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班有個像小太陽一樣的女孩,每次見她都扎著高高的馬尾辮,辮子末梢還會隨著她的蹦跳一甩一甩的,像只歡快的小松鼠的尾巴。她小小的個子藏著大大的能量,跑起來時校服衣角鼓成小風帆,白白的臉蛋被風吹得紅撲撲的,活脫脫一只靈動的小白兔。
最有意思的是她那雙黑葡萄似的眼晴,總是骨碌碌地轉個不停。有次體育課上,連草叢中蜈蚣打架的小事都逃不過她的法眼。她的嘴巴更是個“超級廣播站”!每天課間,我們都像小磁鐵似的被她牢牢吸住。這天她剛開口講蠶寶寶偷吃“桑葉比薩”的糗事,我們的眼晴立刻亮了。
她一邊用手指比畫出蠶寶寶圓滾滾的身子,一邊學著蠶啃葉子“沙沙沙”的聲音,連嘴角的小酒窩都跟著一動一動的,逗得大家笑成了小麻花。
要說她最大的“超能力”,還得數腦子里的科學知識。作為科學課代表,她的書包里總揣著《米吳科學漫畫》和《十萬個為什么》。她常常一吃完中飯,就蹲在花壇邊觀察小蟲子。記得那次科學老師出了一道“水的三態之間的轉化”的難題,當全班同學都抓耳撓腮時,她卻“唰”地舉起了手。被老師叫起后,她回答得有條不紊,從蒸發到融化,從升華到凝華,她講得頭頭是道,連老師都豎起大拇指夸道:“咱們班藏著個小科學家呢!”
每次看她做實驗時認真專注的模樣,我都偷偷想,說不定哪天電視上會播放“科學家 xxx 的新發現”呢!
更絕的是她的輪滑技術。每逢社團課,她就像裝了小火箭似的“咻”一下沖出去。只見她雙手往背后一背,雙腳一左一右往前蹬,腳下的輪滑鞋就像哪吒的風火輪,“嗖\"的一下就滑遠了。遇到轉彎時,她輕輕一扭屁股,小裙擺隨風“呼啦”一下散開,像極了一朵會跳舞的小荷花。這高超的輪滑技術,簡直就是我們班的“谷愛凌”!
現在你一定猜到這個愛科學、會輪滑的活力女孩是誰了吧?
余老師的話
讀著小作者的文章,就像翻開一本充滿驚喜的繪本。小作者巧妙運用了本單元所學的“留心觀察”方法,抓住同學扎馬尾、愛蹦跳的外形特點,還有她像“超級廣播站”的嘴巴,把人物寫得鮮活靈動,比喻句用得特別精彩。文中通過科學課答題、輪滑等具體事例,生動展現了她“小科學家”和“運動小達人”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豐滿,這也正是本單元習作要求的“用事例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