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豌豆常年播種面積穩定在17.3萬 hm2 約占全省小春作物種植面積的 15%~20% ,是僅次于小麥、油菜的重要豆類作物,其中 60%~70% 的種植面積集中在山區和半山區的旱地(如昆明、曲靖、玉溪、保山、麗江等州市),海拔范圍 1100~2300m ,適應高海拔冷涼氣候和旱作環境[1]
近年來在消費不斷升級的背景下,鮮食豌豆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也隨之呈逐年擴大趨勢,而干豌豆生產面積和產量卻逐漸下降。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干豌豆進口量達峰值292.5萬t,2022年回落至163.9萬t,2023年上半年進口量84.54萬t,同比增長 24.5% 。我國干豌豆進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國內干豌豆生產效益低、品種技術落后,市場需求增加,進口具性價比優勢,且適配機械化作業的廣適性優質品種匱乏,導致種植戶的積極性受挫[2]。半無葉型豌豆的品種優勢明顯,其抗倒伏能力強、節水特性突出、高產、抗病性和透光性好、適合機械化收獲等[3,對當前豌豆品種結構單一、產量品質雙低的產業現狀具有重要的改善作用。
云豌111是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通過有性雜交,對雜交后代進行系圃選擇選育而成。母本L1413是從澳大利亞引進的優異種質資源,父本科豌1號是從青島引進的育成品種。2010年冬季進行人工雜交;2011年4月獲得 F1;2011 年10月進入選種圃進行篩選,2012年4月選擇單株;2012-2015年度繼續進入選種圃進行篩選;2015-2017年度參加豌豆株系評價試驗;2017-2019年度參加豌豆預備試驗半無葉組;2019-2020年度參加豌豆品種比較試驗半無葉組,經過多年的性狀穩定性及一致性評估,已形成穩定品系;2019年被正式命名為云豌111;2020-2022年度參加云南省豌豆新品種區域試驗;2025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豌豆(2025)530015。
1品種特征特性
1.1植物學特性云豌111屬中熟品種,全生育期165d左右。株型蔓生,株高 118.50cm 。葉綠色,葉型半無葉;每株成莢數6.0個,第一結莢位高,單株有效莢數9.9個,單莢粒數4.2粒,平均莢長7.39cm ,莢寬 1.28cm ,莢綠色,莢質硬莢;花紫紅色,種皮綠色,子葉淡黃色,粒球形,籽粒表面凹坑,干籽粒百粒重21.80g。
1.2品質2023年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測定,云豌111可溶性糖含量為 37.98% ,蛋白質含量為 21.80% ,總淀粉含量為40.20% 。
1.3抗病性2020-2022年度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嵩明基地病害鑒定溫室進行銹病、白粉病病害鑒定試驗,接種方式為自然發病,病害調查在感病對照發病級達到9級時進行。銹病同時分別在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銹病鑒定溫室內和玉溪易門露天銹病圃進行人工接種(混合菌株)和自然接種,在感病對照發病級達到9級時對樣品進行病害調查。云豌111鑒定結果為抗(R)白粉病,中抗(MR)銹病。
1.4轉基因檢測經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與種質資源研究所檢驗,云豌111未檢測出CaMV35S啟動子、NOS終止子,NPTII和FMV35S啟動子,為非轉基因品種。
2產量表現
2.1品種比較試驗2019-2020年度在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的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科研基地開展品種比較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各小區面積13.33m2 。共10個參試品種,云豌111產量位居第一,每 667m2 產量在 116.49~194.50kg 之間,平均產量為 149.83kg ,較對照L1332( 146.93kg )增產 2.0% ,具有較好的產量表現。
2.2區域試驗2020-2022年度參加云南省豌豆新品種區域試驗,試驗點共6個,分別為昆明、保山、麗江、曲靖、昭通、玉溪,參試品種共9個,分別有云豌107、云豌110、云豌111、保豌4號、玉豌4號、玉豌5號、靖豌7號、麗豌1號以及對照品種云豌18號。2020-2021年度區域試驗云豌111每 667m2 平均產量 157.0kg ,比對照品種云豌18號增產 13.5% ,產量居9個參試品種第6位;在保山試驗點產量最高,為219.2kg ,在曲靖試驗點受極端天氣影響產量較低,僅有 70.7kg 。2021-2022年度云豌111每 667m2 平均產量 106.4kg ,比對照品種云豌18號減產 16.2% ,居參試品種第8位。
3 適宜種植區域
云豌111具有較好的適應性和較高的產量,適于云南省海拔 1100~2300m 的豌豆種植區、蔬菜種植區域,以及生態環境相近的其他豌豆產區秋季播種種植。
4栽培技術要點
云豌111的最適播種時期為9月中下旬到10月中旬。種植要求熵面寬 3~4m ,采用單行淺溝條播方式,行距和株距分別為 33cm,3~4cm ,單粒播種;也可穴播,穴距以 13cm 為宜,每穴播2粒,基本苗數要求達到2.0萬 ~2.5 萬株 /667m2 。每 667m2 施用普通過磷酸鈣 30kg 搭配硫酸鉀 15kg ,或復合肥(15:15:15) 20kg 作種肥或苗期追肥,盛花期可葉面噴施2~3次磷酸二氫鉀。
云豌111株型蔓生,葉型全卷須,株高較高、易倒伏,因此在其栽培管理中,需采用插桿搭架方式引蔓上架。苗期結合施肥開展中耕除草作業,除草應在植株封壟前完成。進人開花結莢期后,應及時進行灌溉作業,灌溉時應遵循“速灌速排”的原則,確保水位不超過面。其作為中粒型品種,在種植管理中需重點防控豌豆銹病,同時針對蚜蟲、潛葉蠅等蟲害也要及時采取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胡朝芹,呂梅媛,楊峰,于海天,楊新,王玉寶,王麗萍,鄭愛清,代正明,唐永生,何玉華.半無葉型豌豆新品種云豌35號的選育.中國種業,2022(6):87-88
[2]李明達.半無葉型豌豆研究現狀及發展前景.農業科技與信息,2009(5):53-55
[3]楊曉明,朱振東,王昶,陸建英,張麗娟,閔庚梅.半無葉型豌豆品種隴豌6號選育及評價.甘肅農業科技,2017(3):17-21
(收稿日期: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