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借學習培訓、黨建活動、招商參展等為名,變相公款旅游;有的聲東擊西,通過提前到、推遲回的方式,延長不必要的公務行程;有的“夾帶私貨”,帶親屬、朋友一道出行,并用公款報銷所產生的旅游費用……近年來,各種公款旅游問題頑固復雜、日趨隱蔽,明目張膽的公款旅游越來越少,但變相公款旅游等問題時有發生。
在一些專家和實務工作者看來,公款旅游反映出一些黨員干部公私界限模糊,紀律規矩意識淡薄。事實上,無論以何種理由,無論穿上何種的“馬甲”,都改變不了其以公之名謀取私利、違規違紀的本質,需要完善相關制度機制,讓其無所遁形。
“為什么你們單位外出培訓,有好幾次都在‘五一’‘十一’等重要節假日前后,而且有很多次培訓都是在上海、江蘇等地?”此前,四川省資陽市紀委監委對該市住建局開展監督檢查時,發現其下屬單位——該市市政處的外出培訓資料及報銷憑證中的幾組數據有些不對勁。
在詢問相關人員后,核查組得知,“該單位每年都要組織參加培訓,時間、地點和人選都是領導確定的,費用也是嚴格按規定報銷的”。
對此,核查組在調取該單位領導班子相關資料后發現,該單位原黨支部書記李某借培訓之機,“順路”去探親游玩,為了解決因私滯留的返程機票款,李某委托票務公司偽造機票,與同行人員一同報銷。
對于這種借培訓之機“夾帶私貨”的公款旅游,資陽市紀委監委進一步健全“發現問題、建立清單、定向反饋、跟蹤整改”工作機制,對監督發現的問題線索,堅持嚴查快處,并督促推動涉案單位進行整改。
根據監督執紀中發現的典型問題,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紀委監委依據相關規定,結合本地情況,研究制定公款旅游負面清單,包括編造虛假行程、擅自變更路線、開展無實質性參觀考察、預留大量時間“自由活動”等12個具體典型場景,為糾治公款旅游隱形變異提供了標尺。


在加強日常監督中,一些地方加強與財政、稅務、審計等職能部門的溝通協作,對各級各部門的培訓、考察等活動的票據進行統計分析,篩選相關問題線索。比如,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瀘西縣、昆明市西山區等地的紀檢監察機關加強與財政、公安等部門的配合,通過相關平臺的數據對比,發現違規公款旅游等問題。
此外,河北省紀委監委會同組織、財政、機關事務管理等部門,緊盯文件依據、工作方案、報銷票據、實際路線、監管責任落實等,發現公款旅游問題。
破解隱形變異公款旅游“發現難”問題,關鍵就在于多渠道、全方位排查挖掘問題線索。對此,一些地方紀檢監察機關還創新監督方式,利用大數據分析,做實日常監督。
海南省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工作人員介紹,“通過預算管理一體化平臺、公務用車全省一張網信息平臺、12345熱線平臺、審計整改平臺等多個信息平臺,做好數據碰撞,對公務出差的預算是否合規、資金使用情況是否與預算一致、公車節假日期間是否有熱門旅游城市出行軌跡等重點篩查核查。”
依托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紀檢監察信息化平臺、廉政檔案等系統平臺,江蘇省張家港市紀委監委對旅行社出游人員名單、出入境記錄、稅控發票等數據信息進行比對分析,深入排查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參與外出公務活動時存在的疑似違規旅游問題情形。
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看來,大數據和科技手段的運用,重點要實現相關信息平臺的信息共享,對于出公差的情況進行實時監督,一旦發現風險問題,平臺及時啟動預警方案。使用大數據平臺時,應注意信息的保密安全和法律的界限。
“有的單位是因為對黨員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監督寬松軟,相關制度沒有落實到位,個別領導干部默許甚至帶頭搞違規旅游;有的單位是因為審核審批流于形式,沒有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導致違規旅游費用能被順利報銷。”在浙江省杭州市錢塘區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主任金濤看來,違規旅游問題出現,與一些黨組織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密切相關。
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一方面在于部分單位還存在不少的制度漏洞、監管盲區。對此,莊德水指出,各級黨組織應嚴格執行財經紀律,完善財務報銷制度和審計制度,建立健全公務出差審批制度,從嚴控制出差人數規模和經費支出。
在查處并通報了多起違規公款旅游案例后,云南省緊盯借培訓考察、黨建活動等名義進行違規公款旅游等問題線索,持續深入糾治公款旅游、變相公款旅游和借機旅游問題。對此,云南省委辦公廳印發《云南省黨政機關國內公務接待管理辦法》,提出公務接待規范,嚴防借公務之機違規公款旅游問題。
針對違規公款旅游暴露出的監管漏洞,江蘇省常州市紀委監委督促32家單位完善公務差旅、財務內控等管理制度規定47個,推動組織、公安等部門健全完善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出國(境)審批、登記備案等制度。
在四川省成都市紀委監委案件監督管理室主任鄧怡看來,除了堵塞漏洞,還要發揮好制度剛性約束作用,推動發案地區、部門、單位進一步完善內控機制,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崗位和具體責任人,嚴禁在制度執行上打擦邊球、搞變通。對違規報銷、虛假審批等行為實行“一案雙查”,既追究當事人責任,也倒查相關領導的監管責任。
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另一方面還在于個別黨員干部在高壓之下仍紀律意識淡薄,心存僥幸。這也反映出享樂主義、奢靡之風仍有生存的空間。因此,光在“不能”上下功夫還不夠,還要在“不想”上做文章。
在一些專家看來,對出現借培訓考察、黨建活動之名公款旅游等問題的單位,要督促其采取通報曝光典型案例、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和旁聽庭審等方式,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個案中吸取教訓,強化紀律規矩意識,實現“查處一起、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此外,遼寧省大連市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李濤指出,除了推動發案地區及單位深化以案促改、以案促治,還要推動各級各單位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通過廉政文化浸潤,讓黨員干部樹牢“公款姓公”的紀律自覺。同時,開展作風建設制度“回頭看”,對制度執行不力的,嚴肅追責問責。
接受私營企業主安排,到景區游玩,還帶著家屬,旅游費用由企業支付;多次要求私營企業主以考察等名義,安排自己前往全國各地游玩;接受某私營企業主的請托,為其承攬工程項目提供幫助,事后該私營企業主為其多次安排游玩,相關費用由該私營企業主支付……在違規公款旅游中,還有一種現象值得警惕:一些公職人員借旅游之名,行權力尋租之實。
比如,湖南省衡陽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廖炎秋就是典型,他曾與私營企業主謝某等人相繼到西藏、四川游玩,相關費用由謝某承擔。甚至還帶著情人到黑龍江游玩,相關費用由私營企業主唐某承擔。2023年2月,廖炎秋因犯受賄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在某市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有關負責人看來,黨員領導干部腐敗墮落往往是從不正之風、享樂奢靡開始。“四風”和腐敗問題相互交織,違規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旅游活動安排暗藏由風及腐、風腐交織的廉潔風險。“個別黨員干部接受他人安排的旅游,表面上看沒花公家一分錢、全由管理和服務對象買單,本質上也是變相接受他人財物的行為。”
“由風及腐問題具有一定隱蔽性。”莊德水說,領導干部離開工作崗位去其他單位調研或外出,都要進行報備。如果搞變相旅游,比較容易被發現和識別。但在變相旅游的行程中,是否發生收受禮品、禮金或者受賄的行為,這是較難被發現的。
對此,針對發現的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旅游活動安排等違規問題,河北省紀委監委通過查報銷來源、查培訓天數、查實際路線、查公務行程等細節,深挖是否存在利益輸送、權錢交易等問題。
此外,河南省紀委監委堅持把風腐同查同治理念貫穿監督檢查、審查調查全過程,針對接受管理和服務對象旅游活動安排背后往往存在利益交換、請托辦事等腐敗問題這一特點,把“風必查腐”“以案看風”相結合,斬斷由風及腐鏈條。
莊德水指出,在審查調查中,除了“由風查腐”外,還要“由腐糾風”,通過延伸調查和關聯比對,揭開隱藏在作風外衣下的腐敗問題,細查腐敗背后的享樂奢靡等作風問題,嚴控風腐交織借勢成患。
目前看來,“由腐糾風”有效拓展了防治公款旅游腐敗的有效路徑,在一些地方也取得了積極成效。比如,云南省紀委監委深挖徹查云南省交通運輸系統部分單位以培訓為名組織公款旅游問題,對3個黨組織、121名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其中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1人,追繳違紀款109.6萬元。
對出現借培訓考察、黨建活動之名公款旅游等問題的單位,要督促其采取通報曝光典型案例、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片和旁聽庭審等方式,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從個案中吸取教訓,強化紀律規矩意識,實現“查處一起、震懾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