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爾烈,字君武,號瑤峰,1727年出生于遼陽州(今遼寧省遼陽市)一個世代書香之家。他為官清正,不貪瀆,不諂媚,雙肩明月,兩袖清風,是為官者的典范,被譽為“關(guān)東第一才子”。
王爾烈從小就受到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和嚴格的家庭倫理教育。王家歷來家規(guī)嚴謹、家風淳厚、家教嚴正,世代秉承著“謹言慎行、寬厚忍讓、抱誠守真、廉而不劌”的家規(guī)門風。王爾烈膝下多子,雖都悉心教導,但一幼子還是禁不住他人挑唆,偶賭了一次,被官府緝拿欲游街示眾。幼子驚慌不已,不敢直接告知王爾烈,于是向母親求情,母親哭求王爾烈,懇請免去此子責罰,王爾烈聽后大怒,訓其妻子說:“吾兒放蕩不羈,身犯律條,理應(yīng)懲處,吾妻若再袒護,慣兒如殺兒,寵兒如誅之。”王爾烈妻子深感惶恐,將王爾烈之意轉(zhuǎn)告幼子,幼子慚愧不已,主動到官府請責,可見王家家教、家風甚嚴。
王爾烈曾經(jīng)給嘉慶皇帝當過老師,因其正直無私,深受嘉慶信任,嘉慶總愛派他到各地當主考官。有一次,王爾烈從江南主考回來,嘉慶詢問完考試情況后,問王爾烈家境如何。王爾烈回答:“幾畝薄田,一望春風一望雨;數(shù)間草房,半倉農(nóng)器半倉書。”嘉慶聽了很高興,對王爾烈說:“你為官一貫清廉,如今派你到安徽銅山鑄錢。”鑄錢是個肥差,這是嘉慶故意給王爾烈掙錢的好機會。三年后,王爾烈奉詔回京。嘉慶問他:“這幾年日子過得怎么樣?”王爾烈聽出了言下之意。他從長袖里掏出三個銅錢來,交給了嘉慶。嘉慶一看,這三個磨得锃亮的銅錢,分別是“當十錢”“五銖錢”“嘉慶通寶”,是鑄錢的樣錢。看到嘉慶納悶,王爾烈解釋道:“老臣除這三個銅錢外,依然是兩袖清風,一無所有啊!”嘉慶深知王爾烈是個不貪一錢的老實人,感動之余,封其為“老實王”。王爾烈耄耋之年,嘉慶念其為官清廉,敕建翰林府(今王爾烈紀念館前身),但王爾烈把正廳辦成義學,用來資助貧困學子,自己只住偏房。
王爾烈在臨終前給后代子孫留下了這樣的訓誡:“耕田為本,讀書為尚。居官莫狂,為民莫惘。本事吃糧,筋力求裳。豆腐家長,不可奸商。”要求后人無論耕田、讀書、居官、為民,都不能氣餒,也不能張狂,要憑本事吃飯,靠筋力所得,不可巧取豪奪,勿占他人便宜。處事者以虧己為尚,交友者以憨重為先,教子者以嚴厲為本,度日者以勤儉為宗。時至今日,這些名言仍在關(guān)東大地廣為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