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行業創新能力,夯實行業科技發展基礎,推進紡織行業科技進步,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自2011年起,支持在全行業開展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包括行業發展具有前瞻性和長遠性意義的基礎性研究,學科交叉、融合與滲透的紡織前沿技術基礎性研究,為解決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的基礎性研究。截至2024年末,紡織之光基金會共資助立項103項,資助研究經費1844萬元。
2025年3一7月,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陸續組織專家對東華大學承擔的“芳綸表面納米界面相的可控構筑及其對纖維界面強化和抗光降解機制研究”和“雜環偶氮染料分子結構與光譜性能的量子化學計算及在染色織物上的分子穩定性研究”,青島大學承擔的“緯編間隔織物的非線性振動特性研究”和“定向液體輸送纖維膜內部結構與濕潤性能調控及協同驅動機制”,江南大學承擔的“基于圖像處理的織物檢索關鍵技術研究”“基于視頻圖像特征提取的織物保形性檢測與評價研究”“寬加工窗口高纖維體積含量聚乳酸自增強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凝聚態結構的研究”,天津工業大學承擔的“高速旋轉多臂機構可靠性分析與動力學優化”,浙江理工大學承擔的“絲綢特征驅動的個體化服裝樣板定制實現研究”,東華大學承擔的“高性能微納米纖維防水透濕面料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共十項“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應用基礎研究項目分批進行結題驗收。驗收委員會聽取了項目承擔單位的匯報,審閱了相關資料,經質詢和討論,認為十個項目均完成了任務書規定的要求,同意通過結題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