技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看禾選種”;通過農業科技特派員、技術培訓、示范基地帶動等方式,推廣、實施小麥“三改三提”精準滴灌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機械鎮壓、一噴三防、機收減損等一系列集成技術,充分發揮新品種的增產潛力,實現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助力了青島市小麥單產和品質的提升。種子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是品種經營權的所有者和受益者,所經營品種的情況直接關系其企業的興衰。多年來,種子企業通過舉辦農業展會、品種現場推介會,利用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進行宣傳,建立健全售后服務體系等多種渠道和方式,宣傳推介自己的品種,推動品種的廣泛應用。經營業戶作為種子銷售的終端環節,直接面對農戶,能夠及時了解農戶的需求、意見和市場動態,為品種選育、推廣策略的調整和完善提供參考。
青島市20多年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實踐證明,合理順暢的推廣機制可以為新品種推廣提供助力推動作用,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種子企業、經營業戶、種植業者都是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通過統一展示評價平臺公平、公正地做好新品種引進和試驗示范評價,可以為新品種推廣提供品種來源和適應性驗證;通過對經過驗證的優良品種進行宣傳推介,能讓種植者掌握更多的品種信息;通過技術培訓與指導,配套合理的種植技術,可以幫助農民掌握科學的種植方法;通過建立更多的示范基地,既可以加快新品種推廣速度,又可以發揮種地大戶的以點帶面帶頭作用,提高種植者的認知度和接受度;通過嚴格種子質量監管和健全售后服務體系,能夠為種植者用種生產安全提供保障。
2.4市場需求與價格機制的終極調控作用21世紀初由于國家政策和良種補貼的推動,青島市優質麥種植面積和產量快速上升,但當時人們的飲食習慣并未發生較大改變,依然是以常規的口糧消費為主;面粉加工企業也多是中小型企業,生產加工設備和技術落后,對優質強筋小麥的品質特性不了解,缺乏對優質強筋小麥加工工藝的掌握和研究,面粉加工沒有詳細的細化分類;食品加工企業產品仍以傳統食品加工為主,種類單一,產品多元化創新尚處在起步階段。因而當時的優質小麥市場需求規模有限,市場價格機制尚未完善,優質優價的政策遲遲得不到落實,種植者對優質強筋小麥種植意愿降低,種植規模下降。后來隨著食品市場消費結構的改變及人們健康意識的增強,對食品品質的關注度逐漸提升,更大、更先進的面粉加工企業也應運而生,面粉市場對高端優質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對優質強筋小麥的需求量也大幅增長。同時種植者的種植技術水平、機械化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綜合性狀更好、產量更好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出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糧食經營者、加工企業開始重視優質強筋小麥生產,并通過訂單農業的方式與種植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簽訂訂單,建立起穩定的產銷關系,優質強筋小麥優質優價得到保障,重樹了種植者對優質強筋小麥的信心,種植面積在低迷十多年后重新開始穩步回升。
從小麥生產的長遠發展和市場供需關系的動態變化來看,優質強筋小麥憑借在食品加工領域的獨特地位進入糧食市場流通銷售環節,是小麥生產適應市場競爭、實現產業價值最大化的必然選擇。糧食流通市場通過需求的增減和價格的波動來影響小麥流通和種植者的收益,從而影響到優質強筋小麥種植面積的增減,實現對品種推廣的終極調控作用。
3 問題探討
3.1選擇推廣應用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數量問題
在多年的推廣過程中,青島市引進并在統一展示評價體系中試驗的優質強筋小麥新品種多達數十個。從降低生產風險和滿足加工企業多樣化需求角度看,多品種推廣可降低極端氣候和病蟲害帶來的生產風險,優化種植布局,促進品種更新換代;加工企業也可因品種多樣增加選擇,根據產品特點選擇合適原料,開發更多產品。然而,多品種種植會增加種植管理難度,種植戶需要針對不同品種采取不同技術管理措施,糧食收儲也要單收單儲;加工企業需要根據不同品種開展研究,制定不同生產方案,原糧收運時也極易混雜。因此,在新品種推廣中,應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主栽推廣品種和少量搭配品種進行分片分區種植,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可以通過加大新品種引進試驗篩選力度,開展小面積多年度試驗,做好后續品種儲備。
3.2優質強筋小麥質量穩定性問題科研人員在與青島市幾家大型面粉加工企業管理人員交流中發現,除價格因素外,國內商品強筋小麥質量不穩定是企業更傾向于采用進口強筋小麥的主要原因。商品強筋小麥籽粒營養質量會受不同品種、不同生產栽培地域、收購混雜等多種因素影響。即使是同一品種,在不同的年份、地力條件、種植措施、收獲期及產量水平下,質量也會產生差異。這使得面粉加工企業在進行高端面粉精細化加工配粉時,需大幅增加商品強筋小麥的取樣化驗樣品數量,不斷調整配粉配方,增加了配粉難度。為提高商品強筋小麥質量均一性,應擴大同品種規?;N植面積,實行成方連片基地化種植,建立標準化種植技術體系,根據品種特性制定統一栽培管理措施,單收單儲,減少外部因素對小麥質量的影響。
3.3育種選育指標和面粉、食品加工企業指標協同問題育種單位在選育和審定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時,會對品種從植株株型、抗逆性、產量、籽粒品質等多個性狀綜合考量,相對于籽粒品質性狀,產量性狀往往更易引起重視,只靠品質優良但產量較低的品種是難以通過審定的。面粉加工企業更關注出粉率、灰分含量、粉色等面粉加工性能。食品企業則注重面粉的營養成分、烘焙性能、蒸煮性能等食品加工特性。育種單位、面粉加工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關注點的不同,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選育、需求指標的不協調,從而給品種推廣帶來困難。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溝通平臺和合作模式,實現育種者、面粉加工企業和食品加工企業之間的及時交流溝通,形成共識,共同選育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的品種。
3.4面粉、食品加工企業和消費者的認知與接受度問題一個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投入市場后,最終需要得到面粉、食品加工企業的接受和認可,進行加工研究和商品開發,消費者需要對用其生產加工的面粉、食品了解和選擇。而在前期的調查中發現,一些較大的加工企業只對生產上常見的品種有所了解,對新品種的了解程度普遍較低;一些小型面粉加工企業對優質強筋小麥使用的積極性普遍不高,對新品種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對消費者來說,購買時往往只關注商品價格和外觀,甚至不清楚商品是用什么原料制成的。要獲得更高的關注度,需要育種單位、種子企業、農業技術部門在進行品種推廣時,從加工企業的角度對品種進行詳細分析了解,并廣泛與加工企業進行溝通,讓企業迅速了解、接受、利用、開發新品種。加工企業在宣傳自己產品時,應該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對相應強筋小麥的知識進行普及,讓消費者了解相關知識和產品的優勢所在。
4結論
優質強筋小麥品種的推廣和選育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通過對青島市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推廣20多年的歷程回溯分析可以發現,品種推廣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了一個從無到有、先升后降再緩慢增長并穩定的過程,整個歷程復雜且具階段性。在品種推廣過程中,諸多因素相互交織、共同作用。各級政府、農業技術推廣部門、種子企業、經營業戶和種植業者都是農作物新品種推廣體系的參與者,在不同的環節發揮不同的作用。各級政府發揮著引領作用,通過政策調整和資金支持,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引導行業前行;科研育種部門不斷推陳出新,選育出具有優良特性的新品種,為產業發展注人源源不斷的動力;農業技術推廣部門通過完善推廣體系,精心組織引進篩選試驗,全面評估品種特性,將品質穩定、綜合性狀突出且高度契合當地種植條件的品種推薦給種植者;加工企業依據自身生產需求,靈活調整生產規模,從而影響市場的供求關系,供求關系的變化直接反映在種植面積的增減上,進而對育種者的新品種選育決策產生反向影響,形成了一個相互關聯、動態平衡的產業循環鏈。這些環節相互關聯、緊密協作,缺一不可,這也要求各方要協調好彼此的利益和需求,相互協作,實現優質強筋小麥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切實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食品的需求,為提升國民生活質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何中虎,莊巧生,程順和,于振文,趙振東,劉旭.中國小麥產業發展與科技進步.農學學報,2018,8(1):107-114
[2]杜海濤.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人民日報,2023-05-12(02版)
[3]許為鋼.我國小麥育種的主要進展及面臨的挑戰.(2021-12-08)[2025-05-06].https://news.sohu.com/a/506920180_121119207
[4]孫旭亮.青島本土種企與資本市場對接困局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中國種業,2018(3):36-37
[5]王韶紅,趙立波,陳炳強.青島農作物種業創新發展與實現路徑.中國種業,2022(2):46-48
(收稿日期:202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