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遼寧省內公辦本科院校圖書館學生社團開展了問卷調查,系統分析了省內社團成立時間、數量、人數、類型、管理模式及面臨的主要問題。發現了社團起步晚、管理不系統、經費來源單一等問題,并基于大連理工大學圖書館盤錦校區分館的實踐,提出加強內部建設、提高管理能力、明晰經費來源等建議,以促進社團健康發展,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現狀;實踐建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遼寧省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委員會項目“遼寧省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現狀研究與分析”(項目編號LTB202117)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國高校圖書館如東南大學、重慶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早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便成立了相關的所屬學生社團,為圖書館服務提供多樣化支持。然而,近年來高校在校生數量逐年增長,而圖書館工作人員數量不增或減少,導致服務壓力增大,服務質量下降,難以滿足學生需求。在此背景下,館屬學生社團成為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1]。本研究對遼寧省內41所公辦本科院校圖書館進行了全面調查,通過向11所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放問卷,深入分析影響社團發展的多方面因素,并進一步進行實踐論證。旨在促進遼寧省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的健康發展,為其提供有益的參考和指導,推動其科學發展。
1 遼寧省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概況
1.1 社團成立時間及數量
調研顯示,遼寧省內41所公辦本科高校中[2]設立圖書館學生社團的有29所,46個社團,占比約71%。這些社團的成立時間跨度較大,最早的遼寧工業大學社團建立于1998年。83%的社團是2010年以后建立的,相比其他省份起步較晚。沈陽師范大學成立的社團數量最多,共6個,而單一社團的高校占比高達72%。
1.2 社團人數及類型
46個社團名稱多樣,成員人數分布不均,100人以下的有32個;100?200人的有10個;200?300人的有2個;300人以上的有2個。這些社團可根據活動內容劃分為綜合型、管理服務型和興趣愛好型三類。管理服務型社團往往由勤工助學學生和志愿者組成,參與圖書館的日常管理;興趣愛好型社團則多由圖書館指導,定期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綜合型社團則二者兼具,占比最高。見圖1。
1.3 管理運行的方式方法
遼寧省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的管理模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由圖書館直接管理;另一種則由圖書館和校團委共同指導。各類社團成員主要來自本校在讀學生。在宣傳工作方面,各社團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其中官方某Q和某信公眾號是主要宣傳平臺。社團成員福利多樣,包括獎學金加分、第二課堂學分、證書等。在活動開展方面,圖書館社團大多會在“世界讀書日”“迎新季”“畢業季”等時間節點圍繞讀書交流、閱讀打卡、書法、繪畫等形式展開活動。
2 11所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現狀統計
為了更加深入和全面地探尋遼寧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本文選取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大連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大連外國語大學、大連醫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遼寧工業大學、遼寧師范大學、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沈陽師范大學11所高校圖書館作為調查對象。先后向其學生群體發放兩類問卷,其中問卷一是針對社團成員,問卷二是面向普通學生讀者,共計收回問卷一424份,問卷二389份。
2.1 社團成員工作發展情況
問卷一全部由圖書館學生社團成員和社團指導教師填寫。其中受訪的男同學178人、女同學278人;社團主席團成員19人;社團部長、副部長92人。學科背景方面:自然科學270人,人文社科145人。參與社團工作的年限:1年的265人,1?2年的107人,2年以上的43人。社團指導教師參與者9人,其中副研究館員2人,館員5人,助理館員2人。參與社團指導年限:4年的2人,2年的6人,1年的1人。
一是對于社團的認知情況。問卷以“所在高?!睘樽宰兞浚氨拘D書館學生社團共有幾名指導老師”和“本校圖書館社團是否設有明確的規章制度”為因變量進行綜合分析[3],數據占比分散,如指導教師數量“1名”“3名”“數十名”以及“不清楚”等選項均占有一定比例,這表明大多數學生對指導老師的具體情況了解有限。而在規章制度方面有91%的學生表示了解社團的規章制度,整體認知程度較高。二是社團成員的選拔方式和培訓情況。根據問卷的統計結果,社團成員的選拔方式主要以圖書館招聘為主,占比65.6%,自我推薦加入的學生占比為26.5%,而通過院系推薦和其他方式加入的學生則相對較少。在培訓方面,有84.9%的受訪者表示參加過社團組織的相關培訓,其中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的學生參與培訓的比例分別達到93.1%、92%和91.6%。三是經費來源的認知情況。關于社團經費的調查,在受訪的9位指導教師中,選擇經費來源的主要途徑為校團委的有4人、圖書館的有6人、其他的有2人。而對于應爭取的資金來源,7人選擇企業贊助,2人選擇校內經費。四是工作和活動的開展情況。規模較大的綜合型社團(如大連醫科大學、沈陽師范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在提供業務崗位和開展各類活動上均有一定占比。而規模較小的社團(如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大連外國語大學、大連交通大學)則更注重業務工作、閱讀推廣和志愿服務,但在創業指導和競賽型活動上與其他社團存在差距,見圖2。五是面臨的挑戰和社團成員的退出原因。筆者發現,當前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經費不足”和“激勵機制不完善”上。這一結論在9份教師問卷和415份學生問卷中均得到了驗證,見圖3。
2.2 學生社團全校認知情況及活動參與情況
問卷二共10個問題,綜合分析了圖書館學生社團在學生群體中的認知及活動開展情況。數據收集來自11所高校中的8所,其中男同學139人,女同學250人。
一是認知占比和認知來源。統計結果顯示有70.7%的受訪者(275人)了解本校圖書館設有學生社團。在性別分布上,男同學中了解圖書館社團的占66.9%,而女同學則占72.8%,女同學相對認知程度略高于男同學。而受訪者主要通過師生口口相傳了解圖書館學生社團,見圖4。二是圖書館學生社團活動開展及參與情況。有55.0%的受訪者(214名)表示參與過圖書館學生社團的活動,男女參與情況基本持平,分別占比53.2%和52%。遼寧師范大學和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的學生活動參與度最高,分別達到72.7%和94.1%。在參與活動的類型方面,志愿服務參與度最高,業務工作和閱讀活動分列二三位。三是參與圖書館活動的原因。對于活動開展的形式頻次,大部分學生更加希望“偶爾參與”(70.4%),而小部分學生期望固定時間點“定期參與”(29.6%)。在參與目的上,學生們更加希望通過圖書館的活動來提高實踐能力。
3 遼寧省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起步較晚,發展相對滯后
83%的社團成立于2010年以后,相比其他院校起步明顯較晚,發展也相對緩慢。社團類型分布不均,主要以活動型和綜合型為主,而管理服務型社團占比較少,這種不平衡的社團類型分布限制了社團在協助圖書館日常管理方面的作用。此外,社團管理模式存在差異,既有圖書館直接領導的社團,也有圖書館與校團委共同指導的社團,不僅影響了社團的規范化發展,也阻礙了其影響力的進一步擴大。
3.2 管理缺乏系統性,延續性不足
多數社團指導教師對學生社團的投入度不足,使得社團成員與指導教師之間的關系疏離。崗前培訓缺乏系統性也直接導致學生參與圖書館工作的能力受限。同時,學生社團在跨校學習交流方面的機會寥寥,這無疑加劇了“閉門造車”的現象。激勵機制的不完善以及時間安排的不合理更使得學生社團成員難以長期、穩定地參與社團工作,進而影響了學生社團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3.3 經費來源單一,宣傳平臺建設薄弱
多數社團主要依賴學校撥款維持運作,而缺乏積極爭取外部贊助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宣傳平臺建設的滯后也使得社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受到限制,難以在更廣范圍內傳播其聲音和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3.4 活動形式單一,效果未達預期
學生參與的活動類型相對單一,主要以志愿服務為主,而在閱讀相關活動的實際參與情況與期望參與情況之間存在明顯差距。尤其是在創業指導和競賽型活動上,這種差距更為顯著。
4 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的建議
4.1 加強內部建設,優化角色配置
應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輔助教師開展工作方面的作用,增加圖書館工作的多樣性和靈活性。應充分利用勤工助學學生這一群體,使其為社團的系統性和延續性提供顯著助力[4]。建議增加指導教師的數量,并明確各自職責,以避免因教師更換而導致的工作延續性問題。建議會長團中每年均有一名勤工助學學生擔任重要職務,以確保社團工作的順利交接和持續發展。
4.2 提高管理能力,強化實踐與梯隊建設
為學生社團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是提高其能力的關鍵。建議每年組織兩次社會實踐活動,如走進中小學、貧困村開展閱讀推廣等,以拓寬學生視野并增強社團的凝聚力。同時,應重視梯隊建設,確保社團工作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指導教師應對學生情況有全面了解,并合理規劃每年納新人數,以形成合理的梯隊結構。
4.3 明晰經費來源,拓展宣傳途徑
建議圖書館在經費中單獨設立一部分用于支持學生社團的發展。在宣傳方面,應充分利用學生群體中的高關注度宣傳媒介,如“表白墻”、校學生會、團委官微等,以提高社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同時,也不應忽視線下的傳統宣傳方式,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宣傳格局。
4.4 設定目標規劃,優化社團結構
應結合教育發展規劃,制定社團的長期發展目標和計劃[5]??紤]到圖書館目前面臨人員減少的情況,未來需要學生團隊承擔的工作將越來越多。因此,要明確社團的職能,確保每個部門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并與圖書館的實際工作有效結合。
結語
本文基于國內學者研究成果,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調查了遼寧省11所代表性的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的發展現狀,發現其面臨起步晚、發展滯后、管理缺乏系統性、經費來源單一、宣傳平臺建設薄弱、活動形式單一等問題,提出了加強內部建設、提高管理能力、明晰經費來源、多元化拓展宣傳途徑等建議。本文研究的尚存不足,未來將繼續深入探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宋娟.學生深度參與大學圖書館管理的模式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4,58(S2):22-24+30.
[2]全國高等學校名單
http://www.gov.cn/xinwen/2022-07/03/content_5699066.htm.
[3]胡賢睿.安徽省高校圖書館學生社團發展調查與分析[D].安徽大學,2018.
[4]張桂玲.高校圖書館開展勤工助學創新管理實證研究——以寧夏師范學院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7,(12):94-98.
[5]付忠勇.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優化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20):66-67.
作者簡介:麻海博(1988.04—),碩士研究生學歷,大連理工大學館員,研究方向:數智圖書館、圖書館學生管理。丁媛(1979.06—),女,大學學歷,大連理工大學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辦公室業務、圖書館發展規劃。梁玉芳(1965.08—),大連理工大學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閱讀推廣、資源建設。付成龍(1989.03—),男,錫伯族,大學學歷,大連理工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社團建設。韓冬(1989.11—),男,大學學歷,大連理工大學館員,研究方向:智慧圖書館、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