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在信息支撐、醫療安全和科研教學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由于目前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面臨信息化程度不高、檔案資料管理分散以及檔案數據安全與患者隱私保護得不到有效保障等挑戰。因此,本研究提出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加強檔案標準化與集成化管理、提升檔案利用價值和整合服務鏈等策略,期望能夠構建統一高效的現代化檔案管理體系,推動婦幼保健院管理流程和服務鏈的優化升級,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管理水平。
關鍵詞: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標準化管理
中圖分類號:G271 文獻標識碼:A
檔案是婦幼保健院職能和歷史的記錄,是婦幼保健院長期積累的財富,對于促進婦幼保健院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工作需要與時俱進,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加強檔案管理能夠規范婦幼保健院的管理工作,助推婦幼保健院高質量發展。
一、檔案管理在婦幼保健院管理中的重要性
1.信息支撐與決策輔助
第一,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分析歷史就診數據和科室運營數據,可以有效預測不同時段的就診高峰,合理調配醫療設備和人力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基于患者就診時段的數據,婦幼保健院可以調節人員流量,優化號源設置和醫生排班,減少患者等候時間,提升服務體驗。
第二,完善藥品和醫用耗材管理。加強檔案管理,建立科學的庫存預警機制,既能確保其滿足供應要求,又能避免庫存積壓,降低運營成本。
第三,完善預約診療。婦幼保健院可以結合檔案中的季節性疾病發生規律和就診高峰數據,采取差異化預約策略,避免資源閑置或供給不足。對于高危孕產婦等特殊人群來說,婦幼保健院可以分析既往就診記錄和隨訪數據,制定個性化的管理方案,增強醫療服務的針對性。
第四,完善財務管理。檔案數據支持成本核算和績效考核,能夠保證醫院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通過持續監測和分析醫療檔案中的質量指標,婦幼保健院可以及時發現管理薄弱環節,采取改進措施,提高醫院服務水平。
第五,完善長期發展規劃。檔案數據可以揭示患者服務需求變化趨勢,有利于婦幼保健院調整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方向,確保婦幼保健院的發展方向符合社會需要。
2.醫療安全與質量控制
醫療檔案記錄了醫院診療活動的質量,保證了診療行為的可追溯性和責任明確性。在患者就診過程中,檔案記錄了患者的診療過程,包括主訴、體征、檢查結果、診斷意見和用藥方案等信息,為醫療決策提供了依據。
對于孕產婦來說,檔案記錄了其產前檢查、分娩和產后隨訪等環節的信息,有利于醫生發現并干預高風險因素。對幼兒來說,檔案記錄了其完整的預防接種、體檢和生長發育監測情況,保證了幼兒健康管理的系統性和連續性。醫療檔案記錄了不良事件和醫療糾紛案例,婦幼保健院通過加強檔案管理,可以識別醫療安全隱患,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醫療風險。
在藥品使用安全方面,檔案記錄了患者的用藥史和過敏反應等信息,有利于婦幼保健院建立用藥安全預警機制,防止醫生用錯藥,減少患者產生不良反應的情況。在醫療器械使用方面,婦幼保健院通過醫療器械的使用記錄可以確保設備安全運行,保障診療質量。在院內感染控制方面,婦幼保健院通過加強檔案管理,有助于及時發現患者感染隱患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3.科研與教學支持
檔案資料是臨床研究的重要數據,為醫學科研提供了豐富的一手資料,推動了醫學知識的積累和創新。
在婦產科疾病研究中,系統性的病歷資料能夠支持醫生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治療效果評價,為優化診療方案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幼兒保健方面,檔案記錄了幼兒生長發育的數據和疾病譜變化,為兒科疾病預防和干預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撐。在醫務人員培訓方面,典型病歷資料是案例教學的重要素材,能夠幫助醫務人員增強臨床思維能力和專業技能。在醫務人員繼續教育中,規范的診療記錄展示了標準化的醫療服務流程,促進醫療規范的推廣和應用。
加強檔案管理有利于系統總結疑難病例,幫助醫生積累臨床經驗,提高醫療團隊的整體診療水平。檔案資料的系統分析有助于醫生總結經驗教訓,優化診療流程,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二、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的現狀及面臨的挑戰
1.信息化程度不高
目前,部分婦幼保健院使用傳統的檔案管理模式,以紙質檔案為主,檔案存儲在實體柜架上。在日常診療過程中,醫務人員需要手動填寫各類表單和病歷記錄,不僅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還容易出現書寫不清和記錄不全的問題。
在檔案查詢方面,檔案工作人員需要在存儲空間有限的檔案室中逐一翻找資料,查詢效率低下。在數據統計分析方面,手工記錄的檔案無法實現快速匯總和分析各類醫療數據,影響醫院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在檔案保管方面,紙質檔案易受潮、發霉和被蟲蛀,存在安全隱患,影響檔案資料的完整性和可用性。在信息共享層面,傳統的紙質檔案難以實現院內不同科室的即時共享,無法支持跨院區、跨機構的醫療協作需求。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大、效率低,大量時間耗費在整理、歸檔等基礎性工作上,難以開展有價值的檔案利用和研究工作。
2.資料管理分散
婦幼保健院各科室、部門在檔案管理實踐中出現管理標準不統一、信息系統獨立運行和數據格式不兼容等問題。
在檔案分類方面,不同科室采用各自的分類方法和編碼規則,同一患者在不同科室就診的資料沒有實現有效關聯。在數據錄入環節,各部門使用的信息系統存在重復建設現象,各系統缺乏有效的數據交換接口,大量信息重復采集。
在檔案存儲方面,醫技科室、臨床科室和保健科室等分別建立獨立的資料庫。在數據格式方面,檢驗科采用檢驗報告格式、影像科采用圖像存儲格式、門診部采用病歷記錄格式等,各部門數據缺乏統一標準,影響信息的互聯互通。
在檔案使用過程中,不同部門想要獲取資料需要經過煩瑣的審批流程,嚴重影響醫療協作效率。各科室獨立管理檔案的現狀導致存儲資源浪費,管理成本增加,檔案信息價值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3.檔案數據安全與患者隱私得不到有效保護
隨著電子病歷系統在婦幼保健院的推廣應用,數據安全和患者隱私保護面臨著挑戰和威脅。
在網絡安全層面,醫院信息系統面臨遭受黑客攻擊和病毒入侵的風險,存在數據被竊取、篡改或刪除的風險。在系統權限管理方面,部分婦幼保健院沒有建立嚴格的權限訪問控制機制,存在超范圍調閱病歷、隨意打印患者資料等違規行為。在數據傳輸中,檔案數據加密措施不足,容易出現檔案信息被泄露的情況。在終端使用方面,醫務人員在移動設備上處理患者資料時缺乏安全意識,存在隨意存儲、轉發敏感信息的情況。在數據備份方面,災難恢復機制不完善,存在數據被丟失的風險。
三、加強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的策略
1.推進檔案信息化建設
第一,完善檔案管理系統架構。基于云平臺構建檔案管理系統,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和統一管理,有效解決傳統檔案管理模式下檔案信息分散、檔案數據共享困難的問題。檔案管理系統集成了電子病歷錄入、文檔掃描存儲、智能檢索查詢和遠程調閱等多功能模塊,能夠滿足醫務人員的多樣化使用需求,同時通過標準化的數據接口實現與其他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
第二,保障數據安全。構建多層級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護患者隱私。在數據存儲環節,采用高強度的加密算法加密處理敏感信息,防止數據被泄露和非法訪問。建立完善的數據備份機制,通過異地容災備份和實時同步備份方式,確保數據安全。同時,加強審計工作,審計日志記錄系統操作行為,實現全程可追溯管理。
第三,加強用戶權限管理,實施基于角色權限的訪問控制機制。根據不同用戶的工作職責,嚴格劃分數據訪問范圍,確保檔案信息僅能夠被經過授權的人員查閱和使用。
第四,優化系統運維。部署防火墻和入侵監測系統等,建立全方位的網絡安全防護機制,實時監控檔案管理系統運行狀態,及時發現和處置安全風險。
2.加強檔案標準化與集成化管理
從規范制定和系統整合兩個維度同步開展檔案標準化與集成化管理,建立統一的標準,打通信息壁壘,全面提高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的水平。
第一,統一檔案分類編碼。建立科學的分類體系,涵蓋門診、住院、保健和體檢等不同業務類型,采用統一的編碼規則,確保檔案分類清晰、檢索便捷。
第二,統一各類型醫療文書格式。統一各類醫療文書的格式要求,包括病歷記錄、檢查報告和護理記錄等,明確字段設置、填寫規范和質量要求,保證檔案記錄的規范性和完整性。
第三,建立統一的數據交換平臺,實現各系統的數據共享。采用標準化的接口,統一數據交換格式和傳輸協議,確保不同系統的數據能夠順暢傳輸和正確解析。建立主數據管理體系,統一患者基本信息、診療信息和醫保信息等數據標準,避免信息重復采集和數據不一致。
第四,建立數據共享平臺,打通臨床診療、醫技檢查和藥品管理等環節的信息流,支持醫療和業務的一體化管理。
第五,加強檔案存儲期限管理。根據不同類型檔案的重要程度和法規要求,制定差異化的保存年限標準,既要確保重要檔案的長期保存,又要避免過度占用存儲資源。
3.提升檔案的利用價值
第一,深度挖掘檔案數據價值。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系統化地處理和挖掘檔案中的臨床數據。建立疾病預測模型,分析患者就診特征、治療效果和預后情況,為臨床診療方案的優化提供數據支持。在質量管理方面,持續監測和分析醫療質量指標,及時發現服務質量波動,識別潛在風險點,為管理措施的改進提供精準依據。在運營管理層面,利用檔案數據分析患者就診流量分布、醫療資源利用效率以及收入成本構成等指標,優化資源配置和提高效率。
第二,加強人員培訓。組織系統化的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活動,全面提升醫務人員的檔案管理和利用能力。在基礎知識培訓方面,圍繞檔案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和質量要求等內容開展專題培訓,確保醫務人員能夠掌握規范化的檔案記錄和管理要求。在系統應用層面,針對檔案管理系統的功能特點和操作方法,組織實操培訓,使醫務人員熟練掌握檔案系統的使用方法。組織典型案例分析和警示教育活動,增強醫務人員保護患者隱私的責任意識,規范其信息使用行為。在檔案利用方面,重點培訓數據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增強醫務人員分析和應用檔案數據的能力,使其能夠充分運用檔案資源支持臨床研究和教學工作。
通過持續的培訓和實踐,逐步建立高素質的檔案管理團隊,為檔案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人才保障。
4.整合服務鏈
整合服務鏈需要立足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的優勢,優化服務流程和拓展服務網絡,構建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第一,優化就診流程。構建基于檔案管理系統的智能化預約平臺。根據患者既往就診記錄和健康檔案,提供個性化的預約服務建議,合理分配醫療資源。
第二,優化檢查服務。利用檔案系統的信息整合功能,實現檢查結果的統一查詢和推送,避免患者多次往返醫院,提高就醫效率。
第三,加強患者全生命周期健康檔案管理。依托電子健康檔案,建立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模式,智能提醒和定期推送健康體檢、預防接種等健康管理建議,增強服務的主動性和連續性。
第四,構建層次分明的服務網絡。加強檔案信息系統對接,實現婦幼保健院與區域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學校保健室等機構的緊密協作。共享孕產婦、幼兒等重點人群的健康檔案,支持社區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管理和隨訪服務。建立學生健康檔案信息共享機制,支持學校開展健康監測和干預工作。依托區域醫療協同平臺實現醫療機構間的病歷資料共享和診療信息互通,確保患者轉診過程中診療信息的連續性。
第五,加強健康教育。整合各合作機構的健康教育資源,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和健康技能培訓,提升居民健康素養。
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網絡建設,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醫療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全周期、連續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四、結語
加強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不僅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還有利于保障患者安全、支持科研教學和促進醫療服務可持續發展。通過構建統一高效的信息化檔案管理體系,可以解決當前檔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資料管理分散、檔案數據安全與患者隱私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問題。檔案標準化與集成化管理的推進,有助于打破信息孤島,促進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利用。提升檔案利用價值和強化服務鏈整合能夠充分發揮檔案資源在醫療服務中的支撐作用,有利于構建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
綜上所述,加強檔案管理不僅能夠顯著改善婦幼保健院的管理流程和服務鏈,還能夠為患者提供高效、安全和便捷的醫療服務,實現醫療質量和患者滿意度的雙重提升。
參考文獻:
[1]董 秦.婦幼保健院財務檔案管理策略研究[J].同行,2021(06):115-116.
[2]薛 影.“互聯網+”時代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黑龍江檔案,2020(02):80-81.
[3]朱 婭.基于信息化的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J].現代企業文化,2022(24):34-3.
[4]才仁卓瑪.“互聯網+”時代婦幼保健院檔案管理再思考[J].卷宗,2021(08):119.
作者單位:清遠市婦幼保健院
作者簡介:林奕霞(1991—),女,漢族,廣東普寧人,本科,助理館員,研究方向:檔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