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關捷,沈陽市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遼闊》、長篇報告文學《人民藝術家李默然》《鐵血軍魂——一八〇師在朝鮮》《日本,你必須還我天道》以及長篇歷史小說《順治遷都》等,其作品曾獲第八、九、十屆遼寧文學獎。2021年被評為遼寧省“最佳寫書人”。
遼寧紅色“六地”文化是涵育新時代廉潔文化的寶貴資源和豐厚滋養。遼寧省紀委監委駐省委宣傳部紀檢監察組立足紅色“六地”的豐厚沃土和廉潔文化的源頭活水,推動省作協組織全省知名作家,堅持政治性、人民性、思想性、藝術性有機統一,從“廉”的角度講述紅色故事,全面展現具有遼寧特色的廉潔文化,引導黨員干部激濁揚清、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推動形成崇廉拒腐的良好風尚,以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引領形成正氣充盈的社會生態。
長篇小說《遼闊》是“六地”廉潔文化系列圖書的首部作品。作家關捷以金家幾代共產黨員的奮斗歷程為線索,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浴血戰斗、奮發圖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輝煌歷程。近期,本刊記者對關捷進行了專訪,聽他細數創作中對紅色基因與廉潔精神的挖掘,分享用文學筆觸詮釋廉潔文化的感悟。
記者:您在《遼闊》中通過黃顯聲將軍歸還金條、金振雄率戰士抵制蘋果誘惑等情節,將“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紀律性貫穿始終。這些情節如何體現遼寧紅色“六地”歷史與廉潔文化的內在聯系?在挖掘本土廉潔傳統時,哪些真實歷史細節最觸動您?
關捷:我在書中通過這些情節,意在將遼寧紅色“六地”的鏈條一環一環地連接起來,還原遼寧黨史也是廉潔文化史的真貌。
這得益于我30多年尋找英雄的采訪與寫作。在桓仁抗聯紅色景點瓦爾喀什寨村,我聽到這樣一個故事:
1934年冬天,楊靖宇率領抗聯第一軍路過小村,當時戰士們已經非常疲憊了。走在前面的楊將軍對一位老人說:“老人家,我們要在這兒歇一歇,吃飯給你們錢。”老人驚呆了:“我不是聽錯了吧,天下還有這樣的部隊?”弄清楚這是楊靖宇的部隊后,家家戶戶敞開了大門……
14年后,1948年10月初,東北野戰軍第四縱隊第十師直屬隊駐扎在興城城西的一個蘋果園里,戰士們再渴也不吃老百姓的蘋果,還將落在地上的蘋果裝進筐里,整齊地擺放在老鄉家的窗戶下……另一支部隊住在錦州北郊的一個小村里,有一名戰士發高燒口渴難耐,面對老鄉從窗口遞進來的蘋果,他還是謝絕了。
收集到的故事給了我創作的靈感與激情,演繹成了小說中的情節,生動且感人。從抗聯到東北野戰軍,從“抗日戰爭起始地”到“解放戰爭轉折地”,歷史證明了我們黨紅色基因的自然承襲,從而得出一個結論——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既是我們黨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制勝法寶,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所在。這對當前的黨員干部,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貪心動、私欲起的時候,想一想黨史上這些經典的廉潔情節吧。想清楚了,理智就會重新回歸。
記者:小說中主人公的家訓“愛我高天,愛我厚土;為官為民,清風亮節;社稷興亡,赴湯蹈火”貫穿全書,成為金家幾代人奮斗的精神指引。請問您是如何圍繞這一家訓展開情節和塑造人物的?您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對廉潔文化進行怎樣的傳播?
關捷:小說中的思想,是通過藝術形象來體現的,而不是通過空洞的說教?!哆|闊》里面有5處提到金家的家訓。特別令人難忘的,是“九一八”之夜和國棟、國梁參軍那兩次家訓的出現。我通過金昆侖的獨白或與家人的對白,推動了小說情節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人物形象,點出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實質。
獨白與對白,沒有一句標語口號,都是生活語言的提煉,但句句體現赤膽忠心與冰雪情操。我寫的是一群高貴的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特質:家國情懷。除了共赴國難之外,他們還有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廉潔自律。而廉潔自律就是一種愛國。比如,金振雄、金國梁叔侄脫下軍裝,放棄干部身份,直接去了車間當工人;比如,金毅主動放棄烈士子女的待遇,放棄大學的保送名額,放棄分配到廳機關當干部的機會,她說:“我不能那樣做,那樣,我爸爸在天上會罵我的?!蔽覉孕?,這在當下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就是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對廉潔文化進行藝術的傳播,準確、生動、形象的傳播,只有這樣,才能傳播得出去、傳播得久遠,才能深入人心。小說出版后,好多讀者打來電話問:“金昆侖的墓在哪里?我要去獻上一束花。金冰玉還活著嗎?我要去看看她。”有的說:“流著眼淚讀完了《遼闊》,我特意開車到六合店東胡同,如今改名六合巷了,我找到了您這部小說的感覺。”
這也許就是文學藝術的傳播力量。
記者:遼寧大學吳玉杰教授評價《遼闊》將廉潔奉公傳統轉化為“振興東北的精神動力”。您筆下人物(如技術革新能手金毅、投身三線的金國梁)的“拒特殊化”選擇,對當前干部、青年群體有何示范意義?
關捷:我塑造的是純粹的共產黨人形象。純粹的共產黨人是什么形象?是人民的孺子牛形象,是人民的公仆形象。
金毅、金國梁二人是從朝鮮戰場上歸來的功臣,革命烈士的子女,本身又是人民功臣,他們享有相應的照顧和待遇,既符合政策,也在人們理解的情理之中。然而,他們自覺地放棄了。為什么?因為他們要廉潔奉公。
這樣的精神魅力,對當前的東北干部、青年群體具有相當的示范意義,他們既是楷模,又是路標。在小說中,金毅說:“我們共產黨人是為民吃苦的人,因此,不能老想著從革命當中獲得點什么,要做一個一塵不染的干凈人?!?/p>
東北要實現全面振興,首先需要干部特別是青年干部改進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用英雄人物廉潔擔當的精神肩負起新時代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