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一副很流行的對聯:“世上數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讀書學習是心靈的美容,能提升智慧使人心明眼亮,能使丑陋變為美麗,改變氣質、去掉俗氣。讀書學習也是高尚的精神洗禮,能增進志向在胸的崇高追求。喜歡讀書學習、經常讀書學習的人,都自帶一種書香味、書卷氣,不言自華。與這樣的人相處久了,“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讀書學習貴在勤奮
馬克思曾用家犬與獵犬的差別,來說明人與人之間的原始差別很小,主要是因為后天學習和分工逐漸拉大距離的。他寫作《資本論》用了40年,讀了1000多種相關的書。正因如此,“他作出的一切概括,都是言之鑿鑿,錚錚作金石聲;他的一切結論,都是堅如磐石,巍巍乎如山岳”。
我真正接觸到馬克思的理論是在上中學時。那時常去鞍山市圖書館看書,讀了德國弗蘭茨·梅林寫的《馬克思傳》,又讀了王亞南寫的《〈資本論〉研究》。我從這兩本書中感受到馬克思的博學、偉大,萌生了以后也要寫書出版的念頭。這個人生目標不可謂不高。要達到這個人生目標,自然要從勤奮讀書學習開始,要筆耕不輟。杜甫說:“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成功主要在于勤奮讀書、笨鳥先飛、熟能生巧,勤讀書、愛學習是普通人走向卓越的階梯。
1964年,14歲的我寫了一篇700字的隨筆《我的人生觀》,內容多是看了《馬克思傳》后的有感而發。文中引用了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寫了“雷鋒有著東海噴薄而出的日出那樣的輝煌理想”“人生不能用碗筷打發日子”等句子。我把這篇文章寄給了鞍山日報社。一個月后,編輯回信說:“你的稿件收到了,沒有采用,希望你以后為我們多寫稿件。”信尾寫了“此致敬禮”,還蓋了紅色印章,讓我很感動。這件事就像一粒火種,點燃了我堅持寫文章的激情。從那以后,寫作便成了我最開心的業余愛好。
這些年來,書有沒有讀到“五車”不好統計,去過多少次圖書館倒是有跡可循。我不僅總去本地的圖書館,還經常去外地的圖書館。在鞍山工作時,很多個雙休日,我凌晨4點半就起床趕火車去沈陽,到遼寧省圖書館看書、借書。在大連居住時,去大連圖書館500次以上。2024年6月至2025年1月,我先后兩次去了北京。在北京停留的80余天中,去國家圖書館和首都圖書館近20次。正如我曾經所寫的:“多少個春風撲面的時節,我閱讀孔子、老子的著作,領悟其思想的博大;多少個金秋送爽的佳日,我翻閱朱熹、王陽明的讀本,品味其內容的精深。”
讀書學習貴在思考
多年的讀書學習生涯使我體會到:只讀書不思考,則迷亂不明;只思考不讀書,則疑惑不解。想要真正掌握知識和本領,須在讀書中思考,在思考中讀書。如果能把讀書和思考有機結合,多動腦子去“悟”,就比較容易理解所學東西的精神實質,記得也比較牢。這樣才能學有所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啟迪靈感,增長智慧,觸發創造力,真正促進思想能力的發展。
記筆記是積累資料、幫助思考的重要方法,猶如“燕子壘窩”,堅持數年,可積攢成“百寶箱”,用時得心應手。1974年,我已經參加工作,在鞍鋼氧氣廠上班。廠里生產任務繁重,我索性搬到廠里住了兩年。其間,業余時間都被我用來讀書學習了。我購買了大部頭的《資本論》(1—3卷)、《馬克思恩格斯選集》(1—4卷),在閱讀過程中記下了幾十萬字的讀書筆記,弄清了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弄懂了“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的原理,也對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歷史規律有了更堅定的信心。我在工作之余堅持讀書學習的經歷,成了廠宣傳科報道員的寫作素材。這些報道先后被《鞍山日報》《鞍鋼日報》刊發,我也榮獲了廠標兵、鞍鋼青年標兵等光榮稱號。
讀書學習貴在堅持
我堅持讀書學習,積累的知識多了,有了豐富的素材,寫作開始游刃有余,幾十年來陸陸續續在報刊上發表新聞評論、隨筆、詩歌300篇以上。讓我欣慰的是,少年時那個想要寫書出版的夢想也成真了。2004年,經過國內50多名專家學者無記名投票,我的第一本拙著《黨員干部修養鏡鑒》榮獲“第九屆全國優秀黨建讀物獎”。2021年,我與社會學家劉崇順合著《新時代領導干部調查研究指南》。這本書在第五屆全國黨員教育培訓教材展示交流活動中被中組部評為“優秀教材”,在國家圖書館一樓閱覽室獲獎作品展臺上展出。2023年,浙江人民出版社約我寫一本《王陽明心學智慧》,我欣然同意。這本書目前已經出版發行。
風雨不移志,癡心不改初。如果有人問我一生最喜歡做什么事,我的回答是:除了全身心做好本職工作、做一名好干部之外,最喜歡讀書學習和寫作。幾十年來,我堅持讀書學習基本上沒有停頓、懈怠過,其間甘苦冷暖唯有自知,能感受到篳路藍縷的艱辛,還需要一如既往地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我常用王陽明的話激勵自己:要在事上磨,知行合一。做人就是要這樣,認準了一件事就咬定目標不放松,全身心投入,心無旁騖,行且堅毅。正所謂:“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
現代人工作忙、生活節奏快、迎來送往多,很難有整段的時間靜下心來讀書學習,因而更要珍惜時間,有一點“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的緊迫感。常惜朝霞勤起舞,難拋珠璣是光陰。學者王國維關于治學三種境界的論述,適合所有立志向學的人: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當讀書學習成為一種追求、一種愛好、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會好學樂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一陣”為“學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