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批黑龍江省美麗河湖
初夏時節,漫步于佳木斯沿江公園的木棧道,松花江碧波蕩漾,倒映著兩岸蔥郁的綠意。這條被譽為\"東北母親河”的松花江,自長白山奔涌而下,流經佳木斯305公里,滋養著14303平方公里的沃土。曾經,松花江水環境與水生態面臨挑戰,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直排入江,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四亂”問題侵蝕岸線,水生態環境一度惡化。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統籌部署,省生態環境廳強化監督指導,佳木斯市緊緊圍繞美麗龍江建設,復濕地草地之綠,守生態環境之優,還江河碧波之美,繪就一幅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新畫卷。
2治水興城:見證水生態環境的美麗蝶變
精準發力點源治理。佳木斯市多措并舉推進松花江治理,開展流域水質提升、\"治污清河\"、汛期風險隱患排查等專項行動,清理廢棄砂場79處,拆除違規建筑560余處,整治圍堤38條,新建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157.57公里,改造松花江干支流入河排污口17個,完成7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
創新驅動面源管控。共建設畜禽糞污處理中心14處,村級畜禽糞污收集點256處,全市169家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設備配套率 100% 。
科技賦能河湖監管。創新建設\"智慧監管平臺\",在國控斷面、入河排污口等關鍵點位布設46個監控終端,實現河湖動態全時段監測。通過視頻監控和水質數據分析,將傳統人工巡查升級為\"數字智能預警\"模式,精準識別問題、快速響應治理需求,為北方寒地河湖管理樹立標桿。
3水岸共融:綠意與人文交織的濱水長廊
生態修復重塑“綠肺”。佳木斯在灘地修復中,治理內河20余公里,恢復岸灘綠地73公頃,延伸綠廊2.7公里,將廢棄船廠、魚塘等蛻變為生態綠洲。外灘公園棧道與柳樹島自然駁岸相融,形成四季皆景的活力岸線,春綠、夏水、秋葉、冬雪盡收眼底。
文化賦能河湖靈魂。松花江的治理不止于生態,更深植城市文脈。濱水廣場融合赫哲漁獵、抗聯記憶與冰雪旅游,“喊江節”“冰雪文化季”等活動吸客數十萬,構筑市民“望山見水、銘記鄉愁”的精神棲所。2024年“喊江節”萬人同聲,創下萬人喊江吉尼斯世界紀錄。
全力打造河湖樣板。佳木斯市以\"大三江一體化\"的治水觀念推進實施18項重點工程,有效提升水環境、修復水生態、打造水景觀、傳承水文化,2020年松花江佳木斯段成為東北唯一人選的全國首批示范河湖。
4全民共享:“人水和諧”美麗河湖的民生答卷
水質提升惠及百姓生活。佳木斯松花江干流水質連續多年保持優良,魚群洄游、候鳥棲息、稻米長廊的場景驚艷視野。通過引水入城工程激活西部水網,四豐山景區環湖路、網紅橋等設施開放后游客量激增5倍,躍升人氣休閑地標。
機制創新筑牢生態屏障。建立完善“河湖長 + 檢察長 + 警長 + 法院院長”聯動機制,打通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河湖長制與林長制銜接壁壘,聯合鶴崗、伊春等4個地市開展跨域河湖聯防聯控,筑起河湖保護法治堡壘。
價值轉化激活發展動能。優良生態轉化為發展“綠色引擎”,煥新的松花江岸帶動生態旅游、休閑康養、冰雪經濟蓬勃發展,“水旅融合\"效益凸顯,生動印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浩浩松花江,見證著佳木斯從“治水”到“智水”的跨越,從“生態修復”到“價值轉化”的升華。今日的佳木斯,正以水為紐帶,書寫著“華夏東極”的水韻新章,誠邀您共賞北國江城的詩意棲居,共赴一場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約。
來源:黑龍江省生態環境廳網站 https://mp.weixin.qq.com/s/h4HAVpJf61ADrhcJcS8ZBQ