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志為遠志科植物遠志(PolygalatenuifoliaWilld.)和卵葉遠志(P.sibiricalL.的十燥根,臨床常用中藥,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重要的出口藥材,具有益智、寧心、祛痰、消腫、緩解郁氣的作用[1,也是國家42種重點保護的三級野生品種之二 [2],主產于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隨著應用范圍的擴大和需求量的增加,野生資源處于瀕危狀態,為滿足市場需求,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人工栽培遠志,經過四十余年發展,栽培中仍存在不少問題。目前,遠志種子質量參差不齊,缺乏統一、科學的質量分級標準,給遠志種子的生產、銷售和監管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嚴重制約了遠志產業的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本研究對從全國各主產區采集的16份遠志種子進行了品質檢測,并制定了相應的種子質量分級標準,旨在為遠志生產基地的選種或制種提供參考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試驗所用的16份遠志種子分別采集于山西、陜西、河北3省,保存于 4°C 冰箱中備用。種子來源信息見表1。
1.2試驗方法 扦樣 參考GB/T41221—2021《中藥材種子檢驗規程》,采用四分法進行取樣檢測。真實性鑒定隨機抽取樣品50粒,借助放大鏡對種子大小、形狀、顏色、光澤、表面構造及氣味等形態特征進行細致觀察,將種子分為遠志種子和其他物種種子,計算兩類種子數量及占比。遠志種子為長倒卵形,一頭鈍圓一頭稍尖,長 2.90~3.00mm 寬 1.85~1.95mm ;種皮黑灰色,表面密被灰白色柔絹毛,先端有黃白色種阜。凈度分析采用四分法稱取種子 2.0g ,凈度分析后的增失差不得超過 5% 。水分測定采用高溫烘干法進行水分測定。稱取樣本5g左右,重復2次。結果用種子含水量表示,按公式 H(%)=(M2-M3)/(M2-M1)×100 計算到小數點后1位。式中:H為種子含水量,M1為樣品盒和蓋的重量,M2為樣品盒和蓋及種子的烘前重量,M3為樣品盒和蓋及種子的烘后重量。兩次測定之間的差距不超過 0.2% ,否則重新測定。千粒重測定將凈種子混合均勻,隨機取樣品1000粒稱重,結果保留4位小數。發芽率分析取凈種子100粒,4次重復。將種子均勻地排放在濕潤的雙層濾紙上, 25°C 培養箱中黑暗培養15d后測定發芽率,結果以百分率表示。生活力測定采用四氮唑(TTC)法,將樣品加入 1% 濃度的四唑溶液中染色8h,溫度保持在 30% 。然后取出洗凈,沿種胚橫切,手持放大鏡進行觀察鑒定,結果用生活力百分率表示。健康度測定將送檢樣品置于白紙上,用放大鏡挑出菌核、霉粒、蟲癭、活蟲及病蟲傷害的種子并分別統計,計算種子帶菌(蟲)率。
表1遠志種子來源信息

2 結果與分析
2.1種子真實性、凈度、含水量測定如表2所示,16份遠志種子樣品中,大部分樣品的真實性較高,達到或接近 100% ,僅有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黎侯鎮李莊村(編號2)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曲亭鎮西韓略村(編號8)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西村(編號
10)以及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和家莊鎮(編號12)的4份樣品存在少量非遠志種子的情況。不同地理來源的遠志種子在凈度指標上呈現差異,分布范圍為 69.5%~95.9% ,平均凈度為 84.4% ;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北池村(編號6)的種子樣品凈度值最高,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中山湖鎮陳家玲村(編號13)的種子樣品凈度值最低;這種明顯的地區性差異主要歸因于各產區在種子采收和加工處理工藝上的差異,部分產區可能采用了較為粗放的加工方式,從而導致種子凈度指標偏低。16份遠志種子樣品的含水量介于 6.8%~8.7% 之間,平均含水量為7.6%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編號14)的種子樣品含水量最低,而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北池村(編號6)的種子樣品含水量最高。
表2遠志種子真實性、凈度、含水量結果

2.2種子千粒重、發芽率、生活力、健康度測定如表3所示,16份遠志種子的千粒重在 2.6041~ 3.4100g 之間,平均值為 2.9217g ;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清河鎮三交村(編號9)的種子樣品千粒重最低,而河北省保定市安國市(編號16)的種子樣品千粒重最高。發芽率在 42%~96% 之間,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呱底鎮栗村(編號11)的種子樣品發芽率最高,而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前大成村(編號3)的種子樣品發芽率最低。不同來源的遠志種子在生活力指標上存在明顯差異,分布在 65.5%~98.0% 之間,平均值為 83.4% ;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編號14)的種子樣品生活力最低,而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清河鎮三交村(編號9)和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底鎮栗村(編號11)的種子樣品生活力最高。16份遠志種子樣品的健康度存在地區性差異,大部分種子樣品的帶菌(蟲)率處于較低水平,但仍有個別地區的種子需在儲存、播種等環節加強病蟲害防治管理,以保障種子后續的萌發與生長。
表3遠志種子千粒重、發芽率、生活力、健康度結果

2.3K-均值聚類分析通過K-均值聚類分析方法將遠志種子的5項質量指標(凈度、千粒重、含水量、生活力、發芽率)劃分為3個等級,各等級指標的平均值見表4。聚類分析結果顯示,16份種子樣品中一級樣品6個,包括編號1、5、6、9、11、15;二級樣品4個,包括編號7、8、12、13;三級樣品6個,包括編號2、3、4、10、14、16(圖1)。
表4K-均值聚類最終類中心( n=16 )

圖1遠志種子聚類分析樹狀關系圖

2.4種子質量分級標準通過K-均值聚類分析,將所測種子分為3類,因為種子是否具有活性和發芽率直接關系到遠志的產量,故把發芽率和生活力作為一級參數,將種子的凈度、含水量及千粒重作為二級參數。結合其他影響因素,并參考實際情況,制訂出遠志種子質量分級標準(表5)。其中,遠志種子質量分級標準中,一級種子為品質良好的種子,在生產中可以優先考慮;二級種子為質量合格的種子,在栽培中可選擇性使用;三級種子為不合格種子,在種植生產中不建議使用。
3 討論與結論
目前,遠志種子市場缺乏統一的質量標準體系,導致市場上普遍存在以次充好、新舊種子混雜銷售等現象,嚴重影響了遠志種子的產質量,并制約著中藥材規范化生產的發展。因此,開展遠志種子品質檢驗和質量分級標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是遠志藥材規范化生產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本研究嚴格遵循《農作物種子檢驗規程》及相關種子分級方法的要求,結合遠志種子的生物學特性,對遠志種子質量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初步的分級標準。具體而言,一級種子可作為優質種子在生產中優先使用;二級種子為合格種子,可在種植生產中酌情使用;三級種子為不合格種子,建議不予采用,以免影響種植效益。這一分級標準的建立將為規范遠志種子市場、提高遠志藥材質量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表5遠志種子質量分級標準
?


?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來源的遠志種子在質量上存在明顯差異。種子凈度的顯著差異主要源于種子中混雜的果皮、果梗、短枝、石子等雜質,這些雜質的含量因不同產區的采收時間和加工方法而表現出差異,千粒重和含水量的差異可能與各產地的氣候條件及生態環境有關,影響了種子的顆粒大小和飽滿度。作為種子質量評價的核心指標,發芽率和生活力在不同產地之間也有明顯差異,與地理分布、氣候環境、采收時節以及貯藏條件等多個因素密切相關,對建立遠志種子質量標準具有重要影響。
16份不同產地的遠志種子發芽率在 42%~96% 之間,生活力在 65.5%~98.0% 之間,千粒重在2.6041~3.4100g 之間,含水量在 6.8%~8.7% 之間,凈度在 69.5%~95.9% 之間。其中,陜西省榆林市綏德縣的遠志種子在生活力和發芽率指標上表現相對較低,這可能與種子含水量偏低存在相關性[3]。基于K-均值聚類分析結果,本研究建立了遠志種子質量分級標準,可為后期相關部門制定通用標準提供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
[2]杜慶波.中藥遠志的化學成分研究概況.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7):4159-4160
[3]成廣雷,張海嬌,趙久然,劉春閣,王元東,王曉光,王榮煥,陳傳永,徐田軍.臨界脅迫貯藏條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種子活力及生理變化.中國農業科學,2015,48(1):33-42
(收稿日期:2025-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