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重慶市西北郊的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建在原國民黨軍統設立的“白公館”“渣滓洞”兩座集中營的舊址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一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這里頑強斗爭、寧死不屈,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江竹筠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坐落于重慶市西北郊的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建在原國民黨軍統設立的“白公館\"\"渣滓洞\"兩座集中營的舊址上,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一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這里頑強斗爭、寧死不屈,譜寫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詩篇。江竹筠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江竹筠,小說《紅巖》歌劇《江姐》的人物原型,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自貢市大安區愛和鄉的一個農民家庭,自幼家貧,學習刻苦,1939年夏,經戴克宇介紹,她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奮戰在黨的隱蔽戰線上。
從助手成為革命伴侶
1943年5月,黨組織安排江竹筠給地下黨重慶市委第一委員彭詠梧當助手,并假扮成彭的妻子,以掩護其工作。彭詠梧以國民黨中央信托局職員的身份作為掩護,他倆建立“小家庭”后住在重慶市機房街,這里成為重慶市委的秘密機關和地下黨員學習的指導中心。彭詠梧負責聯系幾十名黨員,白天還要正常上班,工作十分繁忙。領受、傳達上級指示精神,聯系黨員、布置任務等許多具體的聯絡工作均由江竹筠來做。彭詠梧是信托局的職員,家里還經常來一些信托局或金融界的同事朋友,這時江竹筠還要努力扮演與妻子身份相符的“彭太太”,她不僅瞞過了鄰居同事,甚至連她的母親也沒有發現這個女婿竟是“假”的。他們相互關心、相互敬重,也漸漸地產生了感情。1945年上半年,經重慶市委批準,彭詠梧與江竹筠正式結婚,成為真正一起生活、一起戰斗的革命夫妻。

在丈夫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
1947年,為打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劉諮鑄、蔣一葦等人創辦了油印的地下刊物《挺進報》,該報從第三期起轉為中共重慶市委機關報,由彭詠梧直接領導。作為助手,江竹筠負責傳遞稿件和組織發行,《挺進報》的安全保密是江竹筠著重考慮的問題,她把報紙的供稿、出版、發行等幾個環節分離開來,避免相互間的橫向聯系,并把最危險的取送稿件和發行工作承擔起來。
1947年春夏,川東黨組織把工作重點轉向農村武裝斗爭。10月,彭詠梧任川東臨委委員兼下川東地工委副書記,直接領導下川東地區的武裝斗爭。江竹筠將僅僅一歲半的兒子交由親戚撫養,以聯絡員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爭最前線。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在組織武裝暴動時不幸犧牲。臨委考慮到彭詠梧犧牲后,江竹筠再去下川東很容易暴露,而且孩子太小,需要她照顧,再三要她留在重慶工作,可是她堅持要去下川東。她說:這條線的關系只有我熟悉,別人代替有困難,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
酷刑敵不過鋼鐵的意志
1948年6月,中共重慶市委副書記冉益智、下川東地工委書記涂孝文被捕投敵。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在被押往重慶的輪船上,她大罵涂孝文:“你這個狗,亂咬人,平白誣賴別人是共產黨…你沒有好下場。\"她故意讓乘客和船員都聽見,想讓他們把叛徒出賣共產黨的消息傳開。她的自的果然達到了,川東黨組織避免了更大的損失。
江竹筠被帶回重慶后,被關押在號稱“人間地獄”的渣滓洞監獄。得知江竹筠是彭詠梧的妻子,重慶國民黨特務頭子、重慶行轅第二處處長徐遠舉親自提審,妄圖通過她打開暴動地區黨組織的缺口。在連續三次勸降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徐遠舉開始對她用刑,當班的軍士拿出一把特制的四棱新筷子,把筷子放在江竹筠的指叉間,雙手緊握筷子的兩頭,在手指上猛夾,持續了十幾分鐘,江竹筠疼得昏迷過去…江竹筠被酷刑折磨了整整3個小時,旁觀的男女特務在門外悄悄議論:“這個女人真厲害,不用說,她是真正的共產黨。”
一星期后,特務們又對江竹筠進行了一整天的輪番刑訊,用刑的方式更加狠毒。他們知道江竹筠的手指刑傷未愈,認為在創傷處再施同樣的刑,其痛苦必定讓人更難忍受。軍士夾筷子時慢慢加勁,到江竹筠快昏死時就放松,然后再慢慢加勁,使她既難以忍受又不至于昏死,他們更是喪心病狂地采用了在江竹筠手指尖釘竹簽子的毒刑。江竹筠在酷刑面前視死如歸、毫無懼色,她的堅貞不屈,激勵了渣滓洞6間男牢房、2間女牢房的200多名難友。黃昏時分,江竹筠拖著鮮血淋漓的身軀,被押回牢房,她堅毅地告訴同室難友:“毒刑是太小的考驗,筷子是竹做的,共產黨員的意志是鋼的…·….”
最后一封信
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存放著江竹筠最后一封書信。信紙只有手掌大小,上面卻密密麻麻寫滿了字:“我們在牢里也不白坐,我們一直是不斷地在學習,苦難的日子快完了,我有必勝和必活的信心話又得說回來,我們到底還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如不幸的話,云兒就送你了,盼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孩子們決不要嬌養,粗服淡飯足矣。\"
這是1949年8月,江竹筠托即將出獄的難友帶給收養她兒子的親戚的信。當時沒有筆墨,她將被絮中的棉花燒成灰,用水調成“墨汁”,再將竹筷磨尖,沾著\"墨汗”在毛邊紙上寫下了這封托孤遺書。“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這崇高的信念,就是這位鋼鐵般堅強的母親,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給孩子留下的全部財富。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秘密殺害于歌樂山下的電臺嵐埡刑場。她帶著對新中國的滿懷熱愛和對家中幼兒的無限留戀離開人世,年僅29歲。
2009年,江竹筠入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