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50-9889(2025)19-0121-04
課堂提問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問題,并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深化認知的教學行為。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堂提問除了引發學生的思考,還是教師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手段之一。英語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師生問答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加深學生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習得英語語言知識。然而,一些教師的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存在諸多不足,導致出現低效甚至無效的提問。英語教師要正視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積極探索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法,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一、小學英語課堂提問設計缺陷
(一)課堂提問覆蓋面窄,沒有面向全體學生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都存在差異。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課堂提問沒有針對全體學生,而是面向那些表現活躍、思維敏捷的學生。表現活躍的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得到教師更多的關注和回答問題的機會,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容易被教師忽視。課堂提問覆蓋面窄,忽視學生個體差異,有可能加劇班級學生的成績分化,造成基礎較差的學生缺乏課堂參與感,沒有辦法跟上課堂教學節奏,從而逐漸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這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而且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二)教師提問表述不清,學生理解有難度
小學生掌握的英語詞匯量有限,英語水平不高。在這種情況下,英語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復雜的句式進行提問,會導致學生難以理解教師提出的問題,從而感到困惑和挫敗。一些學生由于無法理解教師的提問,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不高,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有的英語教師在提問時會運用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詞匯,這也會增加學生理解問題的難度,造成學生因為無法把握教師的真正意圖而感到迷茫。因此,英語教師在提問時應盡量運用簡單的詞匯和句子,方便學生理解和回答問題。
(三)缺乏引導和追問,學生思考不深入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有效的提問不只是提出問題,更重要的是在恰當的時機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追問和引導,通過追問和引導,使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英語教師在提問時往往忽視了追問和引導的重要性,更沒有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有的教師只關注學生給出的答案是否正確,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反饋和挖掘,也沒有通過追問引導學生豐富和擴展表達,從而錯失了訓練學生表達能力的機會,致使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透徹地理解知識。
(四)候答時間不夠,學生思考缺乏深度
在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環節,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未能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分析和理解問題,致使學生倉促應答,出現了答案不準確或偏離主題的現象,從而無法真正反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問題,失去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機會,他們就很難給出一個完整而全面的答案。這種缺乏互動和討論的課堂,可能會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英語教師因課堂時間緊迫而沒有對學生的回答給出及時反饋和評價,學生就不會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
二、小學英語課堂提問的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課堂提問的趣味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應當有趣,能夠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課堂提問的趣味性原則強調教師提出的問題既要緊扣教學內容,也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愿意探究問題。小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興趣,英語教師提出有趣的問題,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專注于學習內容,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此外,富有趣味的問題能夠引發學生的討論,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尋找答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因此,英語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要遵循趣味性原則,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趣味性問題,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
(二)啟發性原則
課堂提問的啟發性原則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愿意獨立思考、積極探究。啟發性原則強調教師的提問要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促進學生的觀察和推理。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開放式問題,可以發散學生的思維,為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教師的課堂提問要具有挑戰性和啟發性,能夠帶給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向,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創新思維。
(三)層次性原則
小學英語課堂提問應遵循層次性原則,滿足不同層次水平學生的學習需要。這意味著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精心設計具有層次性和梯度性的問題,從簡單的記憶和理解類問題逐步過渡到更高層次的應用型問題,使學生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達成學習目標,獲得學習成就感,從而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具有層次性和梯度性的提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幫助學生從簡單的記憶和理解逐步過渡到更高層次的應用與實踐。
三、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一)面向全體學生,分層設問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確保問題能夠覆蓋班級全體學生,每個學生都擁有回答問題和參與課堂互動的機會。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注意分層設問,突出提問的全面性與層次性,確保問題難度適中,既能夠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也能夠讓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獲得成就感[]。
以人教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上冊Unit5Dinner'sready為例。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有層次性的問題,如設計基礎性問題、進階性問題和拓展性問題,培養學生的識別、理解和應用能力。首先,教師面向班級全體學生設計基礎性問題,如“Whatfooddoyoulikefordinner?”“Are you hungry now?”“Can you say the words ofthesefoods?”?;A性問題主要檢測學生對基礎詞匯和基本句型的掌握情況,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可以鞏固新知。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基礎性問題的情況,可以迅速了解學生對基礎詞匯和基本句型的掌握情況。其次,教師要設計進階性問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的分析和判斷。教師結合本單元內容,可以設計如下進階性問題:“Why do you like this food for dinner?”\"What'syour favourite drink with dinner? Can you tell me thereason?”“Do you know any other dishesmade ofthesefoods?”。進階性提問可以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問題,讓學生進行簡單的推理和判斷,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最后,教師應設計拓展性問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創造性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創新思維。如,教師結合本單元內容,設計如下拓展性問題:“If youcancook,what dinner wouldyou prepare for your family?”“Canyoudesigna healthydinnermenu fora week?”“Howdo peopl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eat dinner? Can youtellusaboutit?”。拓展性問題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設計課堂提問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調整問題的難度和數量,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鍛煉和提高的機會。
(二)提問表述要清晰,具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中的問與答是師生互動的重要手段,也是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環節。高質量的課堂提問應當清晰、簡潔,具有針對性。課堂提問的清晰性要求教師的語言表述準確無誤,避免使用模糊或復雜的語言描述問題,確保學生能夠理解問題的核心。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則要求教師提出的問題緊扣教學目標和知識點,學生可以快速抓住重點,厘清答題思路。具有針對性且表述清晰的課堂提問,能夠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內化知識。
人教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Unit3Weather主要是圍繞天氣這一話題展開,教學內容包括與天氣相關的詞匯、句型,以及簡單的天氣描述。天氣這個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良好素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本單元內容,可以設計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通過準確、清晰、簡潔的提問,讓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與天氣相關的詞匯和句型,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結合課本插圖,教師可以提出問題:“What’s the weather likein thepicture?”。這個問題需要學生仔細觀察課本插圖,運用本單元詞匯如sunny,cloudy,rainy描述天氣情況。這種直觀的提問方式,有利于學生鞏固詞匯記憶,提高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教師在提問時,可以輔以手勢或表情,突出提問的意圖,確保學生準確理解。教師可以結合南寧的氣候特點,提出問題“Can you saya sen-tenceabouttheweatherinNanning?”,要求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運用本單元的句型“It s+ 形容詞\"描述南寧的天氣。教師可以提示學生思考南寧的四季變化,引導學生運用本單元的詞匯和句型進行表達。如,有的學生回答:“It'sverycoldinwinter.”。有的學生回答:“It's hot and sunny in summer.”。教師的課堂提問不僅要簡潔明了,而且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在英語課堂提問環節,教師不僅要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而且要能夠清晰地表述問題,確保學生準確理解和回答問題。
(三)適時追問,促進學生思考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適時進行追問,促進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布魯姆認知目標分類理論將認知過程劃分為六個層級,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低階到高階的順序,依次分為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新[2]。教師的適時追問和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從低階思維(記憶和理解)向高階思維(應用和分析)的跨越。課堂教學中的追問主要有澄清型追問、關聯型追問和例證型追問等類型。
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三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Unit2Myfavouriteseason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運用不同的追問類型,提出不同的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如,當學生回答“Whichsea-sondoyoulikebest?”這個問題后,教師可以進一步追問:“Can you tell me why you like this seasonbest?”,要求學生說明理由,分析季節的特點及個人對季節的喜愛。學生了解一年四季的特點后,教師運用關聯型追問,提出問題:“Canyoufindanysimi-larities or differences between spring and autumn?”。關聯型追問可以培養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有利于學生關聯所學知識思考問題,加深對一年四季特征的理解。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季節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教師可以通過例證型追問,提出問題:“Can yougive me an example of how people’s lives changewith theseasons?”。學生回答這個問題,需要結合生活實際,通過舉例子的形式分析季節變化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運用以下追問方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發展學生的思維。當學生的回答不夠清晰或不準確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一步解釋觀點,如:“Can you explain moreabout youranswer?”。學生通過解釋觀點,闡明理由,能夠更好地掌握學習內容。為讓學生理解話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詳細講述自己的觀點或經歷,如:“Canyoudescribe in detail what you usually do in summer?”教師運用以上追問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在英語課堂學習中深入思考問題,實現從低階思維到高階思維的跨越,提高理解與應用能力。
(四)預留充足的候答時間,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準確性
充足的候答時間是保證學生加工信息、組織語言、提高回答問題質量的必要條件。英語教師在提出問題后,應給予學生充足的候答時間,讓學生思考問題、回答問題。充足的候答時間有利于學生理解問題,整理思緒,提高回答問題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在候答的這段時間里,學生可以回顧知識、組織語言,確保回答問題時語言清晰且有條理。教師根據不同的問題,給予學生不同長度的候答時間。如:針對事實性問題,教師應給予學生3一5秒鐘思考;針對推理性問題(分析原因和結果),教師應給予學生7—10秒鐘思考;針對創造性問題(闡述觀點或方案),教師應給予學學生15秒鐘思考。
教學人教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六年級上冊Unit4Ihaveapenpal這一單元時,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后,應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回答問題,激發學生的潛力。如,“What does‘pen pal'mean?”是一個詢問學生單詞含義的事實性問題,教師應給予學生5秒鐘思考問題。在這5秒鐘時間里,學生要結合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準確捕捉問題核心,說出答案。足夠的候答時間既保證了課堂教學的緊湊性,也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信息檢索和語言輸出。
推理性問題一般是分析因果關系或事件結果。如,“Why does the character want to have a pen pal?”是一個推理性問題,教師要為學生預留10秒鐘進行推理和回答。在這10秒鐘時間里,學生要回憶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結論。教師提出推理性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要為學生延長思考的時間。創造性問題主要是鼓勵學生表達觀點,提出解決方案。如,“Ifyoucouldwritealet-tertoyourpenpal,whatwouldyousay?\"是一個創造性提問,教師要為學生預留至少15秒鐘思考時間,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思考和構思,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創造力。在這15秒鐘或更長的思考時間里,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結合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情感體驗,給出有創意的回答。教師提出創造性問題,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應為學生預留不同長度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充分的交流和思考中實現深度學習。
(五)及時反饋,拓展延伸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的問與答是互動教學的組成部分。教師通過課堂提問促進學生的思考,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的及時反饋也很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明確思考方向,鞏固知識,產生學習動力。教師給出詳細具體的反饋,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這對學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和激勵作用。教師給予學生反饋主要有肯定性反饋(指出學生回答好的地方)引導性反饋(指出學生回答的不足之處并提出改進方向)和發展性反饋(在正確回答問題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延伸)。
以人教版英語(三年級起點)四年級下冊Unit3Weather教學為例。當學生能夠正確運用單元詞匯如sunny,rainy,snowy描述天氣時,教師應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如“你做得非常好!‘sunny'這個詞用得非常準確,你的發音也很清晰。請你繼續保持。”教師的肯定性反饋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使學生積極參加課堂教學活動,主動進行表達。當學生的表達有誤時,如將“It’s sunny today.”說成“Today is sunny.”時,教師應指出學生的錯誤是什么,指導學生進行正確表達,如:“你說得差不多對了,但如果換成‘It'ssunnytoday.'會更加符合英語表達習慣,請你試一試這樣說。我們可以多練習幾次,直到你完全掌握?!苯處煹囊龑苑答伩梢詭椭鷮W生識別并改正錯誤,增進師生之間的信任和互動。當學生能夠正確回答問題時,教師可以對學生說:“非常好!你不僅回答得準確,而且很有自信。你能告訴我,我們在雨天可以做些什么活動嗎?”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進行拓展分析,有利于學生將語言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開闊視野。
總之,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效提問可以啟發學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提出的問題應緊扣教學目標和內容,設計問題時由易到難,確保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思維逐步走向深入。對于學生的回答,教師要及時給出反饋,肯定學生的正確回答,糾正學生的錯誤回答,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因此,教師只有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合理運用提問技巧,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黃一萍.淺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問的設計[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8(增刊1):73-75.
[2]丁潔琴.布魯姆認知教育目標分類理論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及反思: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四第三單元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8(45):115.
(責編歐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