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垣縣十八洞村發展鄉村旅游讓村莊既有“綠色顏值”又有“金色價值”,長沙雨花區圭塘河流域“治水生金”,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打造“五林經濟”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自2017年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授牌第一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以來,湖南已涌現9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并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此,我們邀請村民、環保志愿者、干部等7位不同身份的代表,一起分享他們眼里“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在帶動生產方式綠色轉型、引領保護與發展協同共進等方面帶來的喜人變化。

十八洞村坐落在湘西武陵山腹地,是武陵山區(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國鄉村振興的典范,曾被習近平總書記譽為\"小張家界”。
近年來,十八洞村圍繞打造綠色生態宜居和美鄉村,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拓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讓村莊既有\"綠色顏值”又有“金色價值”,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實施垃圾分類投放和處理、建設生態停車場、生態游步道、生態地球倉、完善智慧旅游服務十八洞村生態文明和旅游產業發展收獲“雙豐收\";十八洞村下足繡花功夫,做足做活紅色、古色、綠色“三色\"文章,以文明生態旅游與綠色低碳為主旋律,積極探索打造“無廢景區”,構建綠色旅游新生態;先后獲評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世界\"最佳旅游鄉村”。
為找準發展路徑,十八洞村緊扣“精準”二字,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山泉水、苗繡等產業。依托青山綠水,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實現了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探索出了一條可復制、可借鑒的生態旅游助力鄉村振興之路。2024年,十八洞村人均純收入達到28223元,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622萬元?,F在的十八洞村旅游大巴隨處可見、農家樂熱鬧非凡、山泉水訂單源源不斷、村民笑口常開。
(作者系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第一書記、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隊長)

圭塘河發源于長株潭綠心跳馬鎮的石燕湖,是長沙市中心城區最長的城市內河,它曾是城市發展進程中的“痛點”。在過去,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快速推進,讓圭塘河付出了慘重代價:污水直排、雨污合流、侵占河道等現象頻發,導致水質惡化,成為黑臭水體,多處水質呈現劣V類,周邊居民對其避之不及。
近幾年,隨著“兩山\"理念的深入踐行,圭塘河迎來新生,實現了從黑臭水體到“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的華麗轉身。治理初期,政府主導開展了一系列工程,如生態引水、雨污分流、河道清淤等,截斷污水直排的源頭,將瀏陽河水引入圭塘河,從根本上解決污染問題,讓原本近乎“死水”的圭塘河重新煥發生機。同時拆除兩岸300萬平方米違章建筑,有效騰退河湖岸線生態空間,修復緩沖帶20公里,恢復河道生態循環系統和河流生物多樣性。志愿者們也積極參與治理和保護工作,從河岸垃圾清理到環保宣傳,大家齊心協力守護這條母親河。
守護河流生態,其實就是在守護發展根基。圭塘河的生態改善,帶動了沿岸經濟的發展。井塘段與中建五局合作,打造海綿城市示范公園與溪悅薈城市綜合體。曾經無人問津的河岸,如今成了網紅打卡地。周末和節假日,公園里游人如織,商業街區熱鬧非凡,特色餐飲、文創小店等商家生意紅火,在拉動消費的同時,也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還有共享圖書館、悠游小鎮等項目的落地,不僅豐富了沿岸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吸引了更多游客,推動了雨花區文旅產業的發展。
(作者系長沙火車南站地區綜合管理辦公室文秘、環保志愿者)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以入選國家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為契機,持續深化“兩山\"轉化實現途徑,依托其豐富的森林資源,不斷探索“林果、林藥、林竹、林游、林治\"\"五林\"模式,譜寫靖州綠色生態發展新篇章。
深耕林果,做強品牌鏈。建成10萬畝楊梅基地,精心打造“靖州楊梅\"地標品牌,通過節會延伸產業鏈,使其成為富民強縣的“金牌產業”。壯大林藥,延伸加工鏈。從種源創新到規?;N植、科技產業園建設,推動茯苓為主的中醫藥大健康產業鏈發展。創新林竹,培育材料鏈。突破傳統加工,引導企業對21.6萬畝南竹進行精深加工,研發竹瓷化新材料、裝配式建筑等高附加值產品,暢銷海內外。激活林游,拓展融合鏈。整合國家森林公園、4A景區及豐富苗侗文化資源,發展森林康養、民俗體驗、生態觀光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80萬人次,綜合收入5.4億元。夯實林治,筑牢保障鏈。構建“林長 + =管理體系,深化集體林地“三權分置\"改革,開發茯苓貸、楊梅貸等綠色金融產品,并成功開展林業碳匯交易,實現了湖南省碳票交易跨省突破。
通過系統推進“五林\"模式,近3年來,全縣林下經濟規模從24.8萬畝增長到50萬畝以上,產值從25億元增長到55億元,實現了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與農民富裕的統一,走出了一條靖州特色的綠色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之路。

過去,我們主要靠木材生產,“靠山吃山\"意味著砍伐。雖然能解一時之困,但看著森林資源消耗、生態退化,我的內心充滿憂慮:樹砍光了,未來何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讓我感觸至深,也給我們指明了方向。
保護生態不是負擔,而是最寶貴的財富和未來發展的最大資本。于是我們放下了油鋸,拿起了鋤頭、定位儀和巡護記錄本,成了大山的\"保姆\"和\"醫生”。工作重心轉向了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封山育林、森林撫育,精準提升森林質量。我們精心呵護每一棵樹木,看著森林越來越茂密、越來越健康,內心的成就感和責任感油然而生。
現在,金洞的秀美山水、清新空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同時我們科學利用林下空間,種植黃精、香菇,養殖蜜蜂、林下雞等,成為林農增收的新渠道。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我們積極參與林業碳匯項目開發和交易,讓“呼吸的空氣”也能創造經濟效益。
在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絕不是對立的,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未來,我將繼續用雙手,讓金洞的山更綠、水更清、民更富,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我們基層林業人的一份堅實力量! (50)


一個坑搭兩塊板,夏天蚊子嗡嗡叫,冬天冷得直跳腳,這曾經是西尹村傳統旱廁的真實寫照。傳統旱廁環境差,蚊蠅肆虐,污水直排地下,不僅氣味難聞,也污染生態環境。
保護一方水土,就是守護綠水青山。西尹村緊跟上級部署,按照“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有序推進\"的工作思路,做到應改盡改、愿改盡改,著力解決傳統旱廁臟、亂、差的問題。通過黨支部引領、黨員示范帶動,利用村民代表大會、屋場會、微信群等方式廣泛宣傳政策,讓廣大村民充分認識到“改廁\"是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的重要舉措。2019年以來,西尹村共227戶完成衛生廁所改造,嚴格落實首廁過關制,以首廁過關帶動每廁過關,確保改建一個成一個,用一個滿意一個,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改廁后,村民可以通過新建“水沖式 + 三格化糞池 + 就近還田”方式處理糞污,去除和殺滅寄生蟲卵等病原體,實現糞污無害化處理。凈化后的污水變廢為“肥”,進行資源化利用發展庭院經濟,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有利于村民發展菊花芯柚、枇杷等經濟作物種植,提高了村民收入。
實施改廁,改掉的是舊習慣,換來的是新生活,“小家”的廁所環境得到改變,“大家”的生態環境也得到改善。改廁改的不僅是村民日常生活的衛生設施,更是對生態環境和生活方式的一場變革。
(作者系張家界市永定區尹家溪鎮西尹村村民)

資興市東江湖坐擁年均44億立方米的冷水資源,8至13攝氏度的恒定水溫與I類水質得天獨厚,為構建超低PUE數據中心提供了不可復制的生態稟賦。近年來,資興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兩山\"理念,將科技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在東江灣布局大數據產業園全力打造“國家新型數據谷”。作為首批入駐企業,云巢科技已部署3800個機柜,電能使用效率(PUE)低至1.15。
生態與科技協同。依托東江湖的天然冷源優勢,云巢科技聯合科研機構攻關,創新研發湖水直供全自然冷卻技術。通過專用管道引入深層冷水,經板式換熱器為IT設備物理降溫,使PUE值穩定在1.2以下,較行業平均水平節能超 35% 。換熱后的水體經密閉管道回流下游,水溫僅微升且零污染,嚴守東江湖I類水質保護紅線。
系統優化增效。在利用自然稟賦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技術優化放大節能效應。借助湖面與取水泵房的自然高差設計虹吸取水系統,大幅降低輸配水泵能耗;對水泵、風機等關鍵設備實施變頻控制,動態匹配負載與能耗,消除無效功耗。
精細管理護航。通過構建覆蓋取水口、管道、換熱站的實時監測網絡,結合氣象數據實現冷水利用的精準調度;依托群控系統與智能算法,自動調節暖通設備運行,確保系統始終處于高效區間。同時,貫穿設備能效管理等全流程措施,形成“監測一調控一優化\"的閉環管理體系。
如今,云巢東江湖大數據中心年均節電近1億度,成為資源型城市轉型中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協同共進的典范。 ?
(作者系東江湖大數據產業發展促進中心主任)
近年來,瀏陽市永安鎮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持規劃引領,將生態保護融入鎮域經濟布局,切實筑牢生態基底、創新轉化激活生態潛能,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山\"理念。
強化系統性生態治理。永安鎮在全省率先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處理,投資10余億元開展園鎮管網修復和雨污分流改造,以技術創新降低環境成本、將生態治理轉化為經濟效益。調配黃花機場2280畝優質表土,活化貧瘠耕地1690畝,形成“剝離一轉運一再生\"國土空間修復范式。
推動綠色化產業升級。永安鎮致力于讓傳統產業綠色化,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綠色制造、循環經濟、生態文旅等特色產業。如依托美麗宜居村莊、2000畝原生態板栗林、1800畝千鷺湖山水資源等打造生態研學休閑區,年接待游客超10萬人次。
重構生態型產業格局。以生態資源重建產業邏輯,大力推進循環改造、資源再生等,讓生態資產融入實體經濟。在尚東產業小鎮建立區域性再生資源交易平臺,引導6家企業通過技術革新、流程再造、管理升級和模式轉型落實“雙碳”目標核心任務,構建“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的閉環體系。
永安鎮將繼續秉持“兩山\"理念,以系統規劃規避保護與發展的矛盾,以創新轉化激活生態價值,把生態“高顏值\"轉化為發展“高價值”。
(作者系瀏陽市永安鎮黨委書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