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化學習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導開展探究活動。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能夠整合多學科知識,進而發展批判性思維與創新能力。該模式不僅關注知識的傳遞,更聚焦學習過程與成果的轉化,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他們的學習體驗。那么,如何將項目化學習融入小學語文單元教學是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項目化學習概述
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跨學科的知識和技能,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尋找解決方案、完成項目任務,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能增強其團隊協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情境中,進而提升綜合素養。
二、項目化學習視域下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策略
1.融合單元內容,提煉項目主題
在項目化學習視域下的小學語文單元教學中,教師需要融合分散的語文學習內容,提煉出兼具實際意義與教學價值的項目主題,助力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具體而言,教師應緊扣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生活實際,精準提煉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項目主題,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設計項目主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圍繞“歷史人物與精神傳承”設計項目主題,助力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與人物精神。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究司馬光、白求恩、趙一曼等歷史人物的故事,梳理其生平事跡和精神品質,如從《司馬光》一文中感受司馬光臨危不亂的智慧,從《手術臺就是陣地》一文中體會白求恩堅守崗位的責任感等。在知識內化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制作展示板或視頻片段,將對人物精神的理解通過創意形式呈現。這一過程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單元知識的掌握,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與創新思維。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討論活動,引導學生將歷史人物精神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探討在現代社會中如何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品質。
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收獲頗豐。有的學生表示:“通過項目化學習,我不僅了解了司馬光的智慧和堅持,還學會將這些歷史人物的精神應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庇械膶W生分享道:“小組合作制作展示板和視頻片段時,我們學會分工協作,每個人都發揮了特長,還學習了其他同學的優點?!边€有的學生感悟到:“討論歷史人物精神的現代傳承,讓我意識到歷史與現實緊密相連,我們應繼承和發揚這些優秀品質,為社會做貢獻。”這一項目化學習讓學生實現從知識理解到實際應用的跨越,更深刻地理解了語文知識,并將其應用于實際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興趣與實際生活不斷調整和優化項目主題,確保項目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切實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2.明確核心目標,設計驅動問題
在單元教學中,為了有效發揮項目化學習的優勢,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將這些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因此,教師應結合單元主題和文化背景,設計以問題為驅動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應設計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從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悁忤。
以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按以下思路設計教學內容:首先,明確單元目標。 ① 情感與價值觀方面:通過閱讀故事,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培養同理心與共情能力。 ② 認知與能力方面:分析故事結構,理解不同體裁的敘述技巧;結合生活實際,遷移運用文本中的價值觀。其次,設計梯度化項目任務。① 《賣火柴的小女孩》:共情體驗與敘事分析。情境化提問:“如果你是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會如何用幻想溫暖那個寒冷的夜晚?故事中‘火柴'的反復出現有什么作用?”活動設計:通過角色扮演或手繪“幻想場景”,引導學生體會人物的情感沖突,分析如何用“虛實結合”的敘述手法增強故事的感染力。 ② 《那一定會很好》:自然觀察與情感遷移。討論引導:“種子從樹到手推車、椅子、木地板的‘愿望’變化,反映了它對生命怎樣的態度?人類如何與植物建立良性互動?”實踐活動:寫校園植物觀察筆記或制作“樹木成長模型”,讓學生直觀感受植物對環境的影響,思考“生命價值”與“自然和諧”的關聯。③ 《在牛肚子里旅行》:科學探究與敘事邏輯??鐚W科融合:利用動畫演示或簡易消化系統模型實驗,梳理紅頭旅行的路線,解析科普故事如何通過擬人化敘事傳遞科學知識。表達訓練:以“紅頭的冒險日記”為題,讓學生用第一人稱復述故事,強化對情節順序和邏輯表達的掌握。 ④ 《一塊奶酪》:規則討論與數學應用。價值辨析:“螞蟻隊長放棄奶酪渣的行為體現了什么品質?在集體生活中如何平衡個人與團隊利益?”數學任務:設計“搬運奶酪”的分配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公平規則”的數學邏輯,同時呼應故事的核心主題。最后,總結與遷移。對比四篇故事的主人公,引導學生發現“困境中的選擇”“成長的代價”“生命的聯結”等共性主題。布置拓展任務:以“我身邊的‘故事角色’”為題,撰寫短文或繪制連環畫,將對“情感理解”“規則意識”的認知遷移到現實生活中。
3.構建項目情境,周密設計各項任務
在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項目化學習中,教師構建與項目主題緊密相關的情境,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情境中學習實踐,既能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又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的實際應用。教師可以利用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工具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項目情境中獲得更直觀的學習體驗。此外,教師還需要周密設計各項任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并通過分工合作完成任務,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與自然環境相關的項目活動,如結合單元主題寫“觀察日記”,制作“生態小報”或開展“自然故事會”等,讓學生利用收集資料、編寫報告和分享交流等方式,深入探索自然界的奧秘。這既能讓他們學習到自然環境的知識,還能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寫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在實施項目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如在寫“觀察日記”時,鼓勵學生記錄觀察現象,思考現象背后的原理,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假設。在制作“生態小報”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搜集資料,還學會了篩選信息,將復雜的信息以簡潔明了的方式呈現給他人。在“自然故事會”中,學生發揮想象力,創作與自然環境相關的故事,不僅鍛煉了寫作技巧,也激發了創造力。
綜上所述,項目化學習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精確提煉項目主題、精心設計驅動問題以及周密組織各項任務等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達到深化理解、提升綜合能力的目的,確保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語文單元教學中成功實施。
王佳 (江蘇省南京仙林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