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作為世界三大糧食作物之一,不僅是人類重要的口糧,而且在工業加工和飼料領域中占據著重要位置。近年來,依靠技術進步與政策扶持,中國玉米種植面積呈現出穩步攀升的態勢。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指出,2024年全國玉米種植面積達0.45億 hm2 (6.71億畝),較2014年增長 4.06% ;總產量突破2.95億t,較10年前大幅提升 18.08% ;單位面積產量達到 439.45kg/667m2 ,較2014年提升13.48%[1] 。從種植結構來看,玉米在我國谷物生產中的主導地位持續鞏固,種植面積和產量占比均穩定在 40% 以上,并呈現穩中有升的發展趨勢,充分體現了我國玉米產業在品種改良、種植技術提升等方面的顯著成效。選育優良的玉米品種是支撐玉米產業不斷發展的核心。在此背景下,北京新實泓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穩產高產、抗病抗逆、適應性強為育種目標,通過合理利用雜優模式選育出了玉米品種泓豐5505,并于2022年和2023年分別通過河南省和國家東華北中晚熟玉米區及黃淮海夏玉米區審定。
1親本來源及品種選育過程
1.1親本來源母本HW1658是以美國雜交種為基礎材料,選取優良株系,采用系譜法南繁北育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在自交過程中結合田間性狀鑒定與配合力測定選擇株型緊湊、穗位低、果穗大、品質優、抗性好、一般配合力高的單株。HW1658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苗期葉片橢圓形;株型緊湊,株高 190cm ,穗位高 55cm ,花藥黃色,花絲粉紅色,雄穗分枝數中等,花粉量大;穗長 15~16cm ,穗行數14~16行;籽粒半馬齒型,白軸;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南方銹病。
父本APH9278是以昌 7-2×7298 與PH4CV雜交組配為基礎材料,選取優良株系,采用系譜法南繁北育連續自交6代選育而成。APH9278幼苗葉鞘紫色,葉片綠色;株型緊湊,株高 218cm ,穗位高
80cm ;花藥黃色,花絲綠色,花粉量大;穗長 16cm ,穗行數16行;籽粒黃色,白軸;抗大斑病、小斑病,中抗南方銹病。
1.2雜交種選育泓豐 5505 是北京新實泓豐種業科技有限公司以HW1658為母本、APH9278為父本組配而成的雜交組合。2017年在河南夏播進行初步鑒定;2018-2019年參加單位高級測試與聯合測試,均展現出優異的綜合抗性、穩產性與高產性;2019年參加河南省品種比較試驗,表現優異;2020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區域試驗一年、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黃淮海夏玉米組區域試驗一年和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組區域試驗一年;2021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區域試驗二年和生產試驗,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組區域試驗二年和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黃淮海夏玉米組區域試驗二年;2022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玉20220006,同年參加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東華北中晚熟玉米組生產試驗及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黃淮海夏玉米組生產試驗;2023年通過國家東華北中晚熟玉米區及黃淮海夏玉米區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玉20233154。
2 品種特征特性
2.1農藝性狀泓豐5505在中晚熟春播區生育期129.4d,比對照鄭單958早熟1.2d。幼苗葉鞘紫色,花絲、花藥淺紫色,穎殼綠色。成株株型緊湊,株高 326.0cm ,穗位高 137.0cm ,成株21片葉。果穗筒形,穗長 18.3cm ,穗行數 16.0~18.0 行,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百粒重 39.3g 。夏播區平均生育期103.0d,幼苗葉鞘紫色,花絲淺紫色,葉片綠色,株型緊湊,葉片數18~21片,芽鞘紫色,第1片葉為匙形,平均株高 303.5cm ,穗位高 114.0cm ,果穗長筒形,白軸,穗長 16.9cm ,穗粗 5.3cm ,穗行數16.9行,行粒數31.6粒,籽粒黃色、半馬齒型,禿尖長 1.0cm ,平均千粒重357.8g ,出籽率 85.5% 。
2.2綜合抗性鑒定經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綜合接種鑒定:該品種對鐮孢莖腐病表現出高度抗性,對鐮孢穗腐病也具備抗性,對于小斑病呈現中等抗性,易感南方銹病與彎孢霉葉斑病,對瘤黑粉病具有高感性,抗倒伏性良好(表1)。
2.3品質分析2020-2021年經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對泓豐5505多個試驗點的果穗實施套袋處理,收獲后混合籽粒進行鑒定,結果顯示:2020年粗淀粉含量為 73.51% ,粗蛋白含量為 10.10% ,賴氨酸含量為 0.29% ,粗脂肪含量為 3.40% ,籽粒容重為 774g/L;2021 年粗淀粉含量為75.32% ,粗蛋白含量為 9.37% ,賴氨酸含量為 0.30% 粗脂肪含量為 4.10% ,籽粒容重為 762g/L (表2)。
2.4適應性泓豐5505先后通過了河南省和國家玉米品種審定,且適宜在多個省份(包括我國東北、華北、黃淮海平原等多個農業產區)種植,無論是春播還是夏播,該品種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適應性和高產潛力。
表1泓豐5505在各試驗中的綜合抗性表現

表2泓豐5505在河南省玉米區域試驗的品質表現

3產量表現
由表3可知,2020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區域試驗,泓豐5505在12個試驗點中的增產點率達 83.3% 每 667m2 平均產量達 706.7kg ,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 5.57% ;2021年續試,平均產量達 643.3kg ,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 19.37% ,在8個試驗點中的增產點率達 100% 。2021年同步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 549.5kg/667m2 ,較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15.20% ,在12個試驗點中的增產點率達 100% 。
2020年參加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組區域試驗,每 667m2 平均產量達 785.1kg ,較對照鄭單958增產 4.62% ;2021年續試,平均產量提高至 849.3kg ,較對照鄭單958增產 6.07% 。2022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809.4kg/667m2 ,較對照鄭單958增產 6.53% 。
2020年參加國家玉米品種聯合體試驗黃淮海夏玉米組區域試驗,每 667m2 平均產量達 660.4kg 較對照鄭單958增產 3.90% ;2021年續試,平均產量達 569.4kg ,較對照鄭單958增產 12.00% 。2022年參加生產試驗,平均產量 641.6kg/667m2 ,較對照鄭單958增產 3.99% 。
泓豐5505在不同的區域和年份中都表現出了良好的產量水平和增產潛力,增產幅度較為明顯,表明該品種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和較好的穩產性。
4栽培技術要點
4.1適時早播播種時間主要結合環境溫度、土壤濕度等重要指標進行確定,通過合理安排,做好玉米生長速率的保障工作[2。東華北中晚熟春玉米區在4-5月適時播種,以4月下旬為宜,建議優先采用地膜覆蓋技術,既能預防低溫爛種,又可顯著提升產量穩定性。黃淮海夏玉米區建議在6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包衣或藥劑拌種,可高效防治地下害蟲和莖腐病,保障玉米全苗、壯苗[3]。
4.2種植密度玉米的種植密度直接影響營養成分的吸收,從而影響玉米的產量和品質。為了保證玉米的豐產,需根據不同的玉米品種合理密植。過低的栽種密度會導致玉米產量不達標且浪費土地資源;過高的栽種密度也會影響玉米的通風情況,使植株容易產生熱病且對葉片的光合作用也有一定不利影響。泓豐5505株型緊湊,適宜種植密度為4000~4500株 /667m2 ○
4.3科學的水肥管理在玉米整個生育過程中應根據土壤墑情及時灌溉,根據不同的生長發育期合理施肥。播種前應施足底肥,一般施用有機肥,配施氮、磷、鉀肥。底肥要深施,并隨播種一起施入,為玉米苗期提供充足的養分支持。注意種、肥間隔10~15cm 。若土壤墑情欠佳,在播種后應及時灌溉“蒙頭水“,以確保順利出苗。大喇叭口期是玉米養分需求量最大的時期,可適當結合灌溉或降雨撒施尿素。拔節期和灌漿期是玉米需水高峰期,要及時關注墑情及時灌溉,防止玉米禿尖、結實差。若遭遇暴雨天氣應及時排水,以防積水導致玉米根系缺氧或莖腐病、穗腐病等病害發生。
4.4病蟲草害防治病蟲草害是影響玉米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因素,且發生概率較高。為確保玉米在生長初期獲得更好的空間和養分,可以在玉米播種后出苗前進行化學封閉,使用特定的土壤型除草劑有效殺滅或抑制雜草生長;也可在玉米生長至3~5片葉時噴施苗后除草劑,選用硝磺草酮、煙嘧磺隆和莠去津復配制劑和甲維鹽·菊酯防治田間雜草,還能有效抵御蟒螬、地老虎、髏蛄、二點委夜蛾等地下害蟲的侵害。玉米出苗后(3~4葉期)進行查苗、補苗,以確保玉米苗齊、苗全。玉米生長至5葉后,要特別注意不能將藥劑噴灑至玉米心葉,否則極易引發藥害,導致心葉扭曲,對后期雄穗的抽出造成不利影響[4。玉米黏蟲和玉米螟是玉米生長后期常見的害蟲,可以使用殺滅菊酯、滅掃利、氧化樂果等藥劑噴霧防治,以保證玉米正常生長。
表32020-2022年泓豐5505在各試驗中的產量表現

4.5適時收獲玉米生理完全成熟即達到其最佳收獲期,主要表現為:籽粒質地逐漸變硬,籽粒灌漿所形成的乳線下移至籽粒的基部并消失不見;籽粒基部形成黑粉層;籽粒外觀呈現品種固有的色澤與特征;果穗苞葉失去水分、變得干燥松散且轉變為白色[5]。收獲后應及時晾曬。
5 制種技術要點
泓豐5505在制種時要選好隔離區,適時播種,保證水肥充足。父母本比例為 1:5 ,先播母本,3~5d后播種父本,母本密度為5000株 /667m2 ,父本密度為4000株 /667m2 。為確保種子純度,需在整個生育期進行嚴格的去雜去劣工作,尤其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時期,要逐壟觀察株高與株型,及時辨別雜株并清除,母本抽雄且未散粉時要及時去雄[。在授粉結束后砍除父本,以保證母本茁壯生長[。成熟后及時采收。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關于2024年糧食產量數據的公告.(2024-12-13)[2025-04-26].https://www.stats.gov.cn/sj/zxfb/202412/t20241213_1957744.html
[2]顧清華.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及其推廣路徑探討.種子科技,2025,43(3):119-121
[3]王國勇,張美超,張有志.豐產優質玉米新品種有志019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科技通訊,2023(10):151-153
[4]劉芳,郭志有,徐四靜,馬小川,杜春秀,盧宏兵,隋遠鵬,宋儒.國審玉米新品種榜玉201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科技通訊,2024(8):167-169
[5]郭會玲.夏玉米適期收獲技術要點.河南農業,2016(1):61
[6]張文祥,胡俏強,黃少華,戴惠學.超甜玉米新品種晶甜16.中國種業,2025(4):189-190
[7]盧國偉,李長建,王良發,徐國舉,章慧玉,張素娟.高淀粉玉米新品種浚單658的選育及高產栽培技術.農業科技通訊,2022(10):177-179 (收稿日期: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