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J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357(2025)19-0121-03
延安作為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極其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這座城市融合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鮮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每年都吸引著數以百萬計的國內外游客前來參觀、游覽。隨著文化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游客審美需求的不斷提升,如何通過創新的視覺設計手段來提升延安文化旅游的品牌吸引力、增強文化傳播效果,已成為當地文旅發展的重要課題。插畫設計作為一種兼具藝術性和功能性的視覺表現形式,以其直觀生動的畫面語言、豐富多元的表現手法和強烈的情感感染力,在當代文化旅游宣傳推廣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本文立足于延安文化旅游發展的實際需求,系統探討了插畫藝術在文旅宣傳中的應用價值與實踐路徑,重點分析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插畫設計原則,包括歷史真實性、藝術創新性、文化識別度和受眾接受度等方面,旨在為延安文化旅游的視覺傳播體系構建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進而推動延安文旅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延安地域文化特色
(一)質樸、豪邁的民俗文化
延安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歷史積淀,孕育了豪放、淳樸、熱情、奔放的民俗文化。這里既有黃土高原的粗獷厚重,又有黃河文化的深沉悠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節慶習俗和飲食文化。
1.民間藝術
延安的民間藝術充滿生命力,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表演氣勢磅礴,鼓點如雷,舞姿矯健,被譽為“天下第一鼓”,展現了陜北人豪邁、奔放的性格。高亢嘹亮的陜北民歌,其歌詞質樸、深情,唱出了黃土高原人民的生活與情感。此外,延安還有安塞剪紙、富縣熏畫、洛川面花等民間非遺技藝,均展現了延安人民的質樸與堅韌。延安精神激勵著無數人為理想而奮斗,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2.節氣習俗
延安的傳統節慶活動熱鬧非凡,尤以春節、元宵節最為隆重。春節期間,大街小巷開始鬧秧歌及打腰鼓。人們身著彩衣,載歌載舞,祈求風調雨順。元宵節期間,延安還會有燈展和轉九曲等活動。夜晚,市民和游客可以欣賞到各種精美的燈籠與燈展,兒童也會手持各種形狀的燈籠玩耍。此外,延安還有獨特的廟會文化。這些活動不僅展示了延安豐富的文化底蘊,還使市民和游客在節日里感受到濃厚的文化氛圍與歡樂的氣氛。
延安的民俗文化是黃土高原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既有豪放、激昂的藝術表達,又有溫暖、質樸的生活氣息。無論是震天的腰鼓,還是熱氣騰騰的陜北美食,都傳遞著這片土地獨有的精神與溫度,成為中華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豐富多彩的飲食文化
延安的飲食文化植根于黃土高原,以雜糧為主,其做法粗獷卻滋味十足。洋芋擦擦、蕎面饸饹、羊肉剁蕎面等特色小吃,都展現了陜北人就地取材的智慧。油糕、黃饃饃、碗托等傳統美食,既飽腹又美味,是當地逢年過節必備的待客佳肴。此外,延安人還擅長釀制小米酒,酒香醇厚,體現了陜北人熱情好客的性情。
(三)壯麗的黃河文化
延安位于黃河中游,黃河文化在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壺口瀑布不僅是延安最著名的自然景觀之一,還是黃河上最具震撼力的瀑布。瀑布奔騰而下,水霧彌漫,聲勢浩大,被譽為“黃河之心,民族之魂”。壺口瀑布不僅是一處自然奇觀,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吸引著無數游客前來感受黃河的壯美。黃河文化還體現在延安的歷史遺跡中,如黃帝陵等。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墓。每年清明節,海內外炎黃子孫都會前來祭祖,表達對中華文明的敬仰之情。黃帝陵的存在,使得延安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延安的自然景觀與黃河文化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這座城市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無論是壺口瀑布的壯闊,還是黃帝陵的莊嚴,都讓延安成為一座充滿歷史底蘊和自然魅力的城市。
二、插畫設計在文化旅游中的發展作用
(一)助力延安地域文化傳承與保護
延安地處黃土高原,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與獨特的地域文化,如窯洞民居、陜北民歌、安塞腰鼓、民間剪紙等。這些文化元素承載著當地的生活方式與精神內涵,但在現代化進程中,部分傳統文化正面臨著淡化風險。
插畫設計作為一種直觀、富有感染力的視覺語言,能夠以創新的方式呈現延安文化,助力其傳承與發展。面向青少年,插畫可以成為文化教育的橋梁。同時,插畫設計以其靈活的表現形式,能夠為延安地域文化的傳承注入新活力。通過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既能保留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能適應現代審美需求,讓延安獨特的文化魅力得以延續并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二)探索延安地域文化的視覺轉化路徑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傳統形式的繪畫已經遠不能滿足人們的創作欲望,數字插畫等新形式應運而生。相比于傳統的插畫形式,數字插畫形式多樣,視覺感受豐富,深受年輕受眾的喜愛,且便于插畫內容的保存與傳播。文旅插畫設計以旅游目的地文化資源為核心,通過藝術化的視覺表現手法構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視覺傳達體系,其本質在于實現文化資源的可視化轉換與創新傳播。作為文旅融合的重要媒介形式,該設計兼具文化敘事性、審美在地性、功能復合性和媒介多元性等特征。通過場景化的視覺語言融合地方藝術特色,文旅插畫既能傳遞文化價值,又能滿足實用需求。
在具體實踐中,文旅插畫通過提煉地域文化符號與藝術元素,形成獨特的視覺語言體系,從而增強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識別度與傳播力。例如,延安的插畫設計通過挖掘遺址、民俗藝術等特色資源,構建了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時代創新性的視覺表達。這不僅生動展現了老區的文化底蘊,還為當地文旅的融合發展提供了新穎的藝術呈現方式,實現了文化傳播、品牌塑造與旅游體驗的多重功能。這種設計形式既是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又是文旅產業創新發展的有效載體。
(三)促進延安文旅融合的視覺應用
插畫設計成果可以直接應用于延安文旅宣傳和文創產品開發等領域,通過藝術設計手段有效提升地域文化的傳播效果,為延安文旅產業提供具有鮮明當地特色的視覺解決方案。這一實踐成果的核心價值在于將地域文化元素與現代設計語言有機融合,創造出兼具文化內涵和視覺吸引力的文創產品,從而強化地方文化認同感,提升文旅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在傳播效果提升方面,插畫設計成果特別注重文化敘事的可視化表達,通過系列化的視覺設計來構建完整的文化識別系統。從旅游紀念品、特色包裝到數字化宣傳物料,形成多維度、立體化的傳播矩陣,能夠有效增強地域文化的辨識度和記憶點。同時,針對不同傳播渠道和受眾群體,開發差異化的視覺解決方案,可以確保文化傳播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三、延安文化旅游插畫的設計原則
(一)地域性原則
地域性原則是延安文化旅游插畫設計的基礎。地域插畫結合了地方的歷史、民俗、風景、建筑等元素,通過獨特的視覺表現方式和表現手法來展現地域文化的特點,使觀眾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該地域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底蘊,體現了一定的社會情感和文化意識[2]。插畫設計應深入挖掘延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體現延安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環境。通過展現延安的標志性建筑、自然景觀和民俗風情等,可以使插畫具有獨特的地域標識,增強游客與民眾對延安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例如,插畫中可以融入延安的黃土高原、寶塔山、延河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展現延安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
(二)藝術性原則
藝術性原則賦予插畫獨特的魅力和感染力。插畫設計應運用美學原理,對色彩、構圖、線條等進行精心設計,創造出具有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氛圍的作品。合理的色彩搭配和構圖布局可以使插畫更加生動,具有吸引力。例如,通過溫暖的色調和細膩的筆觸,可以表現延安的歷史感與人文氣息;通過獨特的構圖和視角,可以展現延安的自然美景和城市風貌。
(三)創新性原則
創新性原則使插畫在眾多設計中脫穎而出,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插畫設計應突破傳統的表現手法,引入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例如,設計師可以結合現代數字技術和傳統繪畫技法,創造出既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的作品。通過創新的表現形式和內容,可以使插畫更加生動、有趣,提升觀眾的興趣和參與度。
四、延安文化旅游插畫的設計實踐
(一)文旅插畫整體風格的塑造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創作形式的多元化,插畫的創作手段和載體得以更新。插畫藝術成為文創產品的重要元素,能夠促進產品信息的直觀傳達和全新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3。文旅插畫風格的塑造需要以地域文化為核心,結合藝術表現力與數字化傳播需求,形成兼具辨識度與沉浸感的視覺體系。延安文化旅游插畫設計應以藝術性、文化性與商業性的有機融合為核心理念,采用現代扁平化設計語言,將延安標志性建筑與自然景觀提煉為簡潔的矢量化圖形。插畫設計應以正立面視角呈現延安的主要建筑群,通過規整的幾何形態展現其莊重之美;運用流暢的波浪線條勾勒延河與寶塔山等自然元素,形成剛柔并濟的視覺對比。在嚴格遵循實際地理方位的基礎上,插畫可以巧妙地融入山峰輪廓與綠植元素。這既可以突顯陜北高原的地域特色,又可以增強畫面的裝飾美感。通過舍棄復雜的光影細節、強化圖形識別度,作品既可以保持紅色文化的厚重底蘊,又可以具備現代設計的傳播優勢,最終呈現出一幅兼具文化內涵與視覺吸引力的延安文旅畫卷。
(二)延安地標性建筑的選取
在建筑選取環節,設計師可聚焦最具代表性和最能引發受眾共鳴的延安地標性建筑,以增強畫面的表現力與傳播趣味性,確保其廣泛適用于各類新媒體平臺,從而推動延安文化旅游的創新發展[4。延安的旅游景點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文化教育類和自然與人文地標類。文化教育類旅游景點有魯迅藝術文學院、延安新聞紀念館等;自然與人文地標類旅游景點有寶塔山、南泥灣、梁家河等。這些建筑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還能通過視覺敘事與受眾建立深度的情感聯結。
(三)文旅插畫基礎元素的設計
文旅插畫基礎元素的設計創作以自然和人文景觀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為主要描繪對象,通過加入輔助圖形和細節刻畫來豐富畫面,以便突出地域文化的特色。在創作過程中,設計者可以運用對比襯托、整體規劃等方法5。延安文化旅游插畫設計通過藝術化的視覺語言,將延安的標志性建筑、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巧妙融合,構建出一組兼具歷史厚重感與時代活力的城市形象。延安文化旅游插畫選取了幾大核心元素:巍峨矗立的寶塔山、孕育文藝人才的魯迅藝術文學院、象征自力更生精神的南泥灣、記錄知青歲月的梁家河以及具有戰略意義的王家坪舊址等。每幅作品都提煉了建筑輪廓與地域特征,并使其以扁平化風格呈現,摒棄了繁雜細節,突出了幾何塊面與簡潔線條的張力。在色彩運用上,延安文化旅游插畫突破了對傳統景區的固有印象,采用高飽和度的撞色搭配,既保留了對延安的熾熱情懷,又賦予畫面年輕化的視覺沖擊力。插畫背景融入黃土高坡的層疊肌理,進一步強化了地域文化符號。
延安文化旅游插畫這一系列作品旨在通過新穎的藝術表達,打破人們對延安的刻板認知,以充滿設計感的畫面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延安的歷史與當下。同時,插畫所蘊含的奮斗精神,能喚起游客的情感共鳴,助力延安文旅品牌從“紅色圣地”向“多元文化目的地”轉型,實現歷史傳承與旅游創新的雙重價值。
(四)文旅插畫衍生的文創設計
在文旅插畫創作完成后,通過對插畫中的部分元素進行提取和拆除并加以修改,可以創造出明信片、筆記本、鼠標墊等產品。這些文旅插畫衍生文創設計產品通過對提取元素的再塑造,使游客在使用這些產品時,能夠聯想到延安,感受到延安獨特的文化魅力。
五、結束語
延安作為黃土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獨特的地域風貌為文化旅游插畫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源泉。本文通過對延安地域文化特色的深入挖掘,結合現代插畫設計原則,探索了更具創新性和表現力的視覺表達方式,旨在打破傳統宣傳設計中單一、刻板的模式,賦予延安文化旅游更鮮活的生命力。插畫設計研究不僅拓展了延安文化旅游的視覺呈現方式,還通過插畫藝術的敘事性與情感共鳴,增強了文化傳播的感染力與互動性,使游客能夠更直觀、更沉浸地感受延安的精神內涵與地域魅力。相較于傳統的宣傳手段,插畫在表現形式、創意構思和傳播效果上均有所突破,為延安文化旅游的宣傳推廣提供了新的思路與實踐路徑,從而為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做出了更具創新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丁潤澤.文旅融合視角下的“新金陵四十八景”插畫設計研究[D].南京工業大學,2023.
[2]曲威威.基于地域文化的安陽城市主題插畫設計與應用[D].沈陽建筑大學,2024.
[3]侯婉矜.插畫設計在信陽特色旅游產品中的運用研究[J].旅游與攝影,2023,(13):65-67.
[4]折李金霞,黃姬.哈爾濱文旅地圖插畫設計研究[J].上海包裝,2024,(12):141-143.
[5]王雷.基于地域文化視域下的插畫設計與實踐[D].中南民族大學,2023.
(責任編輯:胡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