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編號:1674-6139(2025)08-0184-05
中圖分類號:X820文獻標志碼:B
Value Realization Mechanism Optimization a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of Aquatic Ecological Products
Liu Wensheng
(DongmingCountyWaterAffairsBureau,Heze2745OO,China)
Abstract: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notonlypromotesconomicdevelopment,butalsohascertainimpactonthecological environment,soitiscessarytoseekagrenerandsustaabledevelopentpathUndertisackground,tispaperputsfordte optimizationofvaluerealizationmechanismandeficiencyevaluationmetodofaquaticecologicalproducts.Takingaresearchareaasan example,basedon1Ocases,thispaperestablishesanoptimizationtheoreticalmodelofeco-productvaluerealizationmechanismby groundedthordaisiaigestioatiodeablsdndtcai indexiscaleulatedbycombiningtheweights.Theresultsshowthatheevaluationindexshowsasteadyupwardtrendinfiveyears,from E(por)toB(excelent),hichindcatesthatthoptimizedvaluerealizatiomechanismofaquaticproductshasaevedposiivsul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value realization.
Keywords: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ecologicalequilibrium;valueofaquaticecologicalproducts;implementmechanismoptimization;efficiencyassessment
前言
在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環境壓力的日益加劇背景下,水利施工與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1]。隨著全球水資源日益緊張和水環境問題的加劇,如何高效、可持續地實現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已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優化及效率評估,正是針對這一挑戰而提出的重要課題。水利施工過程中的不當操作往往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影響水生態產品的供給與價值實現。因此,探索水利施工與生態平衡之間的和諧共生之道,優化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并進行效率評估,顯得尤為重要。
水生態產品作為生態系統為人類生產生活所提供的重要服務和產品,具有多重功能和屬性。它們不僅維系著生態系統的安全與健康,還為人類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和文化資源。然而,當前實現機制存在權屬不明、監管邊界不清、市場機制不健全等問題,導致水生態產品的價值難以充分顯現和轉化。在此背景下,優化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提升水利施工與生態平衡的協同效率至關重要[2]。同時,對水利施工與生態平衡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深入研究,科學評估水利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制定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環境保護措施,也是實現水生態產品價值最大化的關鍵。
1 研究區概況
研究區位于某省份的特定地理位置,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多樣的生態系統。該地區以丘陵和平原地形為主,水系發達,包括多條重要河流、湖泊和濕地,是區域內重要的水源涵養地、生態屏障和農業生產基地。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口增長,研究區面臨著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生態退化等挑戰,亟需通過科學的水利施工與生態保護措施來平衡發展與生態保護的關系。為此,進行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優化及效率評估是十分必要的。
通過優化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可以更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水資源,減少浪費和污染,從而緩解水資源短缺、水質污染和生態退化等這些挑戰和危機[3-4]。同時,也可以激勵更多的資金投入水生態保護,推動生態產業的發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同時,這也有助于提升公眾對水生態產品的認識和保護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水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同時,通過評估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效率,可以及時發現和解決機制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推動機制的持續改進和優化。
2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優化研究
通過扎根理論的方法,深入剖析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內在邏輯和外在影響因素。扎根理論是一種從經驗資料中建立理論的質性研究方法,強調從實際數據中生成理論而非預設理論框架。它通過系統的數據收集、編碼和分析過程,逐步構建出反映社會現象內在邏輯和外在表現的理論模型。具體過程如下:
2.1 數據收集
采用多種數據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訪談、參與觀察、文件資料分析等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確保案例的多樣性和典型性。基于此次研究目的,選取10個有關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作為研究樣本。
圖1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優化理論模型

2.2 理論構建與驗證
一旦確定了核心類屬,研究者便可圍繞其構建出完整的理論模型。基于扎根理論的分析結果,構建出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理論模型。這一模型不僅概括了大多數的研究結果和發現,還揭示了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內在邏輯和實踐路徑。通過厘清核心樹節點及節點間的關系,研究者能夠清晰地展示出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運作機制和優化方向,見圖1。
3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評估
3.1 評估方法
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評估是衡量價值實現效果的重要手段。下面對評估過程進行具體分析。
3.1.1建立評估指標體系
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評估指標體系是一個綜合性的框架,用于衡量和評價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效果和效率。這一指標體系應當涵蓋多個維度,以確保評估的全面性和準確性[5]。指標體系構建原則:科學性:指標體系應基于科學原理和方法,能夠客觀反映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實際情況。系統性:指標體系應全面考慮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各個方面,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等。可操作性:指標數據應易于獲取和計算,便于實際操作和應用。可比性:指標體系應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比性,以便不同區域、不同類型的水生態產品之間進行比較。
參考上述原則,建立的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 率評估指標體系見表1。
表1評估指標體系

3.1.2評估指標權重計算
評估指標權重的計算是評估中的關鍵環節,它決定了各個指標在整體評估體系中的重要程度在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評估中,選擇G1法(序關系分析法)進行指標權重計算,它主要用于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通過決策者在不同指標間建立的序關系來進行賦權[]。具體過程如下:
步驟1:對評價指標進行定性排序,確定它們之間的序關系。即根據評價指標的重要性程度,從高到低進行排序,記為 x1gt;x2gt;…gt;xm? 其中 x1 表示最重要的指標, xm 表示最不重要的指標。
步驟2:在排序的基礎上,確定相鄰兩個指標之間的重要性程度,并根據專家或決策者的判斷,為每對相鄰指標之間的相對重要性程度進行賦值。計算公式如式(1):

式(1)中, Bi?Bi-1 代表指標 xi 和 xi-1 的相對重要性程度; Ai 代表指標 xi-1 和 xi 的相對重要性程度之比的理性賦值。
步驟3:為了方便計算,設定最不重要指標 xm 的權重為某個基準值。
步驟4:從最不重要的指標開始,根據相鄰指標間的相對重要性程度之比,向前遞推計算每個指標的權重。遞推公式見式(2):

Ci-1=Ai?Ci(i=m,m-1,m-2,…,3,2) 式(3)
式(2)-式(3)中,
代表指標 xi 和 xi-1 的權重。
步驟5:為了確保所有指標的權重之和為1(或其他設定的總和),需要對計算得到的權重進行歸一化處理。
經過上述計算,獲取的評估指標權重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的評估指標體系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價值實現程度、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實現機制有效性。每個準則層下都細分了具體的指標層,并分配了相應的權重,這些權重反映了不同指標在整體評估中的重要性。
表2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評估指標權重

(1)價值實現程度被賦予了0.24的權重,表明在整個評估體系中占據了一定的比重。
(2)經濟效益的權重為0.21,顯示了經濟收益在評估中的重要性。
(3)社會效益的權重為0.26,表明社會效益同樣受到重視。
(4)生態效益的權重為0.18,雖然相對較低,但仍表明生態效益在評估體系中的一定地位。
(5)實現機制有效性的權重為0.11,表明評估體系也關注實現機制的有效性和完善程度。
3.1.3效率評估指數計算
按照下述公式計算效率評估指數。

式(4)中,Y代表效率評估指數; Si 代表第 i 個指標的量化值。根據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評估指數Y,效率劃分5個等級,標準如下:
(1)A級(卓越)— 0.90~1.00 :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效率極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均達到最優水平,實現機制高效且創新,對區域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改善有重大貢獻。
(2)B級(優秀)— -0.80~0.89 :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效率優秀,各項評估指標均表現優異,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之間平衡良好,實現機制健全有效。
(3)C級(良好)— -0.70~0.79 :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效率處于良好狀態,大部分評估指標表現良好,雖在某些方面略有不足,但整體對區域生態環境和經濟發展有積極影響。
(4)D級(一般)— 0.60~0.69 :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效率一般,評估指標表現中等,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實現機制有待進一步優化。
(5)E級(較差)— -0.00~0.59 :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效率較低,評估指標多數未達到預期目標,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均表現不佳,實現機制存在明顯缺陷,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整改和提升。
3.2 評估結果與分析
針對研究區,利用所研究的評估方法對優化后的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實施后的5年內實現效率進行評估,結果見圖2。
圖25年內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效率評估指數變化曲線

從圖2中可以看出,評估指數在5年內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從E級(較差)升到了B級(優秀),這表明優化后的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
實施過程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有效地提升了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效率。在最初的1-2年內,評估指數的增長速度相對較快。
4結束語
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優化及效率評估是一個復雜而深遠的研究領域,不僅關乎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更關系到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文章提出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優化及效率評估,水利施工與生態平衡的和諧共生是實現水生態產品價值最大化的關鍵所在。通過優化水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機制,不僅能夠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還能有效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的共贏。在效率評估方面,建立了科學、全面的評估體系,通過量化分析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的各項指標,準確反映了機制優化的實際效果。評估指數在5年內呈現穩步上升的趨勢,表明優化后的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余根聽,徐澤琪,周鑫妍,等.浙江省典型水利工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案例研究[J].環境污染與防治,2024,46(1):26-31;37.
[2]李柏山,張洪維,傅清華.貴州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J].環境保護,2024,52(6):70-73.
[3]耿海清.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若干關鍵問題探析[J].環境保護,2023,51(22):35-37.
[4]賈振宇,班遠沖,吳鋒,等.浙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探索[J].環境與發展,2023,35(5):26-32.
[5]周麗旋,古小東,朱璐平,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優化邏輯與評價方法研究[J].環境保護,2024,52(5):43-49.
[6]聞常玲,李文潔,盧瑛瑩.生態產品價值市場化轉化成效評估模型的構建與應用—以浙江山區26縣為例[J].環境污染與防治,2024,46(1):139-144.
[7]雷碩,孟曉杰,侯春飛,等.長江流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與成效評價[J].環境工程技術學報,2022,12(2):39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