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5月21日,鶴壁市政協圍繞《鶴壁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促進條例》組織召開立法協商座談會。
近年來,鶴壁市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引領,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突出“三個聚焦”,加強創新實踐,積極探索立法協商有效形式,為科學立法、民主立法責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一、聚焦“議題怎么來”,全力構建“雙向循環”收集渠道。一是黨委點題。始終堅持黨對參與立法協商工作的全面領導,主動爭取將市政協立法協商工作納入市委總體工作部署,定期向市委匯報立法協商工作情況,及時研究市委交辦的立法協商課題,制定專項工作方案和任務清單,確保議題接得住、落得實。同時,每年年初會同市人大、市政府協商擬定年度立法協商課題,報請市委審定后,納入市政協年度協商計劃一體推進實施。二是群眾薦題。依托基層“有事好商量”、委員工作室等多種政協平臺,廣泛收集群眾意見建議,梳理形成立法建議,報經市委同意后轉市人大、市政府作立法參考。例如,在2023年開展市政協未成年人司法權益保護調研座談會時,市政協常委、淇濱中學年級主任張金紅在會上說:“校園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單單依靠學校一方難以應對各類風險,希望政府能夠出臺一部‘校園安全條例’,加大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會后,市政協專門邀請政協委員、法律專家、相關利益方等人員開展深入調研,提出了關于制定《鶴壁市校園安全條例》的建議,受到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重視。
二、聚焦“問題怎么解”,積極搭建“大縱深寬范圍”協作平臺。一是組建一支專班。始終把立法協商工作著力點放在為各方有序協商、增進共識搭建平臺上,每次立法協商前邀請界別委員、立法相關部門成立工作專班,研究上位法規、成熟經驗,開展走訪調研,摸清實際情況;同時,聚焦立法的關鍵性問題,有針對性地赴外省市考察學習相關經驗、做法和啟示,為開展好立法協商打牢基礎。二是多方協調聯動。市政協采用市縣(區)兩級政協聯動方式,面向各級政協委員、廣大群眾,著力在更廣范圍、更深層次上開展立法協商,最大限度最大范圍吸納民意、匯聚民智、積聚民心。在市政協《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立法協商座談會上,鶴山區政協委員、鶴壁市恒力橡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陰自義說:“作為企業界政協委員,《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的制定與我們息息相關,非常感謝市政協提供的平臺,讓企業能夠充分表達意見。”市政協常委、市中級人民法院專職審判委員孫長付表示,“《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充分吸納法院和律師代表意見,既有利于法治工作的開展,也是法治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三是發揮專業優勢。發揮政協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的優勢,依托界別委員、專家學者等資源,組成專家組,對匯總形成的意見建議進行法律和專業論證,提高立法協商的專業性和意見建議的適用性,力求立法協商取得實效。比如,在開展立法協商過程中,針對《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專門邀請經濟界和工商聯界企業代表參加;針對《鶴壁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專門邀請社區、養老企業及民政相關委員代表參加;針對《鶴壁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專門邀請基層代表、“三農”企業等委員代表充分發表意見。“市政協每年圍繞市里的立法課題開展立法協商,幫助我們收集到很多意見建議,對我們的立法思路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希望市政協利用好平臺優勢、渠道優勢、人才優勢,為更多的立法項目提供智力支持。”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辦公室領導表示。
▲ 3月18日,鶴壁市政協召開座談會,就《鶴壁市人居環境治理條例(草案)》開展立法協商。

三、聚焦“成果怎么用”,探索建立規范化標準化工作機制。一是建立立法協商機制。市政府、市政協聯合出臺《鶴壁市立法協商工作規則(試行)》,以制度形式對立法協商內容、協商程序、意見采納反饋、參加單位職責等進行明確和規范,切實推動立法協商工作有據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建立信息獲取機制。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各明確一名工作人員,定期對接聯系,并建立與立法協商項目起草小組的日常聯系機制。三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2023年以來,針對《民營企業權益保護條例》《鶴壁市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促進條例》《鶴壁市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條例》等制定,市縣(區)兩級政協先后組織召開立法協商座談會33場,歸納匯總意見223條,98條政協建議被采納或部分采納至條例正文中;對協商過程中提出的不適宜以法規形式體現的合理化建議,組織調研組再次進行深入調研協商,形成協商專報或社情民意信息等供市委、市政府參考。四是建立追蹤問效機制。將立法協商活動延伸到立法之后,針對協商后實施滿一年的條例,及時組織開展民主監督活動,邀請條例利益相關方座談交流,收集意見建議反饋至相關單位,推動立法協商成果落實落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