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海南廳官種潤之被責令辭職的新聞,引起人們對責令辭職這種組織處理方式的關注。
實際上,種潤之被責令辭去的是海南省人大代表職務。
2025年7月31日,據《海南日報》公布的《海南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第75號)》所示,昌江黎族自治縣選出的省七屆人大代表種潤之,被責令辭去人大代表職務,昌江黎族自治縣人大常委會決定接受其辭職。
種潤之還擔任著海南省婦女聯合會黨組書記、主席,她究竟因為什么事被責令辭去人大代表職務并沒有公布。
類似種潤之這種,擔任領導干部職務同時也是人大代表的,被責令辭去人大代表職務,往往是出于什么原因,被責令辭職一般意味著什么,跟反腐工作有哪些關聯?
2025年3月11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關于修改代表法的決定,至此代表法完成了第四次修改,本次修改中有一項為,在“代表資格終止情形”條目下增加“責令辭職”。人大代表被責令辭職后,根據程序提出辭職被接受,即代表資格終止。
責令辭職走過了一段實踐入法的過程。
2016年2月24日發布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關于個別代表的代表資格的報告》中提到,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趙勝軒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原秘書長劉水生,都因違紀被責令辭職。
某熟悉人大代表工作的干部對記者介紹,責令辭職人大代表的實踐和制度完善過程,與反腐敗斗爭的深入推進相關。

2016年以前,人大代表資格的終止多以主動辭職或罷免為主。隨著反腐敗高壓態勢持續強化,一些人大代表因違紀違法、廉潔問題等不再適宜履職,如果主動辭職或被勸辭職,其辭職申請往往顯示出于個人原因,不能體現組織意圖和態度,不符合對代表的規范管理要求,而基層人大代表的罷免程序較為復雜,于是責令辭職的實踐應運而生,成為一種高效且嚴肅的選擇。
至于什么情況下人大代表會被責令辭職,其依據可見于2016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規定,“違反社會道德或存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份不符的行為,有關方面應當及時約談或函詢,經提醒仍不改正的,應當責令其辭去人大代表、政協委員。”2018年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布的《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中明確,監察機關可以對“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等采取包括責令辭職在內的處理措施,其涵蓋了人大代表在內。《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中同時規定,對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給予政務處分,應當向其所在的人大常委會或者政協常委會通報。2021年9月,我國首部監察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實施條例》,正式將“履行人民代表大會職責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規定為監察對象。
責令辭職的相關規定對所有人大代表都適用,但根據以上法規、規章,對于身兼人大代表職務的領導干部,提出責令辭職意見的主體,一般為對被責令代表有管理權限或者與其原選舉單位同級的黨委組織部門、紀檢監察機關,其意見報經黨委同意后,函告代表的原選舉單位、代表所在的本級人大常委會和代表本人,啟動程序。
實踐中各地的公告各有選擇,有的公告中會提及被責令辭職人大代表違紀、嚴重違紀或涉嫌違紀違法,也有的沒有公布原因,但其中有些人在數月后,會出現在紀檢監察機關的通報中,被給予相應處分。
本次被責令辭去人大代表職務的種潤之,曾任海南省政府副秘書長(正廳級)、辦公廳黨組成員,省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省婦聯黨組書記、主席。她被責令辭職,沒有公布具體原因。
從上文提到的法律法規來看,人大代表被責令辭職,或是“違反社會道德或存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身份不符的行為,經提醒仍不改正的”,或涉嫌違紀違法。
而根據代表法,縣級以上的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主席團許可,在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非經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許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審判。某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干部對記者分析,擔任領導干部的人大代表若涉嫌違法,責令其辭去人大代表職務,既是懲戒的體現,也更便于推進司法程序。
實踐中各地的公告各有選擇,有的公告中會提及被責令辭職人大代表違紀、嚴重違紀或涉嫌違紀違法,也有的沒有公布原因,但其中有些人在數月后,會出現在紀檢監察機關的通報中,被給予相應處分。
如2024年1月,《鄂爾多斯日報》發布消息,鄂爾多斯市總工會第四屆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鄂爾多斯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孫志剛被責令辭去代表職務,其辭職被接受。其時未見公布原因。同年8月,鄂爾多斯市紀委給予孫志剛開除黨籍的處分。
而不同的情況有,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原市長郝茂榮,被責令辭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時,2020年7月23日,其辭職被接受的公告中,則提及其涉嫌違紀和職務違法、職務犯罪等問題。
湖南省岳陽市委原書記劉和生則是先被公布接受審查調查的消息,其后4個月,被責令辭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的公告中,提及劉和生涉嫌嚴重違紀違法。2025年1月11日,河南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決定接受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繼國的辭職公告中,也明確劉繼國涉嫌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紀律問題。

擔任領導干部的人大代表被責令辭職的,查詢過往案例可見,多數涉及觸犯其他紀法問題。
根據選舉法,人大代表的辭職被接受,應當予以公告。但人大代表被責令辭職的原因是否公告,據上述熟悉人大代表工作的干部說,這不是強制性規范,大部分地方人大會參照上級人大的做法,如全國人大近年來責令辭職人大代表相關的公告,沒有明確具體原因。但總體來說人大代表被責令辭職的原因,在工作層面上并非隱晦事項。
人大代表是依法選舉產生,不同于其他領域,其去職需要的程序較為復雜。根據代表法,去職的路徑有辭職、責令辭職和罷免。這三種方式在什么情況下使用、走什么程序、會產生什么影響,有一定差異,但現實中也存在混用現象,其中也不乏出于綜合考慮效率、權威性等因素的原因。
綜合專業人士意見,辭職更多體現的是主動性,體現個人意愿,通常因工作調動或個人原因的無法履職情況,有時也會因違紀違法、失職引咎提出。責令辭職帶有一定強制性與懲戒性,代表通常因工作或執行職務存在過錯、失誤、不稱職或違反規定造成不良影響等而被要求辭職。罷免則是選民或選舉單位對代表實施監督的最嚴厲手段。罷免原因可以是違法犯罪、嚴重失職,也可以是履職不到位等。
其中罷免人大代表的程序嚴格,針對直接選舉的縣級、鄉級人大代表,需分別由原選區50名、30名以上選民聯名提出罷免要求。罷免縣級和鄉級的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須經原選區過半數的選民通過,也就是必須召開選民大會。
根據選舉法的有關規定,罷免間接選舉產生的代表,可以在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舉行會議時,由主席團或者十分之一以上代表聯名提出,也可以在閉會期間由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組成人員聯名提出。罷免案分別由代表或者常委會組成人員過半數通過。
在基層人大啟動罷免程序相對復雜,召開選民大會涉及人數眾多,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高,相較之下,責令辭職操作上更容易。上述人大干部分析道,選舉單位罷免間接選舉的代表,程序相對簡單且規范明確,使用也較多一些。
2025年6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告一次性罷免了8名全國人大代表的資格。公告未說明具體罷免原因,但可以查詢到有7人均為之前已落馬的黨政領導干部。其中從接受紀委監委審查調查到代表資格終止,歷時最長的為云南省昆明市委原副書記、市長劉佳晨,身為間接選舉產生的人大代表,劉佳晨從2025年1月落馬至被罷免資格,歷時5個月之久。
三種去職路徑,除了對應不同的原因,也能反映人大代表履職出現問題的程度不同。記者采訪人大和紀檢系統的專業人士都提到,責令辭職和罷免都具有懲戒性、權威性等特點。相比責令辭職,罷免的剛性力度更強。但責令辭職相對罷免減少了一些成本,效率較高,而相對辭職更能傳達懲戒性,體現組織意圖。且在公告中也會帶有“責令”字樣,威懾力較強,能突出組織的管理權威。
上述市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干部表示,實踐中,對于同樣涉嫌違紀違法被審查調查的身兼人大代表的領導干部,是被責令辭職,還是被罷免,一方面與其犯錯誤的程度有關,另一方面也與當地對效率、影響的考慮有關,具體每個地方在實踐中的把握和使用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