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用能權交易制度何以影響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

2025-08-20 00:00:00王開科于玥關陽
財經問題研究 2025年7期
關鍵詞:交易污染綠色

中圖分類號:F20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176X(2025)07-0087-14

一、問題的提出

作為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核心載體,鋼鐵、煤炭、采礦、冶煉等行業曾在特定歷史階段承擔經濟增長引擎與就業蓄水池的雙重功能。隨著人口紅利持續收縮和能源結構優化轉型,以資源消耗和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上述行業的比較優勢日益減弱[1],并逐漸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重污染行業,因而其需要在經濟綠色轉型的總體背景下尋找結構化改革發展路徑。其中,如何持續推動增長動能轉換、實現綠色生產、提高就業率,成為高質量發展階段重污染行業發展的關鍵命題之一。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深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可見,無論是綠色化、低碳化發展,還是促進就業的系列政策措施都是當前政府工作的重點。然而,重污染行業面臨比較突出的結構性矛盾,主要表現為:傳統重污染行業仍承載大量低技能就業崗位,其粗放型生產模式與“雙碳”目標明顯沖突;綠色轉型對勞動力就業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技能錯配問題導致不同程度的“有崗無人”現象。這種就業規模與質量的不對稱困境,使得中國重污染企業面臨轉型難、崗位與就業匹配難的問題,如何破解重污染企業轉型難題不僅關乎生態環境建設,還關乎民生底線和社會穩定。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這為通過政策工具破解重污染企業轉型難題、引導勞動力向綠色職業有序流動提供了可參考的路徑。

環境規制包括命令控制型和市場激勵型兩類[2]。其中,前者通過行政手段直接約束企業行為,但其“一刀切”措施易導致企業被動減產甚至退出市場,對就業的負面沖擊明顯。后者通過價格機制引導企業自主減排,對就業的影響相對平緩。霍啟欣和方慧[3認為,碳排放權交易通過促進企業低碳技術創新催生綠色職業。陳素梅和何凌云[4]認為,限制污染排放的稅收政策會因成本轉嫁而抑制勞動密集型行業用工。可見,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政策對企業就業的影響存在異質性,其主要側重碳排放或污染的末端治理,即通過限制碳排放或污染物排放倒逼企業減排。用能權交易制度以企業能源消費為管控對象,設定能源消費總量目標和允許配額交易,進而推動企業在生產源頭降低能耗。用能權交易制度的優勢在于賦予企業靈活選擇權,即企業可自主選擇生產經營的轉型發展方向,對生產活動進行源頭治理,對結構性優化潛力進行挖掘。目前,關于用能權交易制度的文獻主要聚焦初始配額的分配方法研究[5]、政策效應評估[6]等方面。在微觀層面,已有研究認為,用能權交易制度能夠促進企業低碳技術創新[7、實現節能減排[8、推動經濟與環境的雙贏[9,但其對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卻鮮有文獻涉及。作為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政策,用能權交易制度能否帶來環境與就業的雙重紅利?面對政策壓力,重污染企業將怎樣調整生產策略?這些問題均有待進一步研究。

為解答上述問題,本文實證檢驗了用能權交易制度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及作用機制。與已有研究相比,本文可能的邊際貢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本文從企業勞動需求角度研究用能權交易制度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這拓展了用能權交易制度效應評估的視角,也豐富了經濟綠色轉型背景下的勞動就業問題研究,對助力重污染企業可持續發展、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其二,本文以用能權交易制度下重污染企業生產策略調整為導向,梳理闡述了重污染企業生產規模調整策略、生產外包策略和綠色轉型策略,這為重污染企業積極應對環境規制、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其三,本文提出并驗證了綠色轉型策略、綠色技術創新、生產設備優化是用能權交易制度影響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作用機制,這為重污染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行動指南。

二、制度背景、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制度背景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其提出推行用能權交易制度。2016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試點方案》,其決定自2017年起,在浙江、福建、河南、四川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用能權交易制度的核心在于把用能權作為一種生產要素進行交易,引導能源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配置,通過增加用能成本實現節能減排。用能權交易制度有利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能源要素有效配置,支持和促進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目標的完成[10]。

用能權交易制度運行機制如圖1所示。由圖1可知,企業、政府部門、交易平臺和第三方審核機構共同參與用能權交易。其中,企業作為最重要的參與主體,需要在用能權交易平臺上注冊、錄入基本信息;當獲得初始配額后,可根據用能預算執行情況,評估自身節能成本,決定是否購買或出售配額。每年年初,企業都需要將上一年度的用能消費量、技改項目實施情況、履約情況等形成年度能源消費報告提交主管部門審核。完成配額清繳的企業可以在下一年度繼續交易,未履約的企業會受到相應處罰。政府部門負責發放初始配額,并出臺制度標準等文件,以規范和監管整個交易流程,確保市場公平、順暢、高效運轉。政府部門在初始配額的發放過程中,既需要綜合考慮企業能源消費情況、能源消費結構、節能減排水平等因素,又需要測算地區次年預期用能總量,形成用能預算方案。交易平臺可以提供信息發布、交易場所、交易見證、數據統計等全過程服務,保障用能權順利交易。第三方審核機構受政府部門委托,負責核查企業用能信息,并承擔相應的績效評估等工作。在上述主體共同參與下,所有交易都會在交易平臺上進行,各個主體之間相互配合、協同合作,共同推動用能權交易高效運轉[11]。

圖1用能權交易制度運行機制

作為能源消費主體,企業承擔著落實經濟結構轉型、降低碳排放、實現綠色發展的重任。受用能權交易制度激勵,試點地區企業積極調整生產策略,圍繞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綠色供應鏈等關鍵環節推進綠色生產體系建設。從用能權交易制度運行機制可以看出,該制度旨在通過研發綠色技術、重構生產流程和深化專業化分工等措施推動企業綠色發展。但是,這一過程也會產生一系列政策關聯效應,不僅催生了企業對高素質勞動力的結構性需求,由此產生的傳統低技能崗位替代風險與綠色技能培訓滯后性還可能加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矛盾。因此,進一步探討用能權交易制度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十分必要。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用能權交易制度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首先,重污染企業出于降低能耗成本或增加可出售用能權的考慮,會加大清潔能源技術開發和清潔生產設備投資,進而增加企業對研究開發崗位和設備安裝、運維崗位的需求。其次,重污染企業在淘汰落后產能、引人智能化生產技術的過程中,因新設備運維、污染實時監控和能效優化系統的建設需求,將顯著增加對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高技能崗位的需求。同時,對于傳統低技能崗位,重污染企業也可以通過再培訓等手段推動勞動力崗位遷移,形成轉型發展中的長期就業增長機制。最后,用能權交易制度本身也需要在企業層面配備專門的核查、交易、會計等適配性就業崗位,或者配備與用能權交易第三方審核機構對接的專業崗位。用能權交易制度還可能存在就業“破壞效應”,即部分重污染企業關停并轉導致其就業減少,但考慮到用能權交易制度的市場化設計機制,以及該制度設立的初衷在于引導企業開展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轉型發展,因而本文預期該制度帶來的就業“促進效應”大于“破壞效應”,整體上能夠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能夠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

用能權交易制度下重污染企業生產策略包括生產規模調整策略、生產外包策略和綠色轉型策略三種。首先,生產規模調整是短期成本最小,但長期影響較大的企業生產策略。若企業選擇生產規模調整以滿足用能限制,雖然能夠降低過度用能導致的生產成本、減少重構生產流程導致的額外支出等,但也會導致企業收益下降、市場份額被擠占等情形[12],這不利于企業長期發展。其次,企業將生產環節外包給專業化低碳服務商,合理規避了綠色技術創新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但這可能削弱企業對產業鏈的控制力,企業甚至會面臨被替代的風險[13]。最后,企業選擇綠色轉型,初期需要投人大量資金和人力資本研發綠色技術[14],但綠色技術創新可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減少用能權購買支出,實現長期成本節約[15]。同時,綠色技術創新能夠催生專利技術或工藝,形成專業技術壁壘,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競爭力[16]。交易成本理論認為,企業在生產外包與綠色轉型之間的策略選擇取決于成本收益權衡。生產外包為企業提供了短期合規路徑,卻可能犧牲長期戰略靈活性和增長潛力;綠色轉型能夠掌握技術主動權,符合政策價值導向,為未來企業競爭奠定基礎,因而成為了重污染企業生產策略的優先選項。

用能權交易制度下重污染企業不同的生產策略選擇會對企業就業水平產生差異化影響。選擇生產規模調整策略或生產外包策略的企業因需要砍掉部分生產環節,會減少雇傭生產工人數量,企業就業水平下降。受環境規制影響自發進行綠色轉型的重污染企業,因前端治理、技術創新等綠色生產改造需要,在節能減排的同時提高了企業就業水平[17]。一方面,環境規制壓力倒逼企業改造傳統高能耗生產設備,使企業急需兼具機械操作與清潔技術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18]。另一方面,綠色技術創新直接催生了低碳技術研發、減排設備運維、碳資產核算等專業化崗位[9,提高了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a :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通過選擇綠色轉型策略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

作為市場信號,用能權交易價格能夠引導重污染企業調整生產戰略。當配額價格持續上漲,企業預判未來用能成本攀升,將會主動調整生產策略,布局長期節能技術。實踐中,企業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綠色轉型:一是綠色技術創新,即企業通過研發清潔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提升能源轉換效率;二是生產設備優化,即企業通過引進高能效生產設備或優化生產流程,逐步淘汰落后生產設備,從源頭減少能源消費。

綠色技術創新是重污染企業兼顧履行環境責任與實現自身發展的關鍵環節[20]。企業進行清潔能源研發、低碳工藝設計等綠色技術創新活動,催生了新能源工程師、碳足跡分析師、循環經濟設計師等專業化崗位,并且在應用綠色技術過程中,還需要增設技術轉化專員、知識產權管理崗和技術培訓師等崗位,這進一步提高了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b: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通過促進綠色技術創新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

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使重污染企業產生了節能減排壓力。同時,綠色生產標準對生產工藝與裝備、能源利用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企業淘汰傳統高能耗、高污染的生產設備,轉而采用高效節能的生產設備,進而降低單位產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以滿足用能權指標要求。在生產設備優化過程中,重污染企業需要配套專門就業崗位負責設備運維,進而也會提高企業就業水平[21]。例如,生產設備優化會增加企業對綠色采購專員等崗位的需求,零碳生產線等清潔化設備的引入會增加企業對兼具機械操作與清潔技術應用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另外,生產設備優化還能夠提升企業生產效率。用能權交易制度下重污染企業能夠通過節能獲得經濟激勵,為其鞏固和擴大市場規模、增加生產性投資提供支持,進而促進企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22]。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c: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通過推動生產設備優化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

三、研究設計

(一)變量定義

1.被解釋變量

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是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Employ)。本文借鑒王群偉等[17]的研究,采用重污染企業員工人數的自然對數衡量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該指標能夠反映重污染企業勞動力總體規模和人力資源配置的基本情況。

2.解釋變量

本文的解釋變量是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 (DID=Treat×Post ),通過構建虛擬變量的形式衡量。考慮到自2017年起,中國在浙江、福建、河南、四川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因而當企業位于試點地區時Treat取1,否則Treat取0,2017年之前 Post 取0,2017年及之后 Post 取1。

3.機制變量

在生產策略選擇機制檢驗方面,本文借鑒王群偉等[17]的研究,采用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衡量生產規模調整(TR);借鑒袁淳等[23]的研究,采用“1-增加值占銷售收入比重”反映專業化分工水平,以此衡量生產外包(ZY);借鑒嚴兵等[24]的研究,采用企業年報中綠色轉型詞頻衡量綠色轉型(Green)。在綠色轉型策略的路徑機制檢驗方面,本文借鑒徐佳和崔靜波[25]的研究,采用企業獨立申請的綠色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加1的自然對數衡量綠色技術創新! (GI) ;借鑒王群偉等[的研究,采用在建工程凈額衡量生產設備優化(NF)。

4.控制變量

本文借鑒王群偉等[17]、趙振智等[22、劉啟仁和趙燦[26]的研究,選取以下控制變量:托賓Q值(TobinQ),采用市值與總資產之比衡量;大股東資金占用(Occupy),采用其他應收款凈額與總資產之比衡量;固定資產占比( Fixed) ,采用固定資產凈額與總資產之比衡量;兩職合一(Dual) ,若董事長與總經理是同一人取1,否則取0;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Top5),采用前五大股東持股數量占總股數的比例衡量;銷售毛利率(Grossrofit),采用毛利潤與營業收入之比衡量;流動比率(Liquid),采用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衡量。

(二)模型設定

為檢驗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本文設定模型如下:

Employit01DIDit+βXititit

其中, i 表示企業, χt 表示年份, Employit 表示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 DIDit 表示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 Xit 表示上述一系列控制變量, μi 表示企業固定效應, γt 表示年份固定效應, εit 表示隨機擾動項。

(三)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2013—2023年滬深A股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重污染行業的認定主要依據201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修訂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制定的《上市公司環保核查行業分類管理名錄》《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包括煤炭、采礦、紡織、制革、造紙、石化、制藥、化工、冶金和火電等16個重污染行業。本文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中國研究數據服務平臺和萬得數據庫。本文對數據進行如下處理:剔除ST及*ST企業,對部分缺失值進行插補處理,對連續變量進行上下 1% 的縮尾處理。本文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

表1主要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基準回歸結果與分析

本文的基準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表2列(1)未加入企業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231,且在 1% 水平上顯著。列(2)加入了企業固定效應和年份固定效應,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83,且在 10% 水平上顯著。列(3)在列(2)的基礎上加入了控制變量,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117,且在 1% 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能夠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因此,本文H1得以驗證。

表2基準回歸結果
注: ??? 、**和*分別表示在 1% 、 5% 和 10% 水平上顯著,括號內為省份層面聚類穩健標準誤,下同。

(二)DID估計有效性檢驗

1.平行趨勢檢驗

在使用雙重差分模型進行基準回歸估計時,需要滿足平行趨勢假設。本文的平行趨勢檢驗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2017年之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 95% 置信區間均包含0,估計系數不顯著,表明試點前實驗組和控制組具有相同趨勢,驗證了平行趨勢假設;2017年及之后,由于重污染企業節能生產改造、綠色轉型等存在時滯,估計系數在制度實施后第四年甚至更長時間內顯著,實驗組與控制組出現顯著差異。為評估研究結論在潛在趨勢差異下的穩健性,并確保因果推斷結果的可靠性,本文借鑒Biasi和Sarsons[27]的研究,進行平行趨勢假設敏感性檢驗。平行趨勢假設敏感性檢驗結果①表明,即使平行趨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離,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仍然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具有顯著促進作用。

2.安慰劑檢驗

為排除不可觀測的遺漏變量或某些偶然因素對回歸結果可能造成的干擾,本文使用隨機抽取實驗組的方式進行安慰劑檢驗。具體地,在31個省份中隨機抽取4個省份作為用能權交易制度試點地區,重復抽樣500次,利用各次隨機抽樣后構建的偽虛擬變量 (DID2=Treat2×Post) 與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繪制出500次隨機抽樣實驗的偽虛擬變量估計系數分布及其P值,若無其他無法觀測因素對回歸結果產生影響,則該偽虛擬變量估計系數基本分布在0值附近,且多數估計系數的P值無法通過 10% 的顯著性檢驗。安慰劑檢驗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3可知,在隨機抽取實驗組的500次回歸中,估計系數的P值小于等于0.10的次數僅有5次,符合多數估計系數P值未通過 10% 顯著性檢驗的情形;且估計系數多數位于0值附近,與基準回歸系數偏差較大,因而通過了隨機抽取實驗組的安慰劑檢驗,其他不可觀測因素幾乎不會對回歸結果產生影響,表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圖2平行趨勢檢驗結果
圖3安慰劑檢驗結果

(三)內生性檢驗

本文借鑒陳詩一和陳登科[28]的研究,以10米風速與邊界層高度的乘積表示空氣流通系數,并將其作為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工具變量 (IV) 。一方面,空氣流通系數越大,越有利于氣體排放物擴散,因而空氣流通狀況也顯著影響地區碳排放和空氣污染情況。用能權交易制度是地區減污降碳的關鍵政策之一,由此可知,空氣流通系數與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效果存在關聯,但不會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產生直接影響,因而滿足工具變量相關性條件。另一方面,空氣流通系數由氣象和地理條件決定,與隨機擾動項不相關,滿足工具變量外生性條件。內生性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內生性檢驗結果

由表3列(1)可知,工具變量的系數為-0.024,且在 1% 水平上顯著。F統計量的值遠大于10,表明工具變量的選取有效。由表3列(2)可知,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467,且在1% 水平上顯著,進一步證明了本文基準回歸結果的穩健性。

(四)穩健性檢驗①

1.更換被解釋變量的衡量方式

本文借鑒趙振智等[2]的研究,采用企業每萬元總資產員工人數衡量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Employ1)。結果顯示,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02,且在 5% 水平上顯著,表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2.使用強度DID模型

本文使用強度DID模型進行穩健性檢驗,將分組變量(Treat)替換為能夠反映政策強度的連續變量。考慮到數據可得性,以及碳污同源問題的影響,本文將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前三年各地區單位生產總值的污染排放量作為衡量政策強度的連續變量。結果顯示,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08,且在 5% 水平上顯著,表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3.新增控制變量

本文在上述控制變量的基礎上新增了管理費用率(Mfee)、資產負債率( Lev )、總資產增長率(AssetGrowth)三個控制變量。結果顯示,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79,且在 10% 水平上顯著,表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4.加入交互固定效應

為控制行業和省份間差異,并考慮年份不同造成的差異,本文加人了行業一年份固定效應。回歸結果顯示,加入行業一年份固定效應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131,且在 5% 水平上顯著,表明本文基準回歸結果穩健。

(五)異質性分析

1.融資約束異質性分析

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對用能配額的限制將增加企業的能源使用成本,高融資約束企業的資金流動性不足,難以有效應對政策壓力。政策引致的高生產成本無法通過效率提升或結構調整化解,重污染企業只能被迫降低其他成本,以維持生產而非雇傭勞動力。因此,對于高融資約束企業而言,在面對用能權交易制度約束時,更可能選擇生產規模調整策略或生產外包策略,而非增加勞動力需求和投人。對于低融資約束企業而言,因為資金狀況相對寬松,可能傾向于選擇綠色轉型策略,以應對用能權交易制度約束。本文根據融資約束的中位數將樣本分為低融資約束企業和高融資約束企業兩組,并進行分組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列(1)和列(2)所示。結果顯示,在低融資約束企業中,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185,且在 1% 水平上顯著;在高融資約束企業中,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49,但不顯著。這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提高作用在低融資約束企業中更顯著。

2.人工智能化異質性分析

低人工智能化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難以實現生產和節能減排的自動化,因而在面對用能權交易制度的環保壓力時,企業需要雇傭更多勞動力操作和維護清潔生產設備。另外,低人工智能化企業的綠色創新協同效率相對較低,生產流程的綠色化改造也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投人。相對而言,高人工智能化企業通常已實現生產流程自動化和人力資本結構優化,人工智能已替代了大量低技能崗位,企業更需要高素質勞動力[29-30]。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受短期環境規制政策沖擊的影響較小,因而用能權交易制度對高人工智能化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可能并不顯著。本文根據企業年報中人工智能相關詞頻衡量人工智能化程度,根據人工智能化程度的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為低人工智能化企業和高人工智能化企業兩組,并進行分組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列(3)和列(4)所示。結果顯示,在低人工智能化企業中,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146,且在 1% 水平上顯著;在高人工智能化企業中,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99,但不顯著。這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提高作用在低人工智能化企業中更顯著。

3.供應鏈集中度異質性分析

企業外部市場把控能力是影響環境規制政策壓力傳導的重要因素,鑒于供應鏈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企業對上下游合作商的議價能力[31],因而本文探討重污染企業供應鏈集中度差異對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效果的影響也十分必要。議價權與成本轉嫁能力影響了企業應對環境規制的靈活性,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通常與少數核心供應商或客戶形成了強依賴關系,由此其可憑借高議價能力將節能成本轉嫁至上下游企業。因此,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能夠通過轉嫁成本緩解用能權交易制度帶來的沖擊,維持甚至擴大生產規模和增加就業。相對而言,低供應鏈集中度企業缺乏議價權而無法有效轉嫁成本,只能被動應對用能權交易制度帶來的影響,因而可能更傾向于直接購買配額或采取減產措施,這并不會帶來新的就業需求。本文借鑒顧曉安等[32的研究,采用供應商集中度和客戶集中度的均值衡量供應鏈集中度,根據供應鏈集中度的中位數將樣本劃分為低供應鏈集中度企業和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兩組,并進行分組回歸,回歸結果如表4列(5)和列(6)所示。結果顯示,在低供應鏈集中度企業中,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43,但不顯著;在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中,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132,且在 5% 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提高作用在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中更顯著。

表4異質性分析結果
注:系數差異P值根據交互項模型Chow檢驗的估計結果計算得到。

五、機制檢驗與進一步分析

(一)機制檢驗

1.生產策略選擇機制檢驗

本文對重污染企業生產策略選擇機制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列(1)至列(3)所示。結果顯示,針對生產規模調整策略,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102,但不顯著;針對生產外包策略,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01,但不顯著;針對綠色轉型策略,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1.387,且在 5% 水平上顯著。這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通過選擇綠色轉型策略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可能的原因在于,生產規模調整策略和生產外包策略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重污染企業傾向于綠色轉型策略。因此,本文H2a得以驗證。

2.綠色技術創新機制檢驗

本文對重污染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機制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列(4)所示。由表5列(4)可知,針對綠色技術創新,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069,且在 5% 水平上顯著,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促進了重污染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可能的原因在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倒逼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在提升清潔能源使用效率和培育低碳技術優勢的同時催生了新能源工程師、碳分析師等專業化崗位,以及技術培訓、知識產權管理等配套就業崗位,進一步提高了就業水平。因此,本文H2b得以驗證。

3.生產設備優化機制檢驗

本文對重污染企業生產設備優化機制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列(5)所示。由表5列(5)可知,針對生產設備優化,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815,且在 1% 水平上顯著,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推動了重污染企業的生產設備優化。可能的原因在于,重污染企業出于節省能耗的考慮,具有推動生產設備向清潔化、綠色化轉型的動力,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時預期能夠通過設備迭代與人力資本重構雙向拉動重污染企業用工規模擴張。在推動生產設備優化的過程中,企業同步催生了新的和更高技能的崗位需求。具體地,一方面,生產設備優化通過新增崗位直接擴大就業規模。另一方面,生產設備優化通過技術迭代重構勞動力技能結構,推動企業勞動力由低端操作向高技能崗位遷移。因此,本文H2c得以驗證。

表5機制檢驗結果

(二)進一步分析

高素質勞動力有助于企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33-34],是實現綠色技術創新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35]。結合前文理論分析和機制檢驗可以推測,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驅動重污染企業綠色轉型,這不僅擴大了就業規模,還可能對勞動力的知識結構與技能適配性產生影響。一方面,重污染企業選擇綠色技術創新路徑,直接增加了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另一方面,重污染企業選擇生產設備優化路徑,在滿足綠色生產需要的同時也增加了對清潔生產設備安裝、運維等相關就業崗位的需求,而此類崗位通常需要更高的專業技能匹配。

高素質勞動力對新技術的學習和運用能力較強,與新增生產設備和研發綠色生產技術更加適配。因此,當重污染企業面對用能權交易制度壓力進行綠色轉型時,企業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相對更高。隨著重污染企業中高素質勞動力占比的提高,企業勞動結構隨之優化[26]。基于前文分析,本文預期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會增加重污染企業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對此,本文采用大專及以上學歷員工人數加1的自然對數衡量高素質勞動力(Duamount)。由表6列(1)可知,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的系數為0.100,且在 5% 水平上顯著,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增加了重污染企業對高素質勞動力的需求。

進一步地,本文借鑒王永欽和董雯[3的研究,將重污染企業員工劃分為生產人員、市場人員和業務人員,采用不同技能性質勞動力人數的自然對數衡量這三個指標,進行勞動力技能適配性檢驗。由表6列(2)至列(4)可知,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增加了重污染企業對生產人員、業務人員的需求,對市場人員的需求沒有顯著影響。對于生產人員而言,重污染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和生產設備優化均會對現有生產人員提出知識更新要求,需要對傳統生產人員進行再培訓或重新招聘具備新技能的人員,以滿足企業綠色轉型需要。另外,技術升級通常伴隨產能擴張和生產流程重組,也需要補充熟練生產人員,以匹配生產需求。對于業務人員而言,其工作職能涉及供應鏈管理、合規協調、政策對接等非生產性任務,其需求增長與技術升級的復雜性密切相關。用能權交易涉及碳排放核算、配額交易、政府申報等新業務模塊,需要業務人員專門處理合規性政策銜接、跟蹤能源消費,以及制定節能生產運營方案。另外,綠色技術創新可能要求企業調整原材料采購、加強與環保技術供應商的合作,同樣離不開業務人員的協調性工作。因此,用能權交易制度也會增加對業務人員的需求。

表6進一步分析結果

六、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用能權交易制度側重于生產源頭的節能降耗控制,是中國典型的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政策,其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關鍵問題。因此,本文基于2013—2023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數據,使用雙重差分模型實證檢驗了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研究結果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能夠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且該結論在經過DID估計有效性檢驗、內生性檢驗和穩健性檢驗后仍然成立。異質性分析結果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對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的提高作用在低融資約束企業、低人工智能化企業和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中更顯著。機制檢驗結果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通過選擇綠色轉型策略、促進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動生產設備優化提高重污染企業就業水平。進一步分析結果表明,用能權交易制度實施顯著增加了重污染企業對高素質勞動力、生產人員和業務人員的需求。

根據以上研究結論,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第一,有序推進全國范圍內用能權交易制度,優化用能權配額分配機制,在初始配額分配時,可以向主動吸納就業的重污染企業適度傾斜,或者引人就業貢獻指標作為分配依據,激勵重污染企業在節能減排的同時穩定用工規模。將就業水平變化納入用能權交易政策評估框架,實時監測重污染企業減排行為對就業水平的影響,動態調整交易規則以協調節能目標與就業目標。

第二,優先支持保留基礎就業崗位的“人機協同”型智能化方案,并對企業勞動力結構實施動態監測預警,將重污染企業的人工智能設備采購規模、生產環節自動化率等指標納入用能權交易監管系統,設定勞動密集型崗位替代率閾值,對通過內部轉崗實現零裁員的企業,給予更多用能權配額激勵,減少人工智能技術升級對就業的沖擊。

第三,鼓勵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將用能權交易收益按比例用于供應鏈低碳技術共享平臺建設,通過技術擴散降低中小企業減排成本。對通過技術改造帶動上下游中小企業減排的企業,允許其將供應鏈整體減排量折算為自身用能權抵扣額度,強化供應鏈綠色協同激勵。同時,還應重點監控高供應鏈集中度企業的用能權交易行為,設定其市場配額持有上限,防止資金雄厚的頭部企業通過囤積配額形成新型市場勢力。另外,建議將企業融資約束水平納入用能權配額動態調整體系中,對低融資約束企業實行更嚴格的年度配額遞減措施,倒逼其利用資金優勢加速綠色轉型;對高融資約束企業則適當放緩配額遞減率,允許企業通過漸進式減排分攤技術改造成本,避免短期資金擠兌風險。

第四,進一步推動重污染企業綠色轉型,引導企業研發清潔生產技術,從源頭治理用能問題,協調創新激勵政策與環境規制政策。其一,加大研發補貼與稅收優惠力度。針對低碳工藝、清潔能源應用等綠色技術研發,提供階梯式補貼,擴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對突破性減排技術實行前期補貼與成果轉化收益分成相結合的激勵機制,降低企業的技術創新風險。其二,加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的實施力度。對用于污染治理、能效提升的設備投資,允許進一步縮短折舊年限或提高折舊率,緩解企業綠色設備更新的資金壓力。其三,完善綠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設立綠色技術專利優先審查通道,加強低碳技術跨境轉移的產權保護,鼓勵企業通過綠色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

第五,推行綠色技能認證職業標準資格考試,聯合有關行業協會、職業院校等制定綠色技能等級標準,培養新能源設備運維技師、清潔生產技術員等專業化人才。推動校企共建綠色技能實訓基地,定向培養綠領工人。另外,強化生產工人職業技能培訓,配套建立綠色技能培訓基金,針對傳統高耗能行業勞動力開展節能技術、環保設備運維等專項培訓,降低重污染企業綠色轉型中的結構性失業風險。

參考文獻:

[1]吳涵,郭凱明.雙循環視角下要素市場化配置、產業結構轉型與勞動生產率增長[J].經濟研究,2023,58(9):61-78.

[2]王群偉,周波,張成“減規模\"還是“增綠色\"?異質性環保政策工具下的企業環保行為響應[J].中國管理科學,2023,31(1):256-266.

[3]霍啟欣,方慧.創造還是破壞:碳排放權交易與企業就業變動[J].財貿經濟,2025,46(1):151-168.

[4]陳素梅,何凌云.環境、健康與經濟增長:最優能源稅收入分配研究[J].經濟研究,2017,52(4):120-134.

[5]王家明.我國資源型城市碳排放配額分配研究——基于H-CSW-DEA模型[J].統計研究,2023,40(9):31-44.

[6]孫建,馮常潔.中國工業用能權交易制度減污降碳協同效應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24,33(12):2727-2742.

[7]李珊珊,趙超越.用能權交易制度對企業低碳技術創新的驅動效應[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3,33(10):124-134.

[8]宋德勇,陳梅,朱文博.用能權交易制度是否實現了環境和經濟的雙贏?[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11) :134-145.

[9]WANG K,SU X,WANG S. How does the energy-consuming rights trading policy affect China’s carbon emissionintensity?[J].Energy,2023,276:127579.

[10]PANY,DONG F.Designof energy use rights trading poli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vulnerability[J].Energypolicy,2022,160(C) :112668.

[11] 鄧海峰,陳英達“雙碳\"目標視域下的用能權權利屬性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2,32(4):66-72.

[12]孔祥智,李愿.社會化服務推動農業強國建設的機理、實踐與策略[J].改革,2024(6):83-92.

[13]劉闖,肖條軍.考慮公平偏好的綠色供應鏈中制造商外包策略分析[J].工業技術經濟,2020,39(12):36-45.

[14]YANG X, XU Y, RAZZAQ A,et al. Roadmap to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es digital economy matterin industrial green transformation?[J].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O23,32(3) :2583-2599.

[15] MENG X N,XU S C,HAO M G. Can digital-real integration promote industrial green transformation:freshevidence from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O23,426(1O):139116.

[16]潘子成,易志高,潘鎮,等.儒家文化對企業綠色創新有影響嗎?[J].管理評論,2023,35(12):122-136.

[17]王群偉,李振冉,曹雅茹.環境規制會改變勞動力需求結構嗎?——基于\"大氣十條\"的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4,41(10):191-212.

[18] 胡宗義,何冰洋,李毅,等.異質性環境規制與企業環境責任履行[J].統計研究,2022,39(12):22-37.

[19] 曹東,趙學濤,楊威杉.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和機制政策創新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5):48-54.

[20]LEE C.The diffrential effcts of public Ramp;D support on firm Ramp;D: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multi-country data[J].Technovation,2011,31(5-6) :256-269.

[21]張彩云,王勇,李雅楠.生產過程綠色化能促進就業嗎——來自清潔生產標準的證據[J].財貿經濟,2017,38(3) :131-146.

[22]趙振智,程振,吳飛,等.中國環境保護稅法對企業勞動雇傭的影響[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3,33(1):61-73.

[23]袁淳,肖土盛,耿春曉,等.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分工:專業化還是縱向一體化[J].中國工業經濟,2021(9):137-155.

[24] 嚴兵,程敏,王乃合.ESG綠色溢出、供應鏈傳導與企業綠色創新[J].經濟研究,2024,59(7):72-91.

[25] 徐佳,崔靜波.低碳城市和企業綠色技術創新[J].中國工業經濟,2020(12):178-196.

[26] 劉啟仁,趙燦.稅收政策激勵與企業人力資本升級[J].經濟研究,2020,55(4):70-8.

[27] BIASI B,SARSONS H.Flexible wages,bargaining,and the gender gap[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2021,137(1) :215-266.

[28] 陳詩一,陳登科.霧霾污染、政府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研究,2018,53(2):20-34.

[29] 李響,江求川.工業智能化對再分配偏好的影響——基于就業和收入極化的視角[J].經濟與管理,2024,38(6):20-29.

[30] 沈洋,張秀武.工業智能化對就業的影響及其機制分析[J].經濟與管理,2024,38(5):41-49.

[31] 黃新建,張德勤.經濟周期、議價能力與企業績效——基于中小板和創業板制造業企業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7,31(1):49-52+57.

[32] 顧曉安,王曉軍,李文卿.供應鏈集中度、產權差異與盈余透明度[J].技術經濟,2021,40(1):107-117.

[33] GROSSMAN G M, HELPMAN E.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long-run growth[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4) : 796-815.

[34] ROMER P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1-102.

[35] 李逸飛.增值稅留抵退稅與企業人力資本升級[J」.世界經濟,2023,46(12):115-140.

[36]王永欽,董雯.機器人的興起如何影響中國勞動力市場?——來自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證據[J].經濟研究,2020,55(10):159-175.

How Does the Energy-Consuming Rights Trading Policy Affect Heavily Polluting Enterprises'Employment?

WANG Kaike1 2, YU Yue2, GUAN Yang (1.Schoolof Statisticsand Data Science,Jiangxi Universityof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o0l3,China; 2.School of Statisticsand Mathematics,Shandong UniversityofFinance and Economics,Jinan25oo14,China; 3.School of Economics,Shan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nan 25oo14, China)

Summary:Clarifying how energy-environmental policies drive industrial upgading in heavilypolluting enterprises is essential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Simultaneously,evaluating thelabormarket efectsof greening transformationof production structure provides critical insightsintoachieving high-qualityemployment.However,intheanalysisof the impactofenvironmentalregulationsonemploymentrelations,fewstudiesexplor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twofromthe perspectiveof labor demand.Existing literature is limitedbymodel assumptions and diffcult topresent complex impact mechanisms,oronly focuses on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ithout focusingonthe impact mechanism.

Byleveraging the energy-consuming rights trading policy (ECRTP)as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this study examines its impactheavilypoluting enterprises’employment.Furthermore,this study exploresthe mediating mechanisms through which this policy influencesemploymentoutcomes.Empirical research reveals that theECRTPsignificantly increases employmentofheavilypoluting enterprises,andthisconclusionremainssignificantafteraseriesofrobustness tests. Heterogeneityanalysisshows thattheroleof ECRTP inenhancing heavilypoluting enterprises’employment is more pronounced inenterpriseswithlowinteligence,low financingconstraints,and high suplychainconcentration.The mechanismanalysis indicates thatunder theECRTP,heavilypolluting enterprises significantly boost employmentlevels. Thisisachieved through green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specificallyviapathways of gre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production equipmentoptimization.Further in-depth analysis reveals thattheECRTP effectivelyoptimizes corporate labor structures,particularlydemonstratingthatheavilypollutingenterprisesnecesitateahigherdemandforahighlysilled workforce to address compliance challenges posed b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his studyextendsexisting research in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Firstly,itinvestigates the impactof market-based environmentalregulationpoliciesonenterpriseemploymentfromtheperspectiveoflabordemand.Thisbroadens the scope forevaluatingenvironmental policyefectsandenrichesresearchonlaboremployment issues inthecontextof economic greening transformation. Secondly,this study incorporates other potential response strategies for enterprises when facing environmentalregulations,andbasedonthis,itexploresabroadermechanismpath.Thirdly,thisstudyproposesand confirms that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production equipment optimizationare the main mechanism channels through which theenergy trading system afects theemploymentlevelofenterprises,which provides action guidelines for thetransformationandupgradingof heavilypollutingenterprises.

KeyWords:theenergy-consumingrights trading policy;heavilypolluting enterprises’employment;greentransformation;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production equipment optimization

(責任編輯:尚培培)

猜你喜歡
交易污染綠色
做空投資者在什么時候交易?
LNG版拼多多,省錢是王道
HyperledgerFabric并發沖突消除機制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當代陜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對抗塵污染,遠離“霾”伏
都市麗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3:49
污染覓蹤(下)
中學科技(2009年10期)2009-12-10 08:53:14
再造綠色
百科知識(2008年8期)2008-05-15 09:53:3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护士| 久久性视频| 亚洲自拍另类|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亚洲视频无码| 中文纯内无码H| 任我操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日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国产成人夜色91|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亚洲不卡影院|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婷婷激情五月网|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毛片免费|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999| 国产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99成人在线观看| swag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三级|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2020亚洲精品无码| www.精品国产| 国产亚洲第一页|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不卡在线看| 啊嗯不日本网站| 国产在线日本| 国产大片黄在线观看|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粉嫩| 亚洲无码高清一区二区|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精品日韩欧美| www.狠狠|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动漫 |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日本伊人色综合网|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大学生久久香蕉国产线观看| 999精品色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第一页| 99视频在线免费看| 一本大道香蕉中文日本不卡高清二区 | 曰韩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午夜天| 亚洲综合狠狠|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欧美三级自拍|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无码在线激情片| 黄色a一级视频|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青青草欧美| 国产成年女人特黄特色大片免费|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國產尤物AV尤物在線觀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自免费|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 四虎在线观看视频高清无码|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最新日本中文字幕|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