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時節,熱浪席卷黔貴大地,用電負荷節節攀升。當空調的嗡鳴成為千家萬戶的日常背景音,一場關乎能源安全與民生保障的戰役已在(簡稱“公司”)的風電場上悄然打響。作為風電裝機規模最大的新能源企業,公司全力以赴迎戰迎峰度夏大考,以綠色動能守護萬家燈火
筑牢設備根基: 鋼鐵森林的“健康守護戰”
風機林立的高山之巔,是迎峰度夏的主戰場。面對高溫、雷暴、強對流天氣的多重挑戰,設備可靠性成為保供關鍵。
“未病先防”精準運維。在韭菜坪、老黑山等主力風電場,運維團隊化身“風機醫生”,依托國產化集中監控平臺,對齒輪箱油溫、軸承振動、葉片狀態等關鍵參數實施24小時智能預警。2025年上半年,公司風電場設備可利用率達 98.84% ,同比提升 1.8% ,這得益于1300余項標準化檢修作業卡的嚴格執行與“三級驗收”機制的剛性落地。
科技破題攻堅頑疾。創新應用“電磁阻尼偏航系統”,在老黑山風電場8號機組得到成功驗證,可有效抑制湍流導致的設備損傷,機組利用小時數同比提升1168小時。同步建設光伏電站智能巡檢系統,實現山火、缺陷自動識別,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優化調度協同:智慧大腦的“資源調配戰
在迎峰度夏的戰場上,公司依托國產化集中監控統一管控平臺,將25座新能源場站凝成調度整體。該平臺實時監控全場設備運行狀態,精準捕捉風速變化,優先調度高山場站滿負荷運行;當電網波動時,自動聯動SVG無功補償裝置穩定電壓,筑牢保供防線。預測精度是決勝關鍵,集控中心融合衛星云圖與歷史數據,使風光功率預測系統精準度持續提升。
面對電網斷面限制,公司嚴格執行“小風月安排定檢,大風期搶發電量”策略。檢修團隊利用負荷低谷窗口完成設備維護;集控中心班組24小時監控畢赫雙回等關鍵斷面輸送裕度,提前調減易受限場站出力,全力保障電網安全。
綠色轉型致遠: 迎峰保供的“長遠之道”
迎峰度夏不僅是一場季節戰役,更是能源結構轉型的試金石,公司以“風光儲”融合布局,探索保供與轉型的雙贏路徑。
生態協同激活土地價值。荔波“茶光互補”項目的光伏板下茶樹郁郁蔥蔥,這種“板上發電、板下種植”的模式,讓單位土地產值大幅提升,既保障了夏季高峰期的電力輸出,又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綠色動能。
集約管理提效降本。通過“集控運行、片區檢修、無人值班”的模式,將25座新能源場站整合為13個管理片區,用工效率提升 32% 。2025年上半年,在凝凍與低風速的不利條件下,公司仍實現發電量15.24億千瓦時,度電利潤居前列。
當最后一臺風機的葉片融入暮色,集控中心的燈光依然明亮。屏幕上跳動的發電曲線,是公司對“人民電業為人民”的無聲踐行。迎峰度夏的戰役仍在繼續,公司的每一個人深知:每一度清潔電能的背后,是科技創新的硬核支撐,更是“保供爭效、綠色發展”的央企擔當。
追風之路未有窮期,唯以實干映照初心。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征程上,公司正以“滿格綠電”,為多彩貴州注入不竭動能。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