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礦業巨頭通過多元主體協同、金融工具與資本運作的深度融合,構建起覆蓋全產業鏈的資源配置能力與全球定價主導權。以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等為代表的企業,普遍與國際金融機構建立緊密合作關系,通過獲取低成本資金、穩定包銷渠道及衍生品服務,不斷強化在全球礦產資源市場中的戰略主導地位。相比之下,我國金屬礦業企業雖具備產業規模優勢,但產融協同體系尚未健全,在金融工具運用、利潤統籌和風險管理方面仍有待提升。國家近年來持續加強政策引導,推動金融與金屬礦業深度融合?!丁笆奈濉痹牧瞎I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有色金屬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提出,要優化供給結構、促進有效投資,強化財稅、金融與產業政策協同。在政策支持與金融服務體系持續完善的背景下,產融協同正成為提升我國金屬礦業企業全球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
金屬礦產集團產融協同的需求分析
金屬礦產行業位于制造業產業鏈最上游,涵蓋采選、冶煉、深加工至終端制造,廣泛服務于房地產、建筑、汽車、家電、電力設備等國民經濟關鍵領域,具有高度周期性的特點。面對傳統高杠桿融資模式難以為繼的局面,金屬礦產行業亟需深化產融結合,充分利用資本市場的融資與并購工具,推動以融助產、以產促融,增強戰略資源保障能力。中國五礦、中鋁集團、寶武集團等龍頭企業已搭建起多元化的金融服務平臺,提供覆蓋礦產資源獲取、加工、流通等全鏈條的綜合金融解決方案。通過推動金融平臺直接融資、風險管理、綠色轉型和科技創新,為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注入金融動能,構建出“礦業 + 金融”深度融合的標桿實踐模式。
綜合金融服務能力提升的現實需求。金屬礦產集團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普遍面臨應收賬款與存貨管理(“兩金”壓控)、存量資產盤活、資本市場定向融資、碳資產交易與管理等多重金融需求。這類需求具有高度復雜性和多樣性的特點,亟需構建覆蓋資金獲取、資產配置、風險管理與市場交易全流程的綜合金融服務體系。構建以多元金融工具、靈活交易結構和全流程綜合解決方案為支撐的服務體系,可助力企業實現穩健經營與價值增值。金屬礦產作為典型大宗商品,具有商品與金融雙重屬性,已日益成為全球資產配置的重要標的之一,對金融服務的專業化與定制化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高質量供應鏈金融體系構建的需求。金屬礦產產業鏈呈現出資本密集度高、投資周期長、風險暴露隱患大、流動性要求高等典型特征,對高質量供應鏈金融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產業鏈核心主體的重點金屬礦產企業,在承擔固鏈、補鏈、強鏈、塑鏈等戰略任務的同時,迫切需要依托多元化金融工具與平臺,提升資金配置效率與資源調度能力,推動上下游協同發展與價值共創。國際礦業企業如必和必拓、嘉能可等,通過嵌入式金融與管理工具協同,在資源并購、項目運營及大宗貿易等環節持續深化資本運作,實現了供應鏈各節點的高效整合與風險控制,構筑了穩固的全球市場地位。該類實踐充分說明,健全的供應鏈金融體系不僅是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產業鏈韌性的有效途徑,也是在全球資源競爭格局下實現產業躍升與戰略突破的重要支撐。
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金融支持需求。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金融資源配置效率已成為影響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進程的關鍵因素。當前,我國金屬礦產行業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戰略,重點布局硬質合金、正極材料及高性能金屬材料等關鍵技術領域,積極推動科技成果的孵化、轉化與產業應用。2025年2月發布的《銅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應加強國內原料供給保障,優化產業結構體系,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綠色智能升級,并深化國際合作機制。為此,亟需充分發揮金融體系在破解制度障礙、緩解資金約束與激發人才動能等方面的支撐作用。通過設立產業投資基金、推動科技成果投融資機制建設等路徑,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流向“專精特新”細分領域,已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國內金融支持產融協同的類型總結
《發展規劃》對國內金屬礦產集團提出系統性發展指引,強調通過加強關鍵礦產勘探開發、拓展多元供給渠道、推進產業集群化、嚴格控制新增產能,提高金屬礦產行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聚焦“主責主業增儲上產、戰略新興產業培育、供應鏈金融服務”三大主線,圍繞金屬礦產資源、礦山開發運營、新能源材料、冶金建設、貿易物流等環節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在多個維度進行賦能。

資源獲取型:以金融手段支持資源并購與開發。金屬礦產集團在開展境內外資源并購、增儲擴產等關鍵業務中,通常面臨大量長期資金需求,依賴傳統高杠桿融資方式已難以支撐高質量發展。通過構建產融協同機制,可充分運用信托、產業基金、可轉債、金屬流等多元化金融工具,為資源項目提供中長期、結構化的資金解決方案,有效提升資源控制力并強化風險隔離。例如,某金融機構通過設立集合資金計劃,采用“股 + 債”聯動投資模式,支持一家鋰礦企業重整與擴產,實現戰略資源布局、資金定向投放、結構化控制和風險緩釋的有機統一,展現了產融協同在資源獲取中的專業優勢與實踐價值。
供應鏈金融型:增強產業鏈穩定性與資金協同效率。金屬礦產產業鏈普遍具有資金密集、周期長、流動性要求高的特征,產業鏈上下游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顯著的融資難題。為應對這一挑戰,金融機構通過設計倉單質押、應收賬款融資等多樣化供應鏈金融工具,緩解企業資金壓力、提升資金周轉效率。某機構在實際操作中聯合產業端資源,通過構建現貨質押融資機制,圍繞倉儲、物流和檢測等環節提供支持,不僅提升了資產使用效率與客戶黏性,也提升了在流通環節的資金調配能力與金融服務深度。該模式有助于打造以“物流 + 資金”聯動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生態,推動資源配置效率與產業協同水平雙提升。
科技孵化型:金融賦能“專精特新”技術產業化。資源型企業加速向科技型企業轉型的過程中,金融服務在打通科技成果向產業應用轉化的“最后一公里”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某信托機構通過設立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投資于某金屬冶煉企業的高鹽廢水治理項目,項目采用自主研發且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專利技術,突破了高鹽廢水零排放的技術瓶頸。該方案通過結構化設計與精準資金配置,推動了高技術成果的規?;瘧门c市場化落地,形成了“技術 + 資本 + 產業”深度融合的可復制發展路徑。
綠色金融型:服務“雙碳”目標與綠色礦山建設。通過綠色債券、綠色信托、碳資產基金等多元金融工具,金融機構可為綠色礦山建設、環保技術改造與清潔能源替代項目提供政策導向型融資支持。某產業金融平臺曾聯合銀行及評級機構,發行綠色債券,專項用于某有色金屬生產線的清潔能源升級改造。該項目不僅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提升了項目可持續性,也為資源型企業在“雙碳”背景下構建綠色轉型的資金支持體系提供了實踐范例。
資本運作型:提升資產流動性與融資效率。金屬礦產企業普遍存在資產沉淀重、負債水平高、資金周轉壓力大的問題,亟需通過資本運作手段優化資產結構、增強融資能力,以實現輕資產運營與強資本支撐的發展目標。某金融機構近期支持一家關鍵原材料供應企業開展可轉債融資,通過前后端結構化安排和流動性退出機制,為配售方提供了低成本資金與穩定的收益保障,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同時,緩解了企業擴產資金壓力。該模式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在股債聯動、資金引導和資本退出方面的協同優勢,為資源型企業拓展融資渠道提供了專業范式。
綜合平臺型:構建“產業 + 金融”雙輪驅動體系。隨著產融一體化戰略不斷推進,金屬礦產集團普遍建立起綜合金融平臺,整合信托、租賃、證券、期貨、基金、財務公司等多種金融牌照資源,統一統籌資金運作、資源配置與風險管理。某頭部企業已搭建起覆蓋資源獲取、工程建設、流通貿易和產業投資等全鏈條的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多機構協同展業,提升集團在戰略資源配置、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等關鍵領域的綜合競爭力。
國外金融支持產融協同的典型業務模式
全球知名礦業集團如嘉能可、托克等,普遍通過資本市場靈活運作,推進資源獲取、供應鏈整合與產業協同。尤以兼并控股、參股與包銷協議鎖定資源,通過投資中游貿易、物流、倉儲,構建高黏性網絡,打通期現貨市場,實現風險對沖與收益增值。這些企業也通過與金融機構聯合,建立多元化、低成本的融資網絡,并構建專業化的內部金融體系,提升產融協同能力。
以資源控制為核心的并購擴張模式。以嘉能可為例。嘉能可起步于石油與金屬貿易,憑借“貿易+金融”的模式,成長為全球大宗商品產業鏈巨頭。其核心策略是以金融杠桿撬動貿易,以貿易滲透資源開發,通過并購上游礦山實現對礦產資源的實質控制,進而影響現貨市場供給與國際價格,打破上下游界限,構建全鏈條主導力。嘉能可通過提供貿易融資、期貨衍生品、包銷協議等服務增強客戶黏性,并借助全球信息、物流和資源網絡,為客戶提供融資、對沖、物流、銷售一體化解決方案,形成產融深度融合的盈利模式。
以貿易物流布局為核心的鏈條整合模式。以托克集團為例。托克集團是全球領先的獨立有色金屬和石油貿易商,靈活運用股權投資深度整合貿易物流體系,并建立成熟的期現結合模式。在產業鏈整合方面,托克通過參股、合作控股等方式獲取上游資源供給,并通過合資形式布局中下游,如成立船用燃料企業,強化海運優勢、實現協同增效。在物流體系建設上,托克大量投資倉儲、運輸等基礎設施,形成現貨掌控實力,通過庫存調配控制交割資源,增強市場定價能力。托克廣泛運用期貨、期權、互換等衍生工具為客戶提供風險管理與收益鎖定服務,換取包銷權和價格優勢。其金融服務延伸至直接融資和供應鏈金融,擴大了對期貨倉單和客戶風險敞口的控制。在資產管理方面,托克借助旗下資產管理公司為機構客戶提供投資服務,通過全球范圍籌資,構建以物流為核心、金融為支撐的產融一體化運營模式。
以抱團投融資為特征的合作發展模式。以日本礦業為例。日本作為資源匱乏國家,高度重視礦產資源的長期、安全與穩定供應,其礦業投資形成了以“協同抱團、參股不控股”為核心的獨特模式。日本礦企普遍與國際金融機構、跨國礦業公司及資源國本地企業合作,聯合出資、共擔風險。超過 80% 的海外礦業權項目采用協作投資形式,強化政治風險管理和資源獲取能力。典型企業如三井、三菱、住友等,多采取冶煉企業與商社協作、集團內聯合投資的方式,在全球參股多個大型礦產項目。在投資策略上,日本企業通過少量股權投資獲得長期包銷權或商權,避免高額并購成本,與國際礦業巨頭形成利益綁定。該模式依托產業聯盟、金融支持和國際協同,提升了礦業布局效率,成為行業內的典型參考樣板。
金融支持產融協同的重點提升方向
依托核心產業資源,深入介入金屬材料及新能源材料的資源獲取、礦山開發配套、冶金產業協同投資、貿易物流體系優化及大宗商品保供穩價等關鍵環節,系統拓展覆蓋礦產全生命周期的可投可配資產布局。在服務國家 ω9+6°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體系構建的背景下,聚焦打通產業端與金融端,通過股權投資、產業基金、一級半市場等多元化金融工具,增強對戰略資產的配置能力。
開拓金屬礦產、新能源材料產業方向。依托產業鏈一體化優勢,優化金屬及新能源材料企業上下游產業資源獲取,提高資產獲取效率。金融機構可借助并購模式深度參與礦產投資,獲取稀缺資源,并通過階段性持有礦產股權,與產業鏈企業合作,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集團控制力和投資者收益。礦產基金模式可整合產業資源與金融資本,支持礦業投資與技術創新。金融機構作為LP募集資金,實體企業作為GP負責礦產標的篩選與運營,使投資者與礦山深度綁定,獲取長期穩健回報。同時,科創基金助力金屬礦產集團科技孵化,推動資本與產業融合,通過上市、并購等方式實現資本增值,充分體現資本與產業聯動的價值創造能力。

保障礦山開發配套建設方向。深化產融協同,優化礦山資產配置,探索穩定、可持續的投融資模式,提升礦業企業競爭力。結合礦山資產長期穩定現金流特性,倡導優化資金配置,形成風險可控、收益可觀的投資標的。在礦山輔助工程建設方面,可采用“資金 + 建設 + 運營”模式,聯合專業企業優化礦山成本管理。例如,輸電線路建設可引入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投資變電基站與輸電網絡,保障礦區能源供應,并通過市場化交易降低管理成本。礦山企業可通過光伏、風能改造,引入綠電交易與ESG資產管理,創造商業價值并優化資產運營。在不動產投資模式下,金融機構與地產企業可通過股權投資持有項目資產,與礦企簽訂長期租賃合同,鎖定收益,并協商遠期收購義務。優質項目可結合資產增值與證券化方案,實現基礎設施建設與金融回報的雙贏。
配合冶金建設板塊開展協同投資方向。圍繞產業布局升級,通過股權投資、產業基金等方式深度參與冶金工程的綠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動技術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同時獲取穩健的資金端收益。依托產業技術優勢,聯合相關企業對外投資冶金工程技術項目,以資金支持驅動產業鏈拓展,挖掘稀缺性、高回報的優質投資機會。將資金優勢與產業單位的技術經驗深度結合,彌補對產業端認知不足的短板,降低項目風險,拓寬產業端展業空間。通過深度融合產業與金融資源,推動冶金行業技術革新,形成一系列中長期限、風險可控、現金流穩定的投資項目,滿足長期資金對非標資產的配置需求,為金融與產業深度融合創造新空間。
促進貿易物流“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方向。通過數字化賦能實體產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供應鏈深度融合,為客戶提供集交易、倉儲、加工、多式聯運、供應鏈服務于一體的大宗商品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依托供應鏈業務及貿易物流的產業特點,在現有倉儲資源基礎上,遴選資信良好、合作穩定的上下游企業,通過應收賬款、倉單現貨、物權股權等質押融資模式,為產業鏈提供靈活金融支持,助力上游企業現金流補充、下游企業銷售拓展,促進供應鏈整體高效穩健發展。搭建貿易物流綜合生態服務平臺,增強全鏈條深度產業協同,穩定現金流、物流和商流,推動供應鏈金融業務可持續發展。通過內部專業機構的快速處置與變現能力,降低質押物價格波動風險,縮小信用口,實現“控鏈 + 金融”一體化賦能。
金屬礦產集團大宗貿易的保供穩價方向。作為典型的重資產行業,金屬礦產行業表現出顯著的周期波動規律。依托礦產產業鏈布局,將生產型、貿易型企業的現貨資源與期貨、期權等金融工具結合,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靈活的風險管理服務。在具體模式上,可依托礦產企業專業判斷,與期貨公司協作,構建期權鎖價機制,并通過長協預付款、金屬流或含權貿易等方式,以低于市價的固定價格購入礦企未來一定比例的產量。核心在于利用場內外衍生品市場發現價格、集中管理并對沖價格風險,滿足企業鎖價需求,保障供銷穩定,降低價格波動帶來的成本壓力,助力產業鏈長期穩健發展。
(作者單位:五礦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博士后流動站,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