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是我國重要的油料和經濟作物,可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飲食需求。花生油因其獨特的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成為我國居民常用的烹調油之一,占據著食用油市場的較大份額。隨著我國人口的持續增長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花生及其制品的消費需求呈現出了穩步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對高品質花生油和花生食品的需求更為迫切,這使得花生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對花生品種的產量、品質以及綜合抗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動著花生產業不斷尋求新的突破與發展[]
傳統花生品種在長期的種植與選育過程中,多側重于單一的高產或高油特性培育,導致其在食油兼用特性上存在明顯不足[2]。一方面,部分品種雖然產量較高,但含油量較低,用于榨油時出油率不理想,經濟效益欠佳;另一方面,一些含油量高的品種在作為食用花生時口感不佳、營養成分不均衡,無法充分滿足消費者對花生食品高品質的要求,限制了花生產業向縱深方向發展,影響了花生種植戶的收益和種植積極性[3]。
在此背景下,菏澤市農業科學院積極開展花生新品種選育工作,培育出了兼具優良食用與油用特性的花生新品種云天花36號。該品種的選育目標十分明確,即通過整合優良基因提高花生的食用和油用價值,使其既能滿足食品加工企業對優質花生原料的需求,生產出更美味、更營養的花生食品,又能保證榨油企業獲得高產且高油酸、高蛋白的花生,產出高品質花生油,從而有效填補傳統花生品種在食油兼用方面的空白,推動花生產業的優化升級。
1 品種選育
1.1 親本
1.1.1母本DQ1202 DQ1202是菏澤市農業科學院自有材料,生育期125d,株型直立,主莖高43.1cm ,側枝長 46.2cm ,橢圓形葉片呈深綠色且連續開花,花橙黃色。莢果普通型,籽仁呈橢圓形,種皮粉紅、無紋裂及油斑,種子休眠性居中。百果重215.5g ,百仁重 95.1g ,出米率達 72.46% 。該母本具有較強的抗旱、抗澇能力,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仍能保持較好的生長態勢和產量水平。粗脂肪含量54.56% ,粗蛋白含量 23.18% ,油酸含量 45.4% ,亞油酸含量 32.6% ,油亞比1.39,具備一定的油用價值和食用潛力[4]。
1.1.2 父本冀0607-19 冀0607-19由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生長周期為129d,株型直立,葉片長橢圓形、顏色深綠且連續開花,花橙黃色。莢果普通型,籽仁橢圓形,種皮粉紅色、無裂紋和油斑,種子休眠性強。主莖高 37.6cm ,側枝長 41.1cm ,單株果數15.0個,百果重 210.5g ,百仁重90.2g ,出米率 72.3% 。含油量高達 55.36% ,粗蛋白含量 22.77% ,油酸含量 77.5% ,亞油酸含量僅 5.5% ,油亞比高達14.1,表明其在油用品質上具有顯著優勢,尤其是高油酸、低亞油酸的特性,使其在油品質量和穩定性方面更勝一籌。
1.1.3選擇依據選擇這兩個品種作為親本,主要基于以下依據和優勢:在油用特性上,父本冀0607-19的油酸含量顯著高于母本DQ1202,而母本的亞油酸含量相對較高,二者在脂肪酸組成上的差異為選育具有優良食油兼用特性的花生新品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高油酸花生在儲存穩定性、油品質量等方面表現更優,而適當比例的亞油酸也有益于人體健康,二者結合有望使云天花36號在油用價值上達到更理想的平衡。在食用方面,母本DQ1202具有較高的粗蛋白含量,有助于提升花生在食品加工中的營養價值和口感品質,父本冀0607-19雖粗蛋白含量略低,但其高油酸特性也有助于改善花生食品的風味和保鮮性。在抗性方面,母本的抗旱、抗澇特性使其能夠在較為干旱或漬水的田間環境下穩定生長,父本的強休眠性則有助于種子在不良環境中保持活力,減少自然落粒損失,二者結合可增強后代的綜合抗逆性,使其適應更廣泛的種植區域。同時,二者在株型、生育期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互補性,有利于培育出株型合理、生育期適宜的新品種,適應不同的栽培模式和農時安排。
1.2品種選育過程2013年以DQ1202為母本、冀0607-19為父本,在菏澤市農業科學院試驗田進行
雜交組合,采用單粒傳法開展選擇工作。2014年春季對 F1 去雜,并收獲單株;2015年將每個單株成行種植,于 F2 再次去雜,選擇具有目標性狀的單株進行收獲;2016-2019年在 F3~F6 中持續選擇綜合性狀優良的單株進行收獲,逐步積累和穩定目標性狀的基因型。2020年獲得穩定性狀的 F7 ,成行收獲,成功獲得穩定株系。2021年進行品系比較試驗,對所選品系的產量、穩定性、抗性等關鍵性狀進行鑒定,結果表明該品系綜合性狀表現突出。2022-2023年開展品種生產試驗,并同步擴繁種子,為后續的大面積推廣種植做好充分準備。2024年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登記編號為GPD花生(2024)370131。云天花36號整個選育過程嚴格遵循科學的育種方法和步驟,確保了其在食油兼用特性等方面的優良表現。
2 品種特征特性
2.1植物學特征云天花36號屬于普通型花生,生育期119d。株型直立,主莖高 44.80cm ,側枝長38.70cm ,總分枝數10.2個,結果枝數6.9個,單株飽果數17.5個。葉片深綠色、橢圓形、大小中等。花橙黃色,莢果普通型,果嘴明顯,莢果表面質地和縮縊程度均中等。百果重 184.60g ,飽果率高達93.30% 。籽仁呈柱形,種皮淺紅色,內種皮深黃色,百仁重 64.12g ,出仁率 64.57% 。
云天花36號在田間表現出卓越的農藝性狀與抗逆能力。出苗整齊性優異,種子發芽率達 98% 以上,田間出苗率穩定在 95%~97% 之間,幼苗期株高和葉齡一致性高,無缺苗斷壟現象,為群體高產奠定了基礎。植株長勢旺盛,苗期至花針期日均株高增長 0.8~1.2cm ,葉面積指數(LAI)在盛花期達到4.5,葉片深綠、肥厚,葉綠素含量(SPAD值)較對照品種花育33號提高 12%~15% ,光合物質積累效率顯著提升。株型結構優化,主莖高 44.80cm ,側枝夾角 ?35° ,直立緊湊的株型使冠層透光率提高 20% ,有效降低了病害發生風險。淹水處理7d后根系活力恢復率達 8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升45% ,顯著減輕了澇害損傷;在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間持水量 40% 的持續干旱脅迫下,葉片相對含水量仍保持在 75% 以上;莖稈基部節間直徑達 4.2mm ,纖維素含量提高 18% ,抗折力達35.6N,在8級風力模擬試驗中倒伏率 lt;5% 。
2.2品質特性2023年由農業農村部食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濟南)進行品質檢測,云天花36號在食用和油用品質方面均表現出色,籽仁脂肪含量 49.8% ,蛋白質含量 21.8% ,油酸含量 40.3% ,亞油酸含量 37.1% 。各項指標表明:云天花36號既適合用于榨油,也適合直接食用或加工成各種花生制品,在食油兼用品質上具有明顯優勢。其含油量高于一些傳統油用品種,同時蛋白質含量也較為可觀,能夠滿足食品加工企業對高蛋白花生的需求。油酸和亞油酸的含量比例合理,有助于提高花生油的品質和穩定性,延長保質期。
2.3DUS測試和轉基因分析花生新品種云天花36號在形態特征、生物學特性及分子標記層面均表現出顯著特異性,其田間表型一致率達 98.7% ,遺傳穩定性符合《植物新品種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測試指南》技術標準,具備新品種權保護的核心要件。2022年度經農業農村部全國農作物種子質量檢驗測試中心采用三重PCR檢測體系與實時熒光定量技術驗證,在該品種種子樣本中未檢出CaMV35S啟動子和NOS終止子等轉基因元件。
2.4抗性鑒定經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采用標準病圃鑒定體系評估,云天花36號在人工接種條件下展現出顯著抗病特性。依據GB/T35795—2017《農作物品種抗病性鑒定技術規范》,該品種對葉斑病的抗性反應類型為抗病(R),田間發病率低于 12.3% ,顯著優于國家花生品種審定標準規定的抗性閾值。進一步病原譜分析表明,其對根腐病的菌落抑制率達 63.8% ,對銹病孢子萌發抑制率為 52.4% ,對青枯病的系統抗性表現為中抗(MR),抗性水平較常規品種提升 2.3~4.1 個等級[5]。
3產量表現
2022-2023年在菏澤市農業科學院開展了品種生產試驗,試驗中生育期內持續性降水偏多,使參試品種整體產量表現受到一定影響。在2年的生產試驗中,云天花36號表現出顯著的生產優勢,每667m2 莢果平均產量達 329.8kg ,較對照品種花育33號增產 6.77% ;籽仁產量增幅更為顯著,較對照花育33號平均增產 14.19% (表1)。該品種在連續試驗中均展現出良好的產量穩定性,變異系數低于同類品種,表明其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性,具備大面積推廣的潛力。
表1云天花36號生產試驗產量表現

4栽培技術要點
4.1選地與整地選地云天花36號對土壤適應性強,以選擇土層深厚、疏松透氣、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塊為佳,避免在鹽堿地、重黏土地和澇洼地種植,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和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要求土壤有機質含量 8~12g/kg ,全氮含量 0.6~1.0gkg 有效磷含量 10~15mg/kg ,速效鉀含量 100~150mg/kg 活性鈣含量在 1800mg/kg 以上,pH值 6.5~7.5 。整地秋末冬初需整平土地,機械深耕,耕深 25~30cm ,耕后耙平,早春頂凌耙糖,壟作栽培,趁起壟。結合耕翻土壤,根據平衡施肥原則,一般每 667m2 施腐熟有機肥 3000~4000kg 。化肥的施用應做到“以地定產、以產定肥”,每生產 100kg 花生莢果需要總氮 4.8~6.3kg 、五氧化二磷 0.9~1.3kg 、氧化鉀 2.5~3.5kg
4.2播種云天花36號最佳播種時間為4-5月,此時氣溫在 10% 以上,光照充足。夏播花生應在麥收前后10d左右播種,播種深度控制在5cm左右,出苗后及時查苗補種。大粒品種每 667m2 用種量為 16~18kg ,小粒品種用種量為 10~15kg 。建議采用起壟雙行覆膜種植技術,每穴播2粒,播種深度保持一致,穴間距1cm左右,播后鎖壓,種植密度6000~10000穴 /667m2 。壟作行距 40~50cm ,穴距20cm ;平作行距 32~42cm ,穴距 20cm 。
4.3田間管理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苗,如出現缺苗斷壟的現象,應采用同一品種快速催芽并及時補種。幼苗長出2片真葉時應適時將子葉露出土面,有助于促進葉片的生長和花芽的分化。苗齊后中耕松土,蹲苗15~20d,二次分枝分生時進行第2次中耕蹲苗。結莢初期有旺長苗頭的高產田,每 667m2 用15% 多效唑 40~50g 兌水 50~80kg 均勻噴灑,防止花生植株過度生長,增強植株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初花期追施尿素 5kg ;分別于初花期、結莢期葉面噴施 0.3% 磷酸二氫鉀溶液 50~60kg 。開花下針期
0~30cm 土層含水量小于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50% 時,有澆水條件的應小水輕澆。結莢期若遇天旱,則再澆1次水。露地春花生封壟前中耕除草2~3次,封壟后拔草1~2次。盛花期至封壟前大批果針下扎時進行培土壅根,以增加果針入土深度和數量[
4.4收獲與儲存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莢果外殼堅硬、淺黃,內果皮海綿組織變薄而破裂,籽仁充實飽滿,種皮呈現該品種固有色澤時及時進行收獲。收獲后的花生需及時晾曬,降低其含水量至安全貯藏標準(一般不超過 10% ),然后裝入編織袋或麻袋中,存放在通風干燥處,以防霉變和蟲蛀[]。
5 結語
云天花36號高油酸、高蛋白的特性滿足了市場對高品質花生的需求,有助于推動花生產業的升級和優化。在農業增效方面,其高產穩產特性能夠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效益,促進花生種植區的農業可持續發展。該品種具有廣闊的推廣前景,建議在更大范圍內進行示范種植,尤其是在適宜的花生產區,如山東、河南、江蘇、安徽等地,通過建立示范田、舉辦現場觀摩會等方式,向農民展示其優良的特性,提高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加強與種子企業、農業合作社等的合作,推動其商業化推廣,擴大其種植面積和市場份額,使其成為主導品種之一。
參考文獻
[1]王永慧,楊久濤,彭科研,華貝貝.中國花生產業現狀及展望.農業展望,2024,20(8):86-91
[2]張立偉,王遼衛.我國花生產業發展狀況、存在問題及政策建議.中國油脂,2020,45(11):116-122
[3]李駿睿,代倩倩.山東花生產業高質量發展情況研究.食品安全導刊,2023(16):167-170
[4]賈振東,李順,張華,田成方,程亮,曲杰,吳麗青.高油酸花生新品種菏花28號的選育.中國種業,2025(1):133-135
[5]侯名語,崔順立,劉盈茹,李秀坤,陳煥英,劉立峰.高油酸高蛋白花生新品種冀農花16號的選育.中國種業,2024(5):137-140
[6]張瑩瑩,劉聰聰,馬金娜,谷獻鋒,聶紅民,陳翠霞,李潔,李振華,董曉月,楊宜紅.高產花生新品種濮花55的選育及栽培要點.農業科技通訊,2024(10):199-201
[7]呂永超,趙躍,陳小姝,劉海龍,高華援,張志民.高油酸花生新品種吉花25選育與栽培技術.農業與技術,2023,43(23):69-72
(收稿日期:2025-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