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背景下,需要圖書館對讀者服務工作有所認知,轉變傳統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方式,加強讀者服務創新,加快構建完善的服務措施,以此來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推動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文章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探討了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趨勢下讀者服務創新措施,希望對廣大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讀者服務創新;工作措施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逐漸步入信息化時代,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方便了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和普及,各行各業的智慧化發展思維逐漸清晰,并且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制定了一系列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構建了全新的服務業態。目前,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的趨勢日益明顯,在智慧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圖書館更好地把握歷史的發展脈絡,真正實現公共圖書館的智慧化升級轉型,為讀者服務創新提供新的契機和方法,以此來拉近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距離,更好地服務讀者,滿足讀者的多元化需求。
一、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趨勢下的讀者服務創新方向
1.讀者服務由被動向主動轉變
通過大數據分析,公共圖書館可以了解每位讀者的閱讀偏好、借閱記錄等信息,并能夠根據數據實行個性化的圖書推薦。公共圖書館引入自助借還機、自助查詢終端和智能導航系統等設備,使讀者能夠更加主動地使用圖書館服務。讀者可以自主查詢、借還圖書,不再依賴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指導和幫助。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普及,公共圖書館提供相應的移動應用程序和在線閱讀平臺,使讀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通過移動設備訪問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和服務。同時,公共圖書館倡導讀者踴躍參與圖書館的互動社區,如在線討論、讀書分享或寫作比賽等。這種互動交流促使讀者更加主動地參與圖書館活動,同時也使得讀者之間形成互動的學習和交流社群,促使讀者更加主動地參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學習。結合智能技術,公共圖書館可以向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消息和通知推送,包括新書上架、活動通知等,使讀者主動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資源。
2.讀者服務由片段化向系統化轉變
第一,綜合服務平臺。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后,通過建設綜合服務平臺,將圖書館資源、服務和信息整合到統一的平臺上,方便讀者進行多樣化的信息檢索、借閱、預約和咨詢等活動,實現服務的系統化;第二,服務鏈條拓展。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傾向于構建完整的服務鏈條,包括從讀者需求的識別、信息查詢、借閱以及閱讀反饋和評價等環節。通過技術手段,公共圖書館能夠提供更加全面和連貫的服務,使讀者服務不再是單一的片段化體驗;第三,跨平臺互聯互通。智慧化轉型使得公共圖書館能夠與其他圖書館、教育機構或出版社等跨平臺互聯互通。這意味著讀者可以在不同的平臺上獲取一致性的服務,無論是在圖書館網站、移動應用還是在線教育平臺,都能夠獲得統一和系統化的服務;第四,個性化服務解決方案。智慧化轉型使公共圖書館能夠根據讀者的個體差異和需求特點,提供個性化的服務解決方案。通過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圖書館能夠了解讀者的偏好、興趣和學習需求,為其定制專屬的服務計劃,實現更加系統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體驗;第五,整體化的服務體驗。智慧化轉型使得公共圖書館能夠有機整合各種讀者服務,實現服務的系統化。例如,在線借閱、電子資源瀏覽、數字閱讀平臺以及讀者互動社區等各項服務可以相互銜接,形成一個流暢的整體化服務體驗,使讀者能夠在一個平臺上享受到多樣化的服務。
3.讀者服務由粗放式向精準化方向轉變
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通過數據分析和個性化算法,能夠更加精確地了解讀者的興趣、閱讀偏好和需求,從而提供精準的圖書推薦和資源引導,幫助讀者更快速地找到符合其需求的資源。通過大數據分析,公共圖書館可以更加準確地了解讀者的需求和偏好,并基于這些信息展開有針對性的活動策劃。例如,根據讀者的學習興趣,提供相關的培訓和講座;根據讀者的社群關系,組織適合的讀書俱樂部等,能夠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增強參與度和滿意度。智慧化轉型使得公共圖書館能夠提供定制化的服務體驗,針對不同類型的讀者提供相應的服務模式和服務內容。比如,為學生讀者提供作業輔導服務,為職場讀者提供職業發展資訊,為兒童讀者提供互動故事會等。通過針對性的服務,滿足讀者個性化的需求。
二、公共圖書館創新開展讀者服務的具體措施
1.推動公共圖書館基礎平臺智慧化升級
公共圖書館應及時引入新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物聯網技術等,提高基礎平臺的智能化水平,以幫助圖書館更好地管理和利用館藏資源、提供個性化服務、進行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等。將基礎平臺遷移到云端服務器上,以提高運行效率和可靠性,并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存儲需求。云計算還可以支持公共圖書館與其他機構、資源共享平臺等的互聯互通。建立開放的接口和數據標準,使外部開發者和合作伙伴能夠更便捷地接入和利用公共圖書館的基礎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應用和服務,實現開放共享和創新發展。通過用戶調研和反饋,不斷改進基礎平臺的用戶界面和功能,以提升用戶體驗。
2.開發多樣化的讀者服務應用系統
開發多樣化的讀者服務應用系統是推動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的重要方向之一。開發移動應用程序,使讀者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方便地訪問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在線閱讀、預約借閱和查閱活動信息等。在移動應用中還可以加入個性化推薦、閱讀歷史記錄和社交功能等,提供更加個性化和便捷的讀者服務體驗。建設在線學習平臺,為讀者提供學習資源和課程,如在線培訓、學術輔導和編程教育等。通過智慧化技術和數據分析,平臺可以根據讀者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推薦和輔導建議。創建社交互動平臺,激發讀者之間的交流和分享。讀者可以在平臺參與在線討論、書評評價和讀書俱樂部等活動,分享閱讀心得和推薦書籍,形成一個讀者社群,共同探索、交流和學習。開發數據可視化工具,將圖書館的數據可視化呈現,如借閱統計、熱門圖書排行榜和閱讀趨勢分析等,通過直觀的圖表和報告,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閱讀喜好和圖書館服務的情況。結合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打造沉浸式閱讀體驗。讀者可以通過虛擬現實設備進入虛擬圖書館進行虛擬導覽等,提供更加身臨其境的閱讀和學習體驗。引入自助服務終端,使讀者能夠自主借還圖書、續借和查詢圖書信息等。這些終端可以放置在圖書館的各個角落,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自助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和便利性。
3.廣泛開展社會化服務
與各類機構、社區團體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共同開展社會化服務。例如,與學校、博物館及社會組織等合作舉辦讀書活動、展覽和培訓課程,為讀者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和文化體驗。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并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服務,如鄰里閱讀圈、志愿者培訓和服務、知識咨詢等。通過融入社區,圖書館能更好地滿足社區居民的信息和文化需求,提升服務的社會化程度。開展多元化的活動以吸引不同群體的參與利益。除了傳統的閱讀活動外,還可以組織創客工坊、研討會、講座和藝術展覽等,使圖書館成為社區多功能的文化和創意中心。利用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與讀者互動。公共圖書館可以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推薦書單、引導讀者交流,通過網絡平臺開設在線書評、讀書分享和線上培訓等,提升與讀者的互動及參與度。通過小額捐贈和眾籌的形式,鼓勵讀者和社區居民參與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這種方式可以增加讀者的參與感和認同感,同時幫助圖書館籌集資金用于改進設施、購買資源和開展活動。為家庭提供教育支持,如家庭教育指導、親子閱讀活動和教育資源分享等。公共圖書館可以與家長合作,為家庭提供教育和知識支持,促進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
4.引領與塑造讀者服務特色項目
第一,構建數字閱讀平臺。建立一個智能化的數字閱讀平臺,提供電子書籍、期刊和報紙等數字資源的在線閱讀和借閱服務。通過個性化推薦和閱讀記錄功能,為讀者提供精準的閱讀推薦和學習指導;第二,虛擬導覽服務。基于增強現實或虛擬現實技術,開發虛擬導覽應用程序,使讀者能夠通過手機或其他設備進行虛擬導覽。讀者可以在線訪問圖書館的各個區域、展覽以及藏書,并獲得相關的解說和介紹;第三,專題活動和講座。策劃和舉辦專題活動和講座,涵蓋不同主題和領域,如文學、藝術和科學等。通過邀請專家學者、作家藝術家等,為讀者帶來豐富的知識與體驗,深化他們對圖書館的認知和參與度;第四,創客空間。設立創客空間,提供3D打印機、編程設備和其他創客工具,鼓勵讀者進行創新和實踐。同時,開展相關培訓和工作坊,幫助讀者掌握創客技能,促進創意和創業的發展;第五,閱讀推廣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推廣項目,如閱讀推薦、讀書分享和讀者評論等。通過舉辦讀書俱樂部、寫作比賽及閱讀馬拉松等活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推動閱讀氛圍的營造;第六,社會參與項目。開展社會參與項目,讓讀者直接參與社區服務和公共事務。例如,組織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項目,依托信息技術,便捷地開展志愿者招募與服務安排工作。
三、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趨勢下吳江區圖書館全民閱讀活動方式方法的創新
1.建立館校聯盟,推動全民閱讀活動進校園
吳江區圖書館帶著各類江南文化活動走進校園,以活動體驗課的形式讓廣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了解江南文化,感受非遺之美,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吳江區圖書館走進黎里友誼小學,帶領同學們走進非遺的世界。面塑文化脫胎于民間技藝,藝人根據所需,隨地取材,幾經捏搓揉掀、點切刻畫,頃刻之間脫手而成。志愿者老師以冬青為例,帶著孩子們一起制作面塑,大家勁頭十足。冬青看似簡單,一顆顆小面球搓起來可不簡單,孩子們全神貫注,精雕細琢,最后用膠帶纏繞在樹干上。一棵棵鮮亮的冬青樹展現在眼前,映和著孩子們的笑臉,相映成趣。走進平望船民小學,領略科普榫卯結構的神奇技藝。榫卯是中國古代的一項重大技術發明,一轉一折之際,蘊含著微妙復雜的變化,體現著“內外兼修”的和諧。在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先將一塊塊小木塊零件展開分類,認識榫和卯,按照步驟展開榫卯扣搭,化零為整。不用一顆釘子或膠水,神奇地完成了八仙桌的模型,同學們都驚嘆于古代能工巧匠的造物智慧。
2.推動圖書館服務宣傳周、4·23世界讀書日等重要時間節點賦能創新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吳江區圖書館以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提升質量作為重中之重。與春天握手,讓書香滿溢,在4·23世界讀書日和圖書館服務宣傳周期間,吳江區圖書館聚焦本地特色,推廣優質閱讀資源,提升閱讀推廣專業化水平,開展講座展覽、古籍推廣、親子閱讀和數字云讀等特色活動,和廣大讀者一起與春“閱”會,共享書香盛宴。
3.打造古籍閱讀推廣活動品牌,讓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來
近年來,吳江區圖書館打造了全新的古籍閱讀推廣活動品牌“古籍里的吳江”,通過宣傳視頻、海報及某信推文等方式,結合線下研學、講座和參觀體驗等方式,推動古籍等優秀中華傳統文化走進百姓日常生活,特別是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種下了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例如,“古籍里的吳江——走進詩畫江南”系列活動第一期:詩意垂虹。文化導師帶領讀者深度解讀國家重點文保“垂虹橋”的歷史沿革、建筑特色和文化內涵等;結合唐伯虎《垂虹別意圖》等經典古畫,走進古人生活,賞析垂虹古意,與參與者共同誦讀各代名人留下的垂虹橋詩篇,感受詩中情懷,在相關老師的指導下,畫下或用相機拍攝下垂虹橋的倩影。古籍里的吳江—古籍小達人系列活動第一期:春日圖書館里的那枚民國時期的花箋。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探索、體驗以及沉浸式賞析等活動,讓小讀者近距離欣賞館藏民國時期花箋的藝術魅力。同時,讓他們了解這些記錄在花箋之上、曾經發生在吳江土地上的奇聞趣事,并通過手工制作,讓小讀者更好地了解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4.久久為功,形成合力,引領并推動全民閱讀蔚然成風
吳江區圖書館作為全民閱讀推廣的主要陣地,結合4·23世界讀書日、蘇州閱讀節、服務宣傳周及傳統節日等重要時間節點,常態化、系列化和品牌化地開展各類線上線下閱讀推廣工作,全年舉辦各類讀者活動238場,線上線下共15萬余人次參與。吳江區圖書館一以貫之注重創新閱讀品牌,2022年為打造江南文化品牌,推廣吳江地方文化,推出“書香吳江 閱行垂虹”閱讀項目,通過一系列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文旅融合、以文促旅。
四、結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發展、數字資源豐富、讀者需求變化、效率提升、數據管理和挖掘以及打破時空限制等方面。這些因素促使公共圖書館不斷更新服務模式,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升服務質量,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和適應時代發展。為此,在公共圖書館智慧化轉型趨勢背景之下,需要全面把握讀者服務的時代脈絡,加強讀者服務創新,切實提高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職能,滿足大眾的多樣化文化服務需求。
參考文獻:
[1]謝光雷,于興尚.圖書館服務芻議:從智能服務到智慧服務[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1,39(03):38-43.
[2]王 捷.大數據環境下普通高校圖書館服務轉型策略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43(03):43-48.
[3]劉 麗.微信公眾號在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中的有效性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43(01):28-29.
[4]童忠勇.公共圖書館數字資源智慧化服務模式探索—以國家圖書館讀者云門戶網站為例[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22(01):80-83.
[5]梁桂英,楊國立.我國圖書館領域專利分析與綜述(1985-2017)[J].圖書情報研究,2019(04):112.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圖書館
作者簡介:張美玲(1981—),女,漢族,江蘇吳江人,本科,館員,研究方向:公共圖書館讀者服務、閱讀推廣;古籍整理及地方文獻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