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覺華島,云海蒼茫處。從遼寧興城海濱上空鳥瞰,一座呈葫蘆形的海島格外醒目,那便是渤海遼東灣第一大原生態島——覺華島。這座15平方公里的傳奇古島風光秀美,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是當之無愧的“天然大氧吧”,也是遠離塵世喧囂的“海上桃花源”。
走進覺華島,歷史仿佛一幅時光畫軸徐徐展開。唐宋時期,這里被稱作桃花島;遼金時期,為紀念在此弘揚佛法的高僧覺華,更名為覺華島;后因島上野菊花盛開改稱菊花島,直至2009年恢復覺華島之名。名字的不斷變更折射出覺華島厚重的歷史沿革。戰國時期,燕太子丹刺秦王失敗后,曾顛沛流亡至此;唐太宗巡游遼東時,曾在此避雨;遼代帝王之師郎思孝曾在這里興建海云寺……
明朝時,覺華島已是遼東地區的著名港口,駐兵數萬人。1626年,努爾哈赤大兵壓境,明將袁崇煥帶領寧遠城守軍以大炮襲擊之。努爾哈赤身受重傷正要退兵,發現覺華島是明軍屯糧之地,立即派兵強攻,焚燒了明軍糧草,島上明軍全員戰死。至今,在島上還能看見當年的屯糧城遺址。雖然夯土的城墻上早已芳草萋萋,卻在無聲地昭告今人:這里曾經戰火紛飛,這里的歷史曾經雄渾和輝煌。
1627年秋,黃葉飄零,碧海微瀾,打了勝仗的袁崇煥卻在覺華島上悲愴吟道:“戰守逶迤不自由,偏因勝地重深愁。榮華我已知莊夢,忠憤人將謂杞憂。邊釁久開終是定,室戈方操幾時休?片云孤月應腸斷,樁樹凋零又一秋!”或許,彼時的他已然料到:風雨飄搖的明朝氣數將盡。正如他所料,17年后,大明江山就盡歸敵手。
流連于覺華島上,迎面撲來的海風帶著或漲或落的潮水,也帶著穿越悠悠歷史深處的歲月風情——秀逸又神秘,雄奇又滄桑,讓人不由得想起清代詩人和瑛贊美這座島的五言詩:“碧海真如畫,蓬壺隔水崖。波瀾成雉堞,精鑿隱人家。時放桃花棹,堪尋菊谷花。何當乘躋往,絕頂隱流霞。”值得書上一筆的是,考古人員在覺華島東南的風涼山上,發現了距今4000年的多件磨制石器。這一重大發現把覺華島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數千年。
推"薦
菩提園:園內生長著108棵千年菩提樹,形成一片獨特的菩提林。菩提樹通常生長在南方和東南亞地區,覺華島上的菩提樹群堪稱植物學界的奇跡。
八角井:又稱“八寶琉璃井”,建于遼代,相傳為寺僧所建,主要用于生活用水。這口井深24米,雖距大海僅30多米,井水卻清澈甘甜,毫無海水的苦澀。
唐王洞:傳說燕太子丹和唐太宗李世民都曾在此藏身。洞內長100多米,寬1.4—2米,走進洞中仿佛穿越了歷史時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