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站上第二屆漓江文學獎的領獎臺,湖北文學新星劉楚昕因獲獎感言中關于初戀的深情獨白而刷屏網絡。
劉楚昕此番獲得漓江文學獎虛構獎的長篇小說名為《泥潭》。在武漢大學哲學學院讀博邂逅女友時,《泥潭》正在創作之中。同在哲學院讀博的女友,陪伴了他的創作時光,卻未能見證他的獲獎時刻。
“2020年的一天,她在聽一首歌,歌詞是‘越過山丘,卻發現無人等候’。我當時覺得這歌詞莫名其妙。她對我說:‘你想一想,有一天你獲獎了,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我都不在了……’一年后,她因癌癥去世了?!?/p>
這段令他情不自禁淚崩的回憶,也引發無數網友淚目?!斑@是我堅持寫作的一個目的。當時她走之后我就想,如果哪一天我成為一個大作家,也許我有機會把她的故事說出去,我不想讓她被這個世界遺忘掉?!?/p>
本質上,人們之所以被劉楚昕看似笨拙的表達所打動,其實是其所講述的經歷激活了人性深處最為本真的情感共鳴。畢竟,在每個人漫長而又短暫的成長經歷中,正是那些關于愛、勇氣和遺憾的片段,聯結了不同的個體,讓素不相識的人們在無形之中組成了一個龐大而豐沛的“情感共同體”。
這種聯結無關年齡,也無關性別。在這里,每一個具體的人都可以觸摸到具有高度相似性的“情感頻率”。就像此事中,無論是劉楚昕戀人欲言又止的包容、劉楚昕來不及兌現的承諾清單,還是其追逐夢想過程中的不放棄,對人們來說都有點“似曾相識”,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而因為生活在同一片時空中,這種“似曾相識”又凝成了一種人類共通的力量,這些力量,是支撐人們探索未知、闖蕩未來的基座所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優秀的文學作品似乎總是與苦難“掛鉤”,仿佛唯有經歷滔天巨浪的錘煉,才能寫出深刻的文字。但在那些星光閃耀的文學作品中,無論怎樣呈現苦難的沉重,對愛和勇氣的贊美,都是其重要底色之一。同時,也正是愛和勇氣,賦予了人們直面困難的底氣。
回想自身的經歷,人們當然忘不了那些生命之中的沉重時刻,但也更加珍惜那些日常生活中所涌現的愛、善意和勇氣,并時?;匚镀渲械捻嵨?。無論是劉楚昕講述的故事,還是那些偉大的文學作品,其實都表明,打動人心的從來都不只有苦難,而是歷經苦難過程中那些被人們所普遍珍視的愛意和勇氣。
在文學乃至文科的價值都面臨質疑的今天,劉楚昕的獲獎感言,不僅激勵了許許多多在夢想道路上奮力前行的人,也直觀展示了人文視角和文學思考對社會的意義。越過山丘,我們不僅需要正確的路徑、理性的方法、先進的工具,也需要堅持的信念、頑強的毅力、澎湃的情懷。而后者,正是文學的意義,也是文科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