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科學導報》記者走進山西工程技術學院新建的光學實驗室,只見千級無塵潔凈區燈光柔和,精密的光學平臺靜臥其上,光束質量分析儀、波長計等設備無聲地運轉著,空氣中彌漫著嚴謹與專注的氣息。一位目光沉靜的學者正俯身調試設備,指尖輕觸旋鈕的專注,如同雕琢光的利刃,他就是該學院激光技術團隊的領軍人物,一位兩度將名字刻入激光器世界紀錄的“追光者”——尹祺巍。
2015~2016年,是尹祺巍科研生涯的首次爆發,他參與沖擊連續波全固態單頻激光器的功率極限。當30.2W的532nm綠色激光和緊隨其后50W的1064nm紅外激光穩定輸出時,這兩項成果不僅代表了當時該領域的巔峰,更連續刷新了世界紀錄,讓中國在全固態單頻激光領域刻下了堅實的印記。
帶著突破世界紀錄的光環,尹祺巍并未止步于論文與專利。在隨后的工業激光器研發戰場上,他將目光投向了更為“硬核”的領域——高功率、高可靠性的全固態紫外激光器。這被譽為工業加工領域的“光之利刃”,技術壁壘極高。
2017年起,尹祺巍從10W級外腔倍頻樣機的探索,到最終實現5W內腔倍頻355nm激光器技術的成熟與轉化,每一步都凝結著汗水與智慧。2021年,作為項目主持人,他成功研發出10W級全固態355nm工業激光器,該激光器通過了嚴苛的5000小時不間斷壽命測試,可靠性指標完全滿足工業應用要求。次年,百瓦級532nm工業激光器的成功研發,再次展現其高功率固體激光器研發的強勁實力。
2023年8月,在山西工程技術學院大力支持下,一座120平方米的現代化光學實驗室拔地而起。光學平臺、高精度溫控驅動電源、光束診斷設備、環境試驗箱……從設計構思到精密裝調,再到嚴酷環境下的性能驗證,這里構建了一條完整的高功率激光器研發鏈條,為尹祺巍的研發工作創造了更為便利的條件。
深知技術創新最終要服務于產業升級,尹祺巍將校企合作視為重要突破口。2023年9月,山西工程技術學院與合作企業正式簽訂協議,共建“先進激光聯合實驗室”。以此為起點,雙方的合作迅速深化:同年9月簽訂I型紫外激光器技術開發合同,2024年3月又簽訂了更具挑戰性的II型深紫外激光器技術開發合同。
令人欣喜的是,這兩項具有重要產業前瞻性的橫向項目進展迅速。目前,原理樣機已成功通過驗收,工程樣機也完成了關鍵的可靠性測試,雙雙邁入了小批量試產階段,為后續產業化鋪平了道路。“與企業的深度合作,讓我們的研究目標更清晰——就是解決產業升級中的真問題,創造可落地的價值。”他如此總結。
“高功率、高可靠性固體激光器,是未來激光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也是提升我國在高端激光工業加工領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談及未來,尹祺巍語氣堅定。依托山西工程技術學院,他正致力于匯聚光學、自動化、電子電路等多學科力量,目標是打造一支創新團隊,創建一個國內有影響力的高功率高可靠性激光器創新研究基地。這支團隊將依托新建成的先進平臺,持續深耕激光器技術,不斷挑戰更高功率、更長壽命、更優光束質量。他們的目光緊緊錨定工業精密加工、尖端科學研究等廣闊天地,致力于讓“中國造”的激光器成為驅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光”引擎。
窗外,星光漸起。實驗室的燈光依然明亮。尹祺巍俯身于精密的光學平臺前,調試著下一束光的方向。十四載光陰,從打破世界紀錄的驚艷亮相,到工業激光器的穩扎穩打,再到如今平臺初具、產研融合的新征程,他始終是一個堅定的“追光者”。這束光是實驗室里躍動的精密光束,是科研成果落地轉化的希望之光,更是照亮陽泉激光產業自主創新前路的信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